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卦时间(58)——今天聊聊Franz Kafka

我们姑娘7年级的时候,选了一门课叫Project Management,内容是组织毕业班的毕业舞会。她说没人想做Manager,只好她来做。她从来不是好事的人,小的时候曾经因为好朋友不去游泳训练就期期艾艾不肯去。我当然每次都会小小反驳一下,不过总让她得逞。

所以她爸爸经常笑我,你又被搞定了?

有什么关系?我自己的孩子,我不迁就她,等着别人吗。

我自己看她忙忙叨叨一年下来,经理真没白做。从找场地,拉赞助,找乐队,做广告,到最后联系保安,装饰会场,包括安排服务人员,甚至和保险公司市政这些成年人世界直接打交道,全部过一遍。

后来她爸爸做免费司机帮忙去各大银行,家具公司,旅游公司领人家赞助的实物,连连给我发照片并加感叹——没少给啊。

这是当晚她在台上致谢。



(照片当然不清楚,清楚的我也不敢放)

礼服是白色,我做的。设计当然不是我。我在二手店花16欧买了一件别人穿过的,按照那个样式比着裁下来。布料从网上买的,因为不知道会用多少,蒙着买了两米没用完剩一点。

里布是家具城的减价窗帘一块。

原设计是完全露肩。她觉得光秃秃不好看,希望两侧加肩带(就是现在图上这样),我说那不容易吗,多裁两块布出来。因为不放心效果,只是简单用手缝上,想着不满意随时可以拆掉。

试一下效果还挺好。

头发也是我给弄的(这次好悬没跟我哭貌似还挺满意)。呃,我知道这里玩的男生多,那么你们可以回去问问自己的剑嫂或键嫂,那样一个发型在理发店要多少钱——我花过那个钱我很知道。

我们欧洲人穷,当然看着钱包过日子。

小姑娘穿了在镜子前美,高兴死了。

我这个做妈妈的在旁边看着没表态假装不在意,不过心里已经跟自己说很多遍,值了。

为什么写卡夫卡说到这里?其实是没事翻最近亚麻给我的一本免费书,卡夫卡的Brief an den Vater(给爸爸的信,我不知道中文是不是这个名字)。这本我想远远没有变形记有名,不过因为是书信形式,更容易看一点。

卡夫卡和父亲关系不是很好,所以开篇第一句是,爸爸你问我为什么怕你,如同往常一样,我不知如何作答。原因一是恐惧这件事本身,另外就是有太多我只敢说出一半的具体实例......(这几句我看着德语翻的)

好像前一段看到抱怨说现在大家都不写信了,少了很多做人的乐趣。我当时的回复是,别人不写你可以写啊,为什么因为别人不写自己就不写?

书当然是德语。卡夫卡是用德语写作的最广为人知的作家,远远高过歌德,席勒和德国人喜欢的Thomas Mann。同时他也是在学术界最多被人拿来研究讨论的,我看到网上给的数据是,有超过500万的博士论文,用各种语言来讨论他。

甚至有专门的词由他而来,Kafka-esque(这个后缀最早是加载Dante后面的,Dantesk),我把网上给的解释抄过来,“通常是在一种超现实的、噩梦般的环境中,让人感到毫无意义、迷失方向和无助感”。

中文让我翻的很拗口。其实是说的现实生活中那些复杂,怪异和不合逻辑的事件现象,你知道有问题但是无力改变它。

那不是到今天也经常见到。

再往回追溯,这个概念主要起源于Die Verwandlung(变形记)和der Prozess(the Trial),都很短,前者70页,后面这本就没写完。有研究说是卡夫卡故意,他手写了200页,但是是在打散的本子上,为了写别的可以随时加进去。

这两本书之所以影响大,甚至被认为是哲学著作,我想是它给人更多的思考,特别是关于人和人之间那种不同于普通动物的关联性。

说到文学作品的哲学意义,不能不提苏联作家。传统苏联小说最喜欢加大段的讲道理,特别是关于宗教方面。我记得张爱玲和胡适研究金瓶梅的结论是,说那些小黄都是故意加进去的,为了看的人更多更卖钱,拿掉一点都不影响故事完整性。俄罗斯小说很多给我的感觉恰恰相反,情节是故意加进去的,为了卖他那些大道理。

