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权益 换来贫穷 善意结出了衰落的恶果

为什么争取权益的路,最终会换来贫穷?善意的表象,怎样结出了衰落的恶果?

https://joyliumacroeconomics.substack.com/p/17f?r=3btf1o&utm_campaign=post&utm_medium=web&triedRedirect=true

 JOY LIU DEC 01, 2024

 
第46季全明星大型真人秀,《美国大选》终于完结了。共和党横扫众议院,参议院,白宫和普选票,川普也重新回到了政治娱乐板块,宇宙顶流的位置。这次大选跟共和党最共情的一群人之一就是美国铁锈带的劳动人民。他们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处在贫困线以下,是美国经济的老大难问题。像副总统,川普不是也选了 JD Vance 么,他就是出生在铁锈带上的一个小地方,后来写了一本书叫《乡下人的悲歌》,还拍成了电影,我前两天还特意看了,民风确实非常剽悍。

那今天咱们要聊的内容就是铁锈带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有多大程度是因为美国自己,又有多少因为全球化呢?

那铁锈带这种重工业衰落的现象,是美国独有的吗?还是说它背后是一个有规律的必然现象呢?万事都有正反面,全球化在带来繁荣的同时,是不是也同样造成了贫困呢?另外这期我们也会把川普这种以美国为中心,低收入税,高关税,这种偏向于孤立主义的思维考虑进去,从经济的角度上,结合一些数据,对川普未来这4年的经济政策的可实现性,做出一个评估。


有问题,向内找

 
铁锈带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定义哈,在美国呢,铁锈带主要就是五大湖周边的那几个州,像威斯康星,伊利诺伊,印第安纳,密歇根,俄亥俄,西佛吉尼亚,宾州,还有纽约州。在二战时期彻底结束之前,这几个州一直都是最重要的重工业和制造业的聚集地。这个区域的生产力,和对经济的支撑程度有多大呢,我这里有一个数据,非常直观。

在 1950 年的时候,就铁锈带上这些产业雇佣的工人和员工,就占全美国就业人口总量的 43%。如果再细致一点,咱们看钢铁,汽车,还有橡胶产业的话,这个铁锈带上这几个州所雇佣的员工和工人占全美国行业的 75%。全美制造业生产总值上涨的部分里,有 56% 是从铁锈带上这几个州产生的。[i]

这资料是亚特兰大联储的一篇研究报告里面写的,我看这些数据之前也真没想到,铁锈带在二战刚结束的时候,占美国这么大的经济比例,还反复确认了好几遍。

那还是老样子,这一期文字版在描述栏里,里面有资料的链接。你们爱研究的,可以点进去看啊。

但是从 1950 年往后,到了 2000 年的时候,刚才我说的那些数据就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原来雇佣的工人和员工占总就业人数的 43%,2000年的时候只有 27%。钢铁,汽车,橡胶行业的员工和工人占全美这个行业里就业人数的比例,下降到了 55%。对全美制造业生产总值上涨部分的贡献也从原来的 56%,下降到了 32%。

这个数据能够体现出一个问题,就是哪怕是我们先不说全球化的问题,就说美国国内,这个铁锈带的生产能力和对就业的贡献的比例,也是在下降的。

那这我们就得看铁锈带内部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有问题向内找,是吧。


工会是个大问题

 
其实在美国,北边有一个铁锈带,往南边其实还有一个区域叫做阳光带。

这阳光带指的就是从南加州这部分开始,一直到东边北卡罗来纳州的南边这部分。因为这一片儿整体气候会更暖和,所以叫做阳光带。

那我们前面说的那些从铁锈带离开的工人和雇员,还有产能,很多就南下来到了阳光带。

那这里面其实我们可以找到 3 个原因,其中有 2 个很正经,还有一个听起来不正经,但现实感很强的原因。

那咱们先说第一个原因。就是工会的建立。

大家都普遍觉得美国的工会是一个对工人非常有利的组织。我承认,确实有这样的效果。但是咱们别忘了,但凡是由人建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尤其还是有政府保护的,由于没有竞争的压力,产生官僚行径是肯定的,只是程度的问题。

