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收藏太阳喜欢的文章, 诗歌, 评论, 故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点评明朝十六帝

文章来源: xiongsi2005-08-30

明代帝王世系  (1368—1644)

  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三十一年(1398)

  惠帝朱允(火+文)建文元年(1399)———四年(1402)

  成祖朱棣永乐元年(1403)———二十二年(1424)

  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1425)

  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1426)———十年(1435)

  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1436)———十四年(1449)

  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1450)———七年(1456)

  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1457)———八年(1464)

  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1465)———二十三年(1487)

  孝宗朱祐樘弘治元年(1488)———十八年(1505)

  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1506)———十六年(1521)

  世宗朱厚■嘉靖元年(1522)———四十五年(1566)

  穆宗朱载■隆庆元年(1567)———六年(1572)

  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1573)———四十八年(1620)

  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1620)

  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1621)———七年(1627)

  思宗朱由检崇祯元年(1628)———十七年(1644)

  1368年(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从此中国继宋、元之后,又一次出现统一的封建王朝。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灭亡。明朝历时二百七十七年,是我国古代较为长治的一代王朝。在这个历史时期里,主要是明后期,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晚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封建斗争发展到新的阶段,多民族统一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外交流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先后在位的有十六个皇帝,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明神宗朱翊钧,达四十八年之久。有趣的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竟是他的儿子明光宗,仅有一个月。这些皇帝中有十三位死后葬在北京的明十三陵。剩下的三位,太祖葬于南京孝陵,代宗葬在北京西山,惠帝则不知所终。

  开基立业的

  太祖、太宗

  太祖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他出身濠州(今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生活极为艰难。灾荒年间为了谋生,剃发出家当了和尚,化缘乞讨为生。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投身红巾军,屡立战功,势力逐渐壮大。依靠广大军民的奋战,朱元璋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遣军北伐,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新的封建王朝———明朝。建国后,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强化专制主义集权统治;推行与民休息的方针,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制定各项法规和制度,奠定了明朝长久统治基业。但朱元璋大杀功臣,大兴文字狱,还执行海禁政策,这又对社会的发展起了一些消极的作用。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守北平(今北京)。朱元璋死,孙允■(建文帝)立,议削藩。朱棣举兵反,称“靖难”。经过四年的鏖战,于建文四年(1402)攻占京师(今南京),夺取帝位,年号永乐。他是从其侄子之手夺得皇位的,从封建正统观念看,颇有“篡位”之嫌。但朱棣雄才大略,事功卓著。他削除诸王权力,建立内阁,进一步强化君主集权;迁都北京,五征漠北,巩固了北部边疆的安宁;派遣郑和六次下西洋,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大集文人学士,撰修《永乐大典》。文治武功之盛,前所未有。他关心民生,勤于政事,确实是一个英主。但残酷镇压建文遗臣,也表现了他的残忍。

  明太祖转战南北,一统华夏,建立规章,恢复经济;明成祖以藩王夺位,削夺藩王势力,强化中央集权,北征漠北,南下西洋。两代君主铸成“洪永盛世”。也奠定有明一代二百余年的政治格局。

  守成令主

  ———仁宗、宣宗和孝宗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长子。洪武二十八年(1395)册封燕世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成祖死后,继位为帝,年号洪熙。虽在位仅一年,但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社会,缓和矛盾。他改变永乐时期四面出击,国家财力超负荷的做法,停止远航西洋、北征蒙古的活动;全力发展农业生产,减轻民众的负担,使经济得到振兴;进一步完善内阁制度,提高一批内阁大学士的职权,更好地发挥其辅政作用;提倡直言政事,为永乐时期遭到迫害的建文诸臣恢复名誉,朝中出现较为宽松的政治气氛。所有这些都使明朝进入一个较为稳定、安宁的时期,是“仁宣之治”的开创者。

  明宣宗朱瞻基,明仁宗长子。永乐九年(1411)被册立为皇太孙。二十二年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明仁宗病逝,继位为帝,建元宣德。即位后,宣宗御驾亲征,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稳定了大局。他承继其父政策,任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和夏元吉等治世良臣,实行一系列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如停止皇家采办,禁止农忙时扰农,禁止宗教、军事活动干扰民事,大量放免工匠,严格控制营造业,保护手工业匠的利益,全力保护农业的发展、大量减免税粮等。这些政策和措施,使宣德时期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重新沿着洪武时期的上升线前进,既缓解了永乐时期的困境,又为明代中期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史称“仁宣之治”。

