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目前也算是东南作家群里面的翘楚了,著作等身不说,还赢得了一堆的头衔,然而不论是《长恨歌》也好,还是《富萍》也罢,虽则堆砌的罗列也够繁华,然而终不如一九八三年的《流逝》更让人感到平实、质朴,也更让人反思回味的儁永。 这部小说反映了一个资本家的家庭在十年动乱中的种种遭遇,尽管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可也由此折射出文革之于人们生活的影响 ,后来拍成电影,名字叫做《张家少奶奶》,大抵是那时候的编剧、导演还不想观众没完没了的对“流逝”作很好很费力的思考 ,索性直白一点、大众一点。影片拍的也不错,演员中除了刚出道的吕丽萍大家目前还有印象外,其他的都很泛泛了。 小说里面描写的比较传神的地方就是身为少奶奶的从不下厨房的欧阳端丽做饭的那段,“沙锅里飘出肉的香味,十分馋人,可是 ,肉却缩小了,端丽惶惑的看着它们,不晓得该如何阻止住它们继续缩小下去。”这么一个极其平常的红烧肉烧蛋不过加了点干菜竟然让一个以往富贵尊容的家庭上下为之欢欣。借用端丽的回忆让读者知道以前这种菜直到把肉烧化了也不会有人动一筷子的 ,破败的家庭让所有人不得不自食其力,然而资本家的子女们显然不那么适应自己的角色,一个孱弱的欧阳端丽不得不早期去买 豆腐、买带鱼,排着长队,还要忍受着服务员在自己身上写着粉笔留下的记号。 可是,文革甫一结束,全家马上回归自然,一双鞋子用了三十张 外汇专用券居然被看作是小意思,丈夫劝说端丽放弃了那份微不足道却一直在文革中独木支撑家族成员生活的工作时轻飘飘的说 :“不就是那么几十元吗?”端丽问他:“要是文革再来了怎么办?”丈夫笑她:“要再来就亡党亡国了。”端丽这时候想到的那句话也是这部小说的画龙点睛之笔:“难道这十年的苦就白白吃了,总该给人们留下些什么吧!” 小说的结尾显然是因为不想把内容搞的比较沉重,所以,又补上了一句话:“它不会白白的流逝。”然而,在电影中这句话没有了,电影最后所保留的就是端丽的那段想法,内心独白吧,这是电影胜于小说的地方。 我们这代人出生的时候,文革基本走向尾声,而当我们长大之后,很快就迎接了改革开放的到来,说到吃苦可能也只是从电影电视上看到,而文革究竟怎样狰狞,想来也是只有书本和回忆告诉我们。岁月滔滔如流,很多事情因为时间的摧磨都已经被完全打平,不见到它原有的痕迹,生活的流逝更让我们有时候漠视痛苦的往昔的形成,然而,当我们终于肯回过头来看一看时,还是应该想一想,到底应该流逝些什么?留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