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文
一九一七年,宋美龄从美国韦斯理学院毕业回国。十年的美国生活, 使这个二十出头的少女,已经从里到外全盘西化,只剩下那付实在无法改变的东方面孔了。她对于周围的一切,是那么的不适应,总是以挑剔的眼光来批评国人的落后,愚昧和脏乱,以至于其父亲曾怀疑,当初把她送出去学习是否正确的选择。虽然她自我感觉良好,不甘仅仅作一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但并没从美国学得能够真正自己安身立业的一技之长。史料显示,从她回国到嫁人的十年间,她既没有成为职业革命家,也没有做过任何实业性的工作,除了在一些文化机构挂挂虚名,能够拿到台面上说说的工作,就是帮教会做做慈善工作。她要想出人头地,按照今天的通俗说法,就是要伴大腕。她曾对其二姐说过非英雄不嫁。举目望去,谁是她心中的大腕和英雄呢?
虽然寄存于斯坦佛大学胡佛研究所的蒋介石的日记,从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二八年蒋介石与陈洁如以及宋美龄之间的关系的敏感段落,被蒋介石用毛笔删去,但从近年出现的散见于各处的大量史料,我们大致可以看宋美龄是如何看上蒋介石这个大腕和英雄,而后一步一步,摧毁蒋介石和陈洁如的幸福家庭,成为当时蒋总司令夫人,以及为宋陈两家的发达,鞠躬尽瘁的漫漫历程。
蒋介石第一次见到陈洁如是在张静江家中。这年,四十三岁的张静江取了十八岁的朱逸民为续弦。朱逸民是陈洁如的同学,好朋友,大陈洁如五岁。婚后,她经常邀陈洁如来家中闲聊。蒋介石随孙中山来看张静江,见到了正在张家的陈洁如,他立即被陈的文静清纯所倾倒。饭后,他不顾孙中山等人在场,色迷迷地望着陈洁如,要送她回家,遭到断然拒绝。
陈洁如出身于上海一个殷实的纸商家庭。母亲受过很好的教育,知书达理。陈洁如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不仅受到传统的教育,而且还上过新式女子学堂,英文读写流利。她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就受到赞扬,被其称之为聪明的革命女性。
陈洁如当时只有十三四岁,蒋介石三十二岁,之前已有过二次婚姻和一个儿子。陈洁如的父母不同意他们的交往, 陈洁如对蒋介石亦无好感。蒋介石追女人,也象他日后处理政治事务一样,霸道,固执和偏激,非达到目的不可,甚至不惜个人声誉。
据陈洁如本人回忆,蒋介石遭到拒绝后,痴情不改,对陈一直死缠不放,在路上堵,往家里找,要陈答应与其交往,陈被缠得没办法了,只得答应他做一般的朋友。
蒋介石很有得寸进尺的本领,且性情急躁,第二天就要请陈洁如吃饭,并非去不可。饭后,蒋介石要带陈洁如去见他的姐姐,陈不知道蒋介石根本没有姐姐,不疑有诈,跟着蒋来到一家豪华旅馆。蒋对陈说,他姐姐就住在里面。陈洁如跟着蒋介石进入一个房间,蒋马上将门栓住,对陈动手动脚,试图强行不轨。陈大喊大叫,对蒋又踢又打,眼看旅馆里的其他客人就要听到叫声和打声,蒋介石才尴尬地将房门打开,把陈放了出去。好在当时中国还不是一个法制社会,要是在美国,蒋介石的麻烦就大了,也许日后再无革命党人敢用他了。事后,陈洁如不理蒋介石了,但蒋不愧是追花高手,第二个星期就写信来道歉:“现在我拜倒在你裙下,求你快说你会原谅我,再和我说话吧。让我今天就来看你!”
