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朝的最佳统帅―――彭德怀!

援朝的最佳统帅―――彭德怀! 五十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是在共和国刚刚诞生的年代,是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岁月,是在美帝国主义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悍然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武装干涉中国人民准备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时候发生的.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奉献,大力支持下,在雄才大略,勇猛果敢,一往无前的彭德怀元帅的卓越指挥下,我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低劣的装备,经过五次大战役,历时近三年,终于把武装到牙齿,拥有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最强大军事装备,最不可一世的美国军队打得乖乖的坐下来谈判,并最终签了城下之盟.以强有力的事实,印证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开国宣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回顾抗美援朝,自然离不开回顾志愿军的统帅.是谁带领的子弟兵,打出我国威,军威,一扫百年国耻,让世界各民族对我中华民族刮目相看?近来有网友在回顾抗美援朝的时候,喜欢拿彭德怀跟其他的将帅做一番比较,其中,提到较多的候选人是林彪和粟裕,因为他们都曾被毛泽东提名挂帅,却都因为不同的原因没有成行.谁是最佳的援朝统帅?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换了另外的人挂帅,会不会打得更好?本文尝试就此做出一些比较. 说到选帅带兵,关乎于毛泽东的用人之道.依在下对党史,军史研读多年的体会所得:首先看,朱德总司令,德高望重,因其早年的辉煌,使他曾以朱毛齐名,并肩于党内,军内.为了"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突出毛个人,朱总司令是一个不能再带兵,立功的司令了,早在抗战的中后期已被逐步架空,当了个挂名的总司令.有一个事例是很可以说明问题的,在总司令撤离延安,到了晋察冀解放区的时候,恰逢聂荣臻所部在山西打得不是很好.于是,总司令就跃跃欲试,想亲临前线,施展抱负,"教导他们打几个胜仗."但不幸被中央知道了,几乎是每日一电报的敦促聂荣臻,杨,罗,耿等人,千万不能让总司令亲临前线,要他们"绝对照顾,保证总司令的安全".结果是,总司令拗不过中央,只好退出.到了解放初期,朱总司令实际上已脱离了军队多年,挂帅援朝的肯定不会是他. 刘伯承,早年威名远播.因在江西苏区时的宁都会议上,投了反毛的一票,令毛失去了权势和地位,欠了毛一笔.毛对他是很不放心的.虽然重用,但不放手.刘也自知之,历来有事都是由政委向中央反映,自觉地,尽量避免与毛打交道.到了解放战争的后期,在进军大西南的时候,刘邓大军一路势如劈竹,眼看成都唾手可得,却突然收到毛的电报,命令停止进军,让贺龙的部队,不放一枪的,举行了军队的成都入城式.聪明人即时心领神会,深知功高震主,容易惹祸上身,马上辞去身兼各职,专心办学校去了.若是要他带兵援朝,恐怕又得派邓小平做政委(监军)跟随才行. 贺龙,历来"匪名远播",打大仗不行,啸聚山林是他的本行.旧社会的三教九流,旁门左道,帮会社团的东西,就数他知道的最多.在大西南山区剿匪,正好派上了用场.旁边配个邓小平,即可保万无一失.陈毅,打仗比贺龙强不了多少,但胜在有文化,懂政治,有战略眼光,外交,统战有一手.他还是元帅中较有"资味"的,派他去上海,跟资产阶级打交道就正好.要是把他和贺龙的角色倒转,恐怕,两边的工作都不会出色. 徐向前,打太原时就已因病躺倒,需要彭德怀接任指挥,当时已去了苏联疗养.