皇帝給林則徐準備了一個大坑

本人是《妄議前朝》系列叢書的作者,在文學城,我會長期分享我在書中的觀點。期望大家能從中領略到更多的近代史知識。同時也能感悟到與以往有所不同的視角。
***我的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轉發時請注明出處和作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關於林則徐是不是禁菸英雄,並不是這篇文章要討論的主題。

    在評價林則徐之前,我們還是應當依照歷史,仔細疏理一下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在我們的頭腦中,林大人先是寫了一堆蕩氣回腸的奏章,林大人用大人嚇唬孩子的口吻,狠狠給道光皇帝開了一個不小的腦洞。皇帝恍恍惚惚間,似乎看懂了一些什麼,但是靜心想想,皇帝似乎又什麼都沒看懂。萬般無奈間,皇帝做出了任何一個人在那樣的場景下都可能做出的決定。既然你林則徐如此信誓旦旦,那麼誰出主意,誰就幹活。朕就派你到廣州走走,是騾子是馬,溜溜看。我猜,皇上的決定著實嚇了黃爵濨一大跳,要不是愣頭愣腦的林則徐衝上一線,恐怕到廣州禁菸的差事就會落到黃大人的頭上了,是福是禍有誰能知道呢。

    這段故事,絕大多數人都聽說過,但是幾乎沒有人真的知道其中的細節,可歷史之所以有趣,恰恰就在於,無數歷史的反轉,正隱藏在細節之中。當年,道光皇帝是如何任命林則徐的,皇帝說了什麼?林大人聽到了什麼?皇帝身邊的大臣們領悟到什麼?

    不說廢話,我就從一手史料入手,帶大家梳理一下185年前的那段往事。開講之前,必須事先聲明,林則徐可是道光皇帝親自指派的欽差大臣,請大家務必記住,林大人的所有行為都不會超出大清官員的基本行為規範。也就是說,在正常情況下,換作任何一個當時的官員,他們的做法都應當於林則徐相類似。這應當是一個常識。我們這些後人儘量不要用腦補的形式,添加完全不符合時代限制的某些“主義”。因此,那些想指責我侮辱先烈的人,請暫時收聲。看完我的所有文章後再罵不遲。

    大家在文學城看到的我的這些文章,都取材自我去年出版的《妄議前朝》叢書。我想告訴大家,我絕不是一時心血來潮,到這裡瞎編瞎寫。收集史料、耐心分析、勤奮寫作,這是我前幾年生活的寫照。我之所以在這裡露頭,是因為我覺得有必要將我的認知和積累分享給大家。(《妄議前朝》是我在網上出版的中國近代史叢書,目前已經出版兩本。年內第三本即將完稿。願意支持我的朋友們可以到樂天書城Kobo .com中購買,或在Google中搜索《妄議前朝》。)(也將以將下網址複製到瀏覽器的地址欄,別忘了刪除網址中間那幾個漢字https://www.kobo手動刪除這九個漢字.com/us/en/series/RL35gLAtvFK3Lk5wDy_xaw。不管大家是不是買我的書,我還是先謝謝大家了。)

    為了方便我講這些故事,我覺得有必要分享我是如何理解和看待歷史人物的。我十分反對脫離歷史限制評判歷史人物。既然是歷史人物,就必然會侷限於他們所處的歷史局限中。要想看懂這些歷史人物,就必須了解他們所處的歷史背景。任何一個歷史人物,只有將其放回歷史中,才相對真實。我們應當堅持這樣的原則:林則徐首先必須是一個人,一個生活在十九世紀極端封閉古國的人。神話或醜化他都是不可以接受的。

    下面,咱們開始正題: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癸丑(1838年12月31日),道光皇帝下詔,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聖旨的原文如下:“命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馳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該省水師。兼歸節制“。聖旨並不長,短短三十一個字。不過,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字數少,便理所當然地認為皇上要表達的內容很簡單。請大家仔細閱讀皇帝的詔書,可以肯定,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是千真萬確的,立即前往廣東也沒錯,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份詔書缺少了一個萬分重要的關鍵詞。細心的人應當發現詔書中隻字未提“鴉片”二字。我打賭,大多數看到這裡的人,都會回頭仔細讀讀聖旨中的31個字。放心,真的沒有”鴉片“二字。這實在太可怕了!照理說,皇帝任命欽差大臣的詔書中,一定要說清楚,被任命大臣的任務是什麼,”欽差“的意思是代表皇帝去處理某件具體的事情。如果不說事情,難道皇帝想讓大臣掌握至高無上的皇權,愛幹啥幹啥嗎?當然不會,那皇帝到底讓林則徐去做什麼呢?

