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千载柳三变 (十)众名妓春风吊柳七

相信的就是真实,难以置信的就是虚构。我随便写写,你随便看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国古典文学史》中提到柳永的词很受妓女的喜欢,“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而柳永死时,“葬资竞无所出”,是妓女们集资安葬了他。这应该说是柳永故事的高潮了。其依据主要出于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十二卷 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如此数年。一日,在赵香香家偶然昼寝,梦见一黄衣吏从天而下,道说:“奉玉帝敕旨,《霓裳羽衣曲》己旧,欲易新声,特借重仙笔,即刻便往。”柳七官人醒来,便讨香汤林浴。对赵香香道:“适蒙上帝见召,我将去矣。各家妹妹可畜一信,不能候之相见也。”言毕,瞩目而坐。香香视之,己死矣。慌忙报知谢玉英,玉英一步一跌的哭将来。陈师师、徐冬冬两个行首,一时都到,又有几家曾往来的,闻知此信,也都来赵家。
原来柳七官人,虽做两任官职,毫无家计。谢玉英虽说蹋随他终身,到带着一家一火前来,并不费他分毫之事。今日送终时节,谢玉英便是他亲妻一般;这几个行首,便是他亲人一般。当时陈师师为首,敛取众妓家财帛,制买衣袁棺椁,就在赵家殡殓。谢玉英衰经做个主丧,其他一个的行首,都聚在一处,带孝守幕。一面在乐游原上,买一块隙地起坟,择曰安葬。坟上竖个小碑,照依他手板上写的增添两字,刻云:“奉圣旨填词柳一变之墓。”出滨之曰,官僚中也有相识的,前来送葬。只见一片缟素,满城妓家,无一人不到,哀声震地。那送葬的官僚,自觉惭愧,掩面而返。不逾两月,谢玉英过哀,得病亦死,附葬于柳墓之旁。亦见玉英贞节,妓家难得,不在话下。自葬后,每年清明左右,春风验荡,诸名姬不约而同,各备祭礼,往柳七官人坟上,挂纸钱拜扫,唤做“吊柳七”,又唤做“上风流家”。未曾“吊柳七”、“上风流家”者,不敢到乐游原上踏青。后来成了个风俗,直到高宗南渡之后,此风方止。后人有诗题柳墓云:
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绍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也有传说讲当时除了李师师等名妓出现在送葬队伍中,宋太子也因喜爱柳词而参加了游行队伍,甚至皇帝干脆就按柳词中的一句话追封其为“白衣卿相”!

有关柳永的史料很少,一般人对柳永的认识只停留在冯梦龙 “众名姬春风吊柳七”这篇小说的印象。传说和小说与历史很可能是有差别的,但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大柳FAN们的心愿。

柳氏家族后人柳哲就反对妓女们集资安葬柳永的说法。称他在研究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京江柳氏宗谱》及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江苏丹徒县志等资料时发现,柳永的父亲柳宜当过监察御史,官至工部侍郎。且柳永并非无后,而是有子名为柳涚,柳涚曾官至陕西司理参军,还有一个侄子,名叫柳淇,官至太常博士。按宋朝的民情来说,既然柳永有儿子,而且是做官的,自然死后由其子安葬,而且费用不成问题,不可能由开封名妓凑钱来安葬。另外史料记载,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曾为柳永写过墓志铭,王安礼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翰林院学士,官至尚书左丞,是不会为一般人写墓志铭的。如此说,“众名妓春风吊柳七”是不是真有其事实在有些可疑。老百姓好象很愿意相信这个浪漫而伤感的故事,估计这个故事增加了柳永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知名度。看来倒是柳家后人宁愿没有这么回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