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构越精简越臃肿 行政事业性收费达4000亿




 此前,中消协“转正”与牙防组“撤销”之举,让不少人叫好。然而,两天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一个数字,却使人不禁心头一惊——2005年全国行政事业性收费总额4000亿元,而且这些收费中,“越权立项、无证收费、收费不公示、任意扩大收费范围、随意提高收费标准、搭车收费、坐收坐支、只收费不服务等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的行政费用近年来很为公众诟病。有资料说,从1986年到2005年期间,我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经费增长23倍,而同期GDP增长14.6倍,行政经费开支占整个财政开支19.03%,远远高过一些发达国家。

  另一笔群众不满的则是屡禁不绝的乱收费。

  两笔费用有因果联系: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职能混乱,“吃口”众多,加上约束乏力,形成了强大的“创收动力源”,许多部门和单位争先恐后,或明目张胆或巧立名目或偷梁换柱或陈仓暗度地创收。

  这样看来,过去一直在半官半民间徘徊的中消协改吃“皇粮”;撤销全国牙防组,改由卫生部组建口腔卫生处,恐怕光是叫好就失之简单了,甚至让我们理解了,中国的行政机构为何越“精简”却越“臃肿”,进而对这些机构的未来影响,也不免有些疑虑。

  很多人在问:转而从事更具宏观层面的“消费风险预警”方面指导性工作的中消协,沾了官气会不会变得暮气沉沉?“口腔卫生处”体现了权力部门与利益市场脱钩的初衷,但是,在行政事业性乱收费动力源不除的情况下,消费者会不会被另一种方式忽悠?

  中消协与牙防组确实出了问题,而且很严重,但是,其生存空间是否就应被彻底否定?“收权”、“回归”便是根本之策?

  我们常说,政府职能要转变,政府职能要卸载,但是,卸下来的担子还得有人去挑,特别是对一些事涉公众具体利益的关注、监管。能够分担它的,恰恰正是大量社会中介组织的培育、民间力量的崛起。

  可惜,目前这类组织不仅数量少,且自身角色模糊。在中消协与牙防组的问题背后,就不难发现他们都摆脱不了一个尴尬:身份暧昧难辨,既非政府机构,也非纯粹的民间力量,成了任由它们发挥的灰色空间。

  有想积极作为发挥“民间力量”的,比如近年来各地消协常常“点评”、“警示”,颇受消费者欢迎,但政府和执法机构往往沉默寡言,消协在疲惫不堪后无奈地选择了回归权力机构。而更多类似牙防组那样的机构和组织,则是“用足”、“用好”官方色彩,中国名牌、驰名商标、信得过产品、协会认定、上榜产品……在政府、协会、企业、市场之间完成了一场利益“左手插进右口袋”的游戏,全然不顾消费者的愤怒与损失。

  在规范行政职能、规范民间机构、维护公众利益问题上,需要重新确立与修正彼此的关系,这中间,就包括政府对承担了大量细致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事务的中介组织应予培育与尊重,以及对行政行为的自律。只有厘清了各自角色的本分,才可能对“收费源”来个彻底清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