  但宣宗寿命不长,死于37岁的盛年。同时由于他好巡游娱乐,宫廷生活腐化奢侈,导致民众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有所激化。

  除仁宗、宣宗以外,可称上守成令主的是明孝宗。他是明宪宗的第三子。成化十一年(1475)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1487)宪宗朱见深死后,继位为帝。孝宗登基后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宪宗成化时期朝政日趋混乱,宪宗宠信万贵妃,一些如宦官、方士、妖僧等势利小人结欢万氏而为进身之阶。同时,宪宗还宠信宦官,使其势力进一步膨胀。于是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明王朝继续向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孝宗刷新政治,大力整饬吏治,以振兴王朝。他斥逐奸邪,先后将太监梁芳、奸佞李孜省、僧继晓等贬斥,罢免了只知献媚取宠的内阁首辅万安。选贤任能,重用王恕、马文升、刘大夏、刘健、李东阳和谢迁等,出现“朝多君子”的盛况。孝宗励精图治,勤于政事,经常召集臣工商议军国大事。他还采取一系列措施,抑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安抚流民,减免赋役,赈济灾民。经过不懈的努力,自正统、成化间开始动荡的社会秩序得以重新安定下来,出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局面,史称“弘治中兴”。

  挽救危亡的

  明代宗

  代宗朱祁钰是明宣宗的次子,生于宣德三年(1428),比他的异母兄长朱祁镇小九个月。朱祁镇登上皇位后,朱祁钰在宣德十年(1435)二月被封为成王。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明英宗亲征瓦剌,在土木堡战败,本人亦当了俘虏。瓦剌军乘胜进逼北京。在明王朝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朱祁钰在朝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代宗。他全力信用兵部尚书于谦,团结广大军民顽强抵御,粉碎了瓦剌军进占北京的图谋,使明王朝转危为安。英宗朱祁镇也得以从瓦剌放归。不久,英宗乘代宗病重之机,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夺回了帝位。代宗不仅被削去帝号,而且死后还被草草葬于北京西山。天下人无不为之不平。

  变革朝政的

  惠帝、世宗和穆宗

  继朱元璋而立的明朝第二位皇帝是其孙子惠帝朱允■。他性格柔弱,颇有仁义治国的思想。即位后,宽刑薄赋,提倡直言,洪武后期形成的高压专制局面有所缓解。他还进行典章制度改革,差不多所有衙门名称、官职名称都有改变,如改大学士为学士;在六部尚书之下设左、右侍中,位左侍郎之上;改都察院为御史府;改通政司为通政寺,通政使为通政卿等。名堂不少,实效却不大。但在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中,不敌其叔父———燕王朱棣,失掉了皇位。其下落也成了历史疑案。

  另一位喜变易朝政的是明世宗朱厚■。他是明武宗堂弟。正德十六年(1521)明武宗病逝,无嗣,遂继承皇位,年号嘉靖。即位初期清除前朝弊政,朝政一度出现清明局面。他以革故鼎新相标榜,着力进行祭祀制度的变革,分祀天地,更正孔庙祀典,更定庙制等,对挖掘、整理我国古代礼仪祭祀制度有一定作用。他还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一条鞭法和宗藩条例等改革措施,为万历初张居正改革准备了条件。但其统治中后期,崇信道教,祈求长生,长期不上朝视政,又成为明朝历史上有名的怠政皇帝。

  继世宗之后,统治神州大地的是其儿子,穆宗朱载■。他在位虽只有六年,但朝政改革成效不小。他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上贸易;与北方蒙古族俺答汗言和,发展蒙汉两族贸易往来等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发展和巩固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只是有些纵情声色,致使身体孱弱,刚刚三十五岁就一命归西,实为可惜。

  昏庸误国的

  英宗、宪宗、武宗、

  神宗、光宗和熹宗

  明朝皇帝昏庸腐化者不少,开其端者是英宗朱祁镇。他是宣宗长子,宣德十年(1435)即位,建元正统。他宠信宦官王振,使其执掌朝廷大权,开明代宦官专权之先河;又轻率统军出征瓦剌,酿成“土木之变”的惨祸。这不仅使明朝军事力量遭受严重的损失,他本人也成为瓦剌的阶下囚。“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英宗当了一年多的俘虏,又在南宫软禁了七年,但并未从中汲取教训,当其复辟以后竟然诛杀于谦、王文等爱国大臣,而对祸国殃民的宦官王振则追念不已,甚至还恢复了他的官位。在位二十二年,唯一可称道的是,临死前颁诏废除殉葬制度。

