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就想到可能会挨砸。但上篇短文已经说出要写有关民族主义的想法,不能瞎许愿,只好硬着头皮做文章,还是多少年没变的性格---挺着脖子拉硬屎。但说老实话,这也是我一直想写的一个话题。
改革开放后的前十年,我有七八年是在国内度过的,学习和工作。那时候,中国社会的主旋律是搞活经济,开大门引外资。人们羡慕,向往西方世界的富足生活;有识之士瞄准了先进文化和科技,怀揣30美元留学出洋。中美战略目标接近,中日经济来往火热。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学校接待过日本同专业的几百师生,欢迎会场的横幅大标语是“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胡耀邦去日本,高兴时手舞足蹈,一张口就邀请了3千日本青年访华。反美反日,民族主义,当时是听不到的。
中国的六四,和苏联东欧的巨变,改变了中美中日的战略夥伴关系,终止了不提社会制度不同的蜜月。好在中国出了个邓小平,没让历史开倒车。尽管政治上原地踏步了(也有人说后退了),至少经济上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并撂下了对后继领导人的狠话,“谁不坚持改革开放,谁下台”!就凭这一句话,中国经济又卯足马力冲了十五年,以至今天成为了世界四大经济强龙的一员(美加,日本,欧盟,中国)。
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提高,其他几个强龙对中国的看法和做法在变;中国对外界的看法做法也在变。中国的新兴,也加剧了大国间为占有市场多寡的竞争。但如果只是为物质世界的竞争,还不至于使中国民族主义思潮蓬勃高涨。更重要的原因,中国改革自身面临的困境,正好要借助民族主义来解脱和释放系统内逐渐上升的压力。
引牛兄大作>中的一段话,
“所以,即便今天,民族矛盾依然是国策中主要要考虑的问题,而阶级矛盾反而成为次要问题。这也是今天对中国褒贬不一的分歧所在。认为中国进步的人,看到中华民族在国际地位上的提高,考虑的是民族矛盾;而认为中国退步的人看到两极分化和腐败,考虑的是国家社会内部的阶级矛盾”。
牛兄这段话讲得很对,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次要矛盾。但要更深一步的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要主要考虑”的民族矛盾问题,而且这个矛盾是不是中国当前的主要矛盾?牛兄没有更多论述。让我来试着分析一下。
牛兄认为“国际之间的民族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原因是“殖民地的资源被纳入全球经济系统内部,但殖民地人口却被排斥在全球物资循环之外──失业、饥饿、贫困”,我完全同意他这一观点。问题是中国的现状是不是符合这个观点?我认为是不符合的。
在物质循环系统里,流通若以掠夺性的占有为主,势必产生被掠夺一方的“失业、饥饿、贫困”,势必造成被掠夺一方国力的整体下降,就会激化掠夺者和被掠夺者间的民族矛盾。但这不是中国现在与世界经济主体间物质循环流动的基本和主要模式。一百年以前,抑或六十年以前,我们有理由这么说。而在今天,中国改革后对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国力整体的上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都是极为正面的。中国改革所面临的不是掠夺,而是在中国国情和人民能接受范围内的等价交换。所以说,用中国在当今世界物质循环中被掠夺而加剧了与其他民族的矛盾,造成中国民族主义的抬头发展,是缺少事实根据和理论支持的。
那什么是民族主义上涨的根源?我们来看一个事例。
北约向南联盟开战,美国空军“误炸”了中国大使馆。对这件事的处理,通常有两个办法。一是承认误炸,接受道歉,商讨赔偿。中国这么做,丢点面子,很多弱小国家对大国的无礼,都是这么无可奈何接受的。但今天的中国不能,不能再受侮辱,政府不想让中国人民感觉到它的软弱。二是不承认误炸,那就要指出轰炸的动机,和定出反制的措施。轰炸使馆,是非常严重的战争行为;如果是有意而为,是实际意义上的宣战。中国有多种可以采取的措施进行反制。外交上,可降级,撤大使,暂时关闭使领馆;政治上,诉诸联合国,要求制裁;经济上,减少贸易,冻结在华资金;军事上,挑选几个目标,搞报复式打击。显示出虽然中国不会以人为敌,但也不怕与人为敌的强硬态度。
事实上做了什么?以上的选项都不考虑,却组织了几百万人的游行。让人民发泄心中的怒气,重要于保卫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也有利于因势利导地转移人民对国内的不满情绪到民族主义的方向。更有意思的是,“正巧”在游行的时候,有人为施工在美国大使馆前卸了几车砖石,后果大家都在电视上看到了,美国大使馆没剩下一块完整的玻璃。这就是我们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一切合法的,正常的反击不在考虑之列,却用了最不代表“先进文化”的手段。看到扔石头的电视画面,我想到的是义和团。
一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激动了多少青年人的心啊!而这些青年,有多少真的身在“强汉”?真有人犯了“强汉”,我们去“诛”了吗?扔了几块石头而已。很难为这种行为定义,实际是一种盲目的发泄,与真正的民族主义风马牛不相及。如果我们能把这些行为,和产生这种行为的思想褒奖为民族主义,只能说是我们自己的狭隘无知。这些年文化“战线”上,不断推出帝王戏,英雄戏,就是为了鼓舞大汉,大中华的回归,对“民族主义”的发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甚至为了迎合今天的“爱国”观念,不惜篡改历史,>就是一个代表作。
我们处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历史时期。对中国人民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平竞争,和平发展。先入为主地认为别人都在限制和反对我们的发展,把其它地区发生的战争看做对我们战争的预演,以致忿忿不平认为中国的发展是“鱼死网破”的搏斗,是片面的认识。如果我们从心底深处认为中国的和平倔起,是这个世纪中国人民对世界的贡献,那么,我们就不应该继续保留冷战时期的思维,只是简单改变冷战对象,过去是苏联,现在是我们。
和过去苏联完全不同的是,过去是两个独立的物质循环体系,是完全敌对的两个阵营;而我们是同处于一个相同的物质循环体系,我们和体系内的其它国家,是合作夥伴,竞争对手。如果我们理解在这个系统内,我们得到的不是“失业、饥饿、贫困”,而是逐步的富裕、强盛,我们就没有理由怀疑这个系统的敌意,民族主义就不是有利于我们发展的首选。
我以前说过,现在还是这个意思:在中华民族受到外来侵略的时候,尽管我在海外,我会尽自己的力量去保卫这个生我养我的民族。但在和平环境中,我不会去赞赏和迎合妄自尊大的“民族主义”,不会另眼看待这个我生活的“第二故乡”。
更多文章在“红痴史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