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中国海军七十年

给父亲收集的抗战期间在空军的记忆和有关祖父的中国海军文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欧阳晋口述 徐绥之采写、注释

【口述者简历】 欧阳晋,福建福州人。生于 1917年10月24日。1931年入马尾海军学校航海班,1937年赴德国学习。1939年返国,在海军长江中游布雷游击队任布雷官。1943年调往重庆,曾短期担任海军总司令陈绍宽的副官,旋即赴英国参战学习。后因“二战”结束,任务改为参加接收英国赠与中国的“重庆号”巡洋舰,任少校通讯官。1949年初调入海防第二舰队,任参谋组中校组长,协助舰队司令林遵秘密筹划起义。起义成功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训练处参谋。1953年调任军事学院海军系(后改为海军学院、海军军政大学、海军指挥学院)教员。1955年被授予海军中校军衔。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评为海军优秀共产党员。1987年以副军级待遇离休。离休后,仍承担海军和海军指挥学院交付的工作,包括参与编制海军条例、条令,撰写、编审教材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条目等。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 1欧阳晋近照(2003年11月)】

一、马尾海军学校

徐:就从马尾海军学校说起吧。为什么报考海军?考海校难吗?

欧阳:我是福州亭江人,亭江在马尾区。我祖上从江西迁到福建,可能两三代了。我父亲是搞生意的,家里有两三条木船,请村里亲戚、邻居帮工,到浙江沿海买鱼,到福州卖。后来我父亲被绑架,家里拿钱去赎,一下子破产了。那时候我大约五六岁。

我 1917年出生,生日很好记,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我没有进过小学。念过私塾,念点语文、数学,还有英语。也念过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左传》,现在都忘了。亭江是农村,老先生来家里教。大一点,我还想念书,家里没钱了,破产了。考学校要花钱的。家里也希望孩子念书。就这样,考海军吧,不要钱。

那时候考试蛮严格的。马尾海校前身是“船政学堂”,左宗棠办的,延续下来。现在到福州去,还有这个历史(遗迹)在。到民国时代,演变成马尾海军学校。 [i] 我记得,校牌是刘冠雄题字。你听说过刘冠雄吗?他是我们海军的老前辈。 [ii]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 2马尾海军学校牌匾(刘冠雄题)】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 3马尾海军学校大门】

马尾海校以前主要从福建招生,从我上一期开始向全国招生,我们是第二次全国招生。各个地方(的考生)先到省里考,我在福州考的,每省考完后,送到南京考。我那年在南京参加考试的,大概有 100左右人考上,送到马尾来。到学校念三个月,又有“甄别考试”,淘汰一批。甄别考试考完后,分两班,一个航海班,一个轮机班。这时候一个班就剩下三四十人了。甄别考试非常严格,对能不能留下来非常重要。我分在航海班,航海班第六期。马尾不是每年招生,我进校时候,上面有高年级学生 [iii] 。那年我14岁,1931年,就是日本占领东三省,“九一八”事变那年。我记得,分班的时候,“九一八”已经发生了。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 4 刘冠雄】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 5 杜锡珪】

我们校长很有名,叫杜锡珪,非常有名。杜锡珪在满清时期就是海军,后来到世界各国考察。 [iv] 所以我进校的时候,情况就变了,专门学英国那一套。过去马尾用旧的训练制度,从我们开始,都是英国留学回来的军官做学监,学监也叫队长,管我们。主任、队长,都是英国回来的,都年轻,少壮派。林遵也是队长,不是我的队长,是我们下一班的队长。你看,我跟林遵的关系,从这时候就开始了。 [v]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 6 林遵】

我们在学校念了五年,不放假,念五年。学习很重。除了公民课,公民课实际上就是政治课,还有中文课,其他都用英文教。从初一开学,数学最重要,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弧三角——学航海、天文,地球是圆的,所以需要弧三角。其他课,有地理、历史、结构学,还有力学、物理、化学。天文、航海是英国军官讲。专业课还有舰船。专业是航海,学得好坏,都靠数学,数学是重点,这从课程安排可以看出来。

我们学员队都有名字。有一个叫“宗棠队”,我的队叫“成功队”,用左宗棠、郑成功的名字命名。还有“宝桢队”,就是沈宝桢。从这些名字,也看出一些我们学校的特点。 [vi]

讲个有特点的事。在马尾,体育非常重要。我们现在八十岁身体还能这样,当时的体育训练是个基础。尤其是游泳,每年夏天练,有时候到海里去,出海训练。学校里有一个池,专门搞游泳训练。游泳非常重要,因为是航海嘛。我举个例:暑假过后游泳考试,规定每个人最少游几百米,好像是 400米,超过多少米就给你一块大洋。游一万米,可以得几十块大洋,你可以拿这个钱去买东西。我游泳不是最好的,中等,也得过二三十块大洋。这说明对游泳很重视。

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提。

徐:学校里政治气氛怎么样?

