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太门西》连载368:后记一:高丽王国(4)

长篇小说《太门西》:山上长弓 著

后记一:高丽王国(4)

康兆对此事耿耿于怀,这次总算有了一个杀金致阳的机会,他当然不想放过。还过他有个难题,高丽常与边境的女真部落发生冲突,当时女真臣属辽国,女真就请求辽国保护。辽国也觉得高丽越来越不听话,有意出兵惩罚,就向边境增兵。一时间高丽辽国双方大军集结,大战一触即发。如果他此时带兵回京勤王,两国一旦开战怎么办?所以康兆一直在犹豫,迟迟没有发兵。

康兆再三思虑,最后决定带五万人回京勤王救驾,临走前再三告诫边军,如果辽军来功,千万不要应战,只需紧闭城门等他回来。

金致阳手下有卸林军,再加上京畿守卫部队约十万人,康兆的五万人兵力不足,但康兆只能抽走这么多人了,带走太多人就沒人防守边关了。

金致阳听说康兆起兵,立即控制了穆宗,但还没敢杀穆宗,杀了穆宗就成了忤逆谋反,其他忠于高丽王室的军队也会起兵打来。

金致阳反咬康兆叛乱,带兵打到京城来了,他拿着太后懿旨调兵遣将,要誓死保卫京师。

太后现在已沒有选择,她知道康兆进京后会杀了金致阳,也会杀了自己与金致阳的私生子,穆宗更会夺回皇权,自己说不定还会被禁闭起来。她只有依仗金致阳了,她没想到会走到这一步。

两军十五万人在京城外决对。

金致阳率领十万精兵在城前列阵,还在阵后搭了个点将台。金致阳一身戎装,昂首挺胸的坐在点将台正中的椅子上,左右两侧站立一排将领,身后竖着一根高高的旗杆,上面飘着一面大旗,旗上用金线锈着一个大大的“金”字。大将军阵前点兵,好不威风。

金致阳信心十足,他率领的京城守军和卸林军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精兵,而且人数还比对方多一倍,实力上稳占上锋。其实他完全没有必要全军出动,应该留一部份守城,这样进可攻,退可夺,即便战场失利,康兆也休想攻入有高大城墙保护的京城。

但金致阳想一举歼灭康兆“叛军”,拿下康兆的人头,所以把全部的兵力调来围剿康兆,他根本不相信康兆能冲破他的大军攻入城。

金致阳也憎恨康兆,当年与辽军作战失败,康兆指着他的鼻子大骂,非常狂暴放肆,就差沒有动手了。这几年金致阳一直想整肃康兆,但都被太后压了下来,高丽需要康兆镇守边关,太后心里清楚当年战败系金致阳所致。

康兆的戎边军虽比金致阳的兵少,但都是在前线打过仗的兵,战斗力强。康兆横刀立马,立在最前面。他看见金致阳坐在点将台上那不可一世的样子就咬牙切齿,今天他要拿下金致阳的人头。

这么大规模的内战在朝鲜半岛的历史上还不多见,这就是高丽史上著名的「康兆政变」,大将军康兆受穆宗密旨讨伐太后支持的金致阳,这次大战给后来的高丽历史带来深远的影响。

战斗打响,康兆向金致阳发起进攻。康兆的戎边军一声纳喊冲向金致阻的京城军。

金致阳也一挥令旗,京城军也呼啸着冲向戎边军。

两军交接,猛烈碰撞,厮杀开始了,京城外喊杀声震天,京城内都听得见。

太后和朝中大臣在城楼观战,他们哪里见过打仗,见到这个疯狂血腥的场面个个脸色苍白,嘴唇哆嗦。

穆宗被禁闭在宫中,听到城外的喊杀声,只有对天祈祷,太祖爷保佑,杀了金致阳这个叛逆。

城外战斗激烈,康兆非常飙悍,一马当先,冲在最前头,一把大刀飞舞,砍爪切菜,利落爽快,所过之处人头落地。

戎边军众将士见统帅如此勇猛,士气高涨,把战线步步向前推进。

金致阳冷笑,他也打过仗,上次与辽国作战他也学了些东西。他见康兆一上来就全力以赴,把所有兵力都用上了。这种打法全凭一鼓作气,没有后劲,这是典型的康兆的有勇无谋的打法。而自己却有预备队,可以跟康兆耗。

金致阳下令第一预备队加入战斗,他心说上次你骂我不会打仗瞎指挥,这次我就打给你看,让你败在我手下,看谁不会打仗。

金致阳的预备队加入后,把两军的交锋线推了回去。

千秋太后在城楼上看到金致阳把康兆逼退,不由松了口气。刚才她见康兆占了上风,还心中一阵惊慌。

战场上的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康兆后退一段后又开始回逼,率军向前推进,尽管京城军人数已远超边军。

