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百年苦旅 帝三卷 《小城和魔都》第五十八章 (十八》

第五十八章 小城和魔都(十八)

当时,日本在各大战场的情况都不太妙,再加上一些人想要求和的念头就冒了出来,因此,在池田笃纪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越看越觉得切中时弊,言之有理。特别是在池田笃纪看到这篇文章其中一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备多兵少,从前英美的劣势成了日本的劣势;日本陷于侵华泥淖,如此下如此下去,日本必败!”更是说到了池田笃纪的心里面,越看越觉得是日本举国难得的醒世雄文。

在征得胡兰成的同意后,池田将这篇文章拿给自己的同僚们阅读,众人都一片叫好后,池田又将文章用日语翻译,交给日本驻华大使谷正之审阅。后来文章又被谷正之大使传回了日本国内,首相近卫文麿与侵华派的主角石原莞尔等各大政要也都看了,此外,还印发给全体驻华日军中的佐校级军官——胡兰成在中日和平运动中出足了风头。

后来,这篇文章又传回了国内。当胡兰成得到这些消息后,已经为时已晚……这篇惊世之作既然已经传回国内,他深知文章终将落入汪精卫之手,心中顿觉不祥。他与池田约定:“这段时日我每日来探望你,倘若我未前来,你便来寻我。”果不其然,没过几日,文章被汪精卫看到了。看过文章的汪精卫大发雷霆,汪很清楚,一旦中日讲和,汪伪政府就是十分尴尬、悖谬的存在——胡兰成此举简直就是在“吃完饭砸锅”、看完戏就拆台!于是,汪精卫勃然大怒之后,立即责令宣传部长林柏生,缉拿胡兰成,并有了枪毙他的想法。

12月7 日,胡兰成便遭拘捕,被关进监牢。池田闻讯,认为事态十分严重,即刻上报了日本驻华大使馆,同时联络日本驻华派遣军总司令部和日本驻南京宪兵队两股力量,对汪精卫施加压力,展开交涉,设法营救胡兰成,但汪还是不肯放人。

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侵略之事体上,举国上下总体是趋同的,但是在侵略的战略规划和方向、步骤等方面,内部分歧、争斗不止。“下克上”、文武相斗、陆海军互不服膺等等矛盾和戏码,不知已上演几多次了。日本少壮派军人对东条英机的政策更是心存不满,时时都有掀桌子的冲动。他们觉得应当暂时与中国议和,全力应对英美——胡兰成的文章问世,正合了他们的心意,于是一众人等就想“借题发挥”……

张閗光先是电报联系了特高课的冈村中佐和汪伪大佬周佛海,让他们设法保护好胡兰成,不要被枪毙。早在一九四零年三月三十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中央政府,周佛海依靠政治手段,巧取豪夺得了伪财政部长、伪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央政治委员秘书长等要职,后又任伪行政院副院长,伪中央储备银行总裁、伪警政部长、伪清乡委员会副委员长、伪物资统制审议委员会委员长、伪上海特别市市长等职务。

而且在伪中央政权成立时,伪政府中的各院,各部,各会的汉奸要员,都是由周佛海一人落笔提名产生的,因此可以讲,汪伪政府实际上是周佛海亲自炮制而成的。周佛海也曾得意洋洋地在日记中写到:“国民政府还都,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重飘扬于石头城畔,完全系余一人所发起,以后运动亦以余为中心。”他甚至还在日记中聊发少年之轻狂:“人生有此一段,亦不枉生一世也!”

周佛海的政府地位,表面上仅次于汪精卫和陈公博,但是由于周佛海直接掌握了汪伪政权的外交、金融、财政、军事、物资和特务大权,并且直接控制一支武器装备精良、训练严格有素的伪税警团,因而其在汪伪政权中是一个握有实权的人物。同时,周佛海暗地里还得到了军统局戴笠的鼎力相助!

