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文革遗毒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让我们好好珍惜在文学城的相逢吧。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的拙文,“呵,我也经过文革的洗礼”刊出后的确引起了很大的回响。在写此文时, 我想了很久,方才下笔。我的主题不仅是阐述一下我在上海两年的工作情形。主要的是想探试一下文革结束后对我们到底有啥影响。 多年来在美国接触到不少在文革后长大而来此受博士教育的高等知识分子。接触久了,渐渐发现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恕我直言)装懂,不认错, 狡辩,说话不负责任,混饶视听(当然有例外的,我绝没有一干子打翻船的意思)。回上海后,在我的工作单位又碰到同样类型的同事。说实在的,我为老一辈的长者遭受到文革的折磨而叹息。别的升斗小民,教育水平不高。来个装懂,不认错,就罢了。但是我们这些知识分子是不是该反省一下。 文革都过去了三十年,我们是应该摆脱它的阴影了。可是文革的遗毒却不止一次让我从所接触的人碰上了。无巧不成书,居然又在我这篇自述的杂文刊出后,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把自己和化学键先生往来讨论特地转录下来,和大家一同来欣赏一下。我绝对没有人身攻击的意思。只是表示一下个人的感受而已。       

 

*********************************************************************************************

我在美国也算搞了几年药物研究,不过还是看得出上面文字中的问题。

(1)
讲几张公司的幻灯片不一定就上升到间谍的级别。在美国,只要已经发表的文章或者专利中的内容,原则上都是可以讲的。如果还在原来公司工作,就需要一定的审批,如果已经离开了公司,基本就可以随便讲了。 否则,怎么去找工作,面试的报告讲什么
?

(2)
一个化合物最后能否被批准成为药物,其影响因素很多,许多情况下是非技术的原因,更不能排除被枪毙的项目中有杰出的研究工作。


(3)
公司裁人的决定不是你表达的那么简单,在现在的经济条件下,任何有学术水平,技术水平,领导能力的人都可能丢掉工作,整个研究组,甚至整个公司关门的可能性都是屡见不鲜。老兄,你就不要在那里胡说八道了.....

*******************************************************************************************
以下是我的答复:

 

我第一次看到您的评论时,我就把它删掉了。同时也单独给了您的答复。我的用意很明显,不希望以讹传讹。对您的问题,在此再以中文答复。

首先,我觉得您还是太年青,有点冲动。往往在冲动下,就不知所云了。第一,您对我的称呼,“一个台湾海龟“ 我很不以为然。我出生在大陆,在台湾长大,来美留学。“海归”一般是指大陆的留外学生返国。您可以称我“海归”,我不介意。到底我是在大陆出生的。我们台湾不叫海归,我们叫“归国学人”。因此,您对我的称呼就不对了(一个台湾海龟的胡说八道)。再有您说我“胡说八道”这就更离谱了。每个人有每个人对事情的看法与理解。当然会有偏差。但是给人家一个“胡说八道”的头衔,在做人上就不够厚道了。不过我说过,因为您是在不吐不快的情形下说的话,我就点到为止了。

关于使用公司有关机密的问题。我不再愿与您辩论。您认为对,您就去做。我在美国工业界工作了近30年(保证您没我这个经验,恕我倚老卖老),并不是象您所说的。诚如您所言,当然没有人会在公司上班时,把这个公司机密往外漏。都是离开公司后,自以为安全而犯下滔天大罪的。至于找工作,面试,那就要看您又没有智慧了。就像我在文中所说的,可以照个葫芦画个瓢,不须一字不拉的拿公司原来的资料。在使用时总是要谨慎小心。再说,您去口试, 牵扯到一些敏感的话题,人家也未必敢顾您(美国人对公司机密是很敏感的)。有一点我相信您应该了解,只要您的学问到了一个阶段,怎麽编都应该变出点东西上台演讲的。实在用不着去扯到公司机密上的。

我不知您所谓的非技术性的原因是啥。我们大家都听到在国内申请批文的许多马路消息。我想在美国要拿到一个批文,技术性是首要的原因。不管在安全性,药效性,在化学上都是如此。美国药监局也一再强调”科学性”.当然运气有时也是很须要的。告诉您,我这30年来在美国,前后亲手经过4 个新药的批文(NDA)。我是认为技术性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绝不是请客吃饭,送点红包就可过关的.

在美国这个以利为主的社会。在工业界,您再有学问,对公司的营业额没有贡献的那些杰出项目,就可能被枪毙了。好在,真金不怕火炼,在被枪毙的项目中,有别的公司愿出钱买下来,或者几个人出来成立公司,而开发成功的,也有很多例子的。您说得很对,公司裁员往往有不得已的苦衷. 不过有一点,我相信只要您有本事,对公司有实质的贡献,即使您被砍了. 公司也会尽量帮您安排工作的.或者会推荐您到其他公司的.这就是这个国家的可爱.