真正让陈洁如原谅蒋介石,并对他有了些许好感,是在陈洁如父亲的祭拜灵堂里。一九二一年九月,陈洁如的父亲突然心脏病发作,撒手西去。蒋介石身着孝服,秉烛持香,在陈父的灵柩之前,长脆不起,悲痛万分。陈洁如心想,一个人能这样哀痛地悼念自巳喜欢女孩的父亲,至少能看出蒋介石对她的诚心和爱意。
陈洁如还在戴孝的日子里,蒋介石又托张静江的太太,陈的同学和朋友朱逸民前来说媒。朱告诉陈洁如,蒋介石还在疯狂地爱他,希望她与蒋介石配成一对,帮助这些革命者成功。陈还是没松口,心里没底,再一次问朱逸民,蒋介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朱对陈说,男人没有好坏,只有强弱!这一极端功利,没有是非的回答,预示了陈洁如未来婚姻生活的风险。
蒋介石见朱逸民还没说动陈洁如,又求张静江亲自向陈洁如的母亲提亲。张静江向陈母担保,蒋介石的工作和经济都没有问题,革命者在经济上得到革命团体的资助,孙中山将派他到陈炯明的军队工作。张静江告诉陈母,蒋介石是个前途远大,足智多谋的人。起初,他一直想接近孙中山,但孙中山并没有特别注意他。陈其美和张静江不断地向孙中山推荐蒋介石,孙也没有对蒋介石表示特殊的热情。陈其美死后,蒋介石亲自写信给孙中山,抱怨孙中山对其不理不睬,表示要像过去效忠陈其美那样效忠孙中山。孙中山终于被打动,不久就与蒋介石共商革命大计了。陈母被蒋介石的故事深深吸引,由反对这门亲事转而极力赞成这门亲事了。
蒋介石也乘胜进攻,抓紧机会向陈求婚。他的求婚方式特别奇异和残忍,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把锋利的弹簧刀说:“现在我要告诉你我心里的话。如果你答应嫁给我,依民国的法律,你就是我唯一合法的妻子。如果你不相信我真心爱你,让我用另一种方式证明给你看。只要你愿意,我就用这把刀切下我的一根手指,让你知道我的真心。我用血来发誓,此情不渝。”此刻,陈洁如吓得半死,心中亦非常感动,那时候的女人,能得到如此热烈的山盟海誓,还有什么不愿付出,别说是同意嫁给他,就是要和他一起去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一个纯真的少女,就这样落入了蒋介石这个情场老手的怀中。
陈洁如本无正式的名字,在答应蒋介石求婚前,大家都叫他的乳名,阿风。蒋介石与陈订婚后的一天,以无比怜爱的眼光望着她,对他说:阿风是你的乳名,依中国的传统,我替你取了个名字,与你非常相配,你以后就叫洁如。从在张静江先生家里第一次见到你,我就想到了这个名字,你正如天使一般纯洁,洁白如玉。亲爱的洁如,让我成为第一次成为用这个名字称呼你的人!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五日,陈蒋的婚礼在上海永安大楼举行,证婚人张静江,男方主婚人戴季陶,女方主婚人陈母。
陈洁如与蒋介石结婚不久,发现被蒋介石传染上的性病,这与>中所说竞有吻合之处,可见该书也不是完全空穴来风。陈洁如受到惊吓和打击, 曾有愤然离去的念头。原来蒋介石在与陈结婚之前, 曾不时光顾风月场所,染上了梅毒,还未根治就与陈结婚。医生批评了蒋介石, 并告之二人,治愈之后,可能无法生育。蒋得知这一情况, 为了表示忏悔,再一次发誓,一辈子不会离开陈,并一生不沾烟酒,连茶和咖啡也不喝,只喝白开水,以示惩罚。陈洁如又被他说服了, 又一次原谅了他。在那个时代, 一个年轻女子处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宽恕又能如何。蒋介石的誓言除前半部分没做到, 后半部则坚持了一生,可见他还是有些定力的。最近看到蒋介石的日记中曾提到宋美龄也曾小产过, 正说明这陈洁如的这一经历言之有据。蒋先生得过性病后, 他老人家的那种无法发育健全的蝌蚪,放到哪都避免不了流产的命运。
蒋介石与陈洁如在一起生活了七年。在这七年中, 陈不但要照顾好蒋介石的生活,处理公文信件,还要夹在蒋介石和蒋经国之间,协调他们的关系。据说,蒋经国去俄国留学,蒋介石本不同意他去,认为这块木头毫无用处,花不起这笔钱。是陈洁如说服了蒋介石才得以成行。蒋经国在俄国的行囊被盗,蒋介石不肯寄钱给他,还是陈私下筹钱,背着蒋寄去的。
