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电信系通信0208班 姓名:李晓静 学号:012002010204
学习了《道德经》,虽然并不非常深入,但《老子道德经》其中的每一课,每一个主要的观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让我受益的莫过于第七十六课——“大怨”了,从中我学会了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人皆尽知。而且谁都清楚,即使自己不原谅别人,对别人也没有任何影响,反而使自己在长期的怨恨中陷入泥潭,身心疲惫,甚至走上极端。但是,在现实中,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厌恶与憎恨呢?说实话,曾经我也是一样,有太多太多的人和事我不能谅解。对不能原谅的人,我厌恶我憎恨,即使不表现出来,但心里却异常难受!我想,很多人都曾经或正在承受这种自己强加给自己的痛苦折磨吧。
当我学了《大怨》后,顿时胸中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的确,世间万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但无论好与坏,都不能以偏概全。其实从哪个角度看并不能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属性,而它却能改变人的心态。圣人总是能够看到好与坏两个方面,并用世界美好光明的一面来使自己保持愉快、向上的心态,用世界丑恶和黑暗的一面来激励自己克服困难、推行大道。我们不正应该像圣人学习吗?学会多看社会的光明面,多想别人对自己好的地方。对于别人的过错、对自己的伤害,要善于忘记,对于别人的滴水之恩,要以涌泉相报。
学会宽容,是做人的需要。历代圣贤都把宽恕容人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
学会宽容,是处世的需要。世间并无绝对的好坏,而且往往正邪善恶交错,所以我们立身处世有时也要有清浊并容的雅量。眼里揉不得沙子,锱铢必较,为血气之争搞得跟卖面粉的遇见卖石灰的一样谁也见不得谁,不仅尴尬,还招致仇怨,实不值得。“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菜根谭》上的这句话可谓警世之言。所以清代的申居郧说:“胸中要有泾渭,然亦须气量含宏,不可太生拣择。”弘一大师说得更直接:“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我们常说的“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这个理儿。事实上,宽容并不代表无能,却恰恰是一个人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学会宽容,是成就事业的需要。三国时那个在政治上颇不得志的曹植,却说出了一番极富含哲理的话:“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恢宏的气度,自古至今皆然。据(宋稗类钞)记载,吕蒙正初入朝堂时,有一朝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吕蒙正装着没听见。而与吕蒙正同列的人却几次让吕蒙正追问那个人是谁,吕蒙正不允,说:“若知其姓名,怕以后不能忘记,所以还是不问的好。”吕蒙正后来终于成为北宋的宰相。
清朝金缨说得好:“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又说:只是放宽平便大,不要先有一私意隔碍便大。”学会宽容,关键是要剔除心中的私欲和杂念,淡泊明志;同时要推己及人,以德报怨,与人为善。在此奉上朱老总《游七星岩》诗共勉:“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将宽容切实的做到生活中就是平心静气地待人处事,对“不能容忍”的人和事本着尊重的态度,换个角度去观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看待,通过交流与分析,理解别人的行为,那么就不会再去厌恶与憎恨了,而自己也不会身心疲惫了。
宽容别人即是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即是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即是宽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