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男子划伤手指,到医院缝8针收费1830,却因钱不够,刚缝伤口又被拆线?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在这个充满猜疑与背叛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脆弱。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这个故事,一起探讨医疗信任与忠诚。
深秋的武昌,细雨霏霏。在"江城面馆"的后厨,厨师长李明正在准备晚市的食材。
突然,一声闷响伴随着刀具落地的声音,打破了厨房的忙碌节奏。
"嘶——"李明倒吸一口凉气,低头看向右手食指,鲜血已经顺着指尖滴落在雪白的案板上。那道伤口足有三厘米长,深可见骨。店长小张赶紧拿来急救箱,但看伤势显然需要及时就医。
"师傅,我送你去医院吧!"小张说着就要去叫车。李明摆摆手:"你看着店里,我自己去前面的仁济医院就行,就两步路。"
顶着细雨,李明用毛巾紧紧裹着受伤的手指快步走进了仁济医院急诊。挂号、验伤、拍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王某告诉他需要缝合8针。
"好的,麻烦医生了。"李明躺在诊疗床上,看着医生熟练地准备器械。局部麻醉后,缝合过程进行得很顺利。
然而,当护士拿来收费单时,李明愣住了——总计1830元。他摸遍全身上下,连同手机支付宝里的余额,一共只有1000出头。
"医生,能不能先欠着800块?我明天一早就来补交。"李明恳求道,"我在附近工作,您放心。"
王医生的脸色陡然冷了下来:"没有这个规矩。要么现在付清,要么..." 他瞥了眼李明刚缝好的手指,"把线拆了。"
李明瞪大了眼睛:"医生,您说真的?这才缝好啊!"
"拆线也要收费,需要打麻药。"王医生的语气愈发冰冷,"你自己选。"
最终,在无法筹到余款的情况下,李明咬牙选择了不打麻药拆线。那撕心裂肺的痛楚,让他终身难忘。每拆一针,伤口就裂开一分,血水混着生理性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
拖着血淋淋的手指,李明踉跄着来到几条街外的同济医院。在这里,相同的缝合处理只收费800元,医护人员的态度也温和得多。
"大哥,你这是哪儿缝的?怎么会拆了线?"年轻的女医生一边处理伤口一边关切地问。
当李明说出事情经过,女医生的眉头紧锁:"太不应该了!我们是救死扶伤的,怎么能这样对待病人?"
事后,李明向仁济医院投诉。经调查,王医生因违反医德被停职检查,医院也对不合理收费进行了整改。但这次经历,却在李明心中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疤。
这起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暴露出医疗行业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医德建设形同虚设、医疗收费标准不统一、监管机制不健全等。它提醒我们,医院不是纯粹的营利机构,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而不是成为冰冷的"收费机器"。
一针一线间,缝合的不仅是伤口,更是医患之间的信任。当这份信任被金钱撕裂,受伤的不仅是患者的身体,更是整个社会的医疗环境。
愿这个故事能唤醒更多人的反思:医者仁心,这不该只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底色。
那么,你怎么看待这次事件呢?如果你是李明你会打麻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