从蒋介石对陈洁如一见钟情,到婚后对陈洁如的怜香惜玉,可以看出蒋介石对陈在婚后的表现和他们生活是相当满意的。他曾对陈说, 这一生有三个目标, 已经实现了两个, 一是娶了陈作妻子,二是获得了孙中山的信任,第三是成为一个伟大的军事领袖,把中国统一在中央政府之下。只要第三个目标实现,我们就是全中国最快乐的夫妻了。
正当陈洁如沉浸在与蒋做全中国最快乐的夫妻的美梦中,已经有人在打蒋介石的主意了。蒋介石在惠州大捷之前, 虽为黄埔军校校长, 但在国民党内尚无地位, 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宋氏姐妹只是把他当作一名普通的军人,并未予以特别关注和敬重。有一次孙中山向蒋介石夫介绍宋蔼龄夫妇, 宋很谈漠和不礼貌地把头扭开, 弄得孙中山先生都很尴尬。宋美龄见到蒋也装做视而不见,对其非常冷淡。惠州大捷之后, 蒋介石巳经掌控了国民政府的军事力量, 是国民政府中炙手可热的人物。那年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孙中山死后,在国民党内实际已无任何人可以与之抗衡了,他正逐步成为国民党中新的领袖。宋家姐妹才蓦然回首,关注起这个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几十年后,宋美龄为了掩饰当年她们姐妹对蒋介石的轻蔑,曾对人说,一九二二年她在孙中山家中笫一次见到蒋介石就被对方迷倒了。他远比二姐夫孙中山英俊,两人一见钟情,当即交换了电话号码,其后便开始了鸿雁传书,感情与日俱曾。
大陆最近出版的>一书则是另一种说法:蒋介石一九二二年底在孙中山家中见到宋美龄绰约多姿,当即为之倾倒,要求孙中山撮合两人的关系。此事遭到宋庆龄的反对, 回答宁可看到妹妹死, 也不愿意让其嫁给一个在广州城里有两三个情妇的男人。而孙中山的态度却十分暧昧,劝蒋介石等一等吧。
如果把这两种说法结合起来看,可以说是妹有情来郎有意。然而从史实来看,即使第一种说法出自宋美龄之口,这两种说法都是可信度不高的。蒋宋二人如果在一九二二年就情投意合,以蒋介石急躁的习性,他们的联姻决不可能在五年之后才发生。再者,蒋介石与陈洁如一九二一年底才举行了婚礼,他们的婚礼曾得到孙中山的祝福和赞美。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的精神领袖,多少也要顾及自已的形像,不太可能明知自已的部属新婚燕尔,还纵容其吃着碗里的,伸手去捞锅里的,叫蒋等一等。从蒋介石来看,他为了把陈洁如追到手,花了那么多的心思,此时还沉浸在欢娱与甜密之中。事实上,一直到北伐军攻克九江后,蒋的心思都还在陈的身上,他一九二五年曾在日记中写道:“下午,携洁如赴汕,……为情磨缠绊,怜耶?恼耶?欢无已时。”一九二六年,他在北伐中给陈洁如的每一封信都表达了对她的思念和关爱之情。只要军情许可, 蒋总会将陈接到军中, 以释思念和怜爱之情, 陈也很有分寸, 从不干政, 只是协助蒋处理日常电信文件。要说一九二二年蒋介石就动了弃陈追宋念头,与宋鸿雁传书,暗送秋波,无论如何有些牵强。
宋美龄要接近蒋介石,就得对蒋介石的私生活有所了解。宋美龄和宋蔼龄精心设计了一个晚会。据陈洁如回忆,在此之前,无论他们夫妇,还是蒋介石本人都不曾被邀请参加宋氏姐妹圈子里的任何活动。破天荒地受到邀请,蒋介石显得有些受宠若惊,认为这是拉拢孙中山亲戚的一个良机。而陈洁如则有点不知所措,本不想去,最后被蒋说服,接受了邀请。但蒋陈二人无论如何没想到这次聚会,是宋美龄对蒋陈婚姻的一次公开挑战或叫板的前奏。在蒋介石到来之前,宋氏姐妹不断地向陈打听蒋介石的脾气和蒋与前妻们的关系,两人一唱一和,配合默契。
宋霭龄对陈说:“蒋夫人,你曾和你的丈夫吵架吗?”当陈告诉她,迄今为止还没吵过,两人过着互相尊重的生活。她又问:“蒋介石的的坏脾气是出名的,他从来不骂你吗?如果没有,你一定是忍耐的化身,才不曾同他吵过架。”
宋美龄连忙接过话:“据孙先生说,介石稍不称心就暴跳如雷,是真的吗?当然我并不相信。不过一个坏脾气的男人总比一个没有脾气的男人好。”接着,她又问蒋陈的婚姻,蒋的原配毛氏反不反对,有没有出来为难,毛氏对陈是不是态度很坏。陈告诉宋美龄毛氏是佛教徒,温良贤淑,不理俗事,蒋陈的婚姻曾得到毛氏的同意。宋美龄又追问蒋的第二任太太姚氏,当陈告诉宋,她们结婚时,姚氏收了蒋五千元,已放弃了与蒋的关系,宋氏姐妹露出会心地一笑,似乎心里已经有了底!
