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专家:美军在台海不占优 存在三大软肋
2007年09月10日 星岛环球网
【星岛网讯】美国与中国近年来在台海作战的主导权上各自使出了混身解数,中国发展兵力投射能力,期能有效突破美国在第一岛链的封锁。美军则是锐意强化反制中国“反进入”与“区域拒止”的能力。专家认为,对于美军来说,在台海作战时并不一定会占有优势。事实上,美军还可能面临解放军直击其三大软肋的威胁。
台湾《东森新闻》报道,台湾科技大学兼任助理教授郑大诚认为,以台海环境而言,台湾海峡“窒扼点”多,海象复杂又狭窄,并不适合海上作战。但对于挟着强大军力的美军来说,在台海遂行反制“反进入”并不困难,困难的是美军如何藉由“进入”来制止中国进行大范围的“区域拒止”,进而夺取台海制海权与制空权。此外,美军的三大软肋还面临着威胁。
郑大诚表示,根据《海权21》的规定,美国海军船舰当中最多的是“近岸战斗舰”,数目将达56艘之多。“近岸战斗舰”是美国海军近年来最重要的造舰计划之一。该型舰排水量不到一万吨,以电脑大量取代人力后,可使船上人员降到75员以下。以作战需求而言,“近岸战斗舰”的主要功能有三:反潜;反制中、小型敌方近岸战斗船舰以及排雷。实际来说,“近岸战斗舰”就是美国海军用来打先锋的第一线部队。海军认为,派遣人员较少、造价较廉的“近岸战斗舰”遂行危险性高的近岸作战,“总比派出造价超过10亿美元,船上人员超过300员的驱逐舰或巡洋舰来得划算。”
不过,美国海军的算盘可能打得太过如意,因为中国大陆可能不会以美国想定的方式来进行近岸“反进入”与“区域拒止”作战。首先,“近岸战斗舰”防空能力不足,如解放军能有效发动空中攻击,对于“近岸战斗舰”将造成重大威胁。其次,美国海军扫除固定式水雷的能力极强,但对于移动式的雷阵就比较没办法。
美军所面临的第二个软肋是海外陆基基地的缺乏。冷战结束后,美军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要将以往重兵驻守海外的“堡垒式”转变为“远征式”态势。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美军无法在2000海里以外的海、空地域遂行持续性作战。不过这样的评估可能太过乐观,美国空军自己就承认如果要能持续有效作战,至少要在离敌1000至1500海里的地方设有基地才行。事实上,就连F-22战机在没有空中加油的情况之下,作战半径也只有600海里,未来海军版本的联合打击战机则只有800海里。如果没有适当的海外基地,对空军来说无疑在作战上将会造成极大限制。
郑大诚表示,缺乏陆基基地对于美国海军的影响亦不容小觑,虽然海军可以使用航舰遂行对岸攻击,且航舰只要在公海上就没有外国干涉因素,可以减少许多政治上的不确定性,但航舰在防御、战力保存、以及反应先机上都比不上陆基机场。此外,海军战机从航舰起飞后,一般有效作战范围约只有250至500海里。战斧导弹的有效射程也大概只有1000海里(改良后可以到1300海里)。
对于美军的第三个软肋,郑大诚指出,中国大陆近年一直在强化其攻船能力。早在2001年,中国大陆即公开提出击沉美军船舰,包括航空母舰的六种方法,包括:1、以反舰导弹攻击。2、以潜艇攻击。3、以弹道导弹攻击。4、实施“电子战”。5、水雷打击。6、综合打击战法。
郑大诚最后表示,“近岸战斗舰”效能不足、缺乏海外陆基基地,以及中国积极发展攻船能力是美军在台海遂行反制中国“反进入”以及“区域拒止”的三大软肋。由于牵涉到种种因素,美军这三大问题可能在中、短期之内都没有办法解决。
首先,“近岸战斗舰”的建造是美军“政策性”的问题,发展这种特定功能的船舰本来就有其风险,不过目前该计划已箭在弦上,恐怕无法中止。其次,美国在海外基地的减少牵涉到后冷战时期国际环境的改变,许多国家不愿意出借给美国使用其基地很多都是基于“政治性”考量,美军无能为力。最后,中国大陆导弹技术近年来大增,再加上其他攻船能力的提升,都将对美国船舰,包括航舰造成持续的“科技性”威胁。总的来说,美军在台海的作战能力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么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