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传我们的精神家园

欢迎您的来访和参与,请联系PKUAlumniAssoMidWest@yahoogroups.com。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李大兴写于2005年12月,发表于第二届全美北大校友会联席会议会刊)

    芝加哥北大校友会已成立
11年,我做为唯一一名从成立之初即参加理事会并在前3年主持实际工作的校友,见证了它的历程。
    记得1994年的校友会成立大会,云集400多校友嘉宾,一时盛况空前。当时曾有校友笑言,别看现在热闹,510年以后就不知怎样了。的确,海外华人团体,往往是开始时趁人们“找着组织了”的心态,声势浩荡,而数年后就无声无息了。我们的首任会长62级数力系阮祖望校友为此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薪传》,希望校友会将北大精神传承。我则从运作层面提出,一个团体的生命力在于坚持不懈地举办活动。11年岁月过去,当年的创会校友大半已离开芝加哥,而北大校友会的旗帜一直飘扬,是芝加哥唯一始终每年举办两次以上校友聚会活动的校友会。
    运作透明,财务独立,传承民主,会长负责,同心协力是我们自创会起渐渐形成的一个传统,也是理事会的信誉和成员合作亲密无间的有效保证。我们11年来有过11位会长,每位都被赋予全权,理事会的功能是配合与监督。幸运的是,迄今为止理事会还没有过必要使用监督功能,我们的历任会长均能珍惜校友会的荣誉,不以之为个人名器。而多名曾任会长校友在退任后也都遵从现任会长的决策,不以元老自居。因此,我们的新陈代谢一直比较健全,理事会目前的大多数成员都是近年来迁入芝加哥的校友。
    90年代中期,来自大陆的华人社团还不很多,早期校友会曾是芝加哥的亮点。近年来各类团体如雨后春笋,虽然很多校友是这些社团的中坚人物,但以芝加哥校友会自己名义举办的活动反而有所减少,这是我们需要反思之处。
    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两点。第一,主力成员始终是77级至82级校友,如今都已过不惑之年,工作家庭占去大部分时间,往往无暇更多参与。第二,在如今华人社团林立的状况下,如何突破校友会本身性质所带来的局限而在所在地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也许其他地区校友会亦面临相似情形,兹提出供诸位探讨。
    北大的向心力是巨大的,精神家园一直在我们心中。我深信我们北美校友会在母校支持下将生生不息,日益发展。
    最后,谨以去年为我的同班同学毕业20周年聚会所撰拙作结束此文。

北大同學畢業二十年聚會有寄

舊事糊涂無處尋
燕園煙雨總關情
誰承薪火董狐筆
已忘江湖阮籍樽
似水華年君記否
落花時節夢安存
浮沉珍重人長久
昨夜西風明月心

注:一塌糊涂(一塔湖圖)是北大的象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