陈洁如在宋家花园中散步时曾听到宋霭龄的大嗓门对陈的评论:“她只是一个中等阶级的家庭主妇,怎么配作一个少壮派领导人的妻子,我们必须得想想办法”。宋美龄也不甘示弱大声叫道:“她象征着我国生活中的一道巨大的社会鸿沟,但我必须说,她有她的优点,她可以做一个农家的好妻子”。
其时,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实在看不下去了,对宋美龄说道:“你想叫她怎样,她只是一个尚未开窍的孩子,给她一个自我发现的机会吧!她会学习的。不过我必须说她是一个真正的好女人。”
过后,廖夫人曾对陈洁如说:最好远离宋蔼龄,同时别让蒋介石落入她们的圈套。我说这些是因为我喜欢你, 不希望你遭遇悲惨的命运。你不要忘了她还有一个未出嫁的妹妹,这就是危险所在。
陈当时总觉得宋氏姐妹看不起蒋介石,加之蒋介石和陈已经结了婚,蒋介石曾以断指来表示对陈的爱恋与忠诚。宋氏姐妹是基督徒, 而不破坏别人的幸福婚姻, 是一个基督徒最基本的品质。廖夫人却警告陈:不要轻信宋氏姐妹,她们能抓到手的就一定会抓,蒋介石已是广州城里最重要的人物,是一条值得钓的大鱼了!
这些话源于陈洁如的回忆录, ,可信度是很高的。从历史的结局来看, 宋美龄最终取陈而代之, 宋间离蒋陈婚姻确有其事。而且当时有廖夫人见证。陈洁如在一九六三年写这本回忆录时, 廖夫人还健在, 她一九六一能从上海移居香港, 还是通过廖夫人向周恩来疏通才得以成行。廖夫人为人清廉正直,与世无争,如果没有此事,陈绝不敢无中生有,把廖夫人扯进来,证明宋氏姐妹的所作所为。
应该说宋美龄这次向陈洁如的挑衅和叫板,还仅仅停留在试探阶段,因为她们对蒋介石的前程还吃不准,国民革命政府还仅仅局限于广州这一弹丸之地,革命尚未成功,蒋介石只是一支潜力股,有上涨的空间,他要想成为国民党中真正的领袖,还要看北伐能否成功。她们拉上了蒋介石的关系, 并不急于与之打得火热, 宋美龄的大姐和姐夫都是生意之人, 她们还要等一等,看一看。
等到一九二六年蒋介石统帅的革命军攻克武昌之后,宋美龄终于出手了。武昌攻克当日, 她就给蒋介石发来贺电。蒋介石在给陈洁如的信中提到:“我很高兴意外地收到宋美龄发来的大捷贺电,并称我为英雄,我巳复电致谢。”以宋美龄当时对革命涉足的程度和与蒋平时并不深的关系,她致电蒋介石,恭唯他为英雄,似乎有些不合情理。然而, 正是这种唐突之举向蒋暗示了醉翁之意。宋美龄的用心深远!从蒋介石的这封信里也可以看到蒋宋二人在此之前并无象宋美龄后来所说的那样, 从一九二二年起就鸿雁传书, 感情与日俱增。否则蒋介石收到宋美龄的电报就不会感到意外了。
北伐军占领九江之后,宋美龄专程托其姐夫孔祥煦给蒋介石带来亲笔信。在信中不仅称这位平日无甚交往,亦不沾亲带戚的蒋介石为大哥,还谦恭地以数月未能亲聆教诲为憾。
然而,就在此后不久,革命党内部的“宁汉分裂”帮了宋美龄的大忙。攻克南京前夕,在武汉的国民政府委员、中央执行委员在苏联顾问鲍罗庭和共产党的参与下,举行了国民党三中全会。为了限制和制衡蒋介石在北伐中形成的军事和党政独裁,大会对原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的领导层作了相应的调整。选举了汪精卫,谭延闿,蒋介石,孙科,顾孟余和中共党员谭平山,吴玉章等为国民党中常委,同时重新选举了政府委员,汪精卫,宋子文,孙科等人被选为常委,各部部长也作了重要调整。这样一来,北伐之初,国民党中央全会推选出的蒋介石中央常委主席和他的亲信张静江在战时的代理中常委主席的职务也悄然取消。至此,蒋介石除了北伐军总司令一职外,在党政部门已无实际职务。大会还通过了国民革命军司令部组织条例,规定总司令应对党中央负责,也就是党指挥枪在中国的最初尝试。而且大会拒绝了蒋介石关于国民政府移往南京的建议,确认武汉为国民政府的所在地。