 

 

以下是化学键的答复:

 

 

抱歉,没有看到你在那边的留言。

我觉得称号为“海龟”并没有多少贬义,那个词大家都那么用,而且经常看到它和“海归”被混用。当然客观上有冒犯的嫌疑,那我应该道歉。 

我最近很忙碌,你那篇文章也是匆匆读完,不过你在文章中的语气和表达的内容还是很清楚。

虽然我从来没有回国做那些你的文章中提到的事情,但是知道有几个朋友经常性的回国,可能曾经与国内的公司有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交往,也曾听到他们说的一些故事,不过好象没有你说的那么离谱。

就我所知,国内在现代药物研发尤其是新药开发方面还远远落后于美国。近年来,不少海外华人通过种重渠道和国内加强联系,客观上对中国医药的发展将会带来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针对具体的个人或者说某个事件中,很有可能有负面的成分。人都有弱点,有局限性,对于一个队伍,一干二净公司也是如此。不过,你的文章似乎是在说一种很大范围的社会现象,而且你的论点论据也不是很充分,这对于一些不知内情的读者是很容易被误导的。

限于时间,我的原文也只是谈及你文章的很小一部分。 我觉得我的点评还算公道。
既然你和其他读者有评论,我就再说几句。

1
 间谍罪好象是个很大的帽子。也许你还是应该事先就一些技术细节调查一下,比如所讲的内容有没有任何形式的公开出版,作者有没有得到公司的许可。这些应该很容易查问,否则,你完全可以控告他,或者向相关单位投诉。 就我所知,一般人对在公司外面所讲的内容还是很谨慎。当然,不排除个别现象,但是你的原意似乎不是这样。

2
 我提及技术性,当然是指讲演者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应用的技术,比如有机合成中的技巧,或者某个高活性的发明过程,这些内容常常是出版物的主题,也可能是他们回国讲的内容;即使最后没用成为药物,还是可以讲,对听众会有帮助。 药物研发是个多学科长期的过程,一个化合物能否最后被批准,并且带来经济上的利润,带走患者的痛苦,其决定因素太多了,很多是与技术性或者是你说的科学性无关的。你在工业界那么多年,这一点就不用我再啰嗦了。

3
 关于裁人的事,似乎也没用必要啰嗦了。

我觉得我还基本上是就事论事。 也许是你特殊的经历,使得你的原文有很多主观成分。 

 

 

看了此文之后,令我感慨万千。虽然真理是越辩越明。但是我又想到郑板桥的那句“难得糊涂”。我只是回复了短短的两句话。

************************************************************************************************************************
哎,文革遗毒何时了。岸是一头绿,岸是一头春绿啊。(俺是一头驴,俺是一头蠢驴啊)。

 

 

说实在话这两篇给我的答复,的确是我未来可用的好教材。我可以一行行的拿来讨论文革对我们的遗毒。有机会如果我还有兴致的话,我会慢慢再于与大家分享。

 

 

杏林香雪 发表评论于

总体上我比较赞成您文中的说法. 我在欧洲也做过药物方面的事,但与您和化学键不同,我是以临床医生的角度参与审批工作,当然在审批部门我只是个小医生而已. 制药公司内部的问题我不大了解,依我所知,一个化合物最终能不能成为药物有技术性的因素,也有其他因素,如果是一个全新的药物,临床很急需,这药物无论如何很快会得到批准的,如果是老药的衍生物或者该病已经有几个临床效果相对满意的药物在市场上存在,这类新合成物就很难取得批文的. 在申请材料中大部分是属于后者,所以说一个研究员如果逃不出老合成物家族的圈子,他的成果多数没出头之日,除了原来的那个药物在临床第四期出太多的毛病被枪毙,制药公司会把后备合成物拿出来申请,这时审批部门明知这药物以后也可能会出同样的问题,但看在制药公司已经花了巨额资金上重新给机会.

我是在大陆长大并读完医学院才出来,在外面呆了十几年,已经没办法回去适应国内同龄人或比我大的长辈的做法,在我自己开诊所之前,曾经有制药公司希望聘我回去负责临床试验工作,我在公司总部和中方聘请来培训的几位研究人员和医生打了两礼拜的交道就决定不去了,我实在没办法适应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缺乏严谨工作的精神,和您一样心疼的,也是看到有不少"海归"在外面不知呆了多少年也和没受过国外教育的人一样浮夸作假欺骗吹牛,而且一点也不脸红.

很佩服您的勇气!
jwayne_1 发表评论于
我绝没有一干子打翻船的意思.

