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站分析-解剖文学城(全)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 城史,

文学城城中各处扑朔迷离,人物真真假假,我在城里的几个坛子上混了几月了,也花了些心思去琢磨,仍然还是一知半解,只想把我了解到的一些点滴和坛友们分享一下

==谁是拥有者?整个管理结构到底是怎样?

我孤狗了一下只找到一两条相关新闻。文学城由CHINAGATE。COM 拥有,CEO名叫WAYNE LIN,创建于1997年,公司总部在硅谷,是北美华人社会最大的网站,2004年10月与一家叫24/7 REAL MEDIA的公司签了购买合约,要采用一种叫“OPEN AD STREAM CENTRAL”的广告 服务产品。最近我们WXC网不时的倒那么一下估计就和这有关

城内大总管(总网关),下有分区小总管,每个小总管下有管辖著几个坛子,各坛等级不同,流量大的坛子是一级、二级,小的为三、四级。坛子上有一到三个版主,网管可以封IP,删贴等等,版主只能删贴、置顶,选精品,有些小版主则只有删贴权。这分工虽看似清楚,但都是暗箱作业,不象在公司里,谁坐哪儿,干什么了大家都看得一清二楚,再加上管理条例不明有些版主不讲公正滥用职权,网管玩忽职守。城里不时有“不平则鸣,几派混战”的事发生。

关于炸坛子,打架这件事,我的看法是一半一半。说句老实话,我有点爱看打架,只要我不再其中。记得在国内,看到一大帮人围在一起就知道有好戏看,有帮架的有劝架的,大部分都是看热闹的。坛子上也一样,那儿的斗争激烈了点击数就急剧增高,所以看出和我同有此爱好的不少:)。可毕竟还是把坛子搞得很乱。对我来说,
最不喜欢的是毫无解释无缘无故的被删贴。(这段是我当斑竹前写的,现在最不喜欢打架,骂街)

==文学城如何能成为北美华人社会最大的网站?

先介绍一下EBAY的BUSINESS MODEL。EBAY成功的原理是在任何一个市场(美国,德国或中国),抢先吸引最多的用户,当用户人数达到一定主要多数(CRITICAL MASS)时,就稳成赢家(WINNER TAKES ALL)。(我对此有一大篇BUSINESS方面的理论,但怕太枯燥省去两百字。。)

文学城成功原理与此相似,一是进入市场够早,二是抢先吸引了一定的多数就我个人来说还有一点就是论坛的版面设计。现在许多新坛子的设计主版就以是三维的,在主版只能看到跟贴数,不能直接看到跟贴本身,要向纵向深入才行,不向WXC的版面,跟贴的标题及人物无须点击就一目了然,万维的设计与WXC相似但万维的贴与贴之间无间隔也不变颜色,ID不BOLD,整版都一样,显得很乱。对习惯了WXC版面设计的人,会很不适应(至少对我如此)。

==<<滚动新闻>>与<<性趣十足>>==

回到WXC至今为止仍是老大的话题,WXC自97年建城以来之成功,主要靠<<滚动新闻>>与<<性趣十足>>。<<滚动新闻>>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其八卦性,既有重要新闻也有乱七八糟的娱乐八卦新闻,很为我们广大的八卦读者喜闻乐见。比如对我来说,就算有点夸张失真,反正我也不已此为据作重大国事决定:),所以只要好玩就行。 (

<<性趣十足>>早先是和WXC主坛在一起的,是WXC的另一主要吸引景点之一。而谈到性坛,就不能不提到版主“粉红桃子”。粉红桃子可是WXC的元老功臣,她约是WXC历时最久的版主了。现在性坛已由一坛变四坛 (我上次去还之有一坛,今天为写文章才特地去看看,先是都认不得城门,孤狗了一下才找到,并发现已大为改观) 我猜
WXC的收入里可能有大部分来自于此。上星期见一网友对对联说“黄网文学城”不无一定道理。而文学城之所以有今天“粉红桃子”与<<性趣十足>>功不可没!

(二) WXC各坛子一览

数了数文学城共60个坛子.除去新闻转贴坛和专业知识坛及人在XX坛,自由论坛约有40个左右。我泡坛的时间较短,偶尔走马观花的扫扫。就拣好玩的随便侃侃

男生坛 VS 女生坛 VS 男女混合坛

泡坛子的男生绝对是大多数,约是80%对20%的比例。

象网上谈兵; 时事述评; 我的中国; 两岸交流 ;毛泽东坛;脑筋急转 ;体育看台; 大千股坛;汽车天地;几曾回首;军事小说;武侠天地;回国发展;实用电脑;电玩高手 等都是以男生为主的坛子, 真正以女生为主的女生坛只有 流行时尚;子女教育;亲亲宝贝;我爱我家;私房小菜;宠物乐园

剩下文化走廊 ;生于70's;海外原创 难得一笑; 奇闻怪谈 ;星相卜卦 ;漫画卡通; 婚姻生活;健康生活;爱是有缘 ;世界风情 ;职场生涯;大学春秋; 闲趣谜语;品茶小轩; 音乐快递 ;摄影沙龙;诗词欣赏;品茶小轩;信仰家园 等都是男女混坛:)

(三) 文学城的结构:“性趣”爱好者、新闻看客、论坛上的瘾君子

文学城的结构可以分成三大块:“AVCOOL”区,滚动新闻区和论坛区。

AVCOOL区可以完全独立存在,自有好色好性之士乐此不彼,既看贴还买DVD,外加点玩具什么的,银子肯定是滚滚而来。从生意角度来说,这部分比较好运作因为市场目标清晰集中,大家来这儿只有一个目的:性!

滚动新闻区应该是第二赚钱的地方,文学城的编辑们到各个新闻网站收集时事新闻,也收集娱乐花边新闻,因其八卦性而吸引大批读者。因为流量大想必广告效益也不错

论坛区和滚动新闻区按理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把来滚动新闻区的网民称为过路客的话,论坛区的则是常驻居民。这其中是有区别的,看新闻来的可能今天这儿看看,明天那儿看看。而上论坛的网民可是不一样:玩论坛让人上瘾!

上滚动新闻看的是新闻,可新闻呢是那儿都有,文学城这儿贴的实际也都是别处转来的,所以没什么忠实性。到论坛区的则不同,玩坛子看的是人。虽说也是看别人贴的文章,但日久天长,感兴趣的还是文章后的人:“谁”回了我的贴;多少“人”读了我的贴;我爱读某某人的文章;今天“马甲”又和“马乙”呛上了;老树对小
花的态度最近有点儿暧昧,嘻嘻。。。每天都想来看,每几小时都得查一下,生怕错过了什么,忠实?不止,简直是上瘾。(我自己就是个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

据我估计文学城的铁杆网民75%是30-45岁的大陆男性,而象兵坛;军坛;毛泽东坛;几曾回首;时事述评; 两岸交流 ;武侠天地这些大坛几乎是100%的男性。正是这帮瘾网君子,使论坛区千变万化,日益更新,保持WXC的基本读者人数,而这人数可以使WXC去吸引广告,赢得利润。

文学城论坛上的瘾君子们

虽说大家都是网友,此网友与彼网友却大不相同。网友其实是分三、六、九等的。

最上等是自然是高质高产的写手。老实说,坛子主要靠这帮人撑著。一个坛子没有好的文章,久而久之来的人就会减少。


其次是有欣赏水平的读者,这些人读文章、评文章、跟贴、讨论、并给写手们善意正面的建议。这些人刺激写手的创作欲,使得写手们一天不写就难受,产生一种“有热心读者在等著我”的错觉。他们还激发写手们新的创作思想

占大多数的是沉默的读者,一般只读不出声。这批人也很重要,是维持坛子的中坚分子

最差的一类网友是只会跟骂人贴的网友,这帮人自己很少写出象样的东西,欣赏水平也很有限,却看什么都不顺眼。对自己不能理解的作品动辄就破口开骂、发泄私愤。而骂的内容则常常是进行个人攻击,对人不对事。后果很恶劣,既打击了写手的积极性,又扰乱了坛子的秩序。

对这几类网友应区别对待,大力保护写手们,打击只会骂人的网友,这样坛子才能朝气蓬勃健康成长。但具体在技术上能如何实施则还是个挑战

灌水坛

特别想提一下“灌水坛”。我所谓的灌水坛指以聊天为主,较少文章的坛子。文学城真正的灌水坛大约只有婚坛,而万维在约十个左右的论坛里至少有1/3是灌水坛。灌水坛一般只对小团体的网友有利。因为他们只和少数熟人聊天,新人很难加入进来会有被排斥感,而写手的作品被混杂其中很容易就被冲掉。长期也将不利于论坛的成长。但似乎很多网友有此需要,诚实地讲上坛子成瘾的大多在精神上有某种不满足或需求(我自己包括在内),找知音、找朋友、找安慰、找刺激。。建议WXC专建两个坛“友谊灌水坛”和“争论打吵架坛”给网友以正常渠道发泄,又不影响其它专题论坛的正常运作:))

文学城论坛目前的问题和潜在的危机

近一年来,文学城内外硝烟四起,老大的地位开始有所动摇

(四):人气和版主

尽管文学城至今仍雄居北美华人网站老大的地位,但今年以来面临很大的挑战。首先竞争对手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大如万维,小如数十百个亲朋好友坛。随著IT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几年前相比作论坛以不再是高门槛、高难度的事儿了。建个坛子并不难,难的是聚人气。

城内呢是是该热闹的地方清静,该清静的地方热闹。

人性在网络上比在真实生活中显现的更加淋离尽至,网民据理力争,有仇必报,看谁不顺眼,披上件外套就可以张口开骂,因为不需要面对真人,大不了重新换个马甲。我刚上网时对此现象很不以为然,但很快就发现所谓真既是假,假就是真。我自己也都分不大清了:)。

经常发生的是,坛子上两派火拼,一派败北只好另走它乡,或某个写手带著一帮固定读者杀出城去另立山头自己过当老大的瘾。或另立山头或火拼的结果使坛子大伤元气,文化走廊就是个例子。听说就这一年的时间已经受过两次重伤了。先是开坛版主率一帮人马去了另一个坛子,近期是走廊首席写手之一建了自己的山头。“重
整旧山河”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关于拉人竞争这件事我在另一篇文章里再详细讲。

