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业~~永远的格林童话 (图)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说来惭愧,看到作业题有些日子,真的不知提哪本书合适。一来,才疏学浅;二来虽阅书无数,良莠不齐,但基本上是属于那种捧上书就不肯放下的快刀手,所以若要象司令那样说出原委,还是有些难度。

不知为何想起了《格林童话》,这是我童年开始接触的一本书,一直到初中,我还是很喜欢里面的那些故事,有些故事如《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灰姑娘》《小红帽》、《青蛙王子》等至今我仍能讲出来。

有人讲,只有读完《格林童话》,你的童年才算得上是完整的、及格的。此话虽然有些过分,也不无道理。

众所周知,《格林童话》是18世纪初由雅科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收集完成的,后人习惯称呼他们格林兄弟。他们都是德国民间文学搜集整编者,出身官员家庭,均曾在马尔堡大学学法律,又同在卡塞尔图书馆工作和任格延根大学教授,1841年同时成为格林科学院院士。他俩共同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57年出最后一版,共216篇故事)。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勇敢的小裁缝》……等名篇,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喜爱的杰作。此外,格林兄弟从1808年起,开始搜集德国民间传说,出版《德国传说》两卷,共585篇。他们还编写了《德语语法》(1819~1837)、《德国语言史》(1848)及《德语大辞典》(1852)前4卷等学术著作,为日尔曼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ZT)。

《格林童话》是欧洲各国中搜集、编写最早,篇幅最长,系统性最强的一部童话集。其中不少故事反映了普通百姓的质朴、幽默、机智和勇敢。故事情节曲折,但不离奇,叙述朴素,却不单调。有不少故事的语言富于诗意。

后来有人认为《格林童话》是经过一次次“道德”的锋利的手术刀剔除后的产物。在同行和批评人士的无情攻击下,格林兄弟对童话进行了相当多的改动。下了一番功夫之后,凶杀、怀孕、近亲性爱等情节被全部删除了。于是,有人将《格林童话》还原,推出《真实的格林童话》,揉进了一些现代人可接受的阅读观点。一位网友这样评论:如此令人战栗的童话让我放不下手,它让我怀疑我们的历史,怀疑这一切真实的东西。原来故事里包含的是这样的意思,原来这才是格林兄弟想要说的啊!我的童年竟然是这样被欺骗了,所谓的童话,现在只让我心寒。

其实这些对我已经不重要了,不管怎样,《格林童话》象阴霾天空中的一丝光亮,给我真实的童年人生平添了许多慰冀,给未来的遥遥人生燃起了许多希望。我想说的只有:感谢。


以下转贴红泥巴书评


红泥巴书评
格林童话的中文翻译有很多,但全译本不多。最早全本翻译到国内的是老翻译家魏以新先生,即目前人文社的版本。另一种常见的全译本是杨武能和杨悦的译本(译林社)。

【阿甲点评】

《格林童话》是18世纪初两位德国历史学家兼语言学家搜集整理的民间传说、童话故事集,他们是一对彼此极友爱的兄弟——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后人习惯称呼他们格林兄弟。
需要特别强调,格林童话不是创作的童话。格林兄弟是做学问的人,他们致力于收集整理民间的童话、神话、传记,很忠实地把收集到的东西整理成为文字,然后还很严谨地考证这些童话的出处。为了收集这些童话,两兄弟可谓费尽心力。从1806年开始,他们凭着为子孙后代恢复和保存民间文学遗产的信念,前后经过8年的努力,才完成了收集整理的计划,共搜集整理了210多篇童话故事。在这过程里,他们不知作了多少艰难跋涉,哪儿有善讲故事的老奶奶或者大爷,他们就—定去纡尊降贵,去说服、去恳求、去聆听人家讲述,同时—字一句地完整忠实地记录下来。忠实,这是他们恪守的搜集和记录的原则。另—方面,他们又坚持对语言作必须的清理、加工,以实现完整和统一。
格林兄弟收集整理的童话,于1812年至1815年期间陆续出版了。孩子们发现了这本书,立刻着迷不已,他们把繁琐的考证统统扔掉,只去读里面的故事,而且津津有味。后来再版的时候就只有童话故事了,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出版至今,《格林童话》创造了一个世界性的奇迹:它的实际阅读群体无以计数,但在每一个有儿童且有书的家庭中,几乎必有一本格林童话或根据它改编的故事。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它的销量仅次于《圣经》!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几乎每一个会讲故事的孩子,都会讲出一个源于格林童话的故事。
是什么令孩子们如此着迷呢?有批评者对此深惑不解,特别是成人世界的文学批评者。
以普通的角度来批评格林童话,实在是太容易不过的事情——这简直是一部让人无法容忍的作品!故事情节简单、老套,开头总是遇到困难,困难无法克服的时候总是有仙女、精灵帮助,结尾总是善恶有报、皆大欢喜;人物形象一点也不丰满,几乎完全没有心理描写;语言干巴巴,思想庸俗,除了故事足够的稀奇古怪之外,几乎毫无优点可谈。甚至有人觉得这样的东西会害了孩子,并声称鲁迅先生如果在世,看见这么多爸爸妈妈给孩子读格林童话,肯定会喊出“救救孩子”的话来的。
这样的观点很有意思。其实,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还参与过中国早期的童话和儿童故事的翻译引进工作,其中不少就是从格林童话中来的,或源于格林童话的故事。《格林童话》也不是后来的人突发奇想弄来的,也是这些前辈引进的东西之一。
我来假设这里有一个5岁的孩子,他为我们讲故事:……他拿起刀就把他杀死了,然后娶了公主。后来他们一起住在一座美丽的城堡里。我们会为这个孩子鼓掌,“讲得真棒”、“很好玩”!但是如果一个25、35、50岁的人,也这么来讲故事,大家可能会皱眉头,“这么讲,谁不会呀”、“太无趣了”!——对格林童话的批评大概类似如此。批评的人忘记了,这种来自民间的未经雕琢的故事本来就是很朴拙的。
如果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格林童话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艺术表现形式,都十分投合他们的欣赏趣味和审美心理。这些童话给孩子们无穷的想象世界增添了丰富的素材,而在伦理观念上非常简单直接地满足了孩子们朴素的善与正义观。
连格林兄弟自己恐怕也没想到,他们辛苦整理来的这些原始故事素材,不但征服了德国的孩子们,也让全世界的孩子们这么长久地为之着迷。不是格林童话选择了孩子,而是孩子选择了格林童话。

尚白

2005-10-1
尚白 发表评论于
给艾丽思:我没有读过那些"原版的".相信是各有千秋.就像这个世界,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艾丽思笔记 发表评论于
非常喜欢格林童话,我有一个专业的毕业考试主题之一就是关于格林兄弟和他们编撰童话的历史,很有趣:)

你看过那些没有被他们改编过的“原版”童话吗?我读了以后,最初的感觉也是有些震惊,但很快又释然。“原版”是真实人性的表达,而“改版”是格林兄弟心中的世界,其实各有千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