欧阳:我进马尾是“九一八”前后,学校比较开放了,有报纸可以看,比较进步的报纸也有。我们受这个影响,开始有爱国主义。那时候报刊讲这个,这种教育比较多一些,反对帝国主义,抗日。我们受这个影响。

我后来听说,蒋介石派人到学校里活动过。他认为这个学校是保守的,是“船政”下来的(派)系,有问题,所以派人来活动。恐怕是这个情况,我没有碰到,具体不晓得。听过什么“精神讲话”,讲“唯生论”。以前只听说唯心论、唯物论,没有“唯生论”。 [vii] 其实他就是拉人,搞活动,制造矛盾。后来,我们海军总司令、海军部长陈绍宽 [viii] ,把他们赶走了。陈绍宽也是国民党,不过,国民党里有很多派系。由于那些人活动,有些人受影响。后来被赶走了。 [ix]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 7 陈绍宽】

徐:除了上学,你们和社会有没有接触?比如礼拜天出去玩儿,看电影什么的?

欧阳:很少。我们那时候很保守。马尾很小,是郊区,是个港口,去福州要两个钟头。镇上有商店,礼拜天可以逛逛市场。其他不放假,过年放假也不能回家住。我家在亭江,礼拜天出去,偶尔乘船回去一下,晚上赶回来。学校非常严格。我记不大清楚了,好像五年都不让回家。五年后,放一个月假。

我们学习很积极。压力很大,它是环境造成的。锻炼身体,跑步,打球,活动,越练,念书越好。想办法尽一切力量就是去念书。我给你讲个例子。当时,几点起床,几点熄灯,都有规定,非常严格。晚上没有办法,就跑到路灯底下念书。有的到晚上休息后,被子一盖,点蜡烛在里面念,这种情况也有发生。其实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好玩的。电影有没有看,我忘记了,恐怕也不多吧。福州很近,偶尔个别人去,骑自行车去。

徐:听您同事说,您毕业的时候考第一名,是吗?

欧阳:毕业时候我不是第一名。我学的一般,经过一番努力,考过第一名,也考过前几名,有上有下。最后毕业,把每年成绩加起来,再除,我是第六名。中间考过第一名,所以做过班长——第一名当班长是海校的规矩。那时候每年期末考试,不进 60分,就淘汰出去。一个班最后剩下二十三十,其余都淘汰了。我的班最后剩下23还是24个,记不清了。那个班也这样。当时制度就是这样。我班上学习最好的一个,大部分考第一名的,叫邱仲明,后来去了台湾,已经去世了。最后毕业,他是第一名,我是第六名。

徐:学校发津贴费吗?你们给家里寄钱吗?有零花钱吗?

欧阳:零花钱从哪里来,我记不清楚了。肯定没有钱给家里寄,没有钱。有没有津贴记不清楚了。

徐:您在马尾海校一共学了几年?

欧阳:应该八年,学校五年毕业,后面还有三年,到船上,上“舰课”,军舰的“舰”。毕业后,全班上“通济号”练习舰,它是专门培养学生用的,抗战时候被日本人打沉了。在舰上一年多,学习舰课,锻炼海上生活。有一个老师带我们,在船上上课,学航海、天文、舰船。到过香港,海南岛。前面五年都在学校,没有出过海。

大概在 1936年底,从香港回来,接到命令,我们全班有10个人,离开通济舰,去德国学习。当时舰课还没有完成,枪炮、鱼雷没有学,就调出来。具体当时不清楚,只知道去德国学习。我们10个人,按毕业成绩取前10名:第一名邱仲明,第二名林廉藩。我记得还有蒋菁、王国贵。我第六名。接到这个命令我很高兴,因为有机会进一步学东西。我们先到上海,学几天德文,就到德国去了。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 8、图9 马尾海校学生】



[i] 福州船政,即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晚清制造兵船、炮舰的新式造船企业。左宗棠任闽浙总督时于1866年创建,沈葆桢主持,任用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为正副监督。主要由铁厂、船厂和船政学堂三部分组成。船政学堂,初名“求是堂艺局”,设在福州,旋迁马尾。1913年,民国海军部接收并改组福州船政,分设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和福州海军学校。自创办至此共毕业学生 628名,其中严复、萨镇冰、邓世昌等62人派赴英、法等国留学。船政学堂是中国最早以西方科技培训人才的军事教育机构,也被史家视为中国近代海军肇始的标志之一。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将福州海军学校改名为海军学校。一般仍称“马尾海军学校”或“马尾海校”。(《近代中国海军》,86~111页;陈景芗,《旧中国海军的教育和训练》,《福州文史资料》第8辑,93~96页)

[ii] 刘冠雄(1858-1927),福建闽侯人。字资颖,船政学堂四期毕业,留学英国。曾参加中日甲午海战。清末任海天舰舰长。1912~1919年间,共出任民国政府15届内阁海军总长。曾兼交通、教育总长,任海军总司令。授海军上将衔。

