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课要蹭哈佛课—缘起

西人资料中搜寻关于中国的点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个中国人在波士顿地区,如果不和哈佛亲近亲近,那是说不过去的;而如果你不是哈佛大学的一成员,那一种亲近的方式就是去蹭课.这里说一下,哈佛这两个字可以用今天流行的方法去解读—按哈韩哈日的词序读.
    亨利私淑哈佛也久,真正的哈佛蹭课缘,来自2001年,那时美国经济衰退,又屋漏偏逢连天雨,九一一发生,亨利个人更是晦气,恰在此时丢了工作,闲在家没事.一天, 一位在哈佛进修的复旦教授告诉我, 他正在听一门经济发展史的课, 里面讲到中国, 问我愿不愿意去听.问他,我们这号与哈佛一点关系都没的人能去吗?他说没事,根本不查.
    于是,某天早上,亨利来到哈佛,上课地点是东亚系的一阶梯教室,与燕京图书馆在同一楼里.学生全是很小的, 大概是一年级的,这课可能是基础课程,一二百人把一阶梯教室挤得满满的, 亨利进去后四下看看,除了我们几个中国蹭客之外,还有至少一对老年夫妇模样的人八成也是来旁听的.
    美国大学一般都没有上课打铃一说,完全由老师决定.大约九点左右, 只见一位中年教授走进来, 把东西放好, 就上课了. 他有时站在讲台前直接面对学生,有时坐在讲台桌子上,不用讲稿,从容不迫地侃侃而谈,语言精练,绝不拖泥带水,没有一般老美喜欢(不少老中也喜欢模仿)的 “you know”, “ah”,等等赘语.
    这里插一句, 亨利在美国,最喜欢听教授讲课,从学英语的角度来说,教授的英语另有一种隽永的味道,很受听.
    回到正题,这位教授也不例外,口才一流.谈及中国历史的经济发展,说到中国在世界上长期处于经济第一的地位; 提到中国文化,用得也都是最高级的褒义形容词.当时亨利正与朋友争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地位的问题,听了出自一位外国教授之口的赞誉之词,自信心大增.教授还提到一四三几年,明朝皇帝下令禁止对外贸易,提到清朝英国来华要求与中国搞外贸. 皇帝说:你们有什么东西我们大清还没有的?把人家给拒了,结果下次(鸦片战争)人家再来时就带着大炮….
    这位教授的课听了四五次,后来中国部分讲完了就没再去听.感觉是这些学生对中国很有兴趣,也有一定的了解,教授曾问到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发生了什么农民运动,学生说是义和团,应该是太平天国,但能知道义和团已不错了.
    听课时是冲着讲中国而去的,教授是谁也不知道.后来一次在纽约时报上读到一篇文章,说哈佛的一教授要去哥伦比亚大学并在联合国属下主持一研究所.据内行人估计,年薪大约是三十万美元.报上附了照片,一看正是那位给我们讲课的教授.此人可是大大的有名,他叫Jeffery Sachs,是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 曾给一些国家作过经济顾问,包括俄国.不过俄国的经济改革并不成功,据Sachs说这得归之于美国的援助不够.
   后来在媒体上经常听到Sachs的消息,说他在纽约担任地球研究所(Earth Institute)的头,他对非洲问题很重视,努力解决那的疾病,比如伤寒.他对美国的非洲援助项目很不满,说给的钱太少,光付那些外来的所谓顾问的工资就花完了.可是亨利与一些老美提及Sachs,老美斥之以鼻: Sachs?他是左派…..但不管怎样,这是亨利的蹭课处女航,很新鲜,而且第一次就撞上一世界级的大教授,不过后来发现,哈佛的世界级教授大把抓.于是亨利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哈佛蹭课的康庄大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