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为何熬成了一锅献丑的酸鸡汤?
作者 / 牛回眸
《南方周末》元旦前的新年献词,赞扬者有之,但更多的是迎来了舆论的讥讽。一家多年来捍卫XX的标志性媒体,像春晚一样挖空心思、调动各大精英编辑参与的新年献词,出现如此多的“鞭谪”,恐非其本身所料。
抨击者多认为,今年的南周献词,辞藻的确依然华美,编辑文字功底不俗,但除了无病呻吟式的不痛不痒,满篇弥漫在风花雪月之外,基本上找不到其风骨。
南周新年献词的题目为《总有奋不顾身的相信,总要坚韧恒久的勇气》,其题目已然败笔。
读者不是傻子,傻子都在自娱自乐,也不会看南周。那么,什么样的人才需要“总是奋不顾身”地相信呢?
相信谁?专家?奋不顾身地连自己的基本判断、科学和常识都不需要了?三年来的抗疫,多少管理者违背常识、相信权力,而不是基于常识和人性认知?
奋不顾身地相信“岁月静好”吗?我相信多数人做不到。所谓的“奋不顾身”相信,本身就是牵强附会的文字游戏。
再看其内容,满篇献词未体现媒体应有的担当。
媒体代表社会舆论监督,而不是刻意迎合。“你”做不到批评,难道就只剩下赞美了吗?不赞美、不说谎,这个不难吧?
媒体是社会前行的瞭望塔,是拨转迷航的风向标。媒体记者编辑,更应是一种担当良知正义的那批人。从今年南周的新年献词中,我们未尝看到一句“批评”、哪怕一句对非正义的挞伐。
《南方周末》确实变了......
不妨梳理梳理,近二十年来南周的新年贺词变化。
循着时间的脉络,我们已经看到了“变化”。然而,变化之外的外界,恐也有一定的蛛丝马迹可寻。
就在日前,网易这个大网络平台,编辑人群被处分了。
某微博是这样说的:你看某易的那个,刷屏之后收获的是掌声,但赞美之后的结局,处分也随之而来,据说总编的年终奖金取消了,兄弟们也受处分了。
还有一位微博主,想找到该编辑的自媒体,想到他的账号下打赏安慰......
两家媒体的不同结局,我们已经看到了。
2022年,我们的最大愿望是”活着“;而到了今年2023年,我们的最大愿望仍然是活着。
生活何其不易?其实,无论是谁都难逃脱”活着“的定律。
死了一了百了,固然可敬,但算不算一种遗憾?
余华在《活着》中说过一句话令人回味: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你在做的事情有多棒,没时间让所有人都认可你看到的未来,更好的办法就是找到明白人,一起去创造历史。
南周的“鸡汤”酸是不酸,为什么“酸”,各自评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