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共的窝里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抗战时期:国共的窝里斗

垃圾文章,

//
客观评论Lovesue等,你有本事就把这几个问题解答一下 -campcomp-   (3047 bytes)
(1153 reads) 7/8/07
你们整天骂共军不抗日,妖言惑众. 别有用心谎言千遍变成真理.//


我什么时候说共军不抗日?
我的文章都在,共军抗日是以保存实力扩大势力为基础的
妖言惑众是你这类左棍

我的文章基本国共都是一起批的
国民党800万
共军300万
却让日本占领8年
抗日胜利是美国和苏联的主要功劳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军队由5万人扩大到120万人及民兵近200万。


39年初至40年末百团大战结束,共军爆炸式发展,八路军达170个团40万人,新四军达10万人。

国共开始出现大规模摩擦。如山西十二月事变,新军33个团4万人枪正式并入共军编制,华中黄桥一役歼灭国军1.1万人,缴枪4千余,华北反击朱怀冰、鹿钟麟、阎锡山、张荫梧等都是万人规模以上的大战,缴获自然不少。有了摩擦所得自然就少了国府友军接济,但经费一项直至40年10月才停发。

40年末至43年初。正面战场呈胶着之势,太平洋战事打响,日军充分认识到占领区治安的重要,经百团大战的警醒,下决心肃清后方,发动了治安肃正战。共军在日军的三光政策下损失惨重,军队、根据地面积、统辖人口均有50%的下降。

与国军摩擦呈北消南长之势,一方面华北国军或投敌或被驱逐,与共军难以接触。在华中国共继续征战不断,国军韩德勤部被彻底袭破,山东也是共军建立优势。国府彻底断绝接济,共军损失巨大,冀中等平原地区陷落,转入贫瘠的山地坚持。

43年至45年7月,恢复反攻期。共军借太平洋战事吃紧,日军渐成颓势之际,积极恢复发展,至44年已全面恢复并呈局部反攻之势。但日军的残酷使共军患上恐日症,消极避战,避免刺激日军。这种政策在相当一段时间被认为是正确的,以至各种文件、回忆录均不避讳。这阶段共军对日军作战次数、规模均大为减少,甚至将各战区主官调至延安整风。

直到45年一号作战告一段落,日军国际国内已成必败之势,共军对日作战又重新积极起来。本阶段国军战事不顺、后方腐败,不少地方军阀、不坚定者纷纷投日,成建制者竟达60万之多。这部分军队对国军作战尚嫌不足,对共军却很是来劲,但毕竟失道在先、士气不振,被共军打的完败。共军也意识到这点,对伪军大打出手、文武齐下,既缴枪掠地又算是对日作战何乐而不为。山东动员10个团多歼伪军3000人以上的战例比比皆是。至44年争取伪军反正已逾10万人,45年更是近20万人,故缴获伪军武器成共军本阶段最大来源。

此时共军虽对日避战但对国军却极其自信,粟裕竟率部跃进至国军重兵布防之地,以16000人的主力部队(装备应是共军翘楚,轻重机枪、迫击炮比例可与一般国军相比)与国军在天目山作集团军规模作战,而只勉强打了新四军唯一可称战役的车桥战役,歼日军500人,对日战事算是交差。(问题日军一号作战如入无人之境,国土人民惨遭蹂躏,而共军之小打小闹使日军放心调兵南下。

毛泽东曾以戏虐口气于电报里谈起国军数百官太太被日军掳获,难道阶级仇真是大于民族恨吗?难道国军不是中国军吗,难道国统区不是中国吗,难道官太太被日军淫辱共军就高兴了?窃以为这是共军抗战史中最为不堪之页。

以当时共军实力,于日军席卷豫湘桂之时,以国家民族为重,断然出击200个团,其声势之夺人、其发心之浩荡,国内外有识之士箪食壶浆、四海归心,恐怕用不了三年就取了天下。可惜国共双方均以私利为重,视人民之苦难如无物,果然引出后来的诸多天灾人祸。)

此时共军争天下的能力与决心已昭然若揭,对国军作战信心极强。山东国军势力被彻底清除,山西阎锡山偏安一隅,河北河南国军有心无力。

共军武器装备有所改善,如粟裕、叶飞部大举进击天目山国军重兵集团,几经交战胜多负少,要知道那是国军对日作战的野战部队,据粟裕回忆录称,所部轻重机枪、迫击炮配备齐全。可惜没有用到对日作战方面。山东共军讨逆之战动辄举兵数万,甚至能一次歼敌近万人,却依然对日军大队级兵力进行躲避,不是战力不够而是保存实力争天下的思想使然。


45年8月后,共军借势骤起,掠地缴枪数量之大恐怕要超过以往8年之和,为内战打了基础。但这阶段战果能否算入抗战恐怕大可商榷。

为什么没有全力?这出于对战后局势的考虑。双方都有。

此时不作这样的考虑,那么作为两个领导人就都不够格。战事之初,敌后武装的发展和收复失地,国府基本上是支持的。但是以百团大战为转折点,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等等,国府开始压制敌后的发展和收复失地。

毛泽东本人电文中所述及的,如考虑集合10-15万精兵自陕西杀入四川直捣国府老巢的资料更说明问题。

毛泽东相当反感苏联继续援助国民党,“苏联如再接济重庆武器甚为不好,请要武官设法停止”,因为“蒋介石反革命是确定了的。”(摘自杨奎松著{皖南事变的发生善后及结果}}


1941年1月7-14日左右皖南事变   17日蒋宣布新四军叛逆,并取消番号。杨奎松论文曾提到,毛当时愤怒至极,判断“蒋介石一月十七日命令是全国性突然事变的开始,是全面投降与全面破裂的开始,我们在十二月十七日以前的估计不适用了。”认为蒋会马上与日联合反共,“人家已宣布我们叛变,我们决不能再取游移态度”。  

如果认为皖南事变之后共军放手大打的想法情有可原,  那么如此推论早在黄桥之战后国军就应该停止抗日,全面攻击共军了?

“新四军南下, 延安给的方针是,协助美军登陆并收复淞沪地区,是抗战和战后地位的双重考虑,毕竟有一半的目的是抗日”。 那么为了协助美军登陆,为了一半的抗日目的,就理所当然调集重兵长途跃进,与国军大打出手?为了抗日必须歼灭国军?为了协助美军登陆必须将离登陆地点更近的国军赶走并歼灭?那么为了迎接盟军诺曼底登陆,就必须事先派兵剿灭法国抵抗力量?



抗战期间国共对摩擦与内斗都各有责任罪恶,但国府方面应该挨的五十大板60余年已经打得皮开肉绽惊天动地了,而中共应该挨的板子却小心翼翼高举轻落,动辄就是禁区。为什么总有人要拼命要掩盖什么澄清什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