我相信这点大家都可以赞同,我反正还没听说过谁出去夸奖美国车辆管理局是最高效的机构。我也很期待马一龙的 DOGE 部门能怎么尽快解决车管局的陈年顽疾。

在美国的工业和制造业领域有两个大工会,一个是 United Steelworkers( USW )钢铁工人协会,另外一个是 United Auto Workers ( UAW ),在二战之后的80年代的时候,大概有三分之二的汽车制造业工人是属于 USW 这个工会的,就是汽车工人协会。现在这个比例只有 16%[ii]

 


那我们把时间线放长一些,看一下二战之后的铁锈带地区都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看我们是不是能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工人加入工会的比例下降的问题。

在铁锈带上的这些州,我刚才提到的 9 个里面有 5 个是工会州,那工会州就是说在这州里面工作,工会是可以要求你的雇主必须以工会的要求去雇佣你,换句话说,就是你的工资里面,有一部分是交给工会的,而且这个很多时候,还由不得你,要不你就别干这活儿,你要是干这活儿,那你必须就得加入工会。这事儿上我有个案例,我说先说完啥叫非工会州我再跟大家说这案例。

非工会州也叫做 right to work state, 就是在这个州里面的法律是允许雇员不加入工会,而且也不会影响你能不能拿到这份工作。

上世纪中期和中后期工会的工人可以享受的福利,在现在我们看起来也是非常不错的。我随便给大家说几个数字让大家感受一下哈: 1959 年的时候,工会的钢铁工人可以拿到高于其他制造业工人 40% 的工资 1973 年的时候,汽车工人协会的工人可以在48岁就可以退休,还可以领到当时工会承诺的全部福利。

但这个看似对员工非常好的情况,其实就是导致后来铁锈带变成铁锈带的第二个原因:衰落的竞争力。


企业不研究竞争力,研究上联合定价了

 
汽车行业在铁锈带属于一个寡头市场,英文叫 Oligopoly 。寡头呢,就是指三个最大的汽车企业,福特,克莱斯勒,通用,这仨公司放一起还专门给起了个名字叫 Big 3。 1958 年的时候,美国销售的汽车里面有 90% 是这三家企业生产的,到了1980年的时候,这个比例下降到了 75%,现在是大概 45%[iii]

能够让工人有这种福利,对于企业来说,开销也是非常大的。就像我刚才好莱坞那个例子里面提到的,企业是要给工会交份子钱嘛,工会发给员工的在职福利也好,退休福利也好,羊毛出在羊身上,那都是企业支付的。工会只会花钱。

同样在钢铁行业,二战之后也有3家非常大的寡头企业,U.S. Steel 美国钢铁,Bethlehem Steel 伯利恒钢铁,伯利恒钢铁额在 2003 年的时候已经破产了,还有一个是 National Steel,国家钢铁,国家钢铁同样也是在 2003 年的时候被前面那家美国钢铁给收购了。

同样的在橡胶行业,也有龙头企业,但这回不是三个,那比如说像是今天还依然在美国大街上可以看到的轮胎公司 Firestone Tire, Goodyear, B.F. Goodrich 这些当年在二战之后也是属于橡胶行业的寡头。

也就是说汽车行业,钢铁行业还有橡胶行业这三个铁锈带最大的产业里面,其实都有同一个现象就是寡头市场。而且这些寡头企业为了让自己在寡头的位置上坐久一些,还一起签署了关于定价方面的合同,那这个就是标准的寡头垄断行为。这个并不是一个阴谋论,在 1959 年的时候,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就专门对橡胶行业里面的这种寡头垄断的定价行为进行了处罚,一共涉及了15 家橡胶公司,我前面说的那几家最大的都处罚列表上。[iv]

钢铁企业和汽车三巨头也都有同样的寡头企业在一起定价的情况,而且也都被处罚了。

但是寡头垄断到底为什么是无法维系下去的呢?企业都做的这么大了,难道不应该是大到不会倒吗?

