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文化.走向共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顺着皇后娘娘的贴子,从“当代中国人为何热衷满清文化”说开去。。。

1) 满清没什么文化啦

(CATCH UP) 汉文化,当然没时间学习任何新的知识与文化。当一个先进的民族被落后的征服,肯定是不进则退的

但觉得“当代中国人‘热衷’满清文化”这种说法略有偏颇。所谓“热衷”无非是国内电视台连拍了几台高质量的康熙,乾隆,雍正加清末民初的电视连续剧而已。而这些连续剧在海峡两岸引起热潮,则主要归功于其高质量的编导与制作

(虽然琼瑶阿姨的格格戏为此作了铺垫,但与提到的这几部相比,只能算是哄老太太玩儿的)

1)历史剧不等于历史

雍正王朝>>走向共和>>两部大戏的编导。说来惭愧,我是直到最近才看了这几部戏,

当我日以继夜地看完

雍正王朝>>后,我对盛编那是佩服无比,他对整个戏的情节高潮起伏,人物冲突都设计到极至。我曾深信如果我彻底融会贯通他所描述的整套宫廷政治斗争的技术,我绝对可在美国公司里所经历的大小战役中稳操胜算。

走向共和>>中人物塑造的极为鲜明但看了一小半的走向共和

>>后,我开始困惑起来:戏中对许多主要人物的塑造与我先前所得的历史知识相差极大,比如:翁同鹤虽是清流,但小肚鸡肠,沽名钓誉,甲午海战的失败至少有一半算在他的帐上。因为他嫉妒李鸿章,于是不拨款给北洋水师,以至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因无弹药而惨败。 李鸿章非但不是卖国贼而且则被塑造成民族英雄每次签丧权辱国条约都是他见义勇为,忍辱负重等等。。我看到最后甚至怀疑这创作班子里有李的孙子曾孙一类,想全面为李鸿章翻案。

),或说的好听点儿在搞“历史再创作”,虽不如金庸大侠在他武侠书里写张三丰的恋爱史,康熙和韦小宝的友谊的描写那么离谱,但也略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话说回来了,历史也都是人写的上至春秋>>史记>>,下至清史>>明史>>,民国史,文革史,写史的人很难避免不加入自己主观理解的成分。

2) 盛和煜明显的在借古讽今

雍正王朝>>走向共和

>>两部戏里着墨最多的是腐败,贪污,清流,朋党。盛和煜显然极为推崇人权为上、民主立宪、三权分立、以法治国这套理念,在走向共和>>里更借孙中山,宋教仁之口极明显地暗示他心目中的中国体制,实是用心良苦。因涉及政治为避免争议在此不再过多细论。

3) 金钱挂帅,票房第一,市场效益主导一切

) 固定成本一定,生产单位越高,毛利就越高了。。这大约也是一窝蜂地拍了那么多部满清宫廷戏的原因之一吧

有一点大大出乎我意料的是这几部大陆宫廷戏所具有的统战威效,我有许多交往多年的台湾朋友

(大多是本省人),以前谈起大陆经济文化来总能听出些隐含的优越感。但这几部戏看下来,对大陆演员,演技,电视制作等等。。那是佩服的五体透地。直说“我们台湾绝拍不出这种水平的戏呀;看了这些戏才知道台湾文化和大陆文化是不能相比啊;大陆演员功力高深哪。。迷的不得了。。”等等,以至于一听说我女友红豆有满族血统,就一脸崇拜的样子:“哇,是位格格耶!”她老得解释,满族的并不都是格格啦。。。这是题外话了。

最后总结一下从这几部戏里学到的可用于各位职业生涯中的政治斗争技巧:

1) 要想往上升一定要跟定一派,并成为亲信。 (老板提拔人,绝对是提携自己的嫡系,与才能经验无关,很少例外)

2) 但是一旦跟定了一派那时就是高风险高回报。如果跟错了队,可能全军覆没,反而不如那一派都不跟。(但是不是人人都能走得好平衡木,康熙雍正时的张庭玉几乎是唯一不结党但得以全身的三朝元老)

3) 永远要效忠你的直接顶头上司,那怕得罪其他的人。(雍正最终获取王位就是例子)

4) 感觉良好与达到目的很少能兼顾(TRADEOFFS)。表现自己虽然能获得很好的感觉,但长期后果不一定于你有利。(尤其忌讳压老板的风头,爱表现的人容易成为众矢之地)

。。。。。。。。。。

(我关于公司政治的心得有20多条,以后有时间专门再写,往下准备开始写轻松的啦:)

 

 

这几台满清宫廷戏,从编剧到演员到道具制作无一不是上乘。看出是下了工夫血本的。我运用资本主义总是要极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的理论一分析,不难得出结论:花了那么多钱打制了全套的长袍马褂,鼻烟壶,指甲套,只拍一部两部戏不是亏了吗?:

察了半天的历史书,我忽然醒悟过来:盛编在篡改历史:

讲到编导,无法不提到盛和煜。他是

满清与元都没什么文化,或说远落后于汉文化。同意满清与元的征服是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之一这种说法。满清与元花整几百年的时间首先在学习和赶上

窈窕淑女司令 发表评论于
谢谢几位阅读评论:)
History 发表评论于
History can be writen 100 different way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