=当版主= 怎么聚人气?我个人体会版主是关键之一。我当版主只有几个月不到,所以要谈如何当好版主肯定是有些班门弄斧。可我在公司里也做了些年了,对管理算是略知一二。我心目中的好版主在不违背文学城利益的大前提下只要符合三个条件就行:

1。 公正
2。 勤快
3。宽厚
4。知识修养

勤快实际是很容易做到的,可以通过制定程序政策。
比如:规定版主每天至少换一次(最好两次)置顶,选一次精品,选一次城头热点贴。在较清淡时出来和坛友亲和一下,等等。。管理公司也是,创始人主要是制定程序政策(PROCESS&POLICY),然后就是让程序去管理人了。公司规模小时,主要靠能干的人,靠人治,而管理程序越灵活越好。但当一个公司具有一定规模时,就需要完
善的制度,只靠人治则弊端多多。我对文学城内部了解很少,所以在这瞎讲些现成的老生常谈。

公正却是不容易做到。就我自己来讲,早先刚开始写文章时看到被置顶心里真是很高兴,就赶紧想写出更好的。因为知道这种心理,当了版主就决定不再给自己置顶,除非的确没别的文章了。因为我很难完全公正的看自己的文章,而且给自己置一次顶,别的写手就少一次机会。就算我读别人的文章也总会有个人偏爱,很难100%的
公正。我能做到的是读网友的贴时,注重内容,忽略ID

宽厚与公正类似但主要指对不同意见、观点、方式等的理解与容忍。对我个人来说只要不是恶意人身攻击、谩骂,应该都采取包容的态度,不能因为某个网友一次冒犯了你就压制打击。但宽厚不等于无原则,对经常恶意伤人、破坏坛子祥和气氛的个别人,还是不能手软。

知识修养也是必须的,要有一定水平修养素质。有高水平的判别能力网友才比较服你

=聚人气不那么容易=

按理说,版主认真勤奋公正宽厚,努力为坛子营造出一种友好气氛。就应该能聚住人气,其实没那么简单。文章的格调,坛友之间的关系仍然左右著坛子的兴衰。完全不由每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文学城版面的设计,置顶贴的数量等也都是版主无法控制的。我个人的态度是只要是尽了力,其他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只好随他
们去,大家开心最重要。一个坛子如果靠整天四处拉人才能立起来,也实在是办得太辛苦了点儿,图什么呢?又不发银子给房子:)。

(五) 版面设计对坛子的兴旺与否至关重要,聊聊博克

至今为止,文学城的版面设计还是我最喜欢的(可能说最习惯更合适),所以只说说不喜欢的地方。
我去过的坛子不多,发现大致分两类:一类如文学城万维,我称为“一江春水向下流平面坛”,是新贴顶旧贴,从第一页顶到第二页。。排列次序按主题贴的时间顺序,所有跟贴都在主题贴后平面显示出来。另一类大多是小一点的亲和、聊天私人化的坛子,我称为“洪湖水浪打浪立体坛”,是按发贴的时间顺序排列,无论是主
贴还是一个字的跟贴,只要是最新的就被提上来。比如说:尽管一个贴子是半年一年前的老贴子,只有有人跟贴就会又回到头版头条,陈年老贴可以不断RECYCLE回来。这两类各有利弊:

“一江春水向下流平面坛”的优点是一目了然有条理,严格按时间顺序。相对来说比较鼓励不断写新贴。但有不少缺点:

1)无论多好的贴子,如果被冲到2、3页以后被看的机会就大大减少。
2)不大鼓励对话与争论,因为过多的占版面会占据过多的版面,冲下面的贴子,其结果是不利于坛友之间亲和
3)文学城的版面设计也有几条弊病:


●置顶贴数量太少-如置贴的数目增加到8-10个则能弥补好贴被冲到后面的缺点
●精华区的利用率仍不够高-如精华区与论坛主版区能平行共存则能增加效力
●论坛主版区贴数还可以再多些-如把字体减小一号,甚至一号半,这样利用空间又能增加不少

小一些的坛子多采用“洪湖水浪打浪立体坛”,优点是可以不断RECYCLE陈年老贴,对流量小,新贴数目少注重坛友之间交流的坛子比较适合,国内的新坛子大多采取这种模式。有朋友说年龄族在20-30的坛子比较喜欢这种形式,而年龄组在30-45之间的则更倾向“一江春水向下流“的形式,不知有无道理。总
之文学城如想吸引更多的读者,不应忽略版面设计的因素。

『关于博客』 什么是博客

Blog是web log的缩写,中文是"网络日志",而博客(Blogger)则是写Blog的人。

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
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

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使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它人参考和遵循。

随著Blo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 在《市场术语》中对博客的定义为: 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
Pyra创始人Evan Williams认为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频繁更新(Frequency)、简洁明了(Brevity)和个性化(Personality)。
佩姬努南的解释是: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

其他说法还有:博客是一个"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Dylan Tweney),博客是新型的"协同媒体",博客是"不停息的网上旅程",是"个人网上出版物(社区)",是"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是"人工搜索引擎",是"专家过滤器",是"自组织网络生态",是"草根记者"

博客是网络的最新潮流之一,文学城靠博客还是吸引了不少新人。目前的博客仍在实验阶段(BETA版),虽然好处多多,但毛病和虫子(BUG)不少。比如:


1)当POST的文章超过50或100后,许多文章就失踪了,很难找到
2)当你想改动编辑(MODIFY)旧文章时,分段、行序大乱(FORMAT)
排版全变了。很让人头疼
3)博客主版无法显示全部文章标题和分类-应该把时间分类(12/01/04-1/01/05)改成按文章类别分类,或如有可能设计成想我们WINDOW里的FILEFOLDER分类法最佳。我对此是外行,是我的美好愿望,但不知技术上的可行性

博客城里住著一些孤独的居民,只等别人去拜访,但从不出来和城里人交往,不知这样是否合理。文学城应该采取措施鼓励他们把文章贴到论坛里。我个人感觉他们只是占据了文学城的一块好地方,但对文学城没做什么贡献,可能我想法有些狭隘:)。


希望文学城在推出正式的博客版时能有所改进。

『文学城文摘。周刊。期刊。个人专辑』

文学城拥有大量的高质量的原创,从小说、杂文、诗歌、随笔、到历史评论、政治时事评论等等。。是一笔宝贵资源,但没有被充分利用

城内领导应考虑开始编辑文摘。周刊。期刊。个人专辑一类的网上杂志并设置一个专门的坛子发表这类刊物,甚至可以尝试以象征性的少量的订费集电子刊物订户。


还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征文大奖赛,邀请名人作评委,以扩大影响。所化的钱实际上可看成广告费或MARKETINGCOST,但PR、市场效果会很好

文学城还可以开放出版市场,出版发行各类网络文学作品,行销北美、两岸三地。


只有这样文学城才能吸引更多的高质高产写手,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在与众多中文论坛、网站的竞争中打败对手,立于不败之地

闲着不能白闲着 发表评论于
Re:ZT 北美网站分析-解剖文学城(全)BY 淑女司令
这是文学城最火热ID淑女司令在2005年的帖子,后来被她整理了放在博客里。

我本人对所有有才华的人那是五体投地地敬仰,如果再有好的性格那就更是追捧不懈,这个司令是其中之一。

从行文,从做事,从形象(没见过本人,也不知那照片有多真实,但觉得很美), 更主要的是智慧,都让我有高山仰止的感慨。

两年前已能对一个地域性论坛的前车后辙都说得几乎不差分毫,尤见B-SCHOOL的熏陶不是白给的。

虽然和BAC没有什么关系,但援引了,我们大家学习学习也不无益处
飘侠 发表评论于
看司令的文章就是爽,文学城要上台阶必需:

1。要有快速网络搜索技术;
2。设立文学城文学奖;
3。选才造秀活动,例如,每年评选文学城第一写手,第一美女,第一帅哥等等。
亚诚 发表评论于
尽管文章写了两年了,现在读来对了解城里的这这哪那
还是帮助很大。观察分析得很精辟!不愧是司令!

司令写着文章时正是web2.0风起云涌的时候,以司令当时对这一行当那末好的经历和Business sense,人又身处飓风中心的SV,怎没卷入这一时尚呢?
4566 发表评论于
说的好,以前还愿意写点。可惜,有人开口就。不写了,而且文学城颠倒是非。
神在阿堵中 发表评论于
两司令都有水平,我一直以为是一个人。怎么今天有定语,明天又没了呐。想来好笑。
馄饨侯 发表评论于
司令真不容易,这篇写得很不错,读来恨晚!
OldMan68 发表评论于
影坛 是个好地方, 资源丰富, 人气高, 斑竹知识渊博, 工作认真负责. 望您亲试, I gurantee you will have the same feeling.
风中的云 发表评论于
致"雨前茶","茶叶":
俺最近认识了一个"茶叶蛋",跟你们是什么关系?是亲戚吗?
风中的云 发表评论于
严重抗议!为什么没有提到俺们影坛?
茶叶 发表评论于


Thank you very much !
淑女司令 发表评论于
茶MM 正好我也来看你,呵呵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俺来看你,只有一分钟。马上要出门。
闲话 发表评论于
写得好,长知识,谢谢好文:))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司令姐姐:
  
  今天晚上,奶奶和老师们在谈什么“禽流感病毒”(bird flu virus)。
  
  不知道——您——是不是——最好!——买几袋——八角=八角茴香=大料,

  放在家里!!!

