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日中关系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 到日本的书市走一走,就会看到铺天盖地的有关中国的图书,有历史的有现代的,有政治的有经济的,有严肃的有逗笑的,有赞扬中国的也有批评中国的……,日本对中国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说是相当深入和全面,读过这些日本关于中国的图书和论文,不由地感慨日本把中国和中国人“吃透了”。相反中国的书市呢?有关日本方面的图书不仅寥寥可数,而且大多是有关抗战、屠杀暴行之类的历史问题,想要寻找一本详细介绍现代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的图书,真如同大海捞针。

?现在世界已经到了地球村时代,与外国打交道时,不管是做政治搞外交,还是做买卖搞经济,正确了解其它国家的国情,是走向胜利和成功的基本中的基本。中国先圣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道是中国人忘记了老祖宗的教导,还是中国人的智力退化,居然对日本这个曾经侵占过大半个中国的邻国所知无几。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新战场是“情报战”,只要看一下中日两国关于对方国家的图书出版物,就不难明白中国在中日情报战的战场上已经先输了。

?再看看中国少量的有关日本的图书,竟然满纸都是陈旧的观点和过时的理论,什么“日本正在走向军国主义”、“日本亡我之心不死”等等,真让人以为是从棺材里还魂爬出来的1930年代人物写的文章。在中国提到日本,中国人似乎人人皆知“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靖国神社”、“东条英机” 等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果问中国人几个关于现在日本情况,比如现在日本人在想些什么?他们关注的是什么问题?现在日本人怎样看中国?……等等,能在这方面讲出几句所以然的中国人就寥寥无几了。

?中国人对现代日本,要不就是不知道,要不就是偏见。2003年11月西安大学生因为日本留学生的下流短剧而上街抗议日本的事件发生后,日本人分析中国人抗日游行的心理动机是:“现在不少中国人对中国政府有很大的不满和怨言,西安大学生上街游行的心理,一部分是借机发泄对中国现状的不满,不一定完全是针对日本人的。”我想很多中国人会认为日本人对此事的分析颇有道理。而中国人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又是怎样分析的呢?中国人分析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心理动机是“试图为日本侵略历史翻案,为复活军国主义铺路”。日本人看了中国人对此事的分析评论,大概会哑然失笑。因为日本人认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动机不过是为了拉选票,树立个人形象。日本人肯定非常奇怪中国人为什么会把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和为东条英机翻案,复活军国主义联系到一起。

?以前日本侵略过中国是事实,但因此推论日本还想重新武装搞军国主义,还想再次侵略中国,“亡华之心不死”,那就大错特错了。到今天为止,日本仍然被美军占领,日本在政治上还不能完全摆脱美国的控制。一个在政治上还不能完全独立的国家,居然会动起侵略灭亡他国的念头,这不是太可笑了吗?其实日本当前最大的政治愿望,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而是如何摆脱美国的控制。由于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瘠的自然环境,决定了日本不可能单独对抗美国,而需要一个大国的支持和帮助。在日本看来,地理人口资源大国的中国,无疑是一个帮助日本摆脱美国控制的极好候选人。

?理解了日本的最大政治愿望是摆脱美国实现“政治独立”,就不难理解日本有真心诚意想与中国搞好关系。因为与中国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帮助日本实现 “政治独立”的悲愿。二战以后,日本一直试图接近中国,一直试图和中国修好。毛泽东时代中国的立场是“反美”,团结日本共同反美也是毛泽东的战略。尽管当时中日两国没有外交关系,由于在“反美”这个长远的战略意图上,两国惊人的一致,所以双方表现出非常友好的态度。毛泽东在对日本人说 “中国要感谢日本皇军的侵略”的同时,又说“我不相信日本这样的伟大民族会长期被外国支配。”可见毛泽东“感谢日本侵略”真正用意是团结日本人共同反美。中日建交时中方放弃赔款要求,也有与日本摈弃前嫌之意,铺垫“反美”的大战略友好合作的基石。