面对政治上的全线失利,蒋介石沉不住气了,曾当着前来协调和解释的武汉国民政府代表廖夫人的面歇斯底里地要寻枪自杀。蒋介石的困境,给了宋氏姐妹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宋家姐妹深知,武汉政府虽然声势浩大,但内部矛盾重重,国民党与共产党在工运和农运问题上分歧越来越大;左派国民党人与右派为要不要联共吵得天昏地暗;政府无法撑握一支真正效忠于其的军队;加之财政上又无真正的来源。尽管蒋介石已被武汉政府削去政府和党的最高领导权,但他牢牢地掌握了北伐军中实力最强的第一军,而其他改编为国民政府的军队,名为革命军,实际上各怀私心,极易分化瓦解,将来都不是蒋的对手,武汉政府根基脆弱,垮是迟早之事。宋家和孔家要想在政治特别是经济上有大作为,在这兵荒马乱的世道,非靠蒋介石的枪杆子不可。宋美龄当机立断,托付宋蔼龄去见蒋介石。而蒋也想通过宋氏姐了解武汉方面的内情,两人一拍即合,举行了一天的密谈。
据陈洁如说,会谈之后,蒋向她述说会谈的内容。宋蔼龄不愧是生意场中的高手,对蒋介石又捧又打。宋对蒋说:你是一颗正在上升的新星,你愿意让你这颗新星下沉得和上升一样快吗?你愿意让共产党把你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吗?你拥有为国民党的目标奋斗的精神,但只有精神无济于事。要想成功,需要势力,金钱和特权。这些你一无所有,不过你还有希望,我们可以帮助你。我们可以谈一笔交易,我们将用我们的影响去分化武汉政府,策动宋子文与你合作,联合上海的银行家帮助你,供应你北伐所需的经费与军备。你必须与宋美龄结婚, 在南京政府成立时,任孔祥熙为行政院长,宋子文为财政部长。尽管蒋宋密谈的内容在遣词作句和语气上经过蒋的转述和陈洁如的复述与宋的原话也许不会字字相同,但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其内容的真实性。按照时下流行的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来与会谈内容如出一则辙历史事实,早已确定了其内容的确实可靠。
宋蔼龄空手套白狼终于与蒋介石做成了一笔只挣不赔的买卖。事实上宋氏姐妹,包括宋子文,孔祥熙都没有人缘和本事拉拢武汉政府的人才,分化武汉政府,更无法获得上海的中外资本集团的支持。最后连宋庆龄,何香凝这些被认为孙中山的谪系传人都没争取过去,直到国共大打出手,孙中山的这两位旗手,仍在共产党一边。宋子文曾在武汉国民政府任内,于一九二七年三月到上海,试图帮武汉政府控制上海这个经济中心的财权,筹集款项,但无人买帐,无功而还。可见中外资本家们都是有眼光的,并不是某人有某名牌大学金融硕士或博土的头衔,会讲几句英文,就可以获得他们经济上的支持,他们看重的是实力,谁能用枪杆子保护他们的利益,他们就支持谁。即使没有宋氏姐妹,没有孔祥熙和宋子文,他们看中了蒋介石,也会主动来找蒋合作。不知蒋介石在宋霭龄的捧与打中,是不知其本身的价值,过于自悲,还是被武汉政府的所作所为,气得不知所措,或许假装糊涂,乐得送孔祥熙和宋子文一个顺水人情,自已再来一段红绡帐里卧鸳鸯,反正宋美龄委托其姐做的这桩买卖是成功了。不久武汉国民政府分化瓦解,国民党的许多要员也在汪精卫的带领下,投入了南京政府的怀抱,这是国共反脸,政府缺乏经济和军事基础,以及政客们趋炎附势所造成的,宋孔两家的作用十分有限。
蒋宋密谈后,蒋介石为了摆平陈洁如,要她为国家的利益暂时离开五年,由张静江的两个女儿陪同前往纽约留学。陈出国前,蒋介石为了使陈母相信,他五年之后会与陈恢复夫妻关系,曾举着香烛在陈家供奉的佛祖面前发誓,如果食言,将任佛祖惩罚,他和他的南京政府将在二十年内毁灭。陈洁如的母亲见蒋这么虔诚,反过来劝陈顾全大局,成就蒋的大业。陈终于被说服,前往美国。然而这一脚跨出,她这一辈子就不可能与蒋再做全中国最幸福的夫妻了,真可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但是,蒋介石在佛祖前的戏言,在二十年后竟变成了事实,他的数百万军队和南京政府在中国大陆灰飞烟灭,只得逃往孤岛台湾。是天意还是巧合,只好留与后人在茶余酒后,话长论短了!