这家伙还真能打!金致阳急了,下令第二预备队上。这是他所有的兵了。十万京城军齐上阵,看你还能顶多久。

金致阳命令集中攻击康兆,打蛇先打头,只要杀了敌方统帅,对方群龙无首,这仗就赢了。

敌军汹涌扑过来,康兆感到吃力了,毕竟对方人多,他再飙悍也承受不住。好在他的部下训练有素,有作战经验,见主帅情况危机,就主动向他靠拢。

这下双方兵力逐渐集中,形成一个核心,挤在一起,几乎动弹不了,混战乱战,战斗进入白热化,开始了大绞杀,直杀得鬼哭狼嚎,日月无光。

在城楼上观战的大臣们看得心中流血,高丽王朝的精锐沒有用来抵御虎视眈眈的辽国,而是同室操戈,同胞互相残杀。

双方均已投入所有兵力,都亮出了自己所有的底牌,这时候就全靠实力硬拼了,没有侥幸,没有奇迹,胜负就看最后哪一方还有人活着。

金致阳在点将台指挥和观战,京城军比戎边军多一倍,按照这个打法进行下去,胜负已无悬念,康兆死定了。他见康兆还在奋力拼杀,心说康兆这家伙不过一介莽夫,还自己冲锋陷阵,哪有主帅亲自上场的?这下陷入千军万马之中,连逃亡的机会都沒有了。

此时金致阳非常自负,从椅子上站起来,背着双手,身后旗杆上的帅旗迎风招展,哗啦啦作响。他觉得自己就是天之骄子,气吞山河,天下英雄谁敌手?此战以后高丽的江山就要属于他金家王朝了。

这时斜刺里冲出一骑,一女子白马白衣,手持银枪,风驰电掣冲向点将台。

楼台上的众人首先看到,不久金致阳也看到了,白马冲过人群时也没有人阻止,一时都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是哪方的人。只见这女子衣衫飘飘,长发飞舞,快如流星,一闪而过,如从天上飞来,都看呆了。

直到接近点将台,金致阳才猛然意识到此女是冲自己而来,这一惊非同小可,他赶紧大喊:“截住她!拦住她!”

金致阳的卫队迎了上去,白衣女子冲到,银枪抖动,洒出一片光点,阻挡的卫兵纷纷倒地,都沒有反应过来就被捅翻。

白马速度不减,直冲点将台,金致阳慌了,正想转身而逃,但已经晚了。

白马冲到点将台前,一声嘶鸣,猛然停下,身子立起。白衣女子从马背上腾飞而起,跃到空中,手一掷,银枪飞出。

金致阳被这一幕震惊,仰头看向空中的白衣女子。只见银光一闪,眼睛一盲,胸口一震,后背撞上身后的旗杆。他低头一看,一根银枪插在胸上。

金致阳被银枪钉在了旗杆上。 

太后等人都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张口结舌,惊恐万状。

白衣女子落在金致阳面前,两人面对面。

金致阳似乎认出了眼前之人,眼睛圆鼓,嘴里咕噜一声,“你是那女人…”,他脑子里念头一闪,想到了当年在崇教寺奸杀的那个女人。

白衣女子拔出插在金致阳胸上的银枪。金致阳一声惨叫,鲜血从他胸上突突涌出,人一歪倒了下去。

白衣女子抡起银枪猛力横砸在旗杆上,旗杆嘎查一声断裂,大旗慢慢倒下。

白衣女子一声胡哨,白马冲过来,她从点将台跃出,落上马背,双腿一夹,马儿冲出,一骑绝尘而去…

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这是怎么回事?这女人是谁?所有人都在发懵。

金致阳死了!帅旗倒了!不知是谁惊叫起来,众人随即也跟着喊叫起来。

京城军慌了,戎边军兴奋,奇迹发生了!

康兆一见,机不可失,下令冲进城。他自己一马当先,冲向城门,他要趁机夺取京城。

京城军死了主帅,没人指挥,乱成一团,士气也崩塌了,一哄而散,十万大军就这么崩溃了。

太后目睹金致阳被杀,吓傻了,手脚发麻,眼睛直楞楞,眼球不动了,人已经沒有了反应。

在城楼上观战的大臣们见康兆率军冲向城门,有人醒悟过来,大叫关闭城门。

但城门无法关闭,溃败的京城军往城内涌进,夹杂着戍边军,双方已经交织在一起。

不久康兆也杀进城,胜利了!讨逆成功了!



