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是几个月前小小的一篇有感而发。今天看到万家评述转的易中天谈陈寅恪, 说道中国的知识分子总是在追求有意义的漫漫长路上奔波,陈寅恪则大多数时间是按着自己的步调和兴趣这里闯闯, 那里看看,瞅着旁边阳关大道上人们疲于奔命,渐渐地他成了大山,边上还在跑的人,看得懂看不懂的,都能看到这座山。 我也不是什么知识分子, 不过就算普通人的生活也会有牵涉到有意义没意义的问题。 同样坐在那里愣神, 如果哥哥说在思考问题,弟弟说在发呆,你说大多数爹妈会怎么说?反正正好看到了,就把这篇短文也拿出来晒晒。 原来的题目就叫Validation, 正巧看到“给文章起什么名提高点击率”, 觉得好玩儿, 就加了个中文名字。 你要是冲着这中文标题而来, 看了觉得上当可不怪我。哈!)
好朋友的论文发表了, 不仅是发表,而且是发在CELL上, 科学界(不仅是她的领域生化界)最权威的刊物之一! 很是替她高兴。 我虽然是外行人, 但清楚梦想时实现的那种感觉, 过去N年的辛苦终于有了一个validation, 这篇论文validate了朋友的努力, 摒除了曾有的怀疑, 我听到了她舒口气的声音。
其实我们何尝都不是在等待这被validate的一刻!
从小到大, 我们都希望被承认(尤其是被外界承认)。 考试考的好了, 有家长的承认, 同学老师的认可; 做人做的好了, 有身边的人--家庭, 朋友, 同事的认同。 孤芳自赏, 赏的又几曾不是别人旁敲侧击的赞美亦或妒嫉。 就算是平平常常做顿饭请人吃, 也希望吃的人表露出满意。
我认同这种承认的重要性, 因为我们需要推动力, 促使我们向前, 完善自我, 而外界的评价往往是最大的动力, 谁让我们是社会的动物!
可是我们自己的自我承认呢? 难道不需要, 不可以,做一件事, 达到一个目标, 仅仅是为了"我"想要; 仅仅是我自己的认同, 不够吗?
若干年前, 和一个中国女同事讨论了一些人生目标, 想做的事, 听我兴致盎然讲了一通爱好和向往后, 她很不解地问, 那又怎么样? 你要学这个那个, 去这里去那里, 然后呢? 我也呆了呆, 不知道是她问的太有哲理, 还是我们根本在玩儿向左走向右走的游戏, 尴尬了一下,决定耐心解释, 不为什么呀, 只是因为喜欢, 稍带点充实自己的性质吧。她更不明白了。 我也迷惑了, 做一些只是为了自己, 不为周围的一切的事或者什么意义, 是这样难以理解吗?
也许是吧, 回过头来想想, 一切以表面的,或 physical的成绩来衡量人,以及人的事业功绩的社会, 我们要做的大多数presentation都是给别人看的。 "你自己说好没用, 要别人说好才行"。 这是常理, 是行为准则, 很多情况下也确实如此。 只是我们常常将它执行到极端, 久而久之便抹煞了自我, 于是当有个人真得要去追寻他/她的真梦想, 自己给自己一个validation时, 作为朋友你提醒他/她谨慎, 作为对立者你等着瞧好儿, 作为旁观者你不理解,觉得他/她有病。
我其实也并不能免俗。 我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爱好和梦想, 只是为了不彻底变成一个为表象而活的人, 而抛开一切去实现梦想且只因为自己喜欢的勇气, 我没有。 有这种勇气的朋友,我羡慕, 赞美, 然后提醒他/她这世界的规律。
Peter Sampras最敬重的教练在去世前说 "I feel Peter validated me." 有这么个伟大的弟子当然是当教练的一个最伟大的validation. 可是这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能力,和对事业的热情validate了他的教练生涯呢?可惜, 没有人在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