再说,他不是毛的嫡系,毛未必放心让他指挥几十万至上百万的部队,让他指挥四野,也未必压得住阵脚.聂荣臻,守山元帅,冲锋陷阵,不是他的长处,时任北京的卫戍司令,兼代总参谋长.罗荣桓,政治元帅,监军的角色,四野南下时就病得不能随行了,当时是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做了一辈子的高参,战场经验不足,本身也没有直系部队,恐怕很难号令三军,当时南下广东主政去了. 再来看看粟裕,当时他是病了.而且很严重,只得请假.但在今天看来,即便他当时没病,恐怕也不是最佳的人选.因为他在军队中的资历,威望不够,在三野时还要借陈毅来撑腰,才能发号施令.到了四野,恐怕连陈毅的话也没人听了.还有一点就是,粟裕长期在江南水乡活动,东北(还有朝鲜)的环境,对他来说,怕有水土不服之嫌吧? 现在轮到说林彪.人所共知,毛泽东本来点他的将,因他是四野的直接首长,又在东北经营了多年,人貌,地貌都熟识.但是他得了"恐美症",因畏战而装病,不愿挂帅."人家美军有飞机,大炮.坦克车,一个团的火炮就比我们一个军的要多,怎么打呀?"但是他忘了,中共的军队,从来就习惯以劣势装备打败强敌的.看到他熊了,毛泽东只好搬出"镇山之宝",派出本不想再让他立功的彭德怀去了. 依鄙人所见,就算当时林彪愿意去,他也不会是最佳的人选.因为,以林彪当时的资历,威望虽然不差,但是他的能力有限,不能照顾全局.如果派林彪挂帅,那就必须派罗荣桓或聂荣臻当政委跟随才行.林彪的所长是在战役布置,战术研究方面,其他如后勤,政工,外交等方面,他就是个外行,战略眼光也比不上聂荣臻,罗荣桓,更不能望彭德怀的项背.例如,在东北打锦州一仗,本来就是全局中的关键,但他看不到这点,只就自己眼前的处境看问题,犹疑了很久,几乎贻误战机,影响全局.若非毛的严词谴责,罗荣桓,刘亚楼等人的提醒,纠正,他是要犯大错误的.又如,在打锦州的同期,就粟部过江不过江的问题上,毛泽东举棋不定,先后询问了彭德怀,聂荣臻,他们两人都交上了满分的答卷:此时粟部,以不过江为宜.有力的支持了粟裕的意见,使得毛最终同意了粟裕的主张,暂时留在江北,多打几个大胜仗.为何不问林彪?很简单,问了也是白问,不如不问."你是个娃娃,你懂什么?"实际上,林彪一辈子都是个娃娃,离开了政委,他就会犯大错误的.这一点,待有时间再另文叙述. 历史不能假设,事实已经证明,彭德怀是援朝的最佳统帅.无论在资历,威望,才华,工作作风,人格魅力等各方面,都堪称楷模,令三军敬畏. 首先看,彭德怀的工作作风,历来就是雷厉风行,坚决果断,不畏困难的.从通知开会,到领命挂帅,前后不过一周.(一九五零年十月四日午,从西安坐飞机到北京开会,十月八日,军委命令正式下达)这出色的职业军人表现是那个"娃娃"所没有的.相比之下,就难怪朱德总司令高兴得脱口而出:"还是老彭靠得住!" 在出兵援朝与否的问题上,彭德怀和毛泽东的看法高度一致,再次证明了彭德怀的战略眼光远大.他在给部队师以上干部作战前动员报告的时候说: "美帝国主义正以七个师向朝鲜革命政府和人民进行疯狂的侵略,现已越过三八线.敌人正用一切力量,继续向北推进,目前朝鲜的战局是很严重的." "中央经过反复讨论和慎重考虑,认为"不能置之不理".就是说,我们要积极支援朝鲜人民反抗侵略者,帮助他们争取独立自由和解放.我认为中央这种决策是十分必要和非常正确的" "目前有两种看法:一是主张不出兵......,另一种是主张积极出兵援助朝鲜,因为我们准备不够,敌人的准备也是不够的.特别是美帝国主义准备不够.这后一种的看法就是我们党中央的看法." "过三五年以后再打,让我们松一口气好不好?当然好!但是三五年以后还是要打的.短短的三五年,我们的陆军,空军的装备不可能得到特别的改善,海军更谈不上.而敌人则可能装备到更多的部队.那时打起来就更不容易,困难更大.所以,迟打不如早打为好!" "......我们必须抢时间,中央派我到这里来,也是三天前才仓促决定的...各军必须在十天内做好一切出国作战准备!" 以上这篇不带讲稿,也没看"红宝书"的动员演说,无论从军事战略,政治现实,敌我双方态势,以及时局前瞻等各方面看,都可以说是言简义骇,高屋建瓴之佳作.职业政治委员,也不过如此.其演说者的立场,胸中韬略,政治水平,工作作风都不是那个靠走后门考黄埔的"娃娃"所能有的. 邓华说:"彭总,您来了,我就放心了." 洪学智说"彭总,有您挂帅,我们胜利就在握了." 才下部队,就已深得全军的信任和拥戴,这殊荣,又岂是那个挨一枪,躺几年的"抗日名将"所配有的? 