这里面的原因就跟前面这个工会有点关系了,因为工会给工人提供福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数据:汽车工人48岁就退休,对于个人好像挺好,但是对于整体经济来说,肯定是有太多的劳动里没有被释放到产业里。

铁锈带地区的工会势力很大,所以想要雇佣工人的话,尤其是大企业,那基本上就只能雇佣工会的工人。所以企业不仅要支付高工资,还得给工会交份子钱。那么剩下能够用来提高生产的这个资金肯定就是会被压缩的。

所以说不受约束的工会,从长期来看对于任何行业都是一个负资产。


好莱坞的工会是怎么回事儿

 
这儿我想分享一个我在工会这话题上的个人经验哈,就是我记得我之前在洛杉矶那边做影视广告拍摄的时候,很多摄制组的组员都想尽办法的加入工会,但是从制片的角度上来讲,是能少碰工会就少碰工会。所以就会有这么一种情况哈,就是还没进入工会的组员,有的会非常希望工会发现自己所在的这个项目,然后强制让项目加入工会,这样的话,组员就会被加入工会,然后开始在工会里面积累自己的工时,因为这个跟医疗保险和退休金的积累都有关系。所以有些个别极端的情况呢,就是会有组员把自己所在的组举报给工会,让工会找到制片组,强制把项目变成工会项目,这种动作一般叫做flip,就是把非工会组变成工会组嘛。

但是制片组,尤其是管预算的,其实就不那么希望加入工会了,因为除了要办很多工会的手续以外呢,不仅要完全按照工会的规章制度去做预算,给工会交的份子钱,压缩可以花在提高画面质量的上的这部分预算。

但听到这儿大多数人肯定会觉得,哎这工会听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好的啊。

怎么说呢,这就得看什么角度。刚才我说的那些好莱坞不同的工会里面的这些工会成员哈,按道理来说,是只能接工会的项目,还只能做某个职位。所以我之前在做非工会项目的时候,就会有组员跟我说:别把我名字写通告单上哈。

也就是说,很多人入了工会以后,就会在同一个职位上,干一辈子,工会没有给自己的这个会员开放事业角度上的发展空间,反而是把人死死按在同一个岗位上。

常常发生的事情是,工会为了把更多人招到自己旗下,工会的督查们在挑制作组毛病的时候,可以说是很龟毛的,而且这种事情的财务风险,就得制片人承担。

所以在好莱坞工业里面只有一个部分是没有建立工会的,就是制片人,也包括执行制片人。他们只有一个非盈利的协会,没有工会。

那现在好莱坞工业被政治正确折腾的稀里糊涂的,我们作为观众肯定也发现美剧或者美国电影拍的越来越次了吧,就这样,工会还玩命煽动罢工呢。

只考虑到了眼前的利益,就没考虑到行业的长期发展是经不经得起这么折腾,最终工会的领导们拿着高薪退休了,整个产业衰落了,投资人投进去的钱有1/3要奉献给工会,你们真的觉得投资影视都是来洗钱的吗?虽然确实也有这种情况。

可是一个文化产业,净研究政治正确和涨工资,“把故事讲好” 这个核心竞争力没有了的话,那些更年轻的影视从业者在一个往下走的行业里要怎么生存下去?脸都不要了)。

不过,美国的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时间线,是走在好莱坞前头了,回头看看美国的工业和制造业是怎么被历史车轮碾过的,也可以给好莱坞敲个警钟。


一个小发明,掀翻了一个寡头市场

 
我前面不是说过铁锈带上的产业在全美国比例下降,是因为被阳光带上的企业给顶了么。那为什么更多企业会选择在南边的阳光带上而不是西边或者东边呢?

这里面我就结合第三个那听起来不怎么正经的原因一块儿解释了哈。

这第三个原因其实是在二战之后 50 年代的一个很重要的小发明,就是家用空调。50 年代的时候空调开始进入普通人的家里,那时候还是那种便携式的比较多,就是那种可以挂在窗户上,然后有个对外出气口的那种。

后来70年代往后,中央空调又开始进入普通家庭。

那这为啥这个事儿特重要呢。因为原来很多的工厂在北方,是因为冬天取暖可以烧煤,而且北方正好也是开采煤矿的地方,夏天北方本来就不怎么热,所以在北方的话可以实现全年工作。

