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化
人如果活得好好的,很少会自己跟自己为难。但也有例外,就象现在我写下这个标题。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了,马马虎虎对付着活到那一天,和其他小百姓一样,打上一个并不很圆的句号,寿终正寝。为什么硬要和自己过不去,给自己出这么个难题?
中华民族历来多灾多难,最大的灾难应该在上个世纪。可所有的灾难加在一起,都比不上“信仰断裂”这一灾难中的灾难。经过“无产阶级革命”以及作为结果的那场“浩劫”,再接下来的“猫论”、“不争论”,几乎所有中国人的各种传统信仰,十之八九都被扫进垃圾堆。唯一还可以称得上信仰的一点“真善忍”,最后被定性为“邪教”。
记得有媒体在报道江泽民会见布什的时候,布什提到信仰,江回答说,“我没有信仰”。这个可以让美国人听了震惊的回答,中国人听了也许没有感觉。不知有没有人在中国做过关于信仰的抽样调查,看看信马克思主义,信儒教、佛教、基督教,或什么都不信的,各占比例多少。
没有信仰就没有信仰。信仰自由嘛,可以信什么,也可以什么都不信,有什么大惊小怪。我过去就这样。从开始人生之旅的几十年来,我的信仰如果不是空白的话,就是一片混沌。当然,我“坚信”过马列主义,自认为是无神论者。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可是这个信仰一点都不坚定,随着阅世渐深,特别是“文革”恶梦以后,已经凋零得差不多了。马克思关于“物质极大丰富”的那个预言,不但没有现实基础,而且远离人的心灵。不久,我开始相信达尔文的“物竞天择”,也就是“优胜劣败”。谁倒霉是谁自己无能,无需怨天尤人。但很快就迷惑了:我肯定不是最优的,但又不愿被人踩扁扁,该怎么办?我还相信过“实力”,也就是钱;相信过“关系”,希望我的示好会得到回报。这些“信仰”破碎得更快,事实的有力和无情,很容易地碾烂心中所有娇嫩的希望幼芽。
后来随着潮流的大浪带着可数的几张美元出国,艰难处境很快把我抛向上帝。我被基督教那无法描述的磁性熔化,仅仅在第一个晚聚会上,难以制止的眼泪就不竭地从心中流淌出来。可是,以为自己找到心灵的归宿,庆幸了不多久,事实又给了我一次破灭。现在理解起来,宗教多半是为那些感性多于理性的人而存在的。象我这样一个死理认到底的类型,很难在宗教上有什么长进。在读经班上,我的问题多是这一类:“既然上帝是仁慈的,万能的,为什么世上那么多无辜的人在受苦,他也无动于衷?”既让讲经的人尴尬,又遭众弟兄姐妹白眼。我又迷惘了。有人也许要奇怪,你为何要苦苦寻求一个信仰呢?
人活着有信仰还是无信仰的差别,比植物活着茂盛还是枯萎的差别还要大。首先,对个人来说,信仰产生生机、产生原动力。没有信仰的人,常会在早上醒来的时候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起床,去做一整天毫无意义的事情?”信仰让人很清楚地明白活着的目的,以及用一种怎样的方式活着。他活得自信、丰满、舒畅、滋润。不管遇到多大麻烦,他眼中的天要比实际的蓝。
其次,对社群来说,信仰的力量更是神奇无比。信仰使人和人之间拉近距离,可以很轻易地把隔阂变成亲近,把冷漠变成关爱,把猜忌变成互助。信仰是高于法律的。信仰不但是立法的根基,还保证法律不偏不倚地执行。信仰本身就是法官,很好地戒律着每一个人的内心,根本无需物理上的惩戒或刑罚。
信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信仰只是一种观念、一种情感、一种情操。信仰的感召力、凝聚力和遗传力来源于对外部世界真实的终极抽象与升华。由于以人类的真实、生活的真实为基础,信仰就经得起任何质疑、诘难、污毁和摧残。信仰如同一块宝石,纯洁无瑕,刀斧不伤。
信仰分真伪。真的信仰,可以超越时代、超越区域、超越种族甚至超越宗教。伪的信仰,比如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民族主义,是建立在群团利益和区域利益的基础上,且常常反人类。伪信仰不但没有建设性,相反带有极可怕的破坏性。由于信仰的性质,伪信仰一旦形成,也不可能从肉体上消灭。伪信仰是人类的癌症。
是不是为了杜绝伪信仰,干脆就压制信仰,或者通过宣传灌输某种特定信仰?否,因为两者都违反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自由和独立,决定了信仰的自由和独立。我的信仰来源于我自己对人生的阅读,对生活真谛的探索,与他人无关。当然,传媒的歪曲或封锁可能误导,但只要一个人诚心,任何想蒙住眼睛和耳朵的做法都是暂时和徒劳的。随着时间和真实的继续,伪信仰终将消失,真信仰将和文明的步伐一道,踏遍人类所到之处。
我寻求真信仰。简单的地说,我信仰人的最高本质,也就是人性。我理解的终极人性就是“善”与“爱”。我的理解与基督教相通。基督教认为,上帝就是“爱”。而人是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也将回归到上帝那里去。我的理解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之初,性本善”。有人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和贪婪。是的,从某种表象上看是这样,但追根究底会发现,那只是人性本质的异化。作为一种高级生物,人只有同时在“善”与“爱”的内心状况和外部环境下,才有可能得到最佳生理和精神状态,才有可能持续永久地发展。人天然和本能地需要这一条件,难道还有任何比它对生命更有益条件吗?
信仰可以不同,但最终的归宿将非常接近。最终归宿一定是人类认知的终极。 没有可能用这样短小的篇幅来完成对信仰的探究。不过作为起点,希望能引起对信仰有兴趣的朋友的兴趣。
200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