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衣, 古代汉族服饰风俗。
汉代贵族上层,普遍有燃香料熏衣之习。用以燃香之器有香炉、熏笼等,后世沿之。
宋·洪刍《香谱》:
“凡熏衣,以沸汤一大瓯,置熏衣笼下,以所熏衣覆之,令润气通彻,贵香入衣难散也。然后于汤炉中,燃香饼子一枚,以灰盖……常令烟得所。熏讫,叠衣,隔宿衣之,数日不散。”
清人储国钧 诗云“树凉宜散帙,梅尽始熏衣”,意思是梅子落尽时开始熏衣,因为梅子开花及结果时,恰是南方梅雨季节,连阴多雨,衣物易霉,不适合熏衣。
散帙,指打开书帙。借指读书。
谢灵运诗:“凌涧寻我室,散帙问所知。”
王维《丁寓田家有赠》诗:“开轩御衣服,散帙理章句。”
尹思泉写拟稻香村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