?日本是最早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之一,也是当时西方阵营中最“亲中”的国家。中国改革开放后,日本是最积极对华援助的西方国家。日本对中国提供的借款、贷款和无偿援助,都远远超过其他西方国家。自1979年到 2002年,日本政府对中国的无偿援助累计54亿人民币,对中日元贷款更高达 1433亿人民币,比其它西方各国政府对中贷款加在一起的总额还多。在日本的对外援助中,中国占了总金额的60%以上,日本对中国提供了一种特殊待遇。日本为什么如此解囊援助中国?除了对中国放弃赔款的好意回报外,更重要的是适当强大的中国(不是超级强大的中国)符合日本的长远战略,对日本有益无害。因为只有适当强大的中国,才有抗衡制约美国的力量,而与适当强大的中国联手,才能帮助日本实现摆脱美国的政治独立。

?正因为二战后日本和中国在“反美”的内在因素上有一致的共识,所以日本政府一直是“亲中”的,有时甚至达到对中国政府“点头哈腰”的地步。1985 年中曾根首相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时,原以为这是日本国内的事,没有想到会引起中国的强烈反对。在中方提出抗议后,中曾根意识到参拜靖国神社会对中日关系造成恶劣影响,为了顾全中日关系的大局,中曾根主动停止了参拜靖国神社,这是中国对日外交的一个胜利。1989年六四事件,日本又是西方国家中唯一没有对中国政府进行制裁的国家,这也是当时日本政府“亲中”政策的表现。

?到1990年代前,中日关系都发展得不错。没想到1980年代末苏联东欧的共产党政权垮台,却给中日关系造成了意外的影响。原来苏联东欧的共产党政权垮台后,中共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识形态上的孤立和危机感,以往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已不再能感召人民了,中共需要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于是中共找到了民族主义。本来靠近民族主义,搞爱国主义教育,并没有什么错,可是中共却把爱国主义教育搞成“仇恨式的爱国主义教育”,这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由于中共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严重贪污腐败,引起国内民众的极大不满和怨恨。为了不让民众的不满和怨恨积累太多,中共想出一个“转嫁危机”的计策: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树立一个外国反面教员,给民众一个发泄不满和怨恨的渠道,把一部分怨恨转移发泄到外国反面教员身上。这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被赵太爷欺负了不敢言语,于是去欺负比他更弱的小尼姑解气。中共试图让日本扮演小尼姑的角色,让民众可以随意大骂特骂日本,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此后中共开始不断提升南京大屠杀等日本侵华罪行的宣传力度,试图用“转嫁危机”的方法,把国内老百姓的不满和仇恨,转移到国外的日本人身上。

?为什么把日本当作反面教员的靶子呢?毛泽东时代中共的反面教员是美帝苏修,但和美国苏联这样的大国搞对抗,中共都为此付出过很大代价。所以这次选择了日本充当反面教员。选择日本一来是因为日本曾经侵略过中国,很容易引发中国人对日本的仇恨;二来中共认为日本是战败国,不敢和中国在政治上搞对抗;三来日本政府一直对中国点头哈腰,中共误认为日本怕中共;四来中共认为日本在侵略一事上理亏,不敢对中国的反日宣传有所作为。

?把日本作为反面教员来对中国人进行仇恨式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政府对日外交政策的重大失误。随着中国媒体对日本侵华罪行宣传的升级,日本媒体的反华声音也越来越强烈,中共完全低估日本方面的反应。日本右派批评日本政府对中国太软弱,怒称日本的对中外交是“磕头外交”,强烈要求政府对中国强硬,但这并没有引起中国政府的警觉。1998年江泽民访日时,中国政府的智囊团错误地判断了局势,以为日本政府还会和以前一样对中国“点头哈腰”,冒然提出了让日本书面道歉的要求,这是造成近年来中日关系大幅度恶化的原点。