南方要是没有空调的话,冬天还行,夏天那是真热呀,所以在南方,一年里又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没法开工。所以听起来好像是这个空调的问题有点搞笑了哈,但确实是个可以解决实际工作环境的大事情。

那在南方开始实现全年工作,而且绝大多数的州还不是工会州。所以企业不仅可以给员工跟南方类似的工资,还剩下了给工会的份子钱,可以把赚来的钱再投资的基础之上呢,还释放了更多的生产力。

那么从投资产出的角度上来说,同样的投资额,投在铁锈带上面,实际的产出会更少。也就是说铁锈带上的生产效率比较低。

从数据上来看呢,我们可以看到平均铁锈带的生产效率年涨幅一直都是非常明显低于美国平均水平的。有一些时段和行业还出现了负增长。

这个从短期来看,我说的短期,就是大概 10 年哈,这期间员工体会到的是更高的工资,更好的福利,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的话,铁锈带和阳光带这两个区域的生产方式,一定会带来整个行业的变革。

而且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像市场占有率这种数据,那如果从工人的角度上,其实长期来看也是不利的。

这张图里面我们可以看到,50 年代的时候,铁锈带上的工人工资相对其他行业和地区是大概高出 10%,到了 70 年代,除了制造业工人以外,其他工人到的工资水平就开始高的没那么明显了,制造业工资水平的顶峰也从 80 年代开始下降,到了 2000年的时候,铁锈带上的工人工资,跟美国平均水平比,只高出了4% 和 5%。

那这些数据都可以证明,工会虽然是在短期让工人享受到了非常高的福利,但是从长期来看,如果工会的权利得不到限制,就会成为行业的毒瘤,降低了单位投资额里面,能够产出的价值,降低了投资方的投资的意愿,也降低了整个企业或者说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这个哪怕是没有全球化的影响,光利用简单的经济学逻辑也是可以推断出来的。大家经常把铁锈带的发生归咎于全球化,而且说实话,很多政客,比如川普,也是把它归类到其他国家抢了美国的工作。

不过我个人还是倾向于认为,全球化是让美国内部的问题更快,而且也更彻底的暴露出来了而已,核心还是低效的企业管理和生产能力。


新时代里,从零开始才是常态

 
不过我们普通人是可以从铁锈带的发展和变化上理解到一件事情的,就是在我们的一生中,很可能有一些看起来非常稳定的产业或者工作是要经历剧变的。那些我们曾经觉得好像是非常不错的工作,尤其是在以效率为中心的现代社会,很可能一眨眼的功夫,它就会被替代,或者整个产业就会瞬间衰落。

我记得我小时候,出租车司机是个挺牛的工作,现在不过也就是20多年的时间,人生四分之一的时间而已,出租车司机的这个职位,眼看就要完全被取代了。

这种时代更迭的速度,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因为一个学历,一次工作失误,一次创业失败,一次考试失利就自我否定。时代翻篇的速度之所以能这么快,里面一定是充满新的机会的,为什么非要拿一些我们无法掌控的事情来否定自己呢?

我看过一个博主做的美国最穷的地区的这样一个纪录片,这个纪录片就是这个博主去铁锈带上的一个小镇里面跟当地人聊天,镇上非常的破败,一看就是以前翻荣过,后来不行了。现在生活在那儿的年轻人有很多年纪轻轻就辍学,染上了毒瘾,靠政府救济能多活一天是一天。但是还有一部分年轻人,选择跟自己所处的环境对抗,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去改变现状。

同样是年轻人,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那些努力工作,努力寻找机会的人选择用行动去掌握自己未来生活的主动权,而不是逃避责任,用环境,政府,家庭或者其他的药物当作挡箭牌,然后把自己塑造成命运的受害者。

最能够让我们在这种快速发展的时代里面生存下来的,就是去更多的了解自己不知道,甚至是恐惧的事情,因为任何我们原本认知以外的新鲜事物的出现,总是会伴随着恐惧,但想要不被时代的车轮碾过去,我们就必须得锻炼出抵抗恐惧的肌肉记忆。关注长期的目标,而不是短期的满足感。