  英宗死后,其长子朱见深即位,是为宪宗。他登基时年仅十八岁,但却宠爱年已三十五岁如同长辈的万贵妃,由此而听任宦官梁芳等人耗费国帑,购买奇玩淫巧。他还宠信宦官汪直,建置西厂,数兴大狱,使宦官专权进一步发展。同时宪宗偏信僧道,沉湎方术,内批授官,冲击了正常的官员除授程序。这样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统治危机也渐趋严重。不过,宪宗性格宽容大度,做了些顺应人心的事情,如不念旧恶,对明代宗做了较高的评价,恢复为其父英宗所废掉的皇帝名号;还为有功国家、含冤被杀的于谦昭雪,称赞他是“卿以俊伟之器,经济之才,历事先朝,茂著劳绩,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

  明朝最昏庸荒唐的皇帝当数明武宗朱厚照。他是明孝宗长子,出生五个月即被立为太子。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孝宗病死,他登基为皇帝,时才十五岁,建元正德。武宗喜欢玩乐,爱好骑射,很少上朝理政。他将政事全都交给太监刘瑾和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邱聚、高凤和罗祥等人(合称为“八党”或“八虎”)。刘瑾等人则乘机掌握大权,排除异己,贪污纳贿,无恶不作。刘瑾败亡后,武宗又宠信奸佞江彬,纵情巡游大同、宣府、扬州和南京等地。他在皇宫住烦了,竟在西华门营建一座取名“豹房”的宫殿,挑选许多美女及乐工,置于其中,昼夜沉溺于歌舞淫逸之中。武宗甚至对皇帝的称号也感厌烦,要尝尝当臣子的滋味。于是就荒唐地自我贬称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这套恶作剧,弄得朝臣哭笑不得。武宗的倒行逆施,使得弘治时期“中兴”气象消失殆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统治集团内部争斗加剧,藩王叛乱两度出现,明王朝陷入空前严重的危机之中。所幸的是,世宗即位后,大力清除弊政,明王朝才又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是神宗朱翊钧。他即位年仅十岁,国事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为了扭转明朝衰败之势,张居正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全国出现了复兴的景象。但神宗亲政后,宠用宦官和郑贵妃,深居宫中,长期不理政事,改革措施逐渐被破坏,明王朝政治更为黑暗。为了满足穷奢极欲生活的需要,神宗还派出大批矿监税使,肆意搜刮民脂民膏,使广大民众陷入极端贫困的境地。明朝覆灭,即始于神宗。

  神宗病亡后,继承皇位的是他的长子朱常洛,即明光宗。他致命的弱点是沉湎酒色,恣情纵欲。即位仅一个月就撒手西去,成为明朝在位最短的皇帝。光宗虽死,但围绕他的死因,朝臣之间展开的争斗却仍在继续。

  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是熹宗朱由校。他是继武宗之后又一个极昏庸腐朽的皇帝。他恣意玩乐,不爱过问朝政。宦官魏忠贤乘机窃取朝廷大权,明朝历史上为害最大的宦官专权出现了。东林党人受到迫害和屠杀,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关外的后金(清)军占领沈阳、辽阳,进逼山海关,明朝已濒于灭亡。在风雨飘摇中,熹宗一病身亡,年仅二十三岁。

  回天无力的

  明思宗

  思宗朱由检是明朝末代皇帝。他是明光宗第五子,天启二年(1622)封为信王。七年(1627),明熹宗死,无嗣,遂继承皇位,年号崇祯。是时政治腐败,剥削残酷,农民极端贫困,爆发了全国农民大起义。思宗即位后,很想有一番作为,以挽救明朝灭亡的命运。他清除阉党,诛杀魏忠贤,日视朝政不怠。但明朝已极端腐朽,统治集团的修补和改良已无济于事。加之思宗刚愎自用,多疑善猜,朝臣多所得罪,宦官又获启用,朝政继续腐败下去。还增加赋税,加重对民众的剥夺,促使农民起义更加如火如荼地发展,其势不可阻挡。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起义军攻克北京,思宗自缢于煤山(即今北京景山),明朝灭亡。明王朝北京政权覆灭是大势发展所必然,显然是思宗所无力延缓的。

(作者林延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