  对付,应付——未来,可能——出现=发生——的——“禽流感病毒”!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现在,几个老师还没走,俺奶奶请他们吃饭,聊天。
老师们公认——人的美丽,漂亮,靓——不在护发素,指甲油。。。。。。
在于父母的遗传基因=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某些因素。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司令姐姐:

  老师让俺再给您转贴下面这一篇。








回文化走廊精华区首页 ] [ 所有跟贴 ] [ 加跟贴 ] [ 推荐朋友 ] [ 打印 ] [ 删除 ]


敬呈{窈窕女司令} --- 你的美丽不在家
文章来源: 不忘中囯 于 2005-01-24 07:48:50



我的博克--MBA心笔(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php?blogID=1016)


My Diary 22 --- 美丽不在家 {敬呈窈窕女司令}


前天,原来的Roommate和男友来看我,阳光下的她美丽如蝶。可是她抱怨男友以前一直倾倒于她的美丽,但现在不赞美她了。而在逛Eaton或是在China Town吃饭时,他的眼神常被来来去去的魅力身影拽走。


我定睛看了看Jane,肤如凝脂,瞳剪秋水,还是从前那个标致的美人。她叹着气说,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太久,朝夕相对,就算是西施也成了黄脸婆了。


寻常女子大抵总是逃不过这个结局,同一屋檐下的的生活让种种原本需要遮掩和隐藏的真相一览无遗。醒来时的浮肿双眼,加班后的憔悴脸庞,自己看着都触目惊心,又如何入得了男人的眼。赵咏华的《早餐》中, 那个早上急着给老公或男友做早饭的女人,乱篷篷的头发,衣冠不整,穿着松松垮垮的睡衣,趿着拖鞋在家里踢踢沓沓地走来走去。连牙都没刷,脸都没洗,睡眼惺松,带着昨晚的睡痕,一边打着哈欠热牛奶煮鸡蛋,一边吆喝男人起床。每天在男人面前重复出现的,就是这副不忍卒睹的形象。真实的家居生活,是日复一日的单调和琐碎。这样的场景,我虽从不曾遇见。但那样的情调即使有,也只可能是情人间浅尝辄止的情趣,偶尔为之的浪漫,在婚姻中却会逐渐消亡。


闲情是要用金钱堆出来的,在每天清早软语温存,美目盼兮,细腻红润有光泽的女子,不是在想象中,也只有在太太口服液的广告中。无论太太在人前是怎样仪态万方,在男人心中深深扎根的,恐怕还是卧室里那副不修边幅的模样。所以在男人眼里,风情旖旎的美丽佳人,永远不会在自己家里。他们的目光,频频扫向办公室里干练的白领小姐,大街上亮丽的时髦,PARTY中精致的窈窕淑女。只不过他们忘了,那些他们心仪的或高雅或妩媚的女人,回到家卸了红妆,洗去铅华后的本色,和自己的太太也没什么两样。


女人再美丽,也经不起天天看。不知道是谁说过,最能摧残女人容颜的,并非岁月,而是男人心不在焉的目光。而当红颜变得黯淡的时候,爱情,又如何能够保鲜。恋爱中的女人好像就是席慕蓉诗中那颗开花的树,在最美丽的时刻,等待他的出现。而当他终于无视地走开,她的心也像花瓣一样片片凋零。


当情感生活成了一笔流水账,当爱被替换为习惯,情人的目光开始四处游移,美丽便会离一个女人越来越远。


对此我们习以为常,亦无能为力。我们的生活就经常在别处,美丽更是不在家。



写于2003年12月29日 多伦多






[ 回文化走廊精华区首页 ] [ 所有跟贴 ] [ 加跟贴 ] [ 推荐朋友 ] [ 打印 ] [ 删除 ]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司令姐姐:

  俺是来玩的,来学习的。
  俺现在学会了copy和paste。

  老师说,跳蚤也是大学问家。
  小茶叶,慢慢学吧。

  老师说,可能有一天,带俺去见司令姐姐,请司令姐姐吃饭。
  吃大餐,是次要的。

  重要的,是请司令姐姐喝酒!
  
  




[ 回文化走廊首页 ] [ 所有跟贴 ] [ 加跟贴 ] [ 推荐朋友 ] [ 打印 ] [ 删除 ]


我写博客
文章来源: 跳蚤 于 2005-11-06 09:53:51



简单说来,博客就是网络上的日记.

最早写博客的是个芝加哥小伙子Justin Hall,他从1974开始在网络上写"Justin's Links From the Underground"到现在也已经有11年了.

跟他比起来,我写日记的历史长得多,但是写博客的历史就短太多了.几年前,我在BBS上认识了一群办公室白领.她们每个人似乎都在上班的时间内有足够的闲暇和精力泡在网络的论坛上,正经的时候谈吃谈穿谈喝谈玩.不正经的时候八卦打趣吵架恶搞.我和她们混在一起消磨光阴,时间久了就结成了死党,后来有机会和她们一起吃饭,才成了真正的朋友.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在一起吃过饭的才算是朋友",那个论坛上的口号也很简单直接:”酒肉朋友才是真朋友”,十分准确地抓住了我们中国的传统和特色.

朋友们的文笔都不错,加上一个宽松自然的论坛环境也鼓励着很多有趣的幽默,机智的应对以及有意思的文字.每次读到好的贴子,高兴之余不免为它们终将沉没水底不见天日而感到遗憾.有一天,我征得朋友们的同意,将一些自以为特别好的贴子集中到一起,搬到中国博客网,取名为"办公室心情".

那是我第一次写博客.

那个时候的中国博客网已经非常POPULAR,其中不乏优秀的写手和摄影家.可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风流人物层出不穷.能够记住的是一个叫做"北京女病人"的博客写手.她的文字非常精彩,十分吸引人,读过的人几乎都会上瘾.其风格和北京人赵赵,也就是那个写过"动什么,别动爱情"的作家相似,锐利而直率,又油又贫又毒的文字后面,感受得到她骨子里的真知灼见.后来,"北京女病人"的博客被天津人民出版社做成一本书叫做"病忘书".

"北京女病人"不过是中国博客网上的明星之一.每隔一段时间,中国博客网就会在首页推出另外一位名星写手,图文并茂介绍得十分隆重,所以,我们的博客在高手如林的网络上几乎默默无闻.

和其他成千上万的个人博客不同的是,我们的博客是一个团体博客.团体博客的意义在于每个参与的人都能够来到一个共同的园地,各自随意发挥,在上面张贴文章修改文章发表意见和观点.自然,时不时也会有网上其他的读者或者邻居点击进来参与阅读和评论,不过,团体博客毕竟只是一个非常方便但又极其狭隘的工具,仅供小团体之间的内部交流.

我们象模象样地玩了一阵之后很快就兴致索然.无论大家主观上如何努力地想要坚持下去,这个博客最后终于杂草众生一片荒芜.

现在想起来,写博客有点象种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长年累月地持之以恒才会产生效果.同时,写博客的人也要保持一份源远流长取之不尽的内心矿藏.博客的日记形式就是对私人心情的大检阅,需要日日梳理时时查阅常常滋润才能存活下来.假如心情冷了淡了或者超然了默然了,那么,博客也就很快散了.

中国博客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了一家提供旅游咨询的网络平台,他们除了设立论坛之外,也提供博客的功能.其中的会员们态度都很认真,文字也很干净.于是,我便在那里安营扎寨,做了个旅游博客,将我那一段时间的旅游文章都集中发表在这个博客上.那个网站大概是家小人少又是刚刚推出,所以我的旅游博客一建立,就被放到首页.他们一共推荐两个博客,我的博客提供境外旅游的资迅,还有一名是位退休的干部写的,主攻国内名胜.一中一外相得益彰,很是热闹了一阵.那家旅游网站后来一直没有做大,精彩的活动很少,广告也有限.不过,我个人却得益良多,因为一个集中了旅游文字的博客是个很好的交流和广告的工具,它最后帮助我成就一本漂亮的书籍,在北京出版.

出国前自己当编辑的时候,与一般作者的交流是通过传统的形式来达成,也就是书稿的往来.无论是访问作者,还是去读书馆查阅资料,手提肩抗免不了,一摞一摞的书稿搬来搬去非常累赘.现在因为有了博客,方便太多.一切都可以网来网去,简单得只要有一个博客的地址,发送出去,全部内容立即抵达无数个潜在的出版商的电脑中.大洋的这边和那边,书的写者和编者很容易地连接在一起.其商业和广告效果相当明显.当时收到我邀请的数十家出版商和出版工作室中至少有80%登陆过我的旅游博客,并且给我写过阅读意见.可见,网络博客是个非常有效而快捷的信息传达方法.

这方面的事情我要多说一句.博客的商务用途到今天已经毫无疑义了,很多专业的商业网页正在走博客的路线,以专栏的方式发表独特的意见,吸引读者积累点数,并以此招徕广告的生意.即便是一些网上成名的个人博克,也与商业广告联手,将人气归结到商业的用途.除此以外,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媒体的科技的和种种其他的行业都在利用博客这样一个"话语"的工具表达自己的观点兜售自己的产品.我有一次在YAHOO的政治博客上还看到包括喜莱利等人参与的讨论.为了证明网络言论的自由和公平,我特地在那次的讨论上插了一脚,把自己的观点和名字也放到上面.总之,网络博客流行的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非常专业的博客写手,利用他们的专业背景表达他们的意见,对美国的立法.选举和其他重大策略的影响不可小视.

博客的现在好象已经成为网络的”Standard”, Microsoft有博客”Spaces”, Google有博客”Bloger”, Yahoo有多功能的”Yahoo360”,国内的网站如新浪中国,白度也如此.

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是YAHOO 360的博客连接.它的独特之处在与:给博客提供更多的选择,更有意义的权限和连接.朋友和朋友之间,和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之间都可以连接在一起,好象N多个窗口.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个全方位的全新的世界.