    林則徐得到的書面指示是“查辦海口事件”。我必須十分嚴肅地提醒大家,皇帝的詔書不是一個隨意性很強的文件,這可是大清國的最高指示啊。皇帝金口玉言,是不可能顧左右而言他的。再者說,每一份聖旨,都要經過軍機處等一群大臣的程序處理,皇帝可以一時糊塗,那些大臣絕不會。結論是,皇帝根本就沒想在聖旨中提”鴉片“的事。

    為什麼呢?也許有人會問,是不是”鴉片“這個詞在當時還比較生僻,皇帝在日常處理公務中極少提到鴉片的緣故?答案是否定的,就在任命林則徐欽差之職的11天前,道光在一份上諭中是這樣說的:“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云南地方寥廓。深山邃谷之中。种植罂粟花。取浆熬烟。其利十倍于种稻。自各衙门官亲幕友跟役书差、以及各城市文武生监商贾军民人等。吸烟者十居五六。并有明目张胆。开设烟馆。贩卖烟膏者。其价廉于他省。近复贩运出境。以图重利等语。鸦片烟流毒日甚。实为近今一大患。来自洋者。固宜严为查办。产自内地者。亦应痛加芟除。若如所奏、云南省广种罂粟。熬烟者日多。贩烟者日繁。吸烟者遂日众。是此等浇风。惟该省为甚。且外洋烟土。难保不借此影射。肆意行销。现当整顿痛习之时。尤不可不严为查禁。力杜弊源。着伊里布、颜伯焘、通饬所属严申禁令。出示晓谕。傥查有种植罂粟、及开馆贩卖、并运往境外各弊。立即查拏到案。严行治罪。断不准意存徇隐。以除积习而挽颓风。将此各谕令知之。”在這裡,道光不僅提到了鴉片,甚至提到了罌粟的種植與加工,還有鴉片在內地的產銷等。說明在這一段時間中,道光皇帝的注意力正集中在鴉片這件事上。那皇帝為什麼在林大人的任命書中卻絕口不提鴉片呢?

    有一種猜測,也許能解釋這一現象。就是道光皇帝雖然表面上聽從了黃爵濨和林則徐的建議,將海外鴉片走私看成了引起銀荒的重要原因,但是皇帝卻吃不準,按照黃、林的主張,阻斷鴉片走私,是不是真能解決他的心頭大患——銀荒問題。因為在朝廷中,除了這兩位耍筆桿子的文臣外,幾乎沒有其他人真心認同這個別出心裁的意見。可憐的是,在朝堂之上,沒有一個人能講出一個令人信服的主張。既然左右都為難,索性按黃爵濨和林則徐的說法,讓他們從廣州下手,試著解決大清的銀荒問題,反正死馬是可以當成活馬醫的。如果皇帝真的是這樣的思路,當然就要在聖旨中含混一些了,“查辦海口事件”這個說法,既可以理解為嚴查鴉片走私,因為走私就是“海口事件”啊。同時,這個命令也可以有其他的理解,例如海防、漁業等等。如果真如這二位所講,帝國大患被悄然解決,那麼皇帝知人善任,大臣戮力通行,這套戲碼完全可以解釋成一齣君臣攜手力挽狂瀾的大戲。萬一事態並不如他們所說的那樣,皇帝也不用承擔任何政治風險,讓他們二人背鍋就行。從後來道光皇帝連眼皮都沒眨一下便發配林則徐到新疆勞改的結果,似乎也印證了這一推測的合理性。

