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人民日报之:董卓废少帝

专门讲古而不论今,从新的角度发掘历史的盲点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上一堆竹简的上方的土层中,还发现了董卓废少帝的报道,竹简部分被扯破,显示出当时阅读此竹简的人的愤怒:

东汉人民日报社论:顺应天命人心 调整国家领导核心

------干部能上能下 皇帝贤者居之, 论少帝禅让与陈留王登基的划时代意义

公元一八九年,秋。

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宫廷动荡和国家危机之后,大汉皇朝的航船驶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航道。这是全体炎黄子孙共同关注、共同期待的重大时刻遵循祖宗法度,体察社稷安危,原少帝陛下深明大义,主动禅位于贤能之君,陈留王殿下顺应天命人心,谦逊三辞后,最终黄袍加身,登临大宝!这不仅是皇室内部的一次平稳过渡,更是大汉基业薪火相传、凤凰涅槃的必然选择,标志着国家领导核心实现了关键性的优化调整!

本社认为,这一历史性变革,深刻体现了干部能上能下的伟大原则在国家最高层面的生动实践!自灵帝崩逝,少帝即位以来,京畿之地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混乱。外戚弄权,奸邪当道,宗庙社稷几度蒙尘,皇舆播迁,黎民惶惶。在这样的危急关头,国家需要一位具备超凡智慧、坚定意志和宽广胸怀的领导者来掌舵引航。

然而,实事求是地说,原少帝陛下因年幼识浅,性情柔弱,在处理复杂的朝政和应对凶险的变局中,未能展现出拨乱反正、力挽狂澜的才能。在国家最需要坚强核心的时候,陛下的表现未能达到力挽狂澜的要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正如干部能上能下是选贤任能、保持组织活力的重要机制一样,国家最高领导者的更替,也应以是否有利于国家稳定、社稷昌盛为根本标准。

正是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在深切忧虑国家前途命运的忠臣义士的建议和辅佐下,原少帝陛下经过审慎的考虑和深刻的体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为了大汉的万年基业,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毅然作出了禅位于贤的明智决定。这种顾全大局、甘愿为国家牺牲个人名位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与此同时,陈留王殿下以其素有贤名,博闻强识而著称于宗室内外。殿下聪慧过人,心怀仁厚,对国事民情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他的贤德和能力,早已在朝野上下传颂。在国家遭遇危难之际,正是需要这样一位贤能之君,来带领大汉走出困境,重铸辉煌!

当禅让的懿旨下达,万民归心的时刻到来之时,陈留王殿下却展现出令人感佩的谦逊和辞让。他深知肩上责任之重,对皇位怀有敬畏之心,再三推辞,不愿轻易接受这至高无上的权力。殿下的三辞三让,并非作态,而是其高尚品德和对国家负责态度的真实流露,更凸显了其作为一代贤主的伟大人格魅力!正是这种谦逊,让天下人更加坚信,陈留王殿下是承载大汉希望的真正贤者!

最终,在天下臣民的恳请和殷切期待下,陈留王殿下顺应历史潮流,肩负起复兴大汉的重任,正式登基称帝!这是大汉皇朝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人心所向,是顺天应人的结果!

本社坚信,在以新登基的今上陛下为核心,以董卓将军等忠心耿耿、能力卓越的股肱之臣为辅佐的新的国家领导核心领导下,大汉皇朝必将扫除阴霾,重振雄风。我们将坚持干部能上能下,皇帝贤者居之的伟大原则,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不懈奋斗!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今上陛下的周围,拥护董卓将军的正确领导,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实现大汉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附:新一届东汉政治局常委名单:

东汉皇帝(国家主席):刘协

东汉军委主席,党主席,党校校长(太师):董卓

东汉太后(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何太后

东汉人民政府总理(司徒):王允

东汉政协主席(太傅):袁槐

东汉人民政府常务副总理,首都军区司令员(中郎将):蔡邕

中央保卫局局长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主任:吕布

《东汉人民日报》编辑部

公元一八九年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