沒人知道这白衣女子就是大良院君的女儿,更不知此女杀金致阳是为母报仇。诗冬这次来高丽复仇,从来沒有露面,一直在暗中进行,就连与生父大良院君都没有相认。她就是这种性格,不喜煽情的场面,不愿经历父女相认那种拥抱哭泣。她只是吹奏了一曲对父母思念和感恩的《相杵歌》,让父亲知道她还活着。

现在她亲手杀了金致阳,大仇得报,毕生心愿已了,父亲的事她也有安排,自然有人去办,用不着她了。

她对这滚滚红尘再无牵挂,今后将陪伴夫君,隐退山林。

诗冬马不停蹄,跨过鸭绿江,直奔中原。



康兆进城后软禁了太后,杀了太后和金致阳的私生子,流放金致阳和太后的家人亲属,整萧清洗金致阳在朝廷的党羽,一口气连杀七个大臣。

朝臣大多是太后如金致阳的人,人人自危,有人就到穆宗那里造谣,说康兆是自己要夺权篡位。

穆宗被金致阳搞怕了,现在就是一个惊弓之鸟,听说康兆要篡位,頓时又慌了,便找人商量如何除去康兆。

康兆知道此事后大怒,心说我拼命帮你除掉金致阳,你不知感激,还要除掉我。你说我夺权我就夺权,康兆一怒废穆宗为“让国公”,令其与千秋太后一起迁到小城忠州。后来穆宗被康兆部下所杀,对外说是自杀。其实是康兆下令杀的,穆宗活在世上康兆心中不踏实,怕哪天穆宗复辟,所以干脆杀了,以绝后患。

康兆同时派人去神穴寺迎回大良院君。

康兆在出征前收到一封密函,也不知是谁送来的。密函说太祖孙大良院君隐居于神穴寺,化名「神穴小君亅,有皇家信物玉箫为证。康兆当时并未上心,沒想到此时正好派上用场,由大良院君继承大统名正言顺,真是天意。

大良院君被接回逃离了几十年的皇宫,登基即位,是为高丽显宗。显宋追封生父为安宗,追封生母为孝肃皇太后,追封发妻薛羽姬为贞德王后,还给自己那个再未见面的女儿封了个玉箫公主,列入皇室族谱。另外他也寻回了太祖十五子孝隐太子的两个流落民间的儿子。

千秋太后的两个儿子都死了,老相好也死了,孤老异乡。



西边的辽国见高丽内乱,趁机对高丽发起进攻,名义是讨伐康兆弑君之罪。

高丽的家务事与辽国有何干?用得着辽国来讨伐吗?辽国不过是找个出兵的借口罢了。

辽国四十万大军打着“义军天兵”的旗号跨过鸭绿江,侵入高丽境内。由于数万高丽边军被康兆带去攻打金致阳,边防空虚,高丽军挡不住辽国进攻,全线溃败。这正是当初康兆所担心的事,现在真的发生了。

显宗任命康兆为统帅,拼凑了三十万高丽军抗击辽军。

两军在通州决战,高丽战败,康兆被俘,辽圣宗劝康兆投降,但康兆坚不投降,最后被辽圣宗杀了。

辽军趁胜前进,势不可挡,摧枯拉朽,一举攻下高丽西京平壤。

显宗大惊,匆忙逃离都城开京,退到高丽南京汉城。

辽军攻入开京,放火烧城,皇宫也被烧了。

辽军进一步南下,却遇到沿途军民的顽强抵抗。由于辽军战线太长,后方不稳,将士已经十分疲乏,辽圣宗便下令班师回朝。

这就是第二次辽丽战争,高丽差点亡国。

几年以后,辽国又对高丽发起战争,是为第三次辽丽战争。这次辽国出兵的借口是高丽显宗没有亲自到辽国上京朝圣,且不愿归还当初辽国赐给高丽的江东六州。

这次显宗有了准备,这几年显宗卧薪尝胆,蓄积力量,要报前仇。

显宗亲率几十万高丽军与辽军决战,大获全胜。辽军惨败,据说逃回去的辽军只剩几千人。

此战有历史性的意义,辽国从此放弃了武力征服高丽,再也没有向高丽发动过战争,就连后来兴起的女真王朝金国也沒有入侵过高丽。

因为结束了外敌的入侵,高丽显宗被视为高丽的中兴之主,为朝鲜半岛带来几百年的和平,在此间高丽经济文化高速发展。

显宗崇信佛教,下令扩建崇教寺,重修被烧毁的《高丽大藏经》。现存的高丽大藏经有六千五百卷,七千二百万个汉字,雕刻于八万多块木板上,是联合国文化遗产,也是大韩民国第一国宝。

显宗以后的高丽国君都是显宗的直系后代,延续了几百年,再也没有之前那种皇位在兄弟子侄之间倒腾的事情。

这一切巨变都始于诗冬的那次返乡复仇,是诗冬这个高丽公主把自己的父亲推上了皇位,开创了朝鲜半岛最繁荣的时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