    1839年1月3日,也就是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的4天後,皇帝給軍機大臣們寫了一道上諭,表達了如下的意思,首先:“朕因近年鴉片煙傳染日深。紱銀出洋。銷耗彌甚。屢經降旨飭令該督等認真查辦。但錮蔽日久。恐一時未能盡行破除。若不清查來源。則此患伊於胡底。“這段話不用翻譯了吧,意思就是說,鴉片氾濫這事實在令人厭煩,雖然我屢屢要求治理,卻未始終未能根除。若不清查來源,此患恐難以根治。也就是說,皇帝跟自己的心腹大臣們講,查清鴉片氾濫的根源,才是他眼前的當務之急。然後,皇帝在上諭中,將任命林則徐的目的,進行了說明:”昨經降旨特派湖廣總督林則徐馳赴粵省。查辦海口事件。並頒給欽差大臣關防。令該省水師兼歸節制。林則徐到粵後。自必遵旨竭力查辦。以清弊源。“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心裡有點亮堂了!

    軍機處,是皇帝身邊的小團體,聚集的都是心腹大臣,跟他們是可以說真話的。可是就算是在這些真話裡,皇帝也只說讓林則徐到廣州後“自必遵旨竭力查辦。以清弊源。”什麼叫“以清弊源”,就是查清銀荒的根源啊!從皇帝十幾天中的一系列命令中,我們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道光皇帝的真實目的和用意。至於林則徐看懂沒有,我是真的不知道,但從結果看,我猜他大概率沒看懂。

    道光實在並不傻,黃、林二人說得熱鬧,但銀荒的根源真的是鴉片嗎?鴉片問題的根本在外洋走私嗎?皇帝始終沒有搞明白,同時皇帝也不認為這兩位大臣就搞明白了。我在前一篇文章中說了,別說道光皇帝了,當時大清國沒有任何一個人真能搞清楚銀荒到底是如何產生的,一堆大臣,抓破腦袋也沒有搞出個所以然來,病急亂投醫下才將銀荒的癥結,推給了鴉片。黃爵濨、林則徐則更進一步,將銀荒的原因更具體地推給了走私鴉片,皇帝雖然將信將疑,但既然是亂投醫,試試總是可以的。正是基於這樣七拐八繞的想法,皇帝最終在上諭中闡述了他的期望:”現派林則徐前往專辦此事。該督自當益矢勤奮。盡泯畛域。應分辦者各盡己責。應商辦者會同奏聞。趁此可乘之機。力救前此之失。總期積習永除。根株斷絕。想卿等必能體朕之心。為中國祛此一大患也。將此諭令知之。“字裡行間中,我們應當可以體會出皇帝的殷切期待。可惜的是,事情的結果遠遠超出了皇帝的想像。帝國大患真的沒有解決,而更大的患已經悄然靠近。

    以上這些史料,摘自於《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之三百十六。如果有興趣,大家可以自己到網上找找並仔細看看。不得不說,歷史其實就擺在眼前,只要你認真尋找,認真研讀,你總能看到或想到與以前的認知不盡相同的東西,這正是歷史的有趣之處。

    我之所以要和大家如此詳細地分析林則徐上任欽差的過程,是想告訴大家,歷史也許並不像某些專家所編寫的那樣。大家不妨回憶一下,在我們上學時所接觸的歷史教科書中,道光皇帝以及他身邊的大臣們似乎早早便將帝國所面臨的諸多問題都歸結到了鴉片身上。更有甚者,編撰歷史的“專家”更是言之鑿鑿地推論,皇帝在愛國大臣黃爵濨和林則徐的教導下,早就認準了洋人走私鴉片,是大清江河日下的最大禍根。如果不剷除鴉片走私,大清就將滅亡,民族就將沈淪。教科書用了一個易懂的邏輯告訴我們,帝國主義份子的走私和滲透,就是萬惡之“因”。只有這樣的“因”能夠成立,我們後來被侵略、被凌辱、被不平等的“果”才能順理成章。有了以上的因果,我們這些華夏子孫仇恨西洋文化和現代文明的邏輯才能堅如磐石。