看彭总,雷厉风行,身先士卒,只带一辆吉普车,一辆电台车就过江了.彭德怀是第一批过江援潮的志愿军指挥员.看彭总,灵活机动,果断地因应敌情变化,改变军委原定的作战部署,"以令人震惊的突然性"创造了第一次战役的辉煌.这种大智大勇的大将风范,这个被日军教科书称作典范的遭遇战,又岂是"闻美色变的娃娃"所能创造的? 如果说,以上发生的属于彭德怀的主观表现出色,那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客观事实,又可以充分的证明了彭德怀超人的智慧和特殊的工作作风,是能人所不能的. 看彭总,在第一次战役后的总结大会上,对没有完成任务的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骂娘,拍桌子.给予严厉的口头警告,还扬言要"斩马谡"以严肃军纪.令三军震撼肃然.此举,怕不是年轻的粟大将能做的出来吧? 看彭总,受中朝两国元首的推荐和任命,出任中朝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当他看到有人把他的照片跟金日成的照片并排挂在墙上的时候,立发雷霆之怒,严令部下马上把他的照片从墙上取下来,不许搞对他本人的个人崇拜!这谦虚谨慎,自知之明的朴素品格,跟那个历来自高自大,惯于自吹自擂的"娃娃"相比,就不难看出两者间的天壤之别.凡四野老人都知道,早在东北的时候,那"娃娃"就借练兵之际,搞出许多"娃娃的神枪手","娃娃的投弹手"等名堂,在军中大搞对其个人的崇拜.这当中,刘亚楼是功不可抹的. 看彭总,当他看到前方将士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中与强敌浴血奋战的时候,即感同身受,心急如焚的坐飞机回国求援,中途谢绝进侯机楼休息的邀请,空着肚子,站在飞机旁边等加油,既毕.即转飞北京,直闯毛的寝室,要他起来听军情汇报.这爱兵如子,公而忘私的厚德,就不是那个"崽卖爷田不知疼"的"娃娃"能表现出来的.四野的老人都知道,当年四平一战,我军伤亡惨重,就因为那"娃娃"面对强敌和不利态势,无动于衷所导致的.气得黄克诚大将拍了桌子. 看彭总,在中南海里的居仁堂,面对着众多中央大员,各路诸侯,拍案怒斥那些互相推诿扯皮的臭官僚,呼吁他们上前线看看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是在怎样的一种条件下苦战苦斗的,要他们拿出实际行动来支援抗美援朝.试问在共和国的内阁里,有几人能作此举?敢作此举?这里,就甭提那个"娃娃"了,他只知道"主席画圈,我画圈;主席同意,我同意.",主席睡觉,他也一定睡觉去了. 看彭总,在胜利之中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下达停止追击的命令.顶住了那个什么大使"垃圾伙夫"对他的"右倾"指责,使得美军诱我深入,然后聚歼的阴谋破了产.这种敢作敢为的主人翁态度,就不是那个崇洋的"娃娃"能有的.红一军团的老人都没有忘记,当年那个"娃娃"为了讨好洋顾问,曾编写了一本<短促突击>的小册子.不但文理不通,在实践中更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难怪毛泽东在御笔亲书"惟我彭大将军"诗赠豪杰的同时,也金口钦点了"不懂事的娃娃"的小名. 接下来,更多的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论.几个苍蝇,老是揪住彭总爱骂人的缺点来做文章,整天嗡嗡的叫,往他身上泼脏水.TMD!不骂人的将军是没有的.打人是军阀作风,骂人是职业本能.我们敬爱的彭总,早在平江起义以前,就在所部率先废除了打骂士兵,克扣军饷的军阀作风.实行部内财政公开,官兵平等的养兵,练兵新方法.正因如此,才能在平江起义的时候,一呼千喏.修养到炉火纯青的如朱总司令,刘伯承元帅也曾骂过人.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吗?"慈不掌兵",就看你骂得合理不合理了.必要的时候,还要"斩马谡"呢! 最后草成几句作结束语,聊表对彭总的敬意: 功高德厚殊勋, 壮志雄心凌云. 从来冲锋陷阵, 总有彭大将军! 二○○四年八月十五日星期日 南海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