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澳政策中的唐人街1901-1910 (6)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雪梨唐人街杂录 (37)

七. 海军捐及其它

在“清末澳洲三个副领事的辨正”一文中提到“1886年底,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与张荫桓联奏派遣王荣和(副将、两江总兵衔)、余瓗(盐运使衔候选知府)为游历使到南洋诸岛及澳洲,考察各埠捐船(建粤洋水师)﹑护商和设领事的可能性”一事,希望各埠捐船建粤洋水师,响应不大。到1900年八国联军,各国海军水兵与陆战队自天津登陆上岸,清军又败;期间海军反抗号令,避难南下。辛丑条约签署后慈禧默许下推行新政。1902年,萨镇冰提出“复兴海军方法四点”;1907年,始议恢复海军编制,并于陆军部内置海军处;1908年,陆军部大臣右侍郎姚锡光提出“筹海军当议”;1909年,陆军部下设“筹办海军处”;1910年,“筹办海军处”改为“海军部”。其间细节不很清楚,但雪梨华人于1908年7月曾筹办“国民海军会募捐” 在华人报纸上有所记载。

筹办“国民海军会募捐”与清廷颁布的“光绪三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奏折有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连?毕竟新的总领事已然任命,也带有“赴雪梨碧士钵等处所支旅费系因察看该处华商”的钦命。

 “筹集海军捐布告文”刊登在东华报1908年7月25日的第9页,文章有点长,没有说明出自何人所撰,行文对现在略有中文根底的人来说,看懂不难。该文是开文见义的“海军者,国之门户也”,随后是国耻及天下大势,临末是政府与国民责任;最后是“此吾所以作晨鸡之一鸣,而欲吾国之全旦也”,于是乎“他日海力张大,龙旗飞扬,五洲四洋,同伸敬仰。祖宗有知,自含笑于林泉;子孙得福,必徧登乎乐国”了。

在简章中说此捐为专项,故命名“国民海军会The Chinese Navy Association”,会址在雪梨。劝捐值理共19家商户(图1),管理捐款人有5名。



图1

简章中的捐款使用条款有点“辣”:

(1) 捐款期内,“上书北京政府,请皇上复政及立开国会而定宪法”。这一条偏题,且为保皇党历来所求的,多了“立开国会而定宪法”是为康﹑梁回朝立伏笔。

(2) 捐款必须在“将来设立军港,购置战舰,不论奏准民理,抑或政府办理,惟所捐之款,必须俟开国会后,确系兴复海军,方允交纳”。 “设立军港,购置战舰”究竟需要多少钱,“国民海军会”的倡议者根本缺乏概念,也高看了自己的能力。

(3) “现时海军捐款….每月终结时,该管银员必须将捐款总数登东华报布告,以昭公信”。这一条本来很好,但一直没有执行,直至1910年10月才见下文。

1908年的“海军捐”,捐资共约2670英镑,约值16554库平银(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的货币比值约为:1英镑=5美元=6.2两白银=25法郎=10卢布=7日圆。一两黄金=35两白银=50银元)。那看看两组数据:北洋水师购买的“定远舰”为170万両白银,约合274194英镑;甲午战争后先后向英德订购的五艘巡洋舰,平均价格约为100万両白银,亦接近161290英镑。也就是说所捐的约2670英镑,连买其中的大炮都买不起。

这样一来,只能说明成立“国民海军会The Chinese Navy Association”是虚晃一下,吸引新总领事及朝廷的注意;或许组织者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能力,自以为高举“爱国”的大旗就会千呼百应。既然“交纳”的条件是先开国会,也就断了与梁澜勋与他们接触的路。没有或需商议的前提,本是与梁澜勋上任的见面礼,也会为后来的合作打下基础;故而无论梁澜勋有多忙都得往雪梨拜会,否则即落下话柄。

四年(1912年)后的国民捐由总领事黄荣良倡导却是搞得如火如涛,一年之间捐款近12000英镑,解救的是刚建立在辛亥革命胜利后北京政府的财政困境。

至于“海军捐”的款项,由于有交纳条件却无所获,终于在1910年10月原眼奉还捐款人而了结(图2)。



图2

这一次“海军捐”,意外地让后人知道当年在雪梨从事古董行业的情况。所谓的“古董店”,不完全销售古董(甚至只占其中极少部份),主要销售较为雅致的外销瓷器。从事这一行业的基本很少在华人报纸上卖广告,商号在华商中也不显著,而这一次是完整公开了(图3)。



图3

众所周知,清末民初在福建﹑广东潮汕等地,甚而经香港出口远销欧美的甚多,然转运到澳洲也有不少,否则单是雪梨容不下新记﹑合记﹑和生﹑昌记四家商号,从业人数达71人(据图3计算)。其中卢玉铭及谭亮南相当活泼。合捐接近400英镑,接近总捐款额的15%。

河南电视台有个极受欢迎的节目是“华山论鉴”,不少人出外旅游时也参加拍卖或在一些当地的商店回购外销瓷器作为收藏,甚而带到该节目去作鉴定。假如阁下来澳洲旅游,不妨留意留意,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