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祝贺某人当上“太平绅士”(杂文)

相思生南渚,豪情动楚云。这园里有像青菜萝卜的新旧诗词,歌,曲, 小说,剧本,散文,杂文,欢迎批评。果子大半是酸的。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公司的一位老成持重,相当热心于社区服务的华人同事,被澳洲当地政府任为 Judge of Peace。照字面直译,应是“和平时的推事” 或“太平推事”,是社会服务一类的公证人或“社会贤达”的位置,很像美国的公证人(Notary Public),但 Judge of Peace 为人作公证是免费的。当然是一种荣誉,我为他高兴,但不能把它看得太高,另外,他也不是澳洲第一位华裔被任命的。以前香港还是英国殖民地的时候,大多数港人充满殖民地,奴化意识。把殖民者扔出来骨头,看成是美食佳肴。于是把 Judge of Peace 美美地译为“太平绅士”,觉得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记得我去澳洲留学前在香港某夜校读英文时,一位同学说过他舅舅是太平绅士,说时得意洋洋,旁若无人。那时我还不知道太平绅士这头衔的底细,不禁肃然起敬。不少同学还觉得和他同一班很荣幸呢!我的一个亲友的哥哥,是香港有名气的医生,也是太平绅士。一般小市民眼里,当上太平绅士就是上层人物,厕身于青天之上的上流社会了。

过了几天,在当地唯一的中文日报上,赫然看到整版的当地华人社会名流集体祝贺此君当上太平绅士的“贺告”。斗大的红字,非常醒目。贺词大概是“华人之光”之类的,记不太清楚了。下面则是“名流”们的小许多的黑体名字,排名当然是不分先后的,以免大家为排名而争吵到太阳落山,像梁山泊好汉们争位次一样。

我心里隐隐觉得登报祝贺是可以的,但整整一版,有些太隆重了,也许这可以提高华人在当地的地位吧!我记起我们研究所内一位中年的白人普通工程师,一年前也被当地政府任为 Judge of Peace,但所内很少人向他祝贺,也没有多方宣扬。这种事情大家似乎司空见惯了,所里已经有好几位 Judge of Peace,还有数位更高档次的 Commissioner of Affidavit (宣誓官)呢!

我一时好奇,顺着约数十个的名字看下去。突然看到我的名字在中间,令我十分惊讶。一来我只是一名研究人员,不认为自己是当地华人社会名流;二来登报前应当征求我的意见,那有这样先斩后奏,事前连一个招呼也不打的?事实上我和此君只略为相识,偶然有点来往,不能算是朋友。当然,我也不会恼怒,因为这是好事,不是被列入黑名单。如果此君或他的家人和友人事先问我,我一定会给他面子。这事还未完结,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登报祝贺是要掏腰包的。果然,过不了数天,负责这事的人打电话给我,说列入名单的每人要交三十元。这当然是小数目,不值一提。

想不到没有黑社会混进的澳大利亚华人社会,也有点黑。贺者的名单似乎是事先内定的。如此做法,实在不便恭维。主持人看透各人心理。知道被列入的人即使有些“哑巴吃黄连”感觉,也不会斤斤较或声张。外面人看来,华人社会多么团结,多么活跃,热闹,多么相互关心,多么热心公益和多么识大体。其实许多是假象。只有把这些陋习去掉,提倡民主,商讨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海外华人社会才能提高到主流社会高度,或甚至超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