精彩帖子推荐:
·免費股市即時報价和圖表工具
·网上外汇交易:无佣金,$250即可开户!
·休假杂谈(二) 亲情永在
·【原创】八品芝麻官花老乔--花副县长的小
·且行且走:阿盟左旗行之 酒水糊涂(2)
·女生楼轶事 简介
·大饼油条
·敬呈{窈窕女司令} --- 你的美丽不在家
·纸百合
·独一无二的爱因斯坦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司令姐姐:
  这种植物,既可作为大城市花园里的观赏植物,又可作为一种蔬菜食物或调味食物,山间石头缝里都可以生长的,有什么经济价值,俺不知道。
  您知道中国革命老区的农民,贫困地区的农民,生活有多么苦吗?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是多么不容易吗?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司令姐姐:
  俺找到的植物,叶片像水仙,宽度1厘米左右。
  切碎了闻气味和韭菜一样。
  炒食,口感和1.青蒜,2.美国LEEK(一种巨大的像青蒜一样的植物),3.韭菜一样。
  抽薹,像韭菜花,只开花,不结籽。
  没有叶鞘(假茎),不是韭菜或野韭。
  没有球形根茎,不是洋葱,onion,leek,或shallot。(中英文植物名称对译不准确)。
  到底是什么植物,问了很多人,美国人,和华人,弄不清楚。
  中国农学院教授说,按植物学分类,大概应该属于石蒜科植物。
  
  
茶叶 发表评论于

渐行渐远的京味吆喝




走在庙会上,一声“冰———糖葫芦儿———刚蘸得的葫芦儿哎……”不用吃,大老远的听见这叫卖声,嘴里就忍不住流了口水,一下子驱散了冬日的冷意,让人从心底感到一丝温暖……要知道,在一个多世纪前,这是老北京冬日一个最平常不过的声音。

可现如今,满京城吆喝算得上正宗的也就是城南的吆喝大王臧鸿和城北的冰盏儿王武荣璋了。这两位当年吆喝的旧胡同已经给拆的差不多,传统的京腔京韵中也都搀杂了各地的口音,没有了“语境”,这两位七八十岁的人也只能在各种秀场上卖卖力气,可他们的叫卖已经明显比从前吃力了……

吆喝,小贩叫卖。北京旧时各业小贩的“吆唤”,有不同的腔调,合为“市声”,颇能显现“北京味”的特色。张恨水曾在《市声拾趣》中谈过北京的吆喝:“我也走过不少的南北码头,所听到的小贩吆唤声,没有任何一地能赛过北平的。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复杂而谐和,无论其是昼是夜,是寒是暑,都能给予听者一种深刻的印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代表了一个群体的共性。市井民俗的特点融入到叫卖声中,折射出了北京的文化。而从语言学上说,北京方言的特点造就了北京的吆喝。可“文化”不能用“学说”来代替人们的感受,“吆喝”其实最早来源于老北京胡同里的一种叫卖声,经过多年发展、沉淀,逐渐成为胡同文化的一种象征。而人称“京城叫卖大王”的老人臧鸿算得上是京城“吆喝界”的象征了。

臧老爷子从小就听着吆喝声长大,趸过蔬菜,卖过报纸,行遍天桥、厂甸,由于对生意人的吆喝格外着迷,他特意记下自己所听到的印象深刻的各种吆喝一百多种,还拜了天桥的民间艺人为师,还被老舍先生的夫人称为“京城叫卖大王”并题匾相赠。臧老爷子说过,吆喝首先用词要讲究,形容词、动词、感叹词得用的精到,必须合辙押韵;语调强弱、语句快慢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声音婉转而有穿透力,该干脆的地方决不拖泥带水,转折拐弯的地方要圆滑。比如夏天卖西瓜的吆喝:“吃来呗弄一块尝,这冰人儿的西瓜脆沙瓤儿;三角的牙儿,船那么大的块儿,冰糖的瓤儿;八月中秋月饼的馅儿,芭蕉叶轰不走那蜜蜂在这儿错搭了窝;沙着你的口甜呐,俩大子儿……”这小小的一段唱词就像一篇文学作品,又是排比,又是比喻。既有直白的自夸,又有隐晦的铺垫,每个词都紧紧围绕西瓜做文章。听了这么好听的吆喝,买家很自然地被打动了,而后再吆喝一声价格:“俩大子儿一牙儿。”

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这也是吆喝的基本功。臧老爷子说过,小小的一个叫卖,其中也大有学问。市井民俗并不意味着随便,叫卖的用词、用气都有讲究。据传,过去的小商小贩为了养家糊口,在竞争中体现自己的优势,尝试把类似说唱糅合在叫卖声当中。而这吆喝本身应该算得是广告的雏形,在老北京要想卖东西,先得到城墙根儿去练吆喝,而且“卖什么吆喝什么”,不能混着乱唱,而且唱什么就得配什么“家伙什”,连说带唱加肢体语言,表演带作秀,全是实打实的卖力。而这样做的目的也很简单,也许就是为了多卖几棵白菜。

叫卖的特点是气得足,句与句之间断气时间不能长,否则就显得零散,口齿要清白,韵味要浓,不能拽着舌头干使劲。唱的时候要合理运用花腔、滑腔、甩腔,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句加韵尾,很多时候最后一个词的音调转折最有韵味。吆喝的时候,舌头一翻腔上去就是八度,“站稳了”之后还要拖出音的渐弱渐强,九曲八回的转折之后再翻一亮腔,最后拉长韵,把整个音都拖满了。这才是吆喝的真功夫。

冰盏儿,又名冰碗儿,是以生黄铜制成外面磨光的碟形碗二只,敲打时夹在手的中指、无名指中,小指托住下面的碗底,不断挑动敲击下面的碗,使碗发出清脆的“嘀嘀、嗒嗒”的声响,声音有抑有扬并有节奏。

不同的吆喝需要配上不同的响器,用来增加声音的韵味。有时候,响器还可以代替吆喝:卖药糖的吹铜喇叭,剃头匠敲唤头,卖烧饼麻花的用小木梆子,耍猴儿的用大锣,收古董旧货的打着小皮鼓……听到这些声音,甭吆喝,人也都知道是谁来了。像那些世居胡同的老北京一样,武爷,大号武荣璋,对打冰盏儿留有深刻印象。他边打冰盏儿边吆喝的本事也在京城出了名。

在武爷看来,在京味吆喝的“工具”里,冰盏儿可以算是响器的王,就如同京剧中的二胡、交响乐里的小提琴,如今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什么叫冰盏儿。其实冰盏儿就是两个直径三四寸的小铜碗,从前是卖冷饮、瓜果梨桃、各类干果专用的响器。食指夹在中间,上下一掂,发出清脆悦耳的铜音,这玩意儿当初是老北京十分常见的响器,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听到。武爷说:“当时家里开电器店,也就有钱去买那些吆喝的小玩意儿和小东西。”六七岁的时候,夏天里,武荣璋常常在后院听见街上冰激凌的叫卖声后,就拉着佣人的手去买冰激凌。卖冰激凌的人推着装满凉冰冰、甜滋滋的美食小推车,拉长了嗓子,那诱人的叫卖声余音袅袅。“过去卖冰激凌的都推着车,车上放着大木桶,木桶里边放冰,冰上是铁桶,铁桶里装着冰激凌,得把冰刨了才能做冰激凌。每到‘下班’,我就钻到桶下帮着松口,卖冰激凌放了水才好回家。”在武爷看来,从前北京做小买卖的下街串胡同,都讲究吆喝。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能听到打冰盏儿的叫卖声。春天有果子干儿、玻璃粉等,夏天有酸梅汤、冰激凌、雪花酪等,冬天有糖渍蜜饯等。卖鲜果的吆喝一般不打冰盏儿。解放以后,特别是近二十年,下街做小买卖的,吆喝不讲究韵味了,当然冰盏儿这种响器也销声匿迹了。而这几年,许多商家开始恢复老北京的玩意儿,模仿老北京的吆喝,成了即兴添趣的表演。餐馆、庙会,甚至电台、电视台的曲艺节目等不同场合,不断有人表演老北京吆喝。可武爷听着觉得有些吆喝出来的不是味儿,一是很多词儿和口儿不对,二是吆喝时短了响器。他是老北京,他觉得自己得为老北京的吆喝正名。

于是,武爷开始回忆和整理老北京的叫卖,并且四处淘换冰盏儿。武爷转了潘家园,再转古玩城,接着再转厂甸、官园。一晃儿四五年过去了,他把京城卖旧货的地方转了个遍,也没淘换到冰盏儿。后来得知有位杨爷手里有冰盏儿,几经周折才找到杨先生,并且花了700元钱把这对冰盏儿买到手。老爷子现在手把冰盏儿,又兴致盎然了。武爷说:“就像一台交响乐,冰盏儿是其中的小提琴,有了它,才能去谈别的。”看着他手指灵动,打出十几种悦耳的节律,再配上他那原汁原味的吆喝,那感觉,人们仿佛回到了从前的北京。

北京话语速快,连音卷舌音多,略显絮叨又不乏亲切,在音色上可以归为“油润”一类:口儿甜,沙脆。

萧乾的《北京城杂忆》中写道,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未成形的幼蛙)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该卖“树熟儿的秋海棠”了。一到冬天,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

叫卖是一种文化,形容词要好听,能吸引人,还要合辙押韵;语调强弱,语句快慢拿捏得有分寸;声音婉转而有穿透力;唱词要全,不能出漏洞。“香菜呃辣青椒茄子扁豆硬蒜苗,顶花的黄瓜白花的藕呃,卖扁豆西红柿挂霜的架冬瓜呃,饶香菜嘞韭菜嘞,卖栗子味的面老倭瓜呃,卖马蔺韭菜嘞,卖萝卜胡萝卜扁萝卜香椿嘞,涮儿的韭菜嘞……”为什么买冬瓜要饶香菜?这里面“藏”了一个时间差:回到家里把瓜洗完抠净切成块,上锅蒸的同时择香菜,时间刚好。几句话透着合理,即使是平头百姓,也要活得精致讲究,这也才是老北京文化的精髓。现在,京味儿叫卖“吆喝”已经进入了专家论证阶段,下一步将汇集整理各种胡同叫卖曲谱、录制现存表演老艺人的吆喝绝段。

历史悠久的北京城,曲折的胡同、幽深的四合院、代代相传的老字号……这之中,能勾起人们回味的是老北京的吆喝声。最近的天坛公园,还能听见“磨剪子嘞———抢菜刀———”的吆喝,找到在祈年殿西门下集中晨练的一大群人,而这里的吆喝已经成为他们的练声曲了……看的出来,就算是当今的北京人,也不容易听到原汁原味的北京老话了,更甭提五行八作那些多姿多彩的吆喝。虽说已经给这“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录了音,可如今的臧老爷子也一直在发愁,孙子不爱学吆喝,自己一身的手艺找不到传人,所以他一直在东花市社区给中小学生说上两口,希望让孩子们听得到正宗的北京腔。让这些孩子也知道这胡同里出来的吆喝才是北京地道的“母语”。

武爷也说:“叫卖声最重要是要有生活,发音不准确的叫卖声是在败老北京的吆喝。现在的叫卖,一是没有生活,二是没有成套的词,三是没有好嗓子。而保存叫卖声也确实比较困难,现在有很多人打我的主意,我在地坛庙会、唐装节、大兴西瓜节、媒体上露面,主要是让大家见识真正的老北京吆喝声。老北京叫卖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宝贵智慧和精神血脉,再不抢救就永远失传了。”

武爷住在首都机场附近的温榆河边,进一趟城要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臧老爷子也没有天天吆喝的身体了。每次表演叫卖,口干舌燥,累得都够戗。今年的龙潭庙会,武老爷子又去了,大冷的天,连说了七天没歇着。而来专门看他表演的也大有人在。听众人群里有人小声嘀咕:“等老爷子说完了,咱们去要张名片,我想拜他为师,学学这吆喝。”可这观众围着不散,老爷子说了一天,老也停不下来。像这样吆喝下去,老爷子还能说多久呢?