当蒋介石把陈洁如摆平之后,这才与宋美龄在上海有了十来天的谈婚论嫁的交往。其间,蒋介石虽有过暂短被逼下野,但仅仅是名义上的,是做舆论看的,实际上他仍然牢牢地控制着北伐的精锐。在宋美龄的眼中,他没有掉价,他们的关系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一日,宋美龄与蒋介石在上海正式结婚。宋美龄从北伐前在广州的家庭晚会上投石问路,到后来的晓之以利,动之以情,终于摧毁了蒋介石已经建立的家庭,把中国当时最有实力的蒋总司令俘虏了。当时,蒋介石曾在申报登一启事:毛氏发妻,早经仳离,姚陈二妾,本无契约,公然否认这蒋介石与陈洁如
长达七年婚约的存在。这种明摆着的事都要扯谎,可见政治人物是多么无情无信,难怪古人曾有“悔叫夫婿觅封侯”之说。陈洁如在美国得知这一启示,才知上当受骗,几次想自杀,均被人劝阻而未果。
据说,陈洁如后来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去香港之前,定居上海,做过泸湾区的政协委员。她移居香港之后,写了一本披露自己与蒋,宋关系的回忆录,曾遭到台湾方面的威胁和利诱,不得不放弃出版。在她有生之年未能看到此书的出版和社会的看法。真是死难瞑目!
蒋宋的婚姻,虽是一场利益婚姻,但主动者并不是蒋介石。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研究蒋宋关系的书籍都认为,是蒋介石为了争取江浙资本和西方列强的支持,主动追求宋美龄,靠着宋孔两家的帮助,蒋介石终于如愿以偿,同时也形成了亲西方的所谓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统治中国的格局。事实上, 蒋介石虽然在与陈洁如这段婚姻中背信弃义,但要说他主动出卖自己原有的幸福家庭,追求宋美龄却是强加于蒋的不实之言,他背了几十年的黑锅。在蒋宋这桩政治婚姻中,是宋美龄为了自已和宋孔两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主动地,有预谋和步骤地,以第三者的身份,介入蒋介石的私生活,最终反客为主。应该说没有蒋介石,就没宋孔两家的显赫,但没有宋美龄,蒋介石在当时靠实力形成的霸主地位应该不会因此而动摇。当时,宋美玲也只有这条路可走了。当她高不成低不就,转了一大圈,找到了值得依附,最有潜力的强人蒋介石时,已经三十出头了,在那个时代,已是老处女了。而且蒋已经有了红袖添香之人。纵观那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圈子里的人,也已无够胆,够条件,娶她之男士了。她只有用尽心计, 动用周围的一切关系, 甚至置基督的基本教义而不顾, 把蒋介石原有家庭关系摧毁,才能突被困境,达成目标。这乃雄心与家族使命之使然。
应该看到,宋美龄在当时以其留美的经历和孙中山的妻妹的身份,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蒋介石对她是仰慕和敬畏的, 但这不可能是一个男人对女人的爱情。大陆电影>中有一句名言叫做 “先结婚后恋爱”, 蒋宋这段婚姻,也正是这样。在往后几十年的日子里, 这种仰慕与敬畏, 加上迟来的爱恋,也许是蒋介石与宋美龄能够长久厮守的基础。一个强势的第一夫人的存在和影响,使蒋介石流氓无产者和旧军人的霸道,固执,火爆和偏激的习性有所收敛,到晚年甚至还表现出几分西方绅土儒雅的风度。这些无疑是宋美龄言传身教的功劳。
有人认为宋美龄才貌双全,是蒋介石的理想的佳偶。貌取决主观评价,各人的尺度不尽相同,谁也说不清。宋美龄在政治上才干上的出色表现,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是西安事变,二是抗战中出使美国,争取美援。
从现在披露的史料来看,张学良和杨虎诚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之后,共产国际通过中共以及各政治团体,在宋美龄到达西安之前,已与张杨达成共识,只要逼蒋抗日,不会伤害蒋介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派抗日团体和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共同协调的结果。宋美龄来时,局势已经明了,张杨底牌已出,她的出现,充其量是为受到惊吓的蒋介石带来精神上的安慰和道义上的支持,不可能起到了影响时局的作用。并非后来许多御用文人所说的那样,是深入虎穴,挽狂澜于既倒。如果换了陈洁如或某个家庭妇女,丈夫被关押,难道就会无动于衷吗?,一个简单的类似于探监的行为,哪里值得这样吹捧!