张閗光然后又和伪上海市长陈公博做了沟通。陈公博的意见是淡化处理这篇文章的立意和政治色彩,只作是一介书生的理想化倡议,可以让文化界人士,联名组织起来进行请愿活动,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和民众团体的力量来影响到汪精卫的杀心。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在“孤岛”文坛上,张爱玲和苏青其实是难分伯仲、相得益彰的两位女作家。张爱玲曾经讲过,说《天地》杂志社的编辑苏青女士是“乱世里的盛世的人”……其实苏青更像是普通人身边最熟悉的那一个人:她们热闹而世俗,满身随心的烟火气。这种世俗烟火,决对不是张爱玲笔下,那种冷到骨子里的清透和精明,而是一种忙忙碌碌的人间庸俗。胡兰成也描述:“(苏青)鼻子是鼻子,嘴是嘴,无可批评的鹅蛋脸,俊眼修眉,有一种男孩的俊俏——在没有罩子的台灯的生冷的光里,侧面暗着一半,她的美得到一种新的圆熟与完成。”

因为总爱取材于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所以苏青的文章里有做儿媳的经验体会,有养儿育女,有穿衣吃饭,有男男女女——这浓浓的烟火气,有时候读起来确实是呛得一鼻子烟灰,但确是真实的生活。所以在苏青的小说和文字里,人们看到那样一个为生活逼迫得千疮百孔、手忙脚乱的妻子、儿媳、母亲……例如,苏青在《续结婚十年》书中写道:(性爱)结束之后,谈维明抱歉地问我:“你满意吗?”我默默无语。半晌,他又讪讪地说:“你没有生过什么病吧?”我是勃然大怒,两人不欢而散……

著名作家苏青等人,邀请张爱玲凭借当红文化名人的身份,联名去向周佛海和陈公博求情,努力营救胡兰成这位因言致祸的“民国遗老”。张爱玲虽未曾与胡兰成相见,却也早闻其名,于是一干上海滩文坛名流,团结起来为胡兰成向政府请愿,要求政府早日开释。正是由此,苏青深得时任伪上海市市长陈公博地赏识,后来力邀她做了伪上海市政府专员。

佛海在家中接待了文化请愿团,也第一次见到了红遍上海滩的女作家张爱玲,一番交谈之后,他假装很随意地对张爱玲问及起《红楼梦》画册的下落。

他说:“侬的祖父张佩纶,众所周知呢,他是李鸿章的女婿。侬的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的第二个孩子,也是长女。李菊耦大小姐出身名门,不仅容貌娴雅,还多才多艺,能诗善琴,懂得奕棋、煮茗,并对书画有着很高的鉴赏力。尽管侬的祖父张佩纶在年龄、外貌以及官职等方面与李菊耦存在较大差距,但李菊耦大小姐最终还是选择了与侬的祖父共度余生……”

张佩纶老夫子是晚清名臣,直隶丰润县人,其父是安徽按察使张印塘,曾经与李鸿章共同抵御过太平军。张夫子同治九年考中举人,次年同治十年(1871年)考中辛未科二甲进士,时年才23岁,被社会各界赞誉为“才子”。后授翰林院侍讲,早年在京城与李鸿藻、张之洞等同为“清流”,以弹劾大臣而闻名——被誉为清末四大谏臣之一。光绪29年(1903年)正月七日,病死于南京,终年56岁……两年后,张老夫子归葬于河北省唐山丰润县王官营南的北黑山沟。

旁边的苏青笑吟吟地打趣周佛海:“请问周秘书长,您怎么会对张家的事体这样了解哦……”周佛海紧紧盯着苏青,一字一顿,冷冷地说道:“大清天下有一句名言:合肥天下瘦!李中堂李大人一生敛财无数,根据和他关系很近的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留学生容闳先生,这位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北洋大佬容闳在《西学东渐记》里的描述,“李中堂绝命时有私产四千万两以遗子孙”,相当于大清年财政收入的50%……所以呢,在上海滩这个地方,李氏家族和盛宣怀家族,两大家族树大招风,是很受到各方瞩目的哦!!!因此,这两大家族事无巨细,在上海滩各路人马的眼中,均是历历在目……”

一席话,把在座的所有人唬得是个个悚然。周佛海又把头转向了张爱玲,继续颔首说道:“张老夫子几代人都喜欢研读《红楼梦》,毕竟曹雪芹曹氏家族也是你们的同乡。张家在丰润有一套祖宅,祖宅里完全按照临乡的曹氏祖宅和红楼梦的描述,铺陈锦绣,罗列器物,甚至是一样的雕梁画栋:处处镶金嵌玉,步步西洋景致。”

众人不觉听得又是瞠目结舌,匪夷所思,那料到世间竟有如此奇缘:一百多年前的文坛巨匠曹雪芹,竟然在上海滩有了一个同乡、私淑女弟子。而且两人同样的是文笔细腻,入木三分,人鬼立叛!!1934年,张爱玲曾经有一篇未发表的长篇章回小说《摩登红楼梦》,是鸳鸯蝴蝶派风格的,她的父亲张廷重代为撰写拟定了小说回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