I agree with lots of your opinion, but not this one. It sounds to me you are 一干子打翻船, :)
东村山人 发表评论于
装懂,不认错, 狡辩等等,似乎不分国界。和文化背景有没有必然联系,我讲不好。我目前的公司,就有这么一位长者,装懂,不认错,自以为是。遗憾的是,是个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也不要先下结论,是否东方文化的原因。因为此公在美国工作过10多年,特崇尚西方文化。我觉得是个人问题。
watchwater 发表评论于
装懂,不认错, 狡辩,说话不负责任,混饶视听
这句话,总结的太对了。
蛮不讲理,好面子,有武侠小说的情节。
watchwater 发表评论于
我完全同意,承认现实,才能更好的发展,
好面子,只能是自欺欺人。
说是文革余毒,我觉得从太平天国,义和团,到文革,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的地方,简单粗暴,农民的解决方案。
鲁迅笔下的人物,祥林嫂,阿Q,现在中国至少还有30%
watchwater 发表评论于
中国传统文化是竞争的结果,前人们绞尽脑汁就想怎么才能当官发财,落井下石;
一个各方面都落后的国家,它的文化怎么可能是先进的?
很不符合逻辑的命题。
靠造假,说假话,是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大国。
只能是血汗大工厂。
中国足球就最说明问题,
一句话,就是技术不如人,
总想投机取巧,
只有谦虚认真的学习。
yijibang 发表评论于
谢谢您的回复。首先我要声明,我在1971年离开台湾。之后,也偶尔回去过。因此我对台湾的印象还是局限在70年代以前。而那个阶段应该算是白色恐怖(我们叫保密防谍)厉害的时候。在台湾近20年的成长中,我自己生活的周遭并没有遭受到您所说的白色恐怖。我记得在部队服役时,我们每个预备军官在入伍前最怕的也就是白色恐怖。(平常不抓您,到了服役的时候,一起算帐的)。传言是有,但是在我当时服役的单位(是蒋介石在台北的唯一重装卫戍部队)呆了一年,并没有听说有任何一位遭受到波及。当然,这绝不意味着没有白色恐怖。

我出国后,尤其在80年代,岛内有许多民主运动,加上小蒋巩固政权,我想白色恐怖是绝对存在的。但我人已在国外,所以没感觉到。文革也没有亲身经历过。只是从报章杂志及后来亲人口中听来。 我想大家都承认文革对我们是一场浩劫。 不过您的“台湾的政治现状和社会现状比我所经历的文革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句话,我是不敢苟同的。希望您是说漏了咀。台湾目前的确是乱,可是乱中有序。而且还没有乱到文革那个阶段。如果要把“红潮“当作红卫兵,“全民开讲“当成斗争大会,我想是相当牵强的。至少目前,还没有一个人被逮捕。小的走火是有。不过,老兄有一点我是同意的,那就是我们文化的劣根性 (告诉您,柏扬的小集,文星丛刊,都是我们在高中时偷看的)。我一直在说, 我们外省人是最不老实,也最不团结的了。一个窝里反,一个窝里斗,就把国民党给搞垮了。目前仍在上演好戏。我说的文革遗毒,是单单拿我和我同年纪的同事,这几年来与国内出来的人,做一个比较。而且都是局限在我们做药物开发这一行。我们这个圈子小,所以,一开会就碰头。一碰头就谈谈我们周围的一些遭遇。当然也许有巧合,可是巧合的次数多了,就不难理出个头绪来了。在此谢谢您的不吝指教。
杨子 发表评论于
我每天看李涛的节目,大概也有8年了吧?并且也资助了一个类似的电台节目---也开讲有8年了。我老觉得台湾的政治现状和社会现状比我所经历的文革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也去过台湾7次。第一次(1996)就尝到了什么叫“白色恐怖”的滋味。也让我在20年的飘洋过海的日子中第一次尝到什么叫借钱不还还堂而皇之跟我称兄道弟的“外省人”,也让我认识到了两岸三地的许多大区别。说实话,我也自认为找到了蒋先生败走山河的原因。还看到了跟蒋先生流落台湾成为中国吉普赛人的苦难和可怜---没有家的那种人的可怜。

我不时地想,为什么两岸的华人都是那么的一样复杂、虚伪和不诚实?仅仅一个“文革”了得?

还是在老乡柏杨和李敖的作品中找到了答案---那是我们的文化的劣根性。文革只是一个现象而已。

请斧正。
yijibang 发表评论于
文章结构不错。但动不动就扣帽子的做法和前者是异曲同工的。
动不动就说是“文革余毒”本身就是文革的调子。
得饶人时且饶人,不就一切都和谐了。何况只是一篇评论。
你说呢?
**********************************************************
首先谢谢您的评语。大概在上海那个文革遗毒的工作环境呆了两年,多少也感染了一些文革的调子。我实在应该随时警惕自己,同时也谢谢您的提醒。我绝没有给任何人扣帽子的意思。我也没有动不动就把看不过去的事说成是文革遗毒。我在台湾长大,我觉得我们早一批从台湾出来的人,和80年代由国内来美的人,最大不同点,就是我文中所写的。这绝不仅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们当年在台湾和大陆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我们在台湾早期还算有一个很安定的成长环境。我们没有反右,大跃进,东一个运动,西一个运动的。把我们大陆的老百姓整的死去活来。同时为了图生存而产生出很多不得已的待人,处事之道。而我们在台湾可以好好念书,求学,生活在一个相当单纯的环境里。无可否认的,我们这批当年逃难到台湾的是比留在大陆的同胞要幸运的多了。眼见文革已结束了30年,总不想在异域看到我们当年红卫兵们的影子了。对不?
杨子 发表评论于
文章结构不错。但动不动就扣帽子的做法和前者是异曲同工的。
动不动就说是“文革余毒”本身就是文革的调子。
得饶人时且饶人,不就一切都和谐了。何况只是一篇评论。
你说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