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为什么会相信司马懿的洛水之誓?不是他蠢,而是司马懿蠢

专门讲古而不论今,从新的角度发掘历史的盲点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曹爽为什么相信司马懿的洛水之誓,放下武器不抵抗,决心做一个富家翁。

并不是他蠢,而是有两个原因。

首先,洛水之誓是当时那个朝代最有效的誓言。

上一个洛水之誓的发起者,是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平定河北后,又吸纳数十万铜马义军,实力大增,胸怀壮志,欲一统天下。

出乎意料,刘秀攻打洛阳陷入僵持,城防坚不可摧,精锐兵力超十万。守将朱鲔,意志如铁,誓死不退!

战起,刘秀围城月余,未获大捷。洛阳则牵制其主力,令刘秀他处渐显疲态,危机四伏。

此时,刘秀心生一计,遣使密会守将朱鲔,传达了愿其归降的诚挚之意。

朱鲔婉拒刘秀招揽,其因由令刘秀难以反驳。两年前,他乃更始帝刘玄之亲信,献策除刘秀长兄刘縯,此等过往,成其拒绝之由。

刘秀自幼失怙,由兄长抚育成人,兄弟情深胜似父子。因此,朱鲔与刘秀间,背负着弑兄之恨。个人情感上,刘秀誓要复仇,此亦朱鲔拒降之核心缘由。

从朱鲔视角审视,与刘秀结下不解之仇,若归降,恐难逃一死。然,何以仍择此路?

得知此讯,刘秀深思熟虑,终让步。他允诺朱鲔,出城归降则前嫌尽释,并誓保其爵位无虞。

在追求朱鲔的信任之旅中,刘秀精心策划了历史名场面“洛水之盟”。他立于洛水之畔,庄严立誓:“河水为鉴,吾誓守诺,永不背弃!”此举旨在彻底赢得朱鲔之心。

刘秀誓后,朱鲔终信。数日,鲔自缚投刘秀营。秀践诺,非但未斩,反即释其缚,遣归统洛阳军,圆满受降。

朱鲔率洛阳全城归降后,刘秀非但未责,反持信义,册封朱鲔为扶沟侯,赐其荣华富贵,令洛阳十余万将士心悦诚服。

在历史的篇章中,这便是著名的“洛水之畔首誓”,见证了古老誓约的缔结。

有这个先例在,曹爽相信了司马懿。

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为了大局。

曹爽是可以挟持天子,退守长安,分裂曹魏,和司马懿做殊死的战斗。

可是,诸葛亮孙权虎视眈眈,一旦发生曹魏内乱,蜀吴趁机再北伐,曹魏休矣。

曹爽不愿意和司马懿两败俱伤。

而司马懿在曹爽放下武器后,并没有遵守诺言,而是诛杀了曹爽三族。

看起来司马懿绝了后患,但是种下的后患更加严重。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相信承诺,对对手统统赶尽杀绝,直接导致后来的八王之乱,

每一场冲突,都是以杀掉对方结束。

而不是可以坐下来谈判,和平双赢。

后果就是耗尽了中原汉族政权的所有力量,直接导致五胡乱华。

到了刘裕代晋,同样是为了防止后患,杀尽司马一族。

真可谓,司马懿作茧自缚,为祸千秋。

这个看起来聪明的人,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彻底的蠢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