来源:《北京晚报》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HAPPY  HALLOWEEN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司令姐姐:

  俺找到了一个北美的品种,可能比这个好!

  好——或——不好,
  现在,不知道!
  很可能,是同一种东西!

  在我们这里,只是公共花园,或私人花园——的——观赏植物!

  其中,应该含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比较的东西,是下面这个转贴:















  


河南省扶沟县种苗研究所简介

  我所始建于1995年10月,现有员工12人,其中研究员2人,高师2人,9年来先后研制培育出蔬菜新品种10多个,在全国各地菜区最具有影响力的,速生保健营养型韭菜新品种——韭宝F1,不冬眠的韭菜新品种-四季青,可四季栽培的新型辣椒-特选二号,三个品种已在规范化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商品菜已被穿上了精美包装进入了上海、西安、天津、北京、沈阳、石家庄、郑州等地大型超市,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来自全国各地的求种信函不下十万多封,给各地区菜农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品种还在2000年华中地区科技成果评选大会上,荣获一、二等奖。现在我所每年的固定引种户有3000多家。在豫东地区有规范化繁种基地2100多亩。

  无公害韭菜栽培技术: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时即可播种,在河南地区三月下旬至五月上旬为最佳播种期,7月—8月定植,株距20cm,行距30cm,每穴栽5至8株,要加强肥水管理,重施有机农家肥,氮、钾肥,露地亩用种量1.5kg,保护地亩用量2至2.5kg。

  注意事项:该品种不可留种用,因气候,栽培和播种不当等原因造成损失,恕不负经济责任。
  质量标准:

纯 度 净 度 芽 率 水 份 产 地
98% 95% 90% 8% 扶沟






地址:河南省扶沟县江村镇
邮编:461315
电话:(86)0394-6464100 6461666 13603946444
河南省扶沟县种苗研究所 版权所有(C)2004
设计制作:Agronet.com.cn

佩服!佩服! 发表评论于



印第安那州的黄杨,真名叫——王辉云,好学问!


今天是 2005年 10月 31日 星期一 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体版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加入收藏 | 设成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本站首页 | 新闻直通车 | 热点论坛 | 文学城博客 | 分类广告 | | 移民指南 | 股市财经 | 旅游频道 | 电脑DIY




今 日 特 价



全国酒店预定
城市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A-安徽 合肥 黄山 芜湖 蚌埠 淮南A-澳门F-福建 厦门 福州 泉州 武夷山 莆田 漳州 龙岩G-甘肃 兰州 敦煌G-广东 广州 汕头 深圳 珠海 佛山 东莞 澄海 茂名 惠州 中山 顺德 肇庆 湛江 番禺 潮州 南海 增城 花都G-广西 桂林 南宁 北海 玉林G-贵州 贵阳H-海南 三亚 海口 博鳌H-河北 石家庄 承德 秦皇岛 邢台 唐山 保定 衡水H-黑龙江 哈尔滨 大庆 齐齐哈尔H-河南 郑州 洛阳 开封 新乡H-湖北 武汉 宜昌 襄樊 十堰 武穴H-湖南 长沙 株州 张家界 岳阳J-江苏 南京 苏州 常州 扬州 无锡 徐州 南通 镇江 连云港 张家港 江阴J-江西 南昌 九江J-吉林 长春 吉林L-辽宁 大连 沈阳 鞍山 丹东 盘锦N-内蒙古 呼和浩特 包头N-宁夏 银川Q-青海S-山东 青岛 济南 潍坊 烟台 威海 淄博 临沂 蓬莱 泰安S-山西 太原市 大同S-陕西 西安 宝鸡S-四川 成都 绵阳 乐山 自贡 雅安 都江堰 宜宾 南充 峨眉山 九寨沟 德阳T-台湾X-香港X-新疆 乌鲁木齐 克拉玛依 伊犁X-西藏 拉萨Y-云南 昆明 丽江县 大理Z-浙江 杭州 宁波 温州 金华 绍兴 永康 义乌 嘉兴 诸暨 台州 临海 丽水 慈溪 普陀山 千岛湖 海宁 衢州 嵊州 瑞安-----------M-马来西亚 吉龙坡S-新加坡 新加坡T-泰国 曼谷
酒店 不限 客栈 5星级 4星级 3星级 2星级 1星级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南京 武汉
成都 杭州 更多









英文关键字:





化妆护肤
时尚首饰
笔记本电脑
电脑产品
数码相机
DVD刻录机
MP3播放机
旅行票务
电影光碟
居家装饰
流行服饰
儿童用品




读者投票
谁决定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国民党
中共
中国人民
美国
不知道


--------------------------------------------------------------------------------
总投票数: 13252

查看投票结果

《新型无PIN充值卡 打往中国 2.2¢/min》得免费60分钟 现在就试!>>>>>

[ 回文化走廊首页 ] [ 所有跟贴 ] [ 加跟贴 ] [ 推荐朋友 ] [ 打印 ] [ 删除 ]


闲话美国的鬼节--Halloween
文章来源: 黄杨 于 2005-10-30 08:33:53





美国的鬼节又快到了。前几天,俩女儿从学校一人抱回家一个小南瓜,吵着让我帮她们画鬼脸儿,然后,自己刻好后摆到门口才算踏实了。今年的鬼节是星期一,小区举办“Trick or Treat”活动定在星期一晚上,可是,小姐俩星期六就吵着让妈妈帮忙准备鬼节穿的黑袍子,穿着袍子满屋子转游,恨不得鬼节立马就到,好出去要糖。

她们俩这么一折腾,蓦然想起鬼节快到了,该动笔写篇美国鬼节的文章了。

这几天出门,看院里的街坊家门口,鬼节的装饰与日俱增。有摆着南瓜的,有弄个草垛上面放个稻草人的,还有的门上钉着骨头架子和骷髅的。有一家索性把自家的房子打扮成一座鬼屋,门口硕大的黑蜘蛛外带黑猫警长把门儿,晚上从他们家路过,但见窗户里面蓝光闪闪,鬼火荧荧,不时还有小鬼儿探出头来,发出瘆人的狞笑,。。。这家子,还真有闲情逸致!

商店里节日气氛更浓,很多商店自打劳动节一过,便开始推销鬼节。鬼节在美国一年比一年热闹,主要是工商业资本家们在推波助澜,都是钱在闹鬼。

鬼节前一定要预备好糖果。要不然,鬼节那天晚上,您就别回家,或者回到家趁早把灯一关,找机会开溜。您要想在家呆着,就得把糖预备足了,在家耐心地一遍一遍开门迎接那些可爱的小鬼儿。虽说一晚上您甭想坐下来踏踏实实看会儿书或电视什么的,可您也能大开眼界,什么样的鬼都能看到,而且还都是活鬼。门口戳一面口袋糖,一晚上功夫保险报销。您说,鬼节之前不往商店跑行吗?您要是带着孩子去商店,小孩看见那些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的鬼节饰物和道具能不要吗?掏钱吧,您呐!

美国的鬼节热闹非凡,除了小孩子们提着南瓜灯一边喊着“Trick or Treat”(不招待就捣蛋)一边挨家挨户地要糖之外,大中学生和成年人也举行各种名目的狂欢活动,装神弄鬼吓人,制造快乐的恐怖气氛,尽情找乐儿。各大城市还有鬼节盛大狂欢游行,那种群魔乱舞的狂欢场面,绝对比阎王殿还热闹。

据报道,本月27日,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鬼节狂欢庆典已经迫不及待地正式拉开帷幕。去年有7.5万人参加了狂欢活动,今年的人数可望突破10万。今年纽约的鬼节游行将以凤凰再生为主题,为死于卡特里那飓风的亡灵招魂,估计会有五万人参加,两百万人观看。鬼节在北美成了一年之中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狂欢的民俗节日。

鬼节是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在美国,这是一个民俗节日而非联邦节日。虽然很多美国人也重视这个节日,但是政府和私营企业的雇员在这一天并不休假,可这并不影响人们过节的情绪和兴致。过节这天赶上周末了,那没得说;若赶不上周末,人们会自动把本街道本地区的狂欢活动挪到邻近的周末。反正一年就这么一次可劲儿撒欢儿的机会,哪天问题不大,重要的是机会不能错过,重在参与,乐在其中。

鬼节同时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节假日的增多。接踵而来的感恩节,圣诞节和新年在时间上离鬼节都不算远。从鬼节开始,上班族总算又有了盼头儿,接长不短的就有个假,这段时间上班的日子不算太难熬。

中国人往往把美国的鬼节称作“万圣节”,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万圣节(All Saints Day或者All Hollows Day)是十一月一日,十月三十一日则是万圣节前夕(The Eve of All Hallows Day), Halloween指的是万圣节前夜,即All Hollows Evening,后来约定成俗写作Halloween。这有点儿像中国的大年三十,这一天是除夕,春节则是大年初一。根据中国人的习俗,年三十晚上守岁,反正也不睡觉,和大年初一连上了,甭管是三十还是初一,都是过年。因此,中国人就很自然地把万圣节和万圣节前夕混为一谈,统统称作万圣节。

其实,美国鬼节(Halloween)和“万圣节”是两个内容和意义都大相径庭的节日。当然,这也不完全是中文翻译的疏忽,这个节日的英文叫法也不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都在一心一意地给鬼过节,没什么人祭祀圣人,却偏偏把这个节日叫作“万圣节前夜”,整个一个打着圣人的旗号行鬼魅之事。为此,好些基督徒一直耿耿于怀,对这个节日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

这些基督徒对鬼节采取抵制态度也不是没有道理,您看,这不是故意混淆阶级阵线,打着红旗反红旗嘛。您要是个坚持原则的人,能对此听之任之吗?

