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key see, monkey do 有样学样
(作者:假仙真人,2006年6月30日)
电视迪斯尼频道,现在每天播一集小熊维尼。播放时间早了些,凌晨五点半,就先录下来再看。放给小儿看时,我偶尔也瞄上两眼。个人感觉,在小熊维尼系列里,“Friend, in deed”那一集最耐看。这次不说它,想说前些天看的一集,叫“Monkey see, monkey do better”。这个标题里,“monkey see, monkey do” 是个成语。
"Monkey see, monkey do"不难理解。以前有个动画片,叫《过猴山》,说的就是这个故事。好在《过猴山》的故事简介不长,抄录到这里:
有个卖草帽的老头经过一座猴山,因困倦在树下小睡。一群猴子看到老头戴着草帽,就偷走了老头身边的一担草帽,它们个个戴着草帽坐在树上。老头惊醒后,看到帽子都戴在猴子头上,气得挥拳顿足。顽皮的猴子们也模仿着老头的一举一动。老头发现了这个特点,就有了主意。他故意把头上的帽子甩在地上,果然猴子们也都把帽子甩下来。老头得意地走去取草帽。不料,猴子们也都冲下来取帽子,草帽仍旧到了猴子们手里,老头的计谋没有成功。最后,老头拿出一只装满酒的葫芦,自己先喝了一口, 再把酒葫芦放在地上。这回猴子们上当了。它们一个个下来喝酒,把一壶酒统统喝光,结果全部醉倒。老头这才把所有的帽子取了回来,趁猴子们还没醒过来,忙挑起一担草帽奔下山去。
看了这个故事,"Monkey see, monkey do"就比较形象了。查了下Wikipedia,说在英国英语里,"Monkey see, monkey do"有点贬义,相当于“机械模仿”;而在美国英语里,"Monkey see, monkey do"则相对中性,相当于“模仿”。
有了上面的铺垫,再回过头来看小熊维尼里的那集标题“Monkey see, monkey do better”,就有意思了。
小熊维尼“Monkey see, monkey do better”说的是,有人送来个礼物。箱子打开,钻出个机器猴,模仿猴子动作,表演助兴。故事没有停在这里,后面抖的包袱是:这个机器猴结果是真猴子扮演的。也就是说,真猴子装扮成机器猴来扮演猴子,当然是monkey see, monkey do better了。搜索了一下,没有找到“Monkey see, monkey do better”这集标题的中文译名,权且翻译成《要说模仿,猴子最强》吧。
这个monkey see, monkey do还在个意想不到的地方遇到了。今年弄了张科技馆的年票,常带着小儿去玩。在里面Discovery Center的一个不起眼的墙边,放了篇文章的复印件。复印件有多份,拿取自便。一放半年有余,不知何故。那是篇去年十二月份纽约时报刊登的essay,作者Carl Zimmer,标题“Children Learn by Monkey See, Monkey Do. Chimps Don’t.”又见monkey see, monkey do!
文章讲述了一个实验,对幼儿和猩猩的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实验中,猩猩似乎可以看出门道,直奔目标,幼儿却是有样学样,monkey see, monkey do. 实验结果表明,人类天生就是通过模仿学习。这是与人类祖先的很大区别,因为其他灵长类动物都不十分擅长模仿。
这个结果很有意义,因为以前大家凭直觉认为,模仿是简单初级的行为,而弄清门道、猜出意图则相对要复杂得多高级得多。现在这个观念可能要改改了,因为模仿可能比想像的要复杂得多。
抛开那篇文章不谈,模仿是心智发育中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直接锻炼了人的观察能力,而观察能力恰恰是人的基础能力之一。是否可以这样说,模仿是心智发育中一个自然的学习过程,不可缩短。我一直主张,让儿童的心智和身体自然发育成长,避免揠苗助长,为此不请家教,不强行干预,只为他学习生活提供适当的氛围。
对于儿童身体的早熟,很多人都害怕都担心,看成是病态;但是,对于儿童心智的早熟,不但没有人害怕担心,反而沾沾自喜——这才是真正应该让人害怕担心的。早熟必早衰,我说的。心智的发育,与身体的发育,同步才好。
一扯就扯远了,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