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退場機制 李王連宋出馬 扁遭「協商圍城」

2006.09.20  中國時報
催生退場機制 李王連宋出馬 扁遭「協商圍城」
何博文/特稿


就在倒扁、挺扁風潮逐漸發展成社會對立衝突的時刻,終於見到前總統李登輝準備暖身,選擇開始鋪陳咦鞯贡狻⑼Ρ獾耐藞鰴C制。很顯然,李登輝已經看到問題的嚴重性,若持續惡化無解,將對台灣未來發展產生極難彌補的不利影響,後果難以預料。

扁的壓力大幅增加


有趣的是,過去幾年因政治恩怨而早就不往來的李、連、宋,此次卻因扁製造的嚴重危機而再度攜手,意義不能小覷。李連宋再加上王金平、李遠哲,他們若能協商找出解決機制,對扁的壓力,絕對不會小於九一五的數十萬大軍,也更可能提出讓凱道民眾可以接受的方案。

就體制而言,在政局擺盪、危機四伏之際,曾經擁有過半數民意支持基礎的前總統,願意站在歷史浪頭的制高點上,逐漸介入調解倒扁、挺扁的社會劇烈衝突,有相當的正當性與象徵意義。

而當李登輝願意放棄過去數十載的個人政壇恩怨情仇,放大格局站在人民利益與國家發展的角度思考,透過藍綠都能接受的王金平,邀請昔日與他反目成仇的連戰、宋楚瑜等人出面協調倒扁退場機制,更形同是以個人言行表達其不計前嫌、意欲形塑社會和解氣氛的風範。看似簡單的動作,相信內心也有相當掙扎,但值得稱道。

從政治現實面來看,短期間政治僵局的化解,由意志力堅定的李登輝,搭配人格特質圓融的王金平出手;加上連、宋對藍軍的影響力,李遠哲等人的社會代表性與聲望,若能談出符合社會期待、合情、合理、具體的退場協商機制,恐怕陳總統縱然意志再堅定,也不得不積極回應。

眼前,倒扁、挺扁已逐漸激化社會內部兩極化地仇恨對立,不僅模糊陳總統及其親信涉及貪腐問題的根源,更讓原本以民主法治自詡的台灣社會,因顏色而對立。遇到象徵倒扁的「紅色」汽車,便不問緣由、不分青紅皂白地激憤砸車的野蠻行徑,民主倒退何止十年?

身為國家元首,陳總統執政六年,單純就一位領導者基本應具備凝聚全民共識、彌補族群對立、衝突裂痕,團結社會力量的最根本特質,完全繳了白卷,表現更是負分。

要下不下台是一回事,但陳總統既然無視倒扁反貪訴求,堅持任滿到二○○八年,對台灣社會日漸激化對立的情況就有責任化解,絕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李王等人籌組協商機制的發聲。

關鍵時刻歷史責任

若扁還一意孤行,也難免讓人合理懷疑,陳總統不僅不希望局勢早日安定,還有刻意因勢利導讓這股衝突力道,成為維繫其汲汲可危政權的助力。

在台灣現階段政局動盪的關鍵時刻,每一位政治人物一言一行都在寫歷史、創造歷史,民眾更是眼睜睜地用放大鏡在檢視,任誰都逃不了這一份歷史責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