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
第三卷《地名,那个姓氏》
第三卷没有分章节,我就自己按照自己的阅读进度擅自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神秘的巴尔贝克在哪里?
第三卷开篇就提到“巴尔贝克海滨大旅社”。
巴尔贝克在哪里?上网去查。
度娘说——
“巴尔贝克神庙(Temple of Bacchus),又称为朱庇特神庙,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东北85公里的贝卡平原北部,是世界著名的名胜古迹,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
巴尔贝克神庙,公元前3000年,崇拜太阳神的迦南人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祭祀太阳神“巴尔”的庙宇,称为“巴尔贝克”。”
维基说——
“巴勒贝克(阿拉伯语:??????????,罗马化:Ba?labakk;叙利亚语:?????),也被称为赫利奥波利斯(希腊语:?λιο?πολις,希腊语意为“太阳之城”),位于黎巴嫩贝鲁特东北约85公里处的贝卡谷地之上,海拔高度为1,170米,距离地中海沿岸60公里,目前是巴勒贝克-希尔米勒省的首府。1998 年该地区共居住约82,608 人,主要是什叶派穆斯林,其次是逊尼派穆斯林和基督徒所构成。”
那个时代已经有火车了。普鲁斯特住在法国的巴尔贝克旅馆,联想到去黎巴嫩的巴尔贝克神庙?
可是斯万对他说“巴尔贝克的教堂是十二三世纪建造的。” 肯定不是黎巴嫩的神庙啊。
后来考证,1891年9月普鲁斯特在芒什省冈市附近的卡堡度假。此处有海滨浴场,即作品中的巴尔贝克。
今日卡堡人口也不到四千——
普鲁斯特shi住在这样的Hotel吗——
不管这个巴尔贝克在哪里,也许就像贡布雷一样,是个代号,普鲁斯特去过的地方朱国栋旅馆。其实,年少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梦吧——
“我想匆匆穿上衣服,当晚离开巴黎,明日清晨当太阳在呼啸的海面升起时就抵达巴尔贝克,我将在波斯风格的教堂里躲避那海面飞溅的浪花。”
反正当年我看着地图就想着有一天周游世界——
“要使巴尔贝克、威尼斯、佛罗伦萨再现,我只消把它们的名字念上一遍,这些名字所代表的地方在我心中激起的愿望就凝聚在这几个音节之中。……”
这就是地名的诱惑。简单两个字:巴黎,纽约,三个字:威尼斯、马德里,四个字:佛罗伦萨、巴塞罗那,五个字:里约热内卢、伊斯坦布尔。。。。。
每一个名字都像一本本读不完的大书,诱惑我前行,给我无限憧憬。
普鲁斯特说,“自从我读了《巴马修道院》以后巴马就成了我最想去的城市之一。我觉得它的名字紧密、丝滑,颜色淡紫而甘美。”
我们也是这样,读书让我们爱上了书中的那些地方。就像巴黎圣母院这么一处破败的教堂因雨果而光芒万丈;就像电视剧里的地方,因出色的剧情成了人们心中的旅游热土。
普鲁斯特家很有钱,小时候父母经常带他去旅行。开阔了他的视野,给了他想象的空间。可惜年纪轻轻就缠绕于病榻,这对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而言,真是残酷。
但是仅仅靠地名,他就为后人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大自然的美景,有形有色甚至还有味道。
卡堡的海滩对面是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