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不进“当地社会”的“当地人”


曾经到过和目前正在国外的中国人,都有过这样的苦恼,怎样才能融入当地社会中,不被当作外人看待。尽管费了很大劲,有的人从外表上看已达到形似的地步:吃西餐,周末烧烤,早沐浴晚洗澡,用当地的语言开玩笑,说俚语,来往都是老外等等,但自己和旁人都觉得像隔层膜,还达不到神似的地步。在一些坛子上,如何融入当地社会,成为一个众说纷纭的热门话题。
无可非议,融入当地社会的努力,意图是好的。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与当地社会还是格格不入的,自己难受,别人看着也别扭。因此,费尽融入当地社会的努力,至少说明对当地生活传统的尊重,态度可嘉。不过,最近听到的一个事情,多少改变了我对此的看法。
认识的一个人,她是白人,家境富裕,从小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长大。长大以后,结婚,离婚,独自拼打着生活的天下。婚后夫妻将家安在北方,不久,因性格不和,夫妻离婚。离婚后,她不喜欢北方的寒冷气候,变卖了自己的公司,挥师南下,在南方安下家来。最初听到的消息, 她很喜欢那里的温暖气候, 过去的积蓄使她生活上不用发愁。其间,她路过我家,还津津乐道地谈到那里的生活和气候。 原来以为她会终老他乡,在那里住到养老。可是没过多久,她忽然从电脑上传过几栋房子的资料,让丈夫顺道去看看房子的具体情况。问起来,她正在几个地方物色合适的房子,打算买房搬回来住 。忽然不明白,她在南方买的房子才2年多,住得好好的,怎末又要搬家。丈夫讲,因为她在那里感到很不舒服,像个局外人,融不进当地社会中。
虽然南北战争已经过去多年,但南北方的白人,对历史上的奴隶制还是有着不同的态度。南方白人潜意识中还是维护者自己的奴隶主祖先,一些南方农场主的后代,对北方佬还是怀有戒心,痛恨他们解放奴隶,剥夺他们祖上的家业。北方白人,很为自己解放奴隶的祖先自豪,每当谈到历史时,总是强调,自己的祖先不是奴隶主,而是开拓者。那里是南方的小镇,过去是奴隶制农场主的天下,人们的心理相对封闭,远没有大城市开明。据说,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一些小地方,黑白种族之间的通婚,还困难重重,经常受到来自各方的威胁。
她的不幸来自两方面:是北方人,还是白人。 如果她是黑人,在南方可能会受到当地白人的歧视,但不会受到白人的排斥 ,因为祖上是主仆关系。但是北方人,还是白人, 祖上就是敌对关系。 那种来自本种族的排斥比来自外族的歧视更让人难受。 尽管她性格开朗,平易近人,很好相处,还是觉得当地白人对她另眼相看。她刚搬到了那里,将那里当成自己的第n个故乡, 广交朋友,上教堂,参加当地社区的活动,试图融进当地社会中。但是,她的白人身份和北方佬的口音,使她很容易和当地人区别开来。平时的日常生活,她自己觉得始终是一个局外人,当地人也不把她当作自己人看,言谈话语中透露出历史的遗恨。终于,她觉得那温暖的气候也没多大的吸引力了,决定变卖住房,搬回亲戚和朋友们居住的地方去,尽管天气寒冷,但是,人们相对宽容,人心是暖的。
听到她的事情,忽然觉得,其实,融入当地社会的想法是好的,但这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不只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努力改变自己, 顺应当地的习惯;还要取决于当地人的态度---能不能宽容地接纳你,将你当成他们中的一员。 不要小看了当地人的戒心,一切尽在不言中,不说不一定没有,如同我过去的一篇文中[远看近观种族]提到的,偏见不是写在脸上,而是藏在心里的,也许自己认为是融入当地社会了,人家却是场面上的应景。就像我上面谈到的情况,如果当地人面上客气,心里则是拒人千里之外,融入当地社会也只能达到形似神不似的地步,即使个人再努力,也无济于事。她还是同种族的人,没有生活习惯和语言上的隔阂,只不过地域和口音不同,还要为历史上的争斗还债,费劲也融不进当地社会,更不用说那些长相不同,语言和生活习惯不同的异国人了。
其实,生活在任何一个地方,个人的社会活动范围是有限的,社交圈子也是有限的,只要在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范围内,入乡随俗,和周围的人能够和平共处,不让人让己感到难受就可以了,没必要给自己背上融入当地社会的心里重负。对于我来说,只要和家人处的融洽,见到邻居路人点头致意----惭愧,这点常常做得不好,因为我不爱理人, 其他的就不管那末多了。我是死猪不怕热水烫,只要我自己活得快乐,家庭幸福,才不管别人怎样看,爱溶不溶,不费那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