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战刘邦

关羽战刘邦


诸位一看这题目,一定奇怪:关羽如何战刘邦?听俺道来。

俺当年在仅识千八百个字时,也是无聊,就找几本古书来读。那古人写书大概是为了减少字数,说到人名时,除了第一次外,以后只说名,不提姓。有点像今天的老外。这可给俺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陶渊明说过:“读书不求甚解。”别的没学会,这句话俺倒是心领神会。俺读书(数学书除外)速度飞快。古人云:“一目十行”,那个俺做不到。俺同时扫描两行倒是真的。一是为了提高阅读速度。二是另有原因。读竖排的书,眼球扫完一“列”后,视点回到上边,有时会扫错了“列”;有时将已看过的“列”又扫了一边;有时跳过了一“列”;当然扫对的时候为多。一次扫两“列”,相当于每次都加了纠错码。这样可减少读错“列”的概率及时间。这在信号处理中是有数学根据的。

除了“一目双行”外,有时觉得无聊,跳过几页也是有的。再说,俺许多字还认不全,想求“甚解”也做不到。

俺只记得姓项名羽的人,与刘邦打过仗。还一起开过什么门宴。羽还和刘邦要来什么单挑—— 一打一,老刘没干。羽捉了刘邦的爹,要煮他。刘邦说:“我爹就是你爹。你硬要煮,请分给我一杯。”后来羽到了江边,有人要他过江,他说:“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最后羽战于“该下”还是“该上”什么的,好像是死了。

俺读另一本书,好像又遇到了“羽”。他和一个姓刘的有瓜葛。俺一想肯定为同一“羽”了。“羽”好像好读《春秋》。俺记得“羽”不读书,也许后来让老师批评了,改正了。有说他武艺高强。这俺记得可牢了。“羽”临死前唱:“气拔山兮力盖世。”“羽”要和刘邦比试比失,老刘不干,显然是打不过。“羽”这次斩过颜良、文丑。颜良大概是小白脸,长得帅,那还能打仗?成心寻死。文丑,是文章写得太丑了,只好上战场。结果是武亦太丑了。还有的书说颜良、文丑不是“羽”杀的。俺才不管呢。反正他们也活不到现在。

俺记得“羽”还放过水,淹了什么城。他当年还放过火,烧了什么宫,火三个月没灭。这房子也太大了。看来这小子水火都放。

这“羽”还和姓曹的一会儿打,一会儿一起喝酒。那姓曹的是曹参之后。曹参与刘邦是一伙的,俺早知道。所以“羽”要跟姓曹的打。其实,刘邦也和一姓曹的打过。俺记得他喝完酒后,“立诛曹无伤。”俺理解的意思是:他立即去杀姓曹的,但姓曹的硬没伤着。至于姓曹的名子吗,书上好像没提。这个“羽”就是那个“羽”,这是一定的。

“羽”后来好像进了麦城。估计城的周围种的是麦子。俺记得“羽”最后到了“该下”。也许“该下”就在麦城边。一出麦城就到了“该下”。“羽”的马叫人绊翻了,可不“该下”?“该上”也上不了啦。俺记得小人书上还画着一个“羽”从马上来了个“倒栽葱”的画面。

“羽”与江东有关系是一定的。上次江东来船接,他硬不去。这次江东又来船,他倒是上去了,不过是被绑上去的。

最后“羽”死了。

俺想知道“江东”是哪儿。打开地图,发现黄河有一段是南北流。莫非是这一段?不对!那地方该叫“河东”。“河东狮吼”大概就发生在那儿。俺老师板上钉钉般解释说水超过多深是河,又超过多深才是江。二者一定不一样。

再找地图,发现一条江叫湘江,是南北流。莫非那是“江东”?可亭长说:“江东狭小。”湘江以东至海很大,这地方不会是“江东”。

另查一江叫乌苏里江,南北走向。江东狭小。旁边有一湖。“羽”最后唱:“ ‘鱼’兮‘鱼’兮奈若何?”可能就指舍不得这湖的鱼吧。再一看,江为国界。无怪乎“羽”不肯过“江东”,过了江就出了国——投敌叛国了。

“江东”一定是这个地方啦。

不过俺还不明白,“羽”是打襄樊后,逃到麦城的。然后不肯过江东。俺查地图,襄樊离乌苏里江远着哪。“羽”能跑那么远?也许人要逃命,跑得比兔子还快呢。这么一想,俺就通了。

“羽”和刘邦打了好长时间,俺劝都劝不开。这就是关羽战刘邦的由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