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中国凸显股改信心 全球对华兴趣大增 2006-07-25 16:54:15 点击:889 2006年07月25日 新华网专稿:当企业和银行纷纷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中国到处都在进行交易。为什么中国企业大举上市?美国《商业周刊》7月21日一期刊登一篇署名文章认为,这表明中国进行市场清理的决心和全球对中国白热化增长的兴趣。文章题为《大秦铁路跳上中国的IPO列车》,要点如下: 中国银行5月末和7月在香港和上海筹集了137亿美元的资金。中国工商银行已获得政府的批准,它今年10月在香港和上海两个交易所上市时将筹集140亿美元。这两家银行募集到的巨额资金肯定会让2006年成为破纪录的一年。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上个月公布的一项全球范围的调查,“中国开始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今年,上海和深圳两个中国国内证券交易所的股权融资协议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而且有理由增长:它们是目前地球上最热的证券交易所之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基准综合指数今年上涨了43%。7月20日,煤炭铁路运输公司“大秦铁路”筹集到了近20亿 美元,因为投资者认为中国巨大的能源需求和充足的煤炭储备预示着美好前景。 种种趋势一起创造了对中国股票的需求风暴。 首先,全球和中国大陆的投资者都渴望从中国的增长中分一杯羹。中国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为令人吃惊的11.3%。虽然有人对中国的经济过热现象感到忧虑,但是投资者的这些疑虑似乎正在消除。 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是北京对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清理行动。过去,它们不能作为正常的市场发挥功能。腐败的内部交易让很多投资者退出。政府控制巨额股份的企业在本质上是不能进行交易的。现在,中国的金融管理部门已开始严肃对待政府在国有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去年8月开始的改革将大量不可交易的中国企业股份变成可交易股份。改革进行得远比期望的好。 随着市场信心的提高,今年5月,中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在两个国内交易所取消了为期1年的对IPO的禁令。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李晶(音)指出,普通中国人对在何处放置他们的现金并没有多少选择。银行存款收益低,而北京和上海的房地产价格有很多泡沫。她还说,即使今年上海和深圳的股票获得上涨,中国的股票也并不昂贵。 香港的H股和内地A股之间传统的定值差几乎消失了。总部设在香港的H股公司预计,2006年的市盈率大约为13,而蓝筹A股公司的市盈率大约为14。李晶是剔除了不那么有吸引力的较小的A股公司来获得这个数字的。所有这些情况鼓励着中国企业在上海和深圳募集新资金。 倾向于转向H股市场的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银行业股票表现出永不满足的需求。为什么?穆迪投资服务公司香港代表处的分析师颜湄之(音)说,因为它们的规模(中国四大银行控制了中国57%的贷款)和同中国重要工业之间的业务联系。 由于经济的白热化增长和收入的提高,中国的银行业2000年到2005年在存款方面经历了超过15%的平均年增长。另一个增长是中国的利率。中国目前一年期5.85%的贷款利率比中国各银行向存款户支付的利率高了约3个百分点。 所有这些也解释了为什么银行业的股票持续表现良好的原因。自上市以来,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一直表现不俗。中国建设银行的股票自去年在香港上市以来上涨了43%。中国银行的股票自5月末上市以来已上涨了17%。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