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矿、利润与人性——一场竞逐的反思
一几千年来,人类从未停止过竞争的脚步。山河破碎、血流漂杵,不过是人口密集下资源争夺的缩影。古代的刀剑,近代的蒸汽,今日的算法,工具换了无数,人却依然做着“生存竞争”的老梦。竞争性排除原则早已昭然:同类之间的斗争最为残酷,因为敌人正是彼此的影子。
然而,竞逐者并不自省。人口红利的迷梦化为乌托邦的招牌——“资源越多,财富越盛”。资本主义为此装点门面,将“人矿”挖掘至极限。于是,“红利”成了榨取的同义词,“效率”成了压迫的幌子。工厂的机器可以停,流水线上的人却不能歇;数据在云端奔跑,个体却只能俯身劳作。所有人被一根无形的鞭子驱赶,疲于奔命而忘却了初心:我们为何而活?
二
试问这套机器,究竟为谁运转?资本家挥舞着效率和利润的大旗,口口声声替人类指路,实则为利益开疆辟土。一个“内卷”的世界,没有余暇,没有温情。我们被迫将彼此视为敌人,而忘记了什么是同胞。
如果说竞争是生物进化的宿命,那么理性应是人类文明的光辉。自然界的确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可在人类之上,还有比本能更伟大的存在——那便是我们为彼此赋予的意义。为什么人类不能以合作替代竞争?为什么必须以效率绑架生活?密度的增加已将人性压得不堪重负,若将同类视为威胁,未来的世界还有何余地可容下爱与信任?
三
我相信,低生育率或许是一线希望。当人口增长不再被视为“财富增长”的公式,当人类数量因科技的进步而不再是维持经济的关键,人类或许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AI时代或许能带来这样的契机:人类不再是廉价的劳动力,不再需要为生存而相互厮杀,而是成为彼此的帮手。人与人之间,不再是攀比谁更快、更强,而是携手共度人生的旅程。
那时,“人力资源”这个冷酷的词汇可以被抛弃,“人性”二字将重新站立。个体的价值不再由生产力决定,而是由其存在本身的意义来诠释。未来的人类或许会稀少,但正因为稀少,每一个生命才会愈发珍贵。
四
生物的进化历程漫长而缓慢,人类站在这条长河的转折点上,必须有所选择。继续沿着竞争的路径狂奔,终将沦为机器的奴隶;若能停下来,从容地看清自身的处境,或许还能拯救一点人性的光辉。
鲁迅先生曾言:“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放眼今日世界,这恶意何止限于一国?全球的竞争体系正将人类推向无底的深渊。若这套体系无法止步,那么未来的战争、压榨、饥饿与极化,只会愈演愈烈。
而我们真的愿意这样活下去吗?
五
一个从容的世界需要理性主导。AI的到来或许是契机,但不是万能解药。真正的转变必须从人类自身开始:放下对效率的崇拜,抛弃对竞争的迷信,重拾对个体和生命的尊重。未来若能到来,必是因为我们学会了互助,而非因为谁踩过了谁的尸体。
愿这场仓惶裹挟的竞逐能够停下,愿人类不再只是彼此的对手,而能真正成为彼此的同伴。在这个星球上,我们不应以数量论价值,不应以速度断生死。生存不该是赌局,而应是光辉的人性共同闪耀的舞台。
如此,人类方不负“万物灵长”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