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適彰 |
在我國早期航空工業「尋根」、「溯源」過程中,由於資料確實有限,過程中不同資訊來源還要用各種方法證實,實在不容易,近日獲得一難得資料,揭開了一段我國早期航空工業飛機製造之塵封往事,這段軼事在我國航空史中屬算是曇花一現,稍縱即逝,但在個人蒐集整理航空工業發展史算是大事一件,彌補了一段「模糊的空檔」,令人振奮。 1000 試飛官譚壽先生上機由跑道北頭低速滑行至跑道南頭,再作180°轉彎,飛機朝北待命,此時一切順利正常,當天並未舉行任何儀式如剪彩、茶會、或邀請貴賓活動,在場參觀首飛的人員約十二、三位。事後,該廠配合航空委員會將XP-1之設計資料及各測試報告送交在重慶之中央大學航空系及在成都之航空研究院,請予審查研究,結果中央大學航空系分析的結果為XP-1之穩定性不足,試飛風險大,而航空研究院則一直未有結果答覆,但第一飛機製造廠貴陽廠區同仁則有人懷疑,係使用翻修後之發動機做為新機首飛風險太大,飛機設計製造本身無問題,眾說紛云…。事實上,在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XP-1完成設計納入製造時,原XP-1設計小組,已打鐵趁熱開始設計其延伸型XP-2「研驅二式」,使用與XP-1之相同發動機為設計基礎,但當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初XP-1飛試失事後,經檢討,終止了XP-2計畫。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日本陸軍發動了多次陸上壓迫性進攻,我守軍不敵,節節撤退,日軍由湖南進入廣西,速度飛快,11月份攻陷柳州,按多路進攻路線綜合研判,方向正對貴州而來,貴陽廠區情勢又告急,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3月,貴陽廠區人員、設施又搬遷回昆明,與原來未搬遷到貴陽而留置昆明的單位、人員再度會合。抗戰勝利後,航空委員會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6月改組為空軍總司令部,另於9月20日成立航空工業局直屬於空軍總司令部,第一飛機製造廠奉令改隸航空工業局,並在廠名前加「空軍」兩字,改稱「空軍第一飛機製造廠」。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16日該廠奉命由昆明遷往台灣宜蘭,並於同年9月16日搬遷完竣。但因人員未全數搬遷,設備也未全數搬齊,致飛機製造工作無法順利推展,因此只能維持「修護」及「改良」業務。民國四十一年(1952年)4月,該廠由直隸航空工業局,改隸到空軍供應司令部,完全以修護為主,但仍保留「空軍第一飛機製造廠」名稱。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11月1日,以該廠為主軸成立了「空軍第一供應處」,駐地在高雄岡山,隸屬於同時成立之屏東「空軍第一供應區部」(主要為空軍飛機修理總廠,空軍通信器材修理廠及空軍913汽車中隊合併而成),在宜蘭之設施人員乃遷到岡山,原「空軍第一飛機製造廠」番號取消。此回由各方資料加上難得機會由馬清雲先生及盧炳祥先生處獲得XP-1寶貴口述資料,與筆者多年蒐集之資料作了許多印證,正確性極高,加上XP-1首飛少數目擊之一的盧先生提供了一張非常難得珍貴的XP-1照片,更可供本文「畫龍點睛」,照片中XP-1內翼上為黃麟先生(為盧先生同學,現居新竹)。在筆者禿筆及笨拙表達下完成本文,以筆者而言如同一大盤航空工業發展史拼圖中,加上關鍵性的一小片,彌補了歷史的空隙,在揭開這段塵封往事後,也盼所有讀者能不忘前輩先進們的努力,尤其是航太同業從事人員,在現今相對較當年優越許多的環境條件下,更當在己身崗位加倍努力,為我國航空工業貢獻已身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