? 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的政治军事对手消失,日本在经济上与美国的竞争就凸显出来。在199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尚有较大气势,很多美国人认为今后日本将成为美国的主要威胁。美国一方面猛抬日元价格,造成日本的出口困难,1995年春日元与美元的汇价曾达到登峰造极的79日元兑换1美元。另一方面美国高压敲开日本市场,1995年克林顿总统亲率美国汽车公司参加日美贸易谈判,声称如果日本不让步就要对日本轿车征收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一场日美贸易战的硝烟燃起。这场日美贸易战对中国政府的对日政策影响很大,不少智囊团纷纷向中国政府献计,认为日美关系会急遽恶化,中国今后应该联合美国共同对付日本。

?为了迫使日本在贸易战中做出更多让步,美国又巧妙地打出“中国牌”,试图让日本感到中国的“威胁”,这样日本必然求助于美国,在经济上就不得不对美国让步。美国利用中国国内掀起的反日情绪,从侧面鼓动中国政府向日本发起外交攻势,向日本讨还历史帐。那时美国克林顿政府不停发出“亲中”信号,克林顿不仅完全接受了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三不”要求(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国际组织),而且一段时间内,克林顿还明显摆出“亲中冷日”的态度,甚至有意无意地重提二战时中美两国共同抗日的历史。美国的热情搞得中国人飘飘然起来,以为美国要和中国交朋友了,有了美国的支持,还怕小日本吗?和日本彻底清算历史帐的时机来了。

? 1998年江泽民访日时,向日本发起外交攻势,大大咧咧地提出要求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作出书面道歉。当时中国智囊团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以为在中美两国的压力下,日本必然要对中国妥协,必然会对中国道歉,所以他们没有预备任何“日本不道歉的话怎么办”的对策。日方拒绝道歉后,江泽民的尴尬态度和不知所措的行动,就看出了中方完全没有日本拒绝道歉的心理准备。

?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中国政府明白自己的实力,本来也不会冒然向日本提出书面道歉的要求。可是在美国与日本发生经济战而与中国关系升温后,中国人飘飘然起来,以为在日本道歉问题上,美国会站在中国一边说话,所以不怕日本不道歉。没想到山姆大叔看到中日吵翻以后,却把中国抛开,又开始向日本抛热脸,重提日美同盟重要性,和日本共同搞针对中国的“防卫大纲”。等中国意识到自己被美国当枪耍了的时候,为时已晚。

?日本本来不是不可以对中国书面道歉,日本可以对韩国进行书面道歉就是证明。日本政府为什么不肯对中国书面道歉呢?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感情问题,第二个是战略考虑。从感情上来讲,日本政府对中共可谓恩情不薄。在经济方面,日本政府一直给中国大量的援助,而援助中国,首先就是支援中共;在政治方面,日本又一贯声援中共,在“六四”中共最困难的时候,日本没有跟随美国一起反中,给予中共难能可贵的外交支援。日本人看来,中共的此举无疑是恩将仇报,中共不仅把日本当作爱国主义教育的反面教员靶子,还在日本最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跟着美国压日本。中共的这些举动极大刺伤了日本政府里“亲中派”对中国的感情,对中国说“不”,反映出日方报复中方的气愤心情。当时日本不答应向中国书面道歉,却向韩国书面道歉,有意给中共政府难堪;在台湾问题上,日本也和中共作对,甚至对美国已经答应的“三不”要求,日本也不肯答应。以往日本政府中“亲中派”历来占上风,可是 1998年江泽民访日后,日本政府中的亲中派被反中派代替。