我也是希望在我的这个频道里可以聚集一群以建设者的心态去做选择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够慢慢的形成一个能够长期持续发展环境,一起把蛋糕做大,然后群体里的每一人都会有更多的机会。而不是首先去想怎么把别人的蛋糕给抢过来。


铁锈带不是美国特产,我老家也有

 
那我们再说回这个让铁锈带贫困的现象加速发生的全球化进程哈。

大多数的时候呢我们会觉得全球化是建立起了一个让整个世界富裕起来的这么一个系统。

这也就是为什么二战之后,全世界虽然说是也经历了几次经济动荡,但整体来说可以说是从经济,到科技发展最迅速的80年。

但同时呢,我们全球化似乎是让一些人群,比如说前面我们说了这么多的铁锈带上生活的人,全球化的进程让他们更快速的陷入了贫困。

其实不光美国,其他国家其实也有铁锈带,只不过美国这个铁锈带实在范围比较大,而且最近因为美国总统竞选,炒的挺热乎,比较有话题性。

那其他是哪些国家有铁锈带呢?

德国,英国,法国,中国,波兰。

有人说,哎这里面怎么还有中国呢,中国哪儿有铁锈带啊。

这我可知道,因为就在我老家,东北。

1978 年的时候东北的经济产量还占 GDP 的 13%,2023年的时候就剩下 5% 了。中国倒是没有什么工会,但是有国企央企嘛,也都是高福利。那一直到了 90 年代央企国企改革的时候东北老工业基地明显就不行了,2001年的时候东北的失业率就已经有 8.3%了。[v]

在我查资料的时候呢,我也找到了一些论文,这些主要讨论的就是,全球化是不是导致了贫困?

这件事情很需要我们去想清楚,因为川普非常明显的就不是特别吃全球化这套。

你说他完全不在乎吧。那倒也不是,他不是搞闭关锁国。但他应该是美国二战之后,最在乎把美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像二战以后美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把自己作为世界的重建者的这么一个角色。

那川普提到的他的一些政策,比如像大幅度提升关税,削减政府开支和联邦雇员这些行为,其实是逆全球化的行为。


一条冷知识,收个税在100多年前并不合法

 
这儿我插播一个小知识哈,可能大多数人不太知道的是,这个高关税这个事情,跟美国刚独立的时候是几乎一模一样的。

现在在美国我们交的这个所得税是 1913 年的才给彻底给写到宪法里的,就是宪法第16修正案,在之前的规章制度是,只有打仗啊这种需要花大钱的时候,美国政府才允许向普通老百姓征税。

所以说美国现在这么复杂的税务系统,它的历史也就 100 多年。我之前不是还过我们作过的专门给高净值投资人做税务策略的 CPA 来做过一次知识分享和问答嘛,我看不少朋友都参加了。

如果你对这种专家经验分享类型的内容感兴趣的话,可以加入我的邮件列表,链接在描述栏里了,有这种活动我会第一时间通过邮件通知大家。然后最近我还刚开了一个申请制的投资人社群,我会把我自己的资源和更深入的知识分享给加入到这个社群里的朋友们,社群会员之间可以通过互相交流,获取不同领域的资源和思考角度。感兴趣的朋友,我在描述栏里面放了个链接,里面有具体的申请方式,细节我就不在这儿说了。


高福利,高工资,繁荣的行业,三者之间的悖论

 
那我们说回我读的那些讨论全球化是不是带来贫困的这些论文哈,我觉得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毕竟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全球化的推进,导致了去工业化的现象,在不到两代人的这个时间里,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铁锈带。

而且越是发展快的国家或者地区,去工业化的情况普遍还越明显。

那关于为什么全球化导致贫困呢,我自己是总结出了两套逻辑链条哈。我相信肯定还有更多原因,但在这儿我就先分享这两个,大家有想分享的可以在留言里面说哈。

第一个呢,是这个全球化,在人权和经济发展之间制造业了一个悖论。

你们听我这逻辑哈,就是越发达的国家,对于公民的保障相对来讲会越高一些,这个是不可避免的,大家吃饱了,当然就会很自然的考虑到精神层面和人权层面的东西。

可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工人的高福利一定会成为企业的高负担,能够释放的劳动产出也一定会打折扣。

