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 斷尾求生 明基BenQ品牌受創

第 319 期 2006.10.05 出刊
斷尾求生 明基BenQ品牌受創

作者:曹以斌


台灣區總經理,2年換3任,主管快速變動,讓明基的執行力大打折扣,補強人才與管理,是斷尾求生的明基極需面對的問題。

9月28日下午,明基的公關部門緊急通知所有的媒體,傍晚6點在明基的內湖總部有重大訊息宣布,時間一到,包括明基董事長李焜耀、總經理李錫華與財務長游克用3人,神情凝重的走進記者會場。

「從今天開始,明基將不再繼續投資德國手機子公司(BenQ Mobile GmbH &Co OHG),明基德國手機子公司考慮向當地法院聲請無力清償保護(insolvency protection),進入法定接管程序」,總經理李錫華一字一句地宣讀當天下午明基董事會的最後決議。

明基形象受損

李錫華的話才說完,令在場的人一臉錯愕。甫於1個月前宣布明基品牌與代工切割計畫,讓投資法人們漸漸對明基產生信心之際,李焜耀突然宣布要放棄虧損嚴重的德國手機部門,勢將引起市場一片嘩然。而在李錫華的宣告之後,媒體非常直接地質問李焜耀,併購西門子還不到1年,就決定放棄,難道不怕傷害到明基的品牌形象?「不要老是想負面的嘛,不回答、我不回答這個問題。」一向個性剛強、不服輸的李焜耀近乎生氣地拒絕答覆這個問題。

明基因為投資德國手機子公司,而導致越來越嚴重的財務黑洞,加上德國手機子公司短期的營吲c財務目標都無法達成,為了要對股東、投資人負責,李焜耀不得不作出停損的決定,而這個決定無異承認他對西門子的賭注失敗了。

友達格局大不同

雖然,不再投資西門子手機部門,可望縮小明基在第4季的虧損,只是,投資西門子不到1年時間,明基就付出了近6億歐元(折合新台幣約250億元)的代價。

對照於3天後,李焜耀另一事業友達,與廣輝的合併案正式成局,規模可直接挑戰韓國三星與樂金飛利浦,並同爭第一之際,李焜耀親手打造的明基卻面臨重大挫敗,心情恐怕是五味雜陳。

「KY(李焜耀的英文名暱稱)的管理風格,應該是合併案失敗的原因吧! 」。一位曾經在宏集團多年、曾與李焜耀共事的資深經理人直陳道。

在過去,李焜耀精準的眼光、明快的決策風格,確實讓明基友達集團快速成長。但是快速的擴張與成功,是否代表著明基的管理團隊,具有開「西門子」這部大車的實力?9月28日放棄繼續投資西門子的宣告,似乎暗示了答案。

在過去,明基品牌的廣告、行銷,常令人眼睛一亮,而大小活動贊助不斷,高談工業設計、數位時尚等,成效也頗高。「Product is King,Marketing is Queen!」(產品是王,行銷是后)李焜耀非常喜歡講的一句話,也是把明基的BenQ品牌打得響亮地關鍵。

產品故障 執行力出問題

但明基的產品真的好用嗎?一位通路商就抱怨,許多買過明基產品的消費者都會有一連串的批評。像是明基的燒錄機挑片嚴重、手機容易當機、Joybook隨身聽容易故障等諸多問題累積下來,對品牌形象是一傷害。

再者,明基的產品售價都不便宜,更被網友批評明基患了大頭症,似乎打著BenQ品牌,產品就應該享有「品牌溢價」。品牌溢價無所謂,但是產品卻要有一定品質,如此負面風評在市場上流傳,卻沒有見到明基的改善。

「從這些小地方就可以看出,明基的執行力確實出了問題」,身為明基的對手,華碩亞太區業務總經理林宗樑觀察說。

其實不單單是對手質疑,就連李焜耀的恩師、宏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也曾不止一次談到李焜耀的個性,過於耿直、自負,極易造成管理上的問題。「只要是他不喜歡的,或是他認為不對的,就會直接說出來。這種不假辭色的管理風格,讓部屬難有機會打混,但是也讓明基的主管們都很怕他。」一位明基的主管透露。

強將弱兵 主管流動率大

而讓明基會變成「強將弱兵」的另一個元素,則在於近年來李焜耀的眼光精準,且每每出手就能達成目標,使得經營團隊就越來越依賴李焜耀的決策。

同時,在明基業務成長、事業布局擴大下,組織隨之快速膨脹,管理幹部因無法適應而致流動率大為提高。就以台灣區總經理來說,短短2年內,就已經換了3任。「中間幹部的快速變動,自然會讓明基的執行力大打折扣。」台大商學院國企系教授湯明哲認為。

反觀讓李焜耀驕傲的友達,卻出現與明基迥然不同的管理文化,李焜耀幾乎是全權授權由總經理陳炫彬管理,因而能成為一支與韓國面板廠正面作戰的雄獅。特別的是,陳炫彬與大部分來自宏集團的明基團隊不同,他身上流著外商的管理血統,早期曾在飛利浦任職的他,不但重視效率、數字管理、團隊紀律,也要求員工能獨當一面。

人才與管理不當 才是沉痾

而為了讓經營透明化,友達的員工每個月都會收到陳炫彬所寫的一封信,信中多會詳述前一個的業績表現、近期的重要成就,以及未來營叩哪繕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