?日本不向中国书面道歉的第二个考虑是对中战略。其实日本以前曾经对中国道过歉,但中国人并没有重视或“珍惜”日本的道歉。日本“最高级”的道歉是 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的口头道歉:“痛切反省由于我国的殖民统治和侵略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害和痛苦,在此表示衷心的道歉。”村山富市的口头道歉的结果怎样呢?既没有换来中日关系的改善,也没有减缓中国人的反日情绪,甚至中国人的反日情绪还有升级的趋势。所以这次日本不得不考虑:既然口头道歉不能换来中日关系的改善和中国反日情绪的减缓,那么可以预计书面道歉同样不会有什么效果。从1998年中国的情况来看,如果日本向中国书面道歉的话,中日友好就会近在眼前吗?中国人对日本的反感就会有很大改变吗?所以日方认为既然书面道歉达不到改善中日关系和减缓中国反日情绪的效果,就没有必要进行书面道歉。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赔礼道歉不能改变中日关系的现状,那么就不得不采取一个新的方法打开这个僵局,于是日本人想出一个“以毒攻毒”的计策,这就是 “不道歉”。有人以为日本“不道歉”不是更加导致中日关系的恶化吗?其实不然,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日本“不道歉”反而能导致中日关系的改善,能降低中国人的反日情绪,这就是“以毒攻毒”的效果。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日本人的想法。

?日本人认为1990年代开始中国人出现的明显反日情绪,是由于中共政府以日本为反面教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果。“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想改变中日关系,首先要使中共改变把日本当作反面教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因此日本试图将中共点起的爱国主义烈火回烧到自己身上,迫使中共自己去扑灭自己点燃的反日烈火。日本不向中国道歉,在历史问题上强硬不让步,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共政府不能有所作为的话,必然引起中国爱国者对政府的不满和愤慨,甚至有可能引发反政府运动。面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不道歉和不让步,中共没有别的办法,不得不主动淡化历史问题,减少降低反日宣传的力度和规模,把中国人的视线从日本问题上移开。随着中共淡化降低反日宣传的格调,中国人的反日情绪会逐渐降低,而中国人反日情绪的降低,就会导致中日关系的改善。这就是日本“以毒攻毒”的设想。

?另外日本之所以敢对中国态度强硬,也是考虑到中国没有报复日本的底牌。日本和美国有战略同盟,还有驻日本的美军,当然不怕中国的武力威胁。对中强硬最坏的结果就是打一场中日贸易战。对于日本来说,贸易战的最坏结果大不了是日本企业全部从中国撤回。然而日本在中国的企业主要是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从中国撤出了,他们还可以把工厂转到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而中国尽管有不少爱国者高喊“抵制日货”,但中国政府明白中国更打不起中日贸易战,因为中国工业产品的很多关键技术和零部件都被日本垄断(比如彩电芯片、DVD机芯等)。如果中国和日本断绝经济往来,中国的很多企业就会停产倒闭,中国经济的发展会受到严酷打击,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严重的社会问题又可能会危及中共政权本身的存亡。因此日方料想到中共不敢和日本直接对抗,放心打硬牌。

?此后日本政府一直对中国持强硬态度,不仅在历史问题上不再向中国妥协,甚至还发起主动进攻,比如李登辉访日、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都是日方在历史问题上主动发难。中国政府不是要用历史牌压日本吗?日本就陪中国打历史牌,甚至打得更起劲。从以后的事态发展来看,不能不说日本的 “以毒攻毒”计策发生了期待的效果。人们可以明显感到,中国政府以日本为反面教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始缩水,更明显的迹象就是出现了所谓的“对日关系新思维”。