你问我我会说我认为最典型是罪与罚。加了不讨人嫌的我想是静静的顿河。那本我是很久前在微信读书看的中文,拖拖拉拉的,随看随写几句评论,前几天不小心登录微信读书,居然有1000多个赞(当然小小得意了一下)。

回到卡夫卡。

Untereinander sind sie (die Menschen) durch Seile verbunden, und bös ist es schon, wenn sich um einen die Seile lockern, und er ein Stück tiefer sinkt als die andern in den leeren Raum, und gräßlich ist es, wenn die Seile um einen reißen und er jetzt fällt(人是通过绳索联系在一起的,当你周围的绳索松动,你比其他人更深一点地陷入空虚时,那就糟糕了。当你周围的绳索断裂,那结果就是坠落)

这其实是心理学里现在很喜欢讨论的一个题目,人和人之间的intimacy。解释一下就是,卡夫卡认为,人和人之间联系的感情的纽带对人非常重要,象那些登山者一样,绑在一起最安全。如果那条纽带松了甚至断裂,那么有可能坠入深渊。

说回到变形记。

故事很简单,很平常但是很踏实过日子的小官员Gregor Samsa某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壳虫,被吓到的家人(父,母,妹妹)把他锁到屋里不敢放出来(他因此被与世人世界隔绝)。在此期间只有妹妹坚持给他送饭,连妈妈都拒绝见他。

后来呢,妈妈和妹妹想把房间里的家具,包括照片都清理出去。Gregor认为照片是他和人类世界的唯一联系,扑在照片上不让拿走。后来Gregor的后背被父亲扔出的苹果击中导致发炎,引起父亲自责,允许他在天黑的时候把门打开,可以听家人谈话(也算是被动参与家人活动)。

但是这也导致了悲剧。

在一次妹妹演奏小提琴的时候,Gregor被琴声打动,很想爬出房间再次把妹妹抱在怀里像以前一样那样亲近。不料妹妹大怒——我再也受不了叫这个怪物我哥哥的名字了。Gregor闻言羞愧退回房间把自己锁起来接着后背因为苹果的发炎处加重,终于被佣人发现死在床上——Gregor的家人自此幸福地毫无负担地生活。

Gregor的死因当然是背后伤发作,更是因为被社会被家人推开,和家人的联系,和家人之间的爱断裂。

the Trial讲的是一个没有任何犯罪行为的Josef K. 被人莫名其妙追责上门,收监定罪,一直到最后,也不知道是被谁告,是因为什么没判有罪。包括上门的人,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没有任何证件出示(原文是黑衣人)。被宣判的时候,甚至被认为是另外一个人。

很ABSURD吧。但是所有审判过程都被认为很正常很合法。后来找律师,律师的结论是,你没戏。后来Josef K. 求助于别人包括教堂,所有人都认为是他有罪。

“象条狗一样啊。”他说,只有带着这些耻辱接着活。

短篇的特点,我想是因为字数限制,所以很简洁,以至于有些话很重,就像审判结束的这一句。

这篇带给人的那种感觉是,无论你如挣扎,如何觉得世界不公平,如何努力改变,最终还是看着那个结局砸下来。

卡夫卡一生留下的文字不算多,但是他描述的那种挣扎和无助感,大概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经历,因此几乎读他的人都会有共鸣。这一点我觉得很像ALBERT CAMUS,只有你自己去读,去感受,把时间放进去,才知道作者在(和你)说什么。

那一段时空里,只有你和作者,一个讲一个听——这也是Arthur Schopenhauer的观点。

卡夫卡放到今天再看,当然和100年前不同。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real和virtual之间。

也许那是人类发明文字和语言的意义。

elfie 发表评论于
I love Thomas Mann. The Magic Mountain, Buddenbrooks, I can't have enough of it.
Kafka is too philosophical and too absurd, it feels boring to me.
My favorite German writers are Thomas Mann and Gunter Grass. There are a good, coherent story and profound meaning as well in Buddenbrooks and Tin Drum.
The Magic Mountain is kind of slowly unfolded but humorous, so I don't mind reading it slowly and enjoying its ebbs and flows. Thomas Mann is a great writer in a sense that every character in his book is vivid and seems alive, mixed well with the meticulously depicted background. Buddenbrooks as a novel of a family's decline, is surprisingly interesting to me and not boring to be read again and again.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