一九四二年底,宋美龄出使美国,次年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曾赢得热烈的掌声,议员们多次起立致意。有人说这篇精彩的演说,够她青史留名,炫耀一生。美国时代杂志曾将其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女性。实际上,与其说议员们的掌声和起立致敬是为宋美龄的演说喝彩,不如说是为中华民族用血肉之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所感动,向中华民族致敬。他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重要性。如果以为美国朝野这么容易为宋美龄和她的演讲所倾倒,那就大错特错了。以当时的局势,哪怕是派一个只讲中文的第一夫人来演讲,也会受到美国朝野的追捧。五年后,同样是这位曾被美国媒体称之为雍容,高雅的第一夫人再度访美,寻求美国政府对于被中国人民所放弃,兵败如山倒的国民党政府伸出援助之手时,不仅再也听不到喝彩,她在各处的演说和与总统杜鲁门的会谈,还被媒体称之为陈词滥调,了无新意。
尽管宋美龄在殿堂上大声疾呼美国人,大力援助困贫中国的抗日战争,赞美美国的民主制度,强调建立民主制度的重要性,但她私下的言行马上又给美国人抓到了把柄。
中国在当时是如此的贫困,在西部地区,许多家庭只能全家共一条裤子,而宋美龄生活之讲究,穿着之华贵,每天竟要多次更换丝绸床单,美国富人也自叹弗如。美国人不由得产生美国的援助都用到哪里去了的联想。后来有人向美方解释,宋美龄皮肤过敏,不得已而为之。但迄今为止,美国人还没见过有关丝绸可以防皮肤过敏的医学报道。
在与罗斯福夫妇的一次午宴上,罗斯福问道:如果战时煤矿工人罢工,她和蒋委员长会如何处理,宋美龄用手在脖子做了个断头的手势,令举坐皆惊。事后罗斯福夫人曾说:“她对民主制度能够讲得很漂亮,但她不知道怎样实行民主制度。”宋美龄表里不一的风格,即使在她风光之时,也遭到知根识底的正直美国人的质疑。
其实,一个在政治上过于有才,恃才干预政治的第一夫人,对总统和人民而言,并非什么好事。一个安于本份,以照顾总统为已任的第一夫人,对总统本人和人民也不是什么坏事。从历史上看,不论专制制度还是民主制度都是如此。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合的背景和动机,决定了她不可能不通过干预政治来维护宋孔两家的利益。对宋美龄而言,蒋介石是她理想的丈夫,对夫人言听计从。从宋美龄的所作所为来看,很难说她是理想的第一夫人。国共之争,蒋介石其所以败于共产党,仅仅三年,尽失大陆天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员普遍贪污腐败,人民对此义愤填膺,对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已完全失去信心。这种贪污腐败之风的兴起,是受孔宋两家贪污腐败的影响。是对孔宋两家的效仿和攀比。上梁不正,下梁必歪。孔宋两家能非法搞到国家的巨额财富,逍遥法外,与宋美龄的支持,保护不无关联。
一九四八年八月,国民政府下令进行一场关系到蒋介石政权生死存亡的金融改革,其重要内容就是要以金圆券为市面唯一流通的货币,不允许任何人持有黄金,白银,银币和外币,持有者必须兑取金圆券。为保证金圆券的购买力,政府冻结物价,强行管制市场,违者依法惩治。