在这事儿上,英国,法国跟美国的情况比较像,也是高工资,高福利,低投资形成了地区性的贫困现象。[vi][vii]

所以如果联系我们前面说的美国国内的制造业为什么从北边移到南边的这个发展趋势呢,全球化就是一个放大版的美国铁锈带的故事,那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定会从企业负担高的地方,向能够减轻企业负担的区域去移动。

而且这个事情还不怎么可逆。

人权和福利这个事儿,是你往宽松了走很容易,你要想往回收就非常困难了。所以川普说的这个制造业回归美国的想法是很美好的,但美国已经是一个相对来讲福利不低的国家了。

如果说是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产业还可以,但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制造,想要回到美国,我个人是不看好的。

估计这事儿还得让墨西哥搭把手。但是呢,其实也不一定那么奏效,这个跟北美国家之间签的法案有关系,一会儿我会再提这事儿。


金融全球化 > 贸易全球化

 
那另外一套逻辑呢,就得从金融和货币主导权的角度去想。

一般大家说这个全球化呢,第一想到的就是贸易全球化,但是贸易这个东西,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为制造壁垒的情况是蛮多的。

我个人觉得,全球化能够让世界深度绑定的原因里面贸易是次要,是金融是主要的。

因为哪怕贸易上是有关税有补贴什么的,但是交易所使用的货币,这个壁垒并没有那么大。哪怕是像中国有外汇管制的国家,更多的还是个人层面管的比较严格,企业层面大多数时候也是相对宽松一些。

所以这个时候劳动力丰富,市场比较大,经济相对发达,或者金融市场比较自由的地区就更容易吸引投资,因为对于投资人来说试错的成本更小。

我们看这个世界银行给出的数据,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海外直接投资总量排行榜,第一名是美国,第二名新加坡,第三名香港,往后面看也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国家。那些市场小,经济本来就不是很发达,自己国家货币也不怎么好使,金融市场就更别说了。[viii]

所以这个全球化的情况呢,确实是让钱去了机会更多的地方,但是也让本来经济就处于劣势的国家,更难发展,这些国家呢,就像铁锈带上面的人一样,成为了被世界遗忘了一群人。[ix]

那总结前面这两点呢,全球化确实是带动了经济增长,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际离开,到了人口密集的地区,也更提前发展出了蓬勃的劳动稀疏型产业,比如说金融市场和科技领域。

但是这就让劳动人口既不密集,金融行业还不发达的国家相对来比更难翻身。恶性循环。

所以全球化制造了贫困这观点,我觉得也是可以说得通的,至少呢也是让一部分跟另外一个部分相比,穷的有点太明显了。


川普的政策万一实现了,好,还是不好

 
那说到这儿,我觉得我可以简单分析一下川普版的美国孤立主义是什么形态哈。就是他更希望美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布局的分散度降低一些,一部分回到美国,另外一部分也尽量靠近美国,比如在2020年的时候,川普久签了USMCA 这个美国,加拿大还有墨西哥的一个贸易合同。

这个贸易合同里面就写了,如果这三个国家之间汽车进口想要免关税的话,那么汽车里必须有75% 的材料是来自于这三个国家的,这个跟原来的那个北美贸易协定 NAFTA 相比,提高了 12.5%,原来是 62.5%。而且制造这汽车的工人里,有 40-45% ,每小时的工资得至少有 $16,这就有点难为墨西哥了。[x]

美国是希望能够做到从能源到生产,都尽量实现自给自足,但按照美国目前的福利政策,和普遍的薪资来看,想要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只有通过更高程度的生产自动化来降低成本。但这就一定会减少人力需求,那这些流回市场的劳动力,也需要至少几年的过渡期才能够进入新的领域。但这个过渡的过程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很艰难的。对与整个社会来讲压力也很大,而且过渡的时间越短,压力越大。

所以我个人觉得哈,川普的这种经济上的孤立主义,在全球供应链已经是错综复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环境下,如果又想要保证就业水平,又想要把产业链往国内拉,那一定是会给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一个向上的压力。