当然了,产生这种现象有其历史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世纪的基督教会低估了鬼在人们心灵深处产生的深远影响,一方面是因为教会在设立万圣节时选错了日子。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鬼节或者与鬼有关的节日,中国的清明节和中元节(盂兰盆节)就是人们跟鬼进行交流的节日。美国鬼节的源头在欧洲,它来源于两千多年前居住在爱尔兰,以及英国和法国北部地区的凯尔特人(Celts)的传统风俗。

凯尔特人的新年是十一月一日,这一天标志着农作物收获季节的结束和冬天的开始。西北欧漫长寒冷的冬天要延续到第二年五月,那时候没有电,冬天带给凯尔特人的不仅是寒冷,还有难熬的黑夜。对凯尔特人来说,冬天的世界就像死去一般,了无生气。因此,凯尔特人渐渐地将人类的死亡同冬天联系起来,在过年的时候就会想起死去的同胞。

凯尔特人相信,阴阳两界的人和鬼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界的季节变换密切相关,因而,认为除夕这天,也就是十月三十一日的夜晚是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时刻。此时不但季节变换处于一种模糊状态,隔离区分人鬼阴阳的界限也不清楚了,死去的鬼魂会在这天晚上重返阳间。如果善待这些孤魂野鬼,你就能得到好报,否则的话,他们就会跟你捣乱,制造麻烦,给你带来坏运。

因此,每年十月三十一日这一天,凯尔特人都要为死去的亡灵举行祭祀活动,这个每年一次的祭鬼活动叫作Samhain,人们籍此想让那些到处闲逛的孤魂野鬼看看阳间一年来的收成并用嘉肴美馔表示一下对他们的敬意。祭鬼活动包括点篝火,BBQ,嘴里说是给鬼魂照亮,免得它们迷路摔跟头,心里边呢,一个劲儿打鼓,恨不能让熊熊大火吓跑鬼魂,离咱愈远愈好。

凯尔特人的祭司叫作德鲁伊特(Druids),一到这日子口就他们忙活,他们像街道小脚侦缉队挨家挨户检查卫生似的一家一户的去索要祭鬼用的食物。当然,见着好吃的东西他们先吃,尽管打的旗号冠冕堂皇,咱是为了搞好Samhain这一活动。有些人家不愿意吐血,你再给我背经典语录讲世界形势克己奉公全没用,咱给你来个铁公鸡一毛不拔。您瞧没有,人和鬼还没斗起来呢,人和人先干起来了。

德鲁伊特都是一些有点儿文化的脑筋比较活泛的人,要不然怎么能干祭司这一行呢?人家就能想出招儿来,把收集祭祀食品的工作做得更好。您猜怎么着?他们后来到各家索要食品时,都提个罗卜灯。找大个的青罗卜,把心掏出来,里边装上个蜡烛,外边再刻画上鬼符,又能照亮,又能增加和渲染鬼节的气氛。瞧见没有?鬼魂就在罗卜灯里坐着呢,眼睛像摄像机似的,看谁还敢不热情招待?“不招待就捣蛋”(Trick or Treat )。您说,见这阵势,谁家还敢不上贡啊?这就是现在过鬼节时小孩子们挨家挨户要糖时说“不招待就捣蛋”的来源,只不过,美国盛产南瓜,又便于雕刻,南瓜灯取代了罗卜灯。

凯尔特人在鬼节之夜,还喜欢用各种道具和行头把自己打扮成牛头马面的鬼,一方面,吓唬村里的人,觉得好玩儿,增加过节的气氛;另一方面,也能吓唬吓唬鬼。本来就没想跟鬼打成一片,得,咱用这招儿先把鬼吓跑了,躲咱远远的,省得跟咱捣蛋。这个风俗也保留至今,只不过现在的人明明知道没有鬼,却把鬼的形象变得愈来愈狰狞可怕。在此,您也可以看到,人在丑化和妖魔化鬼的时候,从不节制自己的想象力,更为不幸的是,人还经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鬼。

公元43年,罗马人征服了凯尔特人的大部分领土。在罗马人统治的几个世纪中,罗马人对凯尔特人的文化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政策,结果使鬼节的内容变得更丰富。罗马人 也有个鬼节(Feralia) ,恰恰也在十月底,没得说,那就和 Samhain一块过吧。罗马人的另外一个节日是珀嫫娜节(Pomona),和凯尔特人新年庆丰收的习俗也沾边儿。珀嫫娜是主管水果蔬菜树木的女神,苹果是这位女神的象征。现在人们过鬼节时玩的嘴咬苹果的游戏就是从这儿来的。

早期的罗马人重视武功,忽略文治。从公元四世纪罗马人接受了基督教后,这种状况就大大改观了。等到基督教席卷欧洲,文化多样性就开始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凯尔特人的传统习俗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异教徒的邪恶文化,需要经过基督教的洗礼。在对凯尔特人进行再教育,促使他们改信基督教的过程中,基督教圣徒派垂克(St. Patrick)和考伦希里(St. Columcille)等人立下了汗马功劳,(详见拙文《闲话圣派垂克节》)。

传统的力量是根深蒂固的。虽然,凯尔特人接受了基督教洗礼,但是,他们的传统习俗并未一下子被消灭殆尽。鉴于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集中表现,教廷下决心要花力气消灭异教徒的节日。

当时,教廷制定了一个鸠占鹊巢移花接木的政策,挺成功。公元601年,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就异教徒的信仰和风俗问题给传教士们发了一道敕令,告诫传教士们采取利用并非消灭的手段来对待异教徒的文化传统。他形象地指出,如果他们崇拜一棵树,你们没必要把这棵树砍到,相反,应当用基督的名义把这棵树神话,让他们接茬儿崇拜。

在这一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教廷把好多基督教节日设立在原有的民俗节日之上,譬如,六月二十四日的夏至,很多人在这一天祭水,祭火,祭庄稼,盼望丰收,那咱就把圣约翰节设在这一天。据说,把圣诞节定在十二月二十五日,也是因为许多民族有在这一天庆祝The Mid-Winter的传统习俗。

公元837年,教皇格里高利四世把基督教的殉道者纪念日----“万圣节”正式定为十一月一日,想以此把凯尔特人过鬼节的习俗转变成对基督教圣徒的崇拜活动。然而,这一举措并未收到良好效果。虽然表面上鬼节(Samhain)不再叫鬼节,改叫万圣节前夜(Halloween)了,人们过鬼节的习俗并没有消失,相反,万圣节反倒被人们冷落了。好好的万圣节非挪到这鬼节来凑热闹,结果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让历史上立下丰功伟绩的基督教圣徒坐冷板凳,这不能不说是教廷的一次政策性失误。

基督教在同异教徒争夺宣传阵地这一原则问题上从不含糊。既然用万圣节来压制鬼节的做法不成功,教廷又在十一月二日设立了一个“万灵节”(All Souls Day),以方便人们为死人的灵魂祈祷,进而以此抵消鬼节对人们的不良影响,但是,收效甚微,人们照样在万圣节前夜欢度鬼节。

鬼节大约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传入美国的。一八四五年,爱尔兰爆发历史上著名的土豆大饥荒。只几年工夫,就饿死了一百多万人。为了逃避饥荒,贫苦的爱尔兰人抛弃家园挤上开往北美的船只,移民美国。据估计,从1845开始到19世纪末,约有500万爱尔兰人移民美国。这些爱尔兰移民,不但为美国工业革命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也带来了他们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给多元化的美国社会注入了新鲜血液。爱尔兰人过的两个节日----圣派垂克节(St. Patrick's Day)和鬼节(Halloween),都为美国社会所接受,并且成为美国的主要节日。

现在人们所过的鬼节,已经没什么宗教色彩了,尽管在形式上继承了鬼节的传统,但在实际上它不过是美国人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如果您非要把孩子们的这项娱乐活动上升到上帝和撒旦争夺青少年的高度来对待的话,过完节后,叫孩子多念两遍《圣经》,精神污染还是可以消除的。再说了,让孩子们看看由人化妆扮演的魑魅魍魉,也有利于孩子们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增强识别天使和魔鬼的能力。

也有人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抵制鬼节,认为这个孩子们最热衷的节日过分恐怖,对小孩子的身心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其实,这种娱乐性恐怖同法国大革命和中国文化大革命所制造的恐怖根本不是一码事。鬼节所制造的恐怖如同迪斯尼乐园的过山车,是孩子们故意追求的一种刺激。

当然,不少人批评美国的鬼节是因为它变得愈来愈商业化了,这的确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连鬼都逃脱不了被商业化的命运,人能脱离这种商业文化的氛围吗?


