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澜对自行车的爱已经融入灵魂了。在他眼里,自行车仿佛有表情,象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每辆车都诉说着自己的感受;自行车仿佛也有灵魂,象我们一样衣食住行,每辆车都是活生生的。 文澜老兄,我向您致敬! 两个轮子的世界
没想到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文澜也是个彻头彻尾的自行车迷。他与夫人倪萍合著的自行车的日子>>一书于2004年4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我7月时在西安买了一本。书中写道:
■王文澜
在中国,有人的地方就有自行车。
如果你想让人们惊讶一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说自己不会骑自行车,好像你刚从19世纪走出来似的。中国最后一个皇帝骑着两个轮子在紫禁城内兜风时所引起的神奇涟漪,早已湮没在自行车王国的巨大漩涡中了。
小时候的梦想就是一辆自行车,突然间又学会了骑,真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骑车对每个中国人都是一个难忘的经历,跟头摔得越来越少,你也就驯服了这个形影不离的伙伴。尽管许多小孩子骑在车座上脚还够不到蹬子,但在摇摇晃晃之中使梦想变成了现实,像是在完成进入社会的洗礼,一下子就长大成人了。
自行车是中国家庭不可缺少的成员,有的家庭几乎每人一辆,全中国可能有近五亿辆自行车,平均约每两三人一辆。很难想象中国人没有自行车会怎样。目前,每个家庭里的“小皇帝”,几乎都是坐在自行车横梁上绑着的加座上长大的。自行车就像一个个细胞,渗透到社会肌体里的每一个角落。
20世纪80年代以前,尽管各地不停地生产自行车,仍是供不应求,对于“飞鸽”、“永久”、“凤凰”等名牌车,还需凭票才能买到。现在大变样了:赛车、山地车、电动车,集团的、合资的、进口的,品种繁多,五花八门,要买哪种真让你拿不定主意。当前世界能源日益紧张,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自行车更符合中国的国情。两个轮子,像两个半球,不停地旋转出一个活生生的大世界,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国像是在两个轮子上的国家。
每当上下班的交通高峰,千百条小胡同里涌出无数辆自行车,大马路上的洪流又通过众多的立交桥汇成一条条气势宏大的长龙阵,这流动的长城,算得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观吧!当你置身其中,会感到这像是在血脉中运行,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蕴藏着不尽的潜能,仿佛自行车也有灵魂、有脉搏、有呼吸一样。
农村的人们对自行车的想像力更是无穷无尽,一辆自行车上可以承载每个家庭所有的需求。艺高人胆大,各种产品的运输方式千变万化,自行车在他们眼里似乎是无所不能的,而他们个个都是技艺高超的杂技演员,在城镇乡间的小路上进行着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使你不能不把镜头对准这个大舞台。
如今,汽车越来越多,自行车道越来越窄,自行车与汽车的矛盾对交通管理部门也是个头疼的问题。有些汽车司机开起车来跟骑自行车似的,而有些骑车的人就像开汽车一样,没有他们不敢走的路。他们既是“马路杀手”,也是受害者。所以,对这些“都市骑士”的治理和教育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这么多的自行车,存放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恐怕每个骑车人都有丢车的经历,心里像被挖空了似的,过日子真的离不开自行车。一个人一辈子要丢上几辆自行车,丢了很难找回来,只有在记忆中找回那种相依为命的感觉了。
自行车跟人一样,也会生病,形形色色的自行车医院应运而生,星罗棋布。从事修车的人不会担心失业,手中的活总是忙不过来,红红火火的。
进入新世纪,人们出行的选择越来越多,公交车、出租车、地铁、轻轨。骑车人的数量逐年下降,更多的人开上了汽车,自行车的功能由代步工具逐步转向休闲健身的时尚。在中国的大城市里,两个轮子快要被四个轮子湮没了。
世界上很多国家,汽车是道路上的主角,自行车凤毛麟角。但是在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仍然有两个轮子不停地转动,很多人还是离不开自行车。从诞生那天起,它风度翩翩地走过了两个世纪,魅力丝毫未减,还是那么迷人。
骑自行车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当汽车因交通堵塞排成长龙时,我可以穿梭自如,走街串巷,采访拍摄得心应手。骑车同时,我也拍摄自行车:自行车上的爱情、家庭,喜怒哀乐……自行车也经常骑我,每天回到家,我要一直把它扛到楼上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