    不幸的是,我今天用我找到的史料,結合我的所謂常識,“妄議”了教科書上的邏輯,估計我又要收穫不少帽子了。說到這裡,我還真的有點小期待了。

    我必須老實承認,我並不是什麼歷史專家。但是我和大家一樣,可以通過互聯網找到類似《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這樣的歷史文獻。如果一定說我和大家的不同,可能我比很多人花了更多的時間仔細讀了讀這些史料,然後自己動手推翻了自己頭腦中被別人硬塞進去的所謂歷史知識。最後,利用常識和邏輯,一個於教科書不同的觀點,便躍然紙上了。這就是我要“妄議前朝”的理由和動機。

    最後,我簡單梳理一下今天的故事:

    1、大清國自從嘉慶皇帝在位時,便出現了所謂的銀荒。到了道光年間,銀荒愈演愈烈,以至於皇帝都被驚動了,因為自己的錢包越來越癟,是不爭的事實。於是道光開始尋找整治銀荒的辦法。

    2、軍機處、戶部是大清國的中樞機關,帝國出現經濟危機,這兩個部門的大臣自然首當其衝,我相信他們一定集中了各種業內、業外的精英,翻遍了各種史籍,就差把老祖宗們從墳裡都挖出來了。可是他們的努力最終沒有產生任何效果。原因並不複雜,在十九世紀的大清國,朝廷裡連一個張開眼睛看世界的人都沒有,軍機處、戶部的大官們,根本就不知道,國際環境居然會影響到大清國的安定團結,在他們自幼所學習的知識中,“經、史、子、集”便是世間所有真理的總和了,萬事不決,找祖先。祖先再不決,就找祖先的祖先。就算打死他們,他們也想像不出來萬里之外的南美獨立運動,會影響到世界白銀生產,而國際白銀產量會導致大清國的銀價劇烈波動。

    3、就在軍機處和戶部的官員們一籌莫展的時候,主管祭祀和禮儀的大臣們,站了出來。搞經濟他們是外行,但找老祖先他們就比較內行了。由於當時在大清國,抽鴉片已經蔚然成風(前面所列的皇帝上諭中說“各城市文武生监商贾军民人等。吸烟者十居五六。”),而且癮君子們的各種怪異行徑已經引起了各種社會反響,因此兩位大人便順理成章地將皇上的焦慮引導到了鴉片之上。皇上被他們一忽悠,覺得也是那麼個道理,老百姓都開始抽大煙了,沒人好好種地、沒人好好當兵、沒人努力繳稅,這難道不能成為“銀荒”的原因嗎?於是皇帝下令禁菸。

    4、可是,禁來禁去,人是抓了不少,煙土也繳獲了一些,可是這銀荒怎麼始終不見好轉?就在此時,黃爵濨大人,提出了一個十分賞心悅目的見解,他十分聰敏地指出,不知從哪裡來的一幫野蠻人,帶著不少鴉片來到大清國,他們用鴉片換走了銀子,並且把銀子運到了遙遠的地方。這不正好解釋了銀荒產生的原因嗎?皇上一聽,有理啊!恰在此時,林則徐大人“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奏章到了皇上手中,林大人比黃大人更激烈、更激進,更愛國。連“無可用之銀和無可用之兵”之類少兒不宜的詞都用上了,皇上原本焦慮的小心臟,又被狠狠刺激了一下。於是,皇帝也不問軍機處和戶部的官員們了,就你林則徐了,我派你到廣東,按你的說的那一套搞一搞,萬一成了,不也算奇功一件嗎?

    就這樣,林大人被皇帝特許在紫禁城裡騎了一圈馬,又刷刷點點,給了一封聖旨,還沒認識幾天的林愛卿便走馬上任了。不過皇帝還是留了一手,在聖旨裡,皇帝含混其詞,絕口不提禁菸。皇上留的這一手,最終使得皇帝能從慘不忍睹的戰爭中全身而退。可是林大人呢?

    穿著黃馬褂,騎著高頭大馬,在紫禁城遊行的林則徐,可謂志得意滿,他恍恍惚惚間成了皇帝“最信任”的人,當欽差大臣的頭銜轟然落到他的頭頂時,林則徐突然意識到,是不是自己的先祖比干上了身,難道他們林家又要出一個賢相了嗎?。此時此刻,林則徐儼然扮演起了帝國的救世主。

    我會在後面的文章中,慢慢講林大人到廣州後做了什麼,以及他是如何從帝國救世主,一步步走向了新疆勞改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