? “对日关系新思维”的骨子是:一、从战略大局出发把历史问题放一放,不要纠缠历史;二、大致满足于日本政府目前已达到的致歉程度,中国应该翻过道歉这一页;三、中国教科书里的抗日战争内容太多,应该增加一些日本战后变化的内容;四、把日本当作政治大国看待,争取建设适当程度的战略互信。如果中国政府放弃以前的“对日关系旧思维”,转而采取“对日关系新思维”,很显然有助于发展中日友好关系。这正是日本人想要的东西。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对日关系新思维”?这显然是被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强硬态度给“压”出来的。如果没有小渊首相的拒绝书面道歉,没有森首相的允许李登辉访日,没有小泉首相的参拜靖国神社,中国就不会改变“对日关系旧思维”,更不会出现“对日关系新思维”。当然日本人也明白,目前出现的“对日关系新思维”,马立诚和时殷宏等人不过是中共抛出的几粒“投石问路”的石子。中国政府借他们的手放出探空气球,测试一下中国民间反日情绪的温度。“对日关系新思维”引发的强烈反响,使中国政府感觉到“对日关系新思维”还需要缓行。

? 2004年1月1日,日本首相小泉第四次参拜靖国神社。由于正月初一参拜在日本是一个特别的祭拜日子,可以说这次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规格”比以前提高了一级,说不定下次小泉就要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了。当记者问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会不会影响日中关系时,小泉平淡地说:“我想中国方面会逐渐理解的。”中国政府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批判的调子越来越低,态度越来越平静,和中国民间的反日强烈呼声显出明显的温度差。中国政府发表的抗议声明,与其说是给日本政府看,不如说是给中国老百姓看,是为了安抚中国民间的强烈反日呼声。

?从大战略的角度来看,日本出于摆脱美国实现政治独立的愿望,有诚心搞好中日关系,也有诚意看到中国适当的强大。有人认为:日本是狭小岛国,必然有向外侵略扩张的野心,因此日本强大起来必然侵略中国。这种看法是很肤浅的。当年日本之所以侵略中国,是因为亚洲除了中国以外,全部沦为欧美的殖民地,侵占中国比从西方列强手中争夺殖民地代价小得多。因此日本首先选择中国这个最弱的对手侵略。如果当时亚洲不是中国最弱,日本就会去侵略其它最弱的国家。即使日本将来有对外扩张的实力,而中国又不是亚洲最弱的国家,日本自然会去寻找其它更弱的国家侵略,比如印度印尼什么的,亚洲很大,日本没有必要非侵略中国不可。

?在东亚地区,一旦中国和日本两个大国联手起来,美国势力就不得不退出东亚甚至东南亚,因此美国很高兴看到中日关系交恶。中日相争,结果是两败俱伤,美国却收渔翁之利。只要中日两国关系紧张,美国在东亚就高枕无忧了。因此美国不时拉拢一下中国,不时拉拢一下日本,让两国围着美国转。日本本来想联合中国对抗美国,可是中共“转嫁国内危机”的反日政策,让日本的战略设想落空。近年日本爱国者代表石原慎太郎提出“前拒美国虎,后拒中国狼”,也反映出日本政界的一种无可奈何心情。

?在历史问题这场外交战中,应该承认日方打得比中方高明许多。这与其说日本人比中国人聪明,不如说日本人认真研究吃透了中国,而中国人却很少了解日本。中国今后要想在对付日本时占上风,首先要作的事情是:认真研究日本,了解日本,特别应该了解日本人的优点。因为对手的缺点并没有什么可怕,而对手的优点对我们来说,却是最有威胁最可怕的事。只有充分了解对手的优点,才能找到对付他们的办法。在这方面,西方人做得很好,美国学者在二战与日本人作战期间,不感情用事,不写什么痛骂日本的抗日檄文,而是写《菊花与刀》那样认真分析日本人个性特点的文章。美国政府在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搞得比较好,这和美国认真研究了日本有很大关系。

?而中国人一贯感情用事,缺乏理性的思考。中国人现在的对日思维是:不分青红皂白地骂日本就是爱国,正面评价日本就是卖国。希望中国人今后在对日问题上少一点感情,多几分理性。首先要理解日本对中外交的真意,日本对中国真正的意图。理解了日本的真正意图就会明白:日本还是很希望搞好中日关系的,现在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不过是日本政府为了改善中日关系的 “以毒攻毒”计策而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