精彩帖子推荐:
·免費股市即時報价和圖表工具
·太子传说-岭南文化童蒙回忆-扶民惩恶“蔡李
·唐朝长安 中国女人最美的时间和地点
·今夜醉了....:) (图)
·【看,这座城:《北京乎》】(一)
·尴尬失落的洋‘大奶’
·项羽VS刘邦
·时代人物周报:“春宫”乍起
·太监评论 - 刘震云
·从英文角度看中文





[ 回文化走廊首页 ] [ 所有跟贴 ] [ 加跟贴 ] [ 推荐朋友 ] [ 打印 ] [ 删除 ]






所有跟贴:


• 这篇要顶!长知识! :) -闲话- ♂ (0 bytes) (3 reads) 2005-10-30
• 回复:这篇要顶!长知识! :) -黄杨- ♂ (40 bytes) (25 reads) 2005-10-30
• 有趣,长知识,谢黄杨兄好文! :) -没有桅杆的船- ♂ (0 bytes) (2 reads) 2005-10-30
• 一个多星期没来,向船兄问好! -黄杨- ♂ (0 bytes) (1 reads) 2005-10-30
• 黄兄应景及时 -晴空骄阳- ♂ (162 bytes) (54 reads) 2005-10-30
• 我们是在人间吗?连骄阳都这样问。阴阳界有学问。你的阳气很足 -yymimmo- (20 bytes) (12 reads) 2005-10-30
• I wonder what if we are -晴空骄阳- ♂ (138 bytes) (17 reads) 2005-10-30
• 神人鬼,天堂人间地狱。没看那小说,但想起同类的比喻: -yymimmo- (116 bytes) (16 reads) 2005-10-30
• 骄阳,伊妹研究其阴阳来啦?:)) -黄杨- ♂ (0 bytes) (2 reads) 2005-10-30
• 黄杨熊鬼节说鬼话,I care -yymimmo- (0 bytes) (1 reads) 2005-10-30
• 那位把Trick or Treat 的歌词填一下?坏笑ing -yymimmo- (0 bytes) (14 reads) 2005-10-30
• 回复:那位把Trick or Treat 的歌词填一下?坏笑ing -独孤- (126 bytes) (57 reads) 2005-10-30
• 看谁还敢说:I don't care!!!!! -yymimmo- (0 bytes) (4 reads) 2005-10-30
• 谢独孤君提供歌词。 -黄杨- ♂ (0 bytes) (3 reads) 2005-10-30
• 冒个泡儿顶一下,收藏了。 -唐晓芙- ♀ (0 bytes) (3 reads) 2005-10-30
• 谢赏阅。 -黄杨- ♂ (0 bytes) (0 reads) 2005-10-30
• 原来如此,怪不得一个基督朋友说他不会叫小孩去要糖 -大草帽- ♀ (0 bytes) (11 reads) 2005-10-30
• 有相当数量的基督徒反对过鬼节。其实,没必要太较真。 -黄杨- ♂ (0 bytes) (3 reads) 2005-10-30
• 黄兄之文总是应景 -玄淡泊宗- (121 bytes) (17 reads) 2005-10-30
• 谢玄副,小节日就写不过来了。捡那些有问题的写写而已。 -黄杨- ♂ (0 bytes) (0 reads) 2005-10-30
• 回复:谢谢黄杨君好文。稀里糊涂得过了这么多鬼节 -舞曼西楼- ♀ (28 bytes) (23 reads) 2005-10-30
• 谢谢西楼MM。其实,鬼并不可怕,都是人自己吓自己。 -黄杨- ♂ (0 bytes) (0 reads) 2005-10-30
• 这篇文章确实扫我读的盲了。谢黄杨君的考证。顶! -无言!- (50 bytes) (13 reads) 2005-10-30
• 谢有言君。都是些常识而已。 -黄杨- ♂ (0 bytes) (4 reads) 2005-10-30
• 我~~~~~~~~~~~~~~~~~~~~~~~无言,:(( -无言!- (0 bytes) (1 reads) 2005-10-30
• 好玩儿,也长知识。 -老实和尚~- (0 bytes) (2 reads) 2005-10-30
• 和尚好啊。好玩就好,就是写着玩嘛。:)) -黄杨- ♂ (0 bytes) (0 reads) 2005-10-30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 注册 ]
标题:
内容(可选项):

图  像 (可选项): 贴图帮助
图  像2(可选项): 编辑助手
图  像3(可选项):













文学城简介|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注册笔名 |申请版主 |设置首页 |保护隐私权
Checkuserid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04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Parse Time: 0.061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司令姐姐:
  今天拿到手一种新认识的植物,分三个花盆,刚刚栽培完,累死啦,但是,真高兴!
  祝您万圣节愉快!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司令姐姐:
  好玩的事情多着哪,俺要睏觉啦!
  以后,有时间,俺会来看您。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俺栽活的还有一种美国店里买来的LEEK————1LB————1.99$,像巨大的青蒜,有须根。
奶奶说那个东西的的味道不好,买来吃一半,栽着玩。
上面炒着吃,比小青蒜味道差的远,下面截下来6——7厘米,埋到土里,看它再长,会抽苔,长成什么样。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俺的第一次盆栽,有一部份失败,请教了来自大陆的农学院教授(现在在美国开有农场和超级市场,他们的农场有野鹿,还有一群自己飞来的蓝孔雀住下来,不走了,很好玩),原因大概是:
1。土壤不好——次要的。
2。茶叶放的化肥太多了——主要的。
老师搞来了生土,让茶叶自己改良土壤,方法是:一切有机物,弄得尽量碎,放到土里搅拌,浇上水,让有机物发霉,腐烂,反复做,过一两个月就是好土了。等植物长起来,才可以试放少量的化肥。

俺栽种活的有薄荷,苋菜,荠菜,韭菜,青葱,蒜苗,一种很细的小葱(中文大概叫胡葱或慈葱),还有一棵大白菜(不是北京人说的白菜),别的都没栽种成活。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今天是 2005年 10月 28日 星期五 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体版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加入收藏 | 设成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欢迎喜爱写作的朋友来此开创属于自己的博客>>>>>

[ 回人在狮城精华区首页 ] [ 所有跟贴 ] [ 加跟贴 ] [ 推荐朋友 ] [ 打印 ] [ 删除 ]


台湾人为什么把“和”字念成“汗”(zt)
文章来源: 三山紫霞 于 2005-10-26 21:37:20



台湾人为什么把“和”字念成“汗”(zt)
翟华

与台湾人有过接触,或者看过台湾电视新闻或者电视剧的大陆人,无不惊疑地注意到台湾人在用到连词“和”的时候,发音是hàn(四声,音“汗”)。连那位大师李敖在凤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的节目中也是一个接一个的发“汗”。发音为“汗”的“和”字几乎成了台湾人和台湾腔国语的标志。一位大陆网友这样评论道:“每次听到台湾朋友把‘和’读成hàn时,我总感到浑身上下都不自在,不知怎么回事,好象有一只毛毛虫爬到了自己身上。我真想克服这个心理障碍。”

说来也奇怪,大陆人要是问为什么把“和”字念成“汗”的时候,比较年长或者有点学问的台湾人会反问你:“这不是大陆来的标准国语吗?”

在大陆的标准普通话中,“和”字有5种发音(参见《新华字典》):(1)hé(二声,音“河”),比如说“你和我”;(2)hè(四声,音“贺”),比如说“和诗”;(3)huó(二声,音“活”),比如说“和面”;(4)huò(四声,音“货”),比如说“和药”;(5)hú(二声,音“胡”),比如说打麻将“和了”。记得90年代初北京地区的语文高考题还考过“和”字有几种发音。我当时就说,要是在台湾还得加上一个“汗”的发音。

宋初的语言韵书《广韵》中“和”作为连词只有“户戈”一个反切,今读平声。从唐诗的韵脚中也可以判定,“和”字至少在唐朝的时候就发he的音,比如韦庄的《云散》:

云散天边落照和,关关春树鸟声多。刘伶避世唯沈醉, 甯戚伤时亦浩歌。已恨岁华添皎镜,更悲人事逐颓波。 青云自有鹓鸿待,莫说他山好薜萝。

当然这只是一个旁证,因为这首诗里的“和”并不是后人所使用的连词“和”。也就是说,仅仅从这首诗中我们无法证明“和”作为连词用的时候是否也一定发hé(“河”)的音。其实,民国时期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的《语言问题》第八讲“何为正音”最后专门对这个“和”字的读音:

“还有当‘与、及、同、跟’那一些意思讲的,在平常语言里有两种说法:hàn跟hài,并且常常轻声……在北京话里头,没有说hé当‘跟、同、与、及’讲的…..”。

除了赵元任先生的文章,老北京人把“和”念成“汗”还有很多其他旁证。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弥松颐著《京味儿夜话》)一书,作者弥松颐先生是位老北京,他对北京话的“和”的说明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信息:北京话的“和”不仅说hàn,而且也说hài,比如侯宝林先生的相声,就是“我害你”、“你害我”的。1956年陆志韦先生写《北京话单音词汇》时,请了一位姓赵的老先生做北京话的发音人,就把当连词用的“和”念成“汗”。1960年袁家骅教授主编的《汉语方言概要》中提到:“并列连词‘和’,北京口语又读hàn”。1996年徐世荣先生的《北京土语辞典》,也收录了“和”字的“汗”这一读音。

那么,北京土语“汗”怎么就跑到台湾去了呢?这还要从民国成立之初说起。1919年在《国音字典》上公布了第一个国音标准。这是一个“折中南北,牵合古今”的“标准音”。但是在这套“标准音”中,北京语音占有重要的地位。 1937年开始出版、延续多年陆续出齐的《国语词典》在注音上体现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原则,字、词注音按照北京话语音系统,所以连词“和”不读hé,而读hàn。1945年10月台湾光复,日语的“国语”黯然退出,台胞急着要回复祖国的语文,要说国语,要认汉字。1946年4月2日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正式成立。台湾国语会的标志性贡献是编订《国音标准汇编》,作为推行标准国语的根据。1946年5月1日起,由“老北京”齐铁根先生 每日在清晨7时,在电台担任“国语读音示范”,播讲民众国语读本、国语会话,国民学校国语、常识、历史、各种课本,供学国语的人收听,匡正语音。当时的学校教师现听现学现教,使广大的学生也能及时学到国语,学习标准的国音。这位齐铁根当时成了家喻户晓的大师级人物,直到现在上年纪的台湾人还能回忆起齐先生娓娓动听的“京片子”,连词“和”读hàn(“汗”)就此在台湾深入人心。顺便插一句,京味小说作家老舍曾经写信给齐铁根先生打听骆驼的生活习性。因为齐铁根先生生长在北平的西山,山下有多家养骆驼的。老舍要把“车夫与骆驼”作为“骆驼祥子的故事的心核”。不了解骆驼的习性,是很难下笔的。他接到齐铁根先生回信,发现如果以骆驼为主写这部小说,自己所得到的一些材料不足调用,于是他决定以他熟悉的车夫为主写小说。

