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都是官爵分制,只有太平天国官爵混淆,甚至合一,这是政 治 混 乱的表现,也同时是一大特点。 早期,首义诸王只有五人,官位也只有有限的几等,定都天京后,增加侯爵,当时,也只有 秦日纲、胡以晃、林凤祥、李开芳等几个人才能获得如此荣耀。天京事变前夕,天国一共有 侯爵11人次。 这时候,天国最高军政首长是军师。东王是左辅正军师、西王是右弼右正军师、南王是前导副军师、北王是后护又副军师。翼王没有军师头衔。西王、南王阵亡后,北王和翼王没有递补,实际上,就是杨秀清全面揽权。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自称:“主是朕做、军师亦由朕做。”并且,表示永不封王。石达开入京辅政,也只给“京内殿前正总鉴”的名义,不授给军师。石达开走后,天国无人,洪秀全 只有起用后起之秀陈玉成、李秀成等,也是只给主将的头衔。1859年,洪仁玕海 外 回 归,洪秀全大喜过望,立刻封为主将,10天后,封为王爵并且加军师称号(精忠军师)。内外哗然。同年7月,洪秀全再封陈玉成为英王,12月封李秀成为忠王,统兵大员如李世贤、 杨辅清等封为王爵,内臣蒙得恩、李春发、林绍章等人也封为王爵。此时,封爵尚未过烂。 总理军师这时只有一个,就是干王。但是,权力大不如前。1861年冬,安庆失守,洪秀全大怒, 削去洪仁玕、陈玉成的爵位和军师(陈玉成是领兵军师,就是勇忠军师,只有他和洪仁玕在 1862年以前有此殊荣),改封李秀成为护国军师,未几,改名真忠军师。此后,李世贤、杨辅清也封军师,石达开追封军师(公忠军师),东西南北诸王的后代也封军师,已经接近儿戏。太平天国最高军政首长的头衔自此已经不很值钱了。 再说王爵,开国时只有五位,到了天京后又加封燕王和豫王,天京事变一次就死了四个王( 胡以晃是病死期间),只剩下翼王。干王、英王、忠王之后,在安庆失守后,开始大封陈玉成的部下包括赖文光、陈德才等人,1862年,开始大封李秀成的部下,郜永宽、谭绍光、陈坤书、童容海(原来石达开部下),次年,大封李世贤部下如汪海洋等,内亲如黄文英等也开始封王,到了1862年底,已经有90多个王了,1863年增加到2300个,1863年年底到了2700 多,为我国历史上所罕见。洪秀全别出心裁,把王爵分为五等,最后一等因为名字太难选, 称为列王。(1864年天京失陷,新捻军组建的时候,还有王爵达10多人) 原来,王爵之下就是丞相、检点、指挥、将军等,到了天京后,增加侯爵,前面谈过侯爵在 天京事变前还没有滥封过,中间1855年,秦日纲、胡以晃因六安失守被削去王爵,改封天燕 、天豫,这就是列在侯爵之上的燕爵、豫爵的来历。1856年,石达开入京辅政,洪秀全为了 分他的势力,封长兄、次兄为安王、福王,此后,石达开出走,洪秀全降封王兄为天安、天福,这就是安爵、福爵的来历。石达开曾经被公推为“义王”,所以,他走后,天义就是仅次于王爵的第二等爵。这时的爵位排名是:王、义、安、福、燕、豫、侯。 1860年以后,主将地位抬升,位在王爵之下,这时除了前后左右中五军主将外,增设四方主将。就是靖东、平西、定南、征北。同年,设立天将、朝将,位在主将之上,这样,太平天国后期爵位制度基本定型:王、天将、朝将、主将、义、安、福、燕、豫、侯。 太平天国后期,连打扫门庭、端茶倒水的都封为福爵、侯爵,可见,真是离灭亡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