当然,削减政府开支是一个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想要把400多个政府部门削减成99个,这个不仅对于长期由政府开销支持的美国经济来说,是一个考验,对于以大量用美元债务作为抵押品的欧洲美元系统来说,更是一次考验。

至于欧洲美元里面的逻辑,我就不在这里多说了,我之前有一期访谈讲过欧洲美元,大家去看了就理解了。

那说回川普的孤立主义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哈,我是希望他不要在这4年里面,真的兑现他所有承诺的,因为这对于实体经济来说,变化的缓冲期太短了,如果说要把时间线拉长到两个任期,我倒觉得还有戏,但如果他真往100% 实现诺言的方向发展,那这4年会是不平静的 4 年。


总结

 
我们快速的总结一下吧。

今天我们从铁锈带是怎么形成的这个思考角度入手,借助数据,看到了工会给予工人的短期福利,也看到了工会对整个行业,从长期角度上造成的负担。由于只有行业巨头才能够配合工会的高工资,高福利,也就让整个铁锈带形成了寡头市场。

而寡头市场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竞争力,外加上空调这个小发明的出现,让南方没有工会限制的阳光带,成为了美国国内代替北方工业和制造业最主要的地区。

在这个基础之上,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让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金融和贸易的共融体,加速了铁锈带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他能够降低企业负担的国家转移,最终就形成了像底特律这种经济悲剧。

而且不光是美国,也有其他的国家因为类似的原因出现了自己的铁锈带。

但在大家都在讨论全球化是怎样让很多国家,比如说中国,日本,新加坡,韩国慢慢变得富裕起来的时候。同样有一些国家因没有丰富劳动力,没有比较大的市场,也没有得到特别的扶持,再加上地理或者一些其他原因,金融和货币系统斗都不牢靠,就更加没有外来资金进入。

所以全球化不光产生了新的富裕国家,还把一些由于各种原因不容易富起来的国家,结结实实的扣上了贫穷的帽子。

那么川普作为美国总统的这未来的 4 年里,如果想要快速的 100% 实现他在经济上的孤立主义政策,也就是把美国相关的产业链往美国本土方向聚拢,这种有点逆全球化的行为,可能在会让美国经历一次短痛,毕竟实体经济不是金融市场,对于政策的反应本来就比较慢,想要在 4 年内完成这种从左到右的转变,挑战还是很大的。

那这期就先讲到这儿。欢迎新观众们来订阅一下,我们下期见。


[i] The Decline of the U.S. Rust Belt: A Macroeconomic Analysis, Simeon Alder, David Lagakos, and Lee Ohanian. https://www.atlantafed.org/-/media/documents/cqer/publications/workingpapers/cqer_wp1405.pdf

[ii]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business/2023/11/20/uaw-contract-ford-general-motors-stellantis/

[iii] Estimated U.S. market share held by selected automotive manufacturers in 2023,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49375/us-market-share-of-selected-automobile-manufacturers/#:~:text=At%20around%2016.9%20percent%2C%20General,share%20in%20the%20United%20States

[iv]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1959 Annual Report, https://www.ftc.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reports_annual/annual-report-1959/ar1959_0.pdf

[v] Stories about the Dongbei rust belt are resonant in China, https://www.economist.com/culture/2024/03/07/stories-about-the-dongbei-rust-belt-are-resonant-in-china

[vi] The causes of deindustrialisation in France, https://www.banque-france.fr/en/publications-and-statistics/publications/causes-deindustrialisation-france

[vii] Why doesn't Britain make things any more?

https://www.theguardian.com/business/2011/nov/16/why-britain-doesnt-make-things-manufacturing

[vii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net inflows,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BX.KLT.DINV.CD.WD?end=2023&most_recent_value_desc=true&start=1970&view=chart&year=2018

[ix] THE CAUSES OF GLOBALIZATION, http://bev.berkeley.edu/ipe/readings/The%20Causes%20of%20Globalization.pdf

[x] From NAFTA to USMCA: What’s New and What’s Next?, https://www.csis.org/analysis/nafta-usmca-whats-new-and-whats-next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