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国人感到被欺负,这一现象不仅在中国境内普遍存在,在海外华人圈也屡见不鲜。有趣的是,据十分不完全的统计,99.3%欺负中国人的本身就是中国人,“中国人专门欺负中国人”。
许多中国人在国内要忍受层层压迫和不公的待遇,而到了国外,仍可能遭到来自同胞的剥削和欺压。相反,外国人及其他族群在与中国人的交往中,相对讲究公平公正,更少有明目张胆的欺压行为。这种“内耗”式的相欺现象,究竟为何如此普遍?
中国社会历经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与近代变革,形成了复杂的权力结构与阶级剥削模式。统治阶层的传统心态——“鱼肉百姓”——在某种程度上延续到了现代社会。普通民众在层层压迫中生活,一方面,统治阶层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欺行霸市,胡作非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另一方面,这些收欺压被百姓,又将内心的不满与压力转嫁到与自己同阶层的同胞身上,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普世价值“的“内部欺压”机制。
这种“中国特色”一直延续至今。现实生活中,中国社会高度集中的权力和资源分配不公,使得上层阶级能够轻易剥削下层民众。权力阶层通过各种手段垄断资源,限制普通人的发展机会。一些政府、国企和集体所有制企业通过克扣工资、压榨劳动力等方式维持自身利益,而底层民众的权益则被忽视。
许多当官的或管理者受到上级的严格控制,他们无法反抗权威,只能将压力向下传递。这种管理模式,使得职场和生活中的欺压行为成为一种常态。受惯了欺压的普通百姓,也常常在家中、邻里之间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将生活的挫折和满腹的怨气,转嫁和发泄到他人身上。
社会制度的不公,让许多普通人长期积累起怨气,却无处宣泄。在中国,大部分人习惯于忍受不合理的现象,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因为对抗上层权力没有胜算。在这样的环境中,欺负同阶层或弱势的同胞成为一种“安全的发泄”方式。
即便远赴他乡,许多中国人仍难以摆脱被同胞欺压的命运。尤其是在海外的华人企业和华人餐馆中,新移民常常被剥削。表面上,华人企业以“帮助同胞落地生根”为幌子,实际上,它们往往利用新移民对当地法规的不熟悉以及语言障碍,以及胁迫非法华人移民,对其进行压榨。
在海外开设的中餐馆或华人企业,常常采用不规范的用工方式,以降低成本。新移民和非法移民缺乏法律意识和经济保障,被迫接受低薪长工,甚至在工作中遭受恶劣对待。与非中国籍员工相比,中国员工通常更容易遭遇克扣工资、无休假等不公待遇。
部分老移民或已在当地落脚的同胞,会利用自己对环境的熟悉度,对新移民进行剥削。这种内部欺压通常隐蔽且难以揭露,因为新移民害怕报复,不敢公开投诉,形成了恶性循环。
老移民或企业主往往以“同胞互助”的名义要求新移民忍耐不公。在这种情感绑架下,新移民即使遭遇欺压,也会选择沉默,因为他们不愿背负“背叛同胞”的指责。
除了经济和制度原因之外,文化和心理因素也促成中国人之间的相互欺压。“内斗”和“窝里横”的心态是这一现象的重要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强烈的权力崇拜,人们往往崇敬强者而轻视弱者。由于普通人难以对抗权威,他们在面对同胞时更容易表现出强势姿态。这种“欺软怕硬”的心态助长了内部欺压的风气。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许多人将他人视为潜在的威胁,而非合作伙伴。尤其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下,人们倾向于互相打压以确保自己的利益。这种“零和思维”让内部欺压成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中国文化推崇集体主义,在实践中,这种文化演变成对个体利益的忽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需求发生冲突时,个体常被迫服从。这种思维也渗透到了海外华人社会,使得新移民为了“集体和谐”而默默忍受不公。
与内部欺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国人和非中国人往往更注重公平与规则。无论是在中国境内还是在海外,中国人与外国人相处时,通常不会遭遇像同胞间那样的欺压。
外国社会普遍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明确规定了雇佣关系与公民权利。即便是中国人在国外工作,雇主也必须遵守当地法规,避免明目张胆的剥削。这种制度化的公平减少了欺压行为的发生。
中国人和非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反而成为一种缓冲。双方的相处更多基于礼貌与契约,而非称兄道弟的情感纠葛,因此更容易保持一种理性且公平的关系。
西方人和中国人相比,往往有较强的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在处理与中国人的关系时,他们更倾向于遵循既定规则,重视信誉。这与中国内部社会中的“关系优先”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人成为欺负中国人的“专业户”,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社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这不仅仅是个体道德缺失的问题,而是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和经济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