多年以后的90年代,老舍的儿子舒乙访问台湾,蓦然发现全岛由北到南,由西到东,由大人到小孩,由外乡人到原住民,全会!全岛2000万人全说国语,真是一个奇迹。舒乙先生特地写了一篇“乡音灌耳”记述访台观感,为台湾推广国语的成就感慨了一番。但是舒乙还是发现了一个发现台湾所有的人在所有的场合把连词“和”字都念成hàn(“汗”),于是好奇地询问为什么。当时台湾作家何欣解释说:“这是齐铁恨先生在电台上教的,他的话就是法律,怎么教就怎么说了。”舒乙大笑,说:“齐先生使劲使过分了。” 随后,由于台湾和大陆的隔绝,台湾人说的国语成了方言岛,“和”保持了hàn的发音。《国音常用字汇》(中国大词典编纂处1949商务)《汉语词典》(中国大词典编纂处1995商务)以及《大辞典》(台湾三民书局1985)中都将连词“和”标为hàn的发音。前一阵子来大陆的李敖大师,虽然口音远不是纯正的北京音,但是他说“和”字的发音的确是老北京土话。

既然“和”(han)是老北京话,那么听不到北京人在说呢?《现代汉语词典》就没有收录这个读音。其实早在明国初年北京人就已经开始把“和”发成和的音了。上面引用的赵元任先生在《语言问题》的回答,“因为白话文里头,‘和’字当“跟、同、与、及”的意思用的最多,而照字面‘和平’的‘和’跟‘调和’的‘和’用的最多,所以现在成了一个既成事实:就是念白话文的时候,‘这一个和那一个’的‘和’,不照平常说话说han跟hai(轻声),而说hé(我个人从北京多数派习惯说‘这一个跟那一个’,我根本不用‘和(han或hai)’这个连词,就成了一种习是成非了。不过要明白,连词‘和’读hé的读法是白话文的一种‘读音’,不是‘语音’了。”

直至今日,北京话中的“和”字读轻声han或hai已经绝迹,但是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重音hàn却没有完全绝迹。直到现在,如果两个北京胡同串子夸耀哥俩好的特殊关系,就会说“咱俩谁hàn(和)谁啊!”要是强调疑惑不解,北京人也会常常会说“这都哪hàn(和)哪啊!”《现代北京口语词典》(陈刚等1997)收录了这一条。举的例子就是“哪儿~哪儿”“谁~谁”。

原来,一个简单的“和”字台湾和大陆还有这般历史渊源。有了这层关系,台胞和祖国套近乎可以对大陆人说“咱们谁hàn谁啊!”大陆人如果对台湾“去中国化”发表评论,也不妨说一句“这是哪hàn哪啊!”






[ 回人在狮城精华区首页 ] [ 所有跟贴 ] [ 加跟贴 ] [ 推荐朋友 ] [ 打印 ] [ 删除 ]






所有跟贴:



文学城简介|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注册笔名 |申请版主 |设置首页 |保护隐私权
Checkuserid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04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Parse Time: 0.076






司令姐姐:
  这篇文章copy给您
淑女司令 发表评论于
不懂呀,谁要探测你,能探测出来吗?察IP吗?要是网管我去和他们说。

你别生气好吗? 好象有pop up广告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俺只在您这里玩,别处,哪里也不去。
俺玩上网,旁边是有别人盯着的!!!
谁敢给俺茶叶捣蛋,俺这里不客气!!
不知道您听不听得懂????????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司令姐姐:
  俺知道,有人在探测俺的位置,不必啦,没有用!
缘分的天空 发表评论于
网事如烟 - 写给文学城管理层的一封公开建议信

关于技术支持

文学城是一个专业的论坛网站,从当初创立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至少算得上是海外中文网站特别是论坛类的龙头老大,这样的品牌效应真的是来之不易。对于文学城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家都有很多的探讨,不过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应该坚持走少而专,专而精的道路,争取在同类网站中做到最好。既然是灌水论坛,那么服务的对象就是来灌水的网友们。怎样才能够让他们更方便地来上帖,文学城应该多些技术方面的支持,比如说:

1,增加新贴的具体时间(如16:39PM)以及时间和日期均采用标准的北京时间。
2,增加在线人数的显示。
3,增加各个论坛的统计或投票功能。
4,辅助发帖功能 - 贴图帮助增加为5-6张,另外在编辑助手里面可以考虑增加表格,网页,甚至文件(小的文本和电子表格文件)等功能。同时介绍更多更好的能够上传和存放图片,音乐等文件的免费网站。
5,搜索功能 - 扩大到全网站的搜索。
6,在首页放一些介绍有关论坛的技术知识,如灌水工具 BBS Tools,html语言等。
7,代理服务器的知识介绍以及推荐,以便于在国内的网友来访。
8,聊天室有利有弊,它的即将出场是否会影响每个论坛的人气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关于商业广告

很多论坛对于政治方面的内容或者言论控制比较严,而对于商业广告的控制则比较的宽松,文学城好像恰恰相反。文学城能够给人言论自由的感觉,有百家争鸣的效果,但是付出的代价就是失去了国内的庞大市场和人气。与此同时文学城无论首页还是各个论坛页面广告之多真的令人乍舌,光是在首页就有不下二十多个,说实在的有些弹出式的广告以及能把整个页面遮挡住的广告真的非常令人恼火。此外某些广告也非常的低俗甚至不堪入目,比如说页面最底下的"90天男根增大8厘米" 广告,以及搜狗里面的那些搜索词汇。大家能够理解文学城就是靠这些广告才能够得以生存,所以也没有多少人对此提出过抱怨。同样地也希望文学城以及广大的网友能对各个论坛里面的私人或者公司的广告多一些容忍和理解。关于成人论坛,本来是文学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块金字招牌,每个去那里的访客都必须要先到文学城才行,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独立出去了,现在有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它和文学城的关系。可以考虑在文学城首页为它做个链接,等于是一个赚钱的活广告。

关于内部管理

1,对于版主的管理应该更严格和透明化,版主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看不到别人的IP地址。
2,很同意"淑女司令部"的看法,可以多搞些具体的活动,竞赛,如征文比赛等 - 对于优秀的原创人和文章可以酌情给些稿费或奖品,也可以考虑和海外的华人媒体合作搞些出版物,一来增加收入,二来扩大影响力。
3,政策法规更清晰明了,什么事情可以做和不可以做应该有明确的条文规定。

在旅澳十周年之际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也谈谈自己的感言,顺便为自己的《十年》做个总结。

有关文学城的小道消息 - 淑女司令部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teatime_best&MsgID=1810

部分解密档案:

注册名:女警本色
又名:缘分的天空
年龄:永远21岁
性别:不详
祖籍:浙江宁波
现籍:澳洲墨尔本
喜欢的颜色:经典的黑白色
和网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1996年10月
初次登陆澳洲:1995年11月3日
第一次访问文学城:1998年初 (文学城1997年创立于美国硅谷)
喜欢的网站:新浪网,东方网,联合早报,文学城
文学城常去的论坛:网上谈兵,私房小菜,健康生活,音乐快递,人在澳新,实用电脑
主要原创作品:自1994年7月以来(按照发表的时间为序)

雪山初体验
墨尔本中华美食点点评
关于回国礼品的专题讨论
澳洲中文网址大放送(2.0版)
亲亲我的宝贝
家庭烧烤大全
海姑娘采访录
防狗自卫参考手册
有病不求人 -- 介绍一些澳洲家庭必备的常用非处方药
奶吧生意经 Milk Bar Business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文学城最温馨的地方是:

1。私房小菜
2。我爱我家

文化走廊可能排第3,或第4。
——这是小茶叶的感觉。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奶奶请老师给雨前茶开的中文必读书目:
1。尚书——不读就不知道茶叶从哪里来
2。诗经——不读就不知道淑女从哪里来

以下的先后顺序,就很难排列了,但是或早或晚,属于必读或选读:
3。。。。
4。。。。
。。。。。。

最不必或不值得读的书:
1。红楼梦
2。婉约派宋词
3。近现代长篇小说,剧本
4。自由体“诗”
5。所有“现代派”及一切颓靡柔弱的垃圾
。。。。。。

每个人对中文,文化,文学的理解和观点不铜,不想同任何人争论或讨论,俺这里就是这样,您可能理解不了。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司令姐姐:

  您好!

  俺是雨前茶。

  现在,俺在玩盆栽。

  奶奶和老师告诉俺:在汉语中,“白菜”一词————在粤,闽,浙,赣,皖,湘,鄂,川————诸省,与北京,天津,河北————根本不是同一种概念,也不是同一种(或同一类)植物。

  您可以调查,研究一下。

  我(俺)要睡觉啦!
淑女司令 发表评论于
谢谢你小茶叶,可是我最近很困惑-到现在还不知道你是谁,除了知道你喜
欢的东西:以前抗日诗歌、历史,最近植物园艺以外,我对你一无所知。

但是我还是很感动你关心我。希望你也高兴开心, 亲一下:)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司令姐姐:
  
  俺来看你啦。
  俺这里至少需要两条线路,另一条线路,至今没有接通,所以耽误了来看你。
  现在,不接另一条线路啦。
  先来看你。
 
  不管有多么远,就像老鼠爱大米,只要能让你开心,“俺”尽量经常来看你。

  谢谢!
  
雨前茶 发表评论于
司令姐姐
  前几天很忙,没有来看你,现在打几个字。马上又要出门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