为了确保金融改革成功,蒋经国带着打虎队到上海督战,结果碰上了由孔令侃与孔令伟在前台,孔祥熙和宋蔼龄在幕后的“扬子建业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于抗战之后,通过宋美龄的关系,获得进口汽车,药品,钢材,染料的特权,同时还干着走私,逃税,套取官价外汇和垄断货源的勾当,两年间发了大财。蒋经国发现该公司公然对抗政府法令,不仅囤积货物,还将非法所得的黄金,美钞转移国外,曾一度将孔令侃逮捕。宋美龄知道此事后,立即将在东北指挥作战的蒋介石召回,叫蒋经国立马放人。从此各地商家也学着明一套,暗一套,对抗改革,搞得蒋经国无法继续干下去。此外宋子文也在广州顶着不执行改革的命令,自己也大肆转移资产于国外,整个金融改革竟毁于孔宋两家之手!中国人民不仅饱受内战之苦,还要遭受再一轮经济盘剥,金圆券最后成了废纸。据说,傅作义听说宋美龄干预打虎运动,曾气愤地说,蒋介石要美人不要江山,我们还为他卖命干什么。这也是他后来起义的重要原因。
就在宋美龄第二次访美时,杜鲁门曾坦率地谈及有十亿美元的贷款落入孔宋两家的私囊。后来又传出孔宋两家曾有二十亿美元资产在美国,杜鲁门曾一度要国会对此展开调查。然而,美国是一个保护私有制的国家,联帮调查局很难从银行获得私人的资料。此时,大陆已经变色,蒋介石逃到了台湾,所有的资料不是毁于战火,就是在共产党手中,联邦调查局就是天兵天将也无从下手。更重要的是随后韩战爆发,蒋介石又变得重要起来了,调查下去,也许不利于台湾的稳定。最后这次调查也就不了了之。其实,即使没有这些原因,美国人也休想查清。孔宋两家,在中国就有贪官名声,钱财转到美国决不会放到银行等人查。再者,在兵荒马乱的中国,大小官员都收刮黄金保值,孔宋两家都享有外交特权,把黄金夹在货物之中,运到美国,藏在家里,谁能查出。美国报刊曾有过他们偷运黄金来美的报道。孔祥熙一到美国,就在长岛和曼哈顿购置了豪宅,宋子文也在曼哈顿有房产,并在多家中资很行有股份,一家老小吃穿不愁,过着优雅的生活。孔祥熙早年曾做过很短一段时间的生意,但并没发财,一生中的绝大部份时间是公务员,宋子文则一直是公务员,国民党溃败时,即使有钱人的财产也早已被金圆券化为乌有,如果宋孔两家不贪不窃哪有钱在美国过高贵悠闲的富人生活,难道天上会掉钱财下来给他们不成!
孔宋两人去美国之后,蒋介石多次去电,要他们去台湾,遭到婉拒。孔宋两人可以与蒋介石共享荣华,却不愿与之共赴患难,实在是不给宋美龄面子。至此,宋美龄总算完成了宋孔两家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尽管代价是十分残酷的。
一点多余的话:
本人在网上所写的文章,欢迎批评指正,也欢迎各种报刊,杂志,网站及个人转登或转贴,但转登或转贴时,请勿将本作者的网名删去,保留作者之名,一是表示作者有对文章的责任,二是表示作者有对该文的所有权。今年七月十二日美国《星岛日报》将本人三月在网上所写的《小诸葛白崇禧徒有虚名》一文改名为《白崇禧坐山观虎斗》,以王春鹏的名字登在副刊上,打电话给该报负责人关某,虽承认系该报所为,但把责任推给香港,说是该报香港版传过来的,连句道歉的话都没有。而后本人在网上写的《人民币升值难给美国经济带来实质性的好处》被大陆某金融时报删去作者名字,以本报讯登出。所写《毛泽东与杨开慧之死》被一名网友删掉本人的网名用平江不肖生的网名代之,并改名为>贴在China.com等多个网站上。总之, 每写一篇文章, 总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本人也无法一一弄清。如果这些报刊和顶名者是要保护作者,代作者负文责,请不要再作此事了,本人既然敢写,就敢负文责。再者, 网上写文章,纯属个人爱好,茶余酒后,谈今论古,无名无利, 如此冒名顶替,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