作为民国首任海军总长(南京临时政府未成为全国政权,其海军总长黄钟瑛〔 1869-1912〕可不计),刘冠雄堪称中国海军史上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他主持海军期间,中国的海防思想和实践,从以被动、消极为特色,开始了向主动、积极的方向转变的历史进程。(参看《近代中国海军》,751、760~761页)

[iii] 当时的高年级是1929年入学的航海第5期、轮机第3期(参看陈念祖《回忆在马尾海军学校的亲历和见闻》,《福州文史资料》第12辑,27~47页)。另据载,自1914年起至1946年停办止,马尾海校航海班共毕业12届,252人;轮机班共毕业6届,100人。(陈景芗《旧中国海军的教育和训练》。参看高孔荣《马尾海军学校的招生工作》,《福州文史资料》第15辑,54~59页)

[iv] 杜锡珪(1874-1933),福建福州人。字慎臣、慎亟。南京水师学堂毕业。1911年任江贞舰管带,11月率舰响应武昌起义。1921年后历任第二舰队司令、海军总司令。曾5次出任内阁海军总长。1926年6月至10月兼代总理,并以内阁摄行大总统职权。1927年4月与海军总司令杨树庄宣告海军参加国民革命。1929年10月被国民政府特派为考察日本和欧美各国海军专员,并奉命考察各国航空。1931年7月任马尾海军学校校长。1933年12月27日病逝于上海。

1930年10月,杜锡珪出洋考察返国,作考察报告呈国民政府、行政院及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照所听取的日、英、德、美人士对中国振兴海军的意见,以个人体会对复兴海军提出“系统的决策性意见”。全文30余万言,对各国海军教育、组织、设备3项,记载特详,所提建议涉及海军建设诸方面,“富有参考价值”。(《近代中国海军》,904页)

[v] 林遵(1905-1979),福建福州人。又名林凖,字遵之。烟台海军学校18期。1929年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1934年回国,曾任海军枪炮员、航海官、副舰长。1937年赴德国学习。抗战中历任第五游击布雷大队大队长,国防部研究院海军研究员等。1945年任驻美使馆海军副武官。1948年任海防第二舰队司令。翌年4月23日率舰队30艘舰艇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1949年以后历任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军事学院海军教授会主任,海军学院副院长,东海舰队副司令员等。1955年授海军少将。1977年加入中共。1979年7月16日在上海病逝。

[vi]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字季高。道光举人。曾做地方督抚幕僚。后襄办曾国藩军务,编练湘军与太平军作战。1863年任闽浙总督,任内创建福州船政局。后历任陕甘总督、军机大臣、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等。1885年7月病故于福州。是晚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

郑成功( 1624-1662),明末福建南安人。初名森,字大木,后改名成功。明亡后遁入海岛,据南澳。1661年率将士登陆台湾台南,围攻荷兰总督驻地赤嵌城。翌年2月1日荷兰总督投降,同年7月郑成功因病去世。

沈葆桢( 1820-1879),福建闽侯人。字幼丹、翰宇。道光进士。曾任九江知府,赣南总兵,江西巡抚。1867年由左宗棠推举出任福建船政大臣。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时任钦差大臣,带船舰赴台部署防务。日军撤退后主持开采基隆煤矿。翌年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扩允南洋水师,参与经营轮船招商局,派船政学堂学生赴欧留学。

陈念祖《回忆在马尾海军学校的亲历和见闻》对马尾海校 1934~1937年间的情况,介绍较为系统。文中提到,当时校内还有“继光”队(戚继光)、“则徐”队(林则徐)。

[vii] 唯生论,亦称“唯生哲学”。陈立夫的哲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借解释孙中山哲学而提出。在社会历史观上,认为“人类历史演进的根本动力,正是人类之求共生、共存、共进化”,阶级斗争“是由于人之不能行共生、共存之道而产生的一种道德上的堕落”(《生之原理》)。(据《辞海》1999年版)

陈立夫( 1900-2001),浙江吴兴人。原名祖燕。留美硕士。国民党领导人。20世纪30年代,和乃兄陈果夫建立“CC系”,与蒋、宋、孔并称“四大家族”。凭借特权发展官僚资本,经营“党营生产事业”,掌握宣传文化机构。1949年去台湾。旋遭蒋排斥赴美。后返台,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副委员长等。2001年2月9日在台中逝世。

[viii] 陈绍宽(1889-1969) 福建闽侯人。字厚甫。毕业于船政学堂。由海军见习渐升至舰长、驻英公使馆中校海军武官。1919年任中国出席巴黎和会海军代表。1929年任国民政府海军部副部长,1932年任部长。授海军一级上将。抗战初率海军对日作战。海军部撤销后任海军总司令。1945年9月代表中国在美舰密苏里号接受日军投降。同年12月被免职。1949年拒绝去台湾,曾策动海军官兵起义。解放后任福建省副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等。1969年7月30日在福州病逝。

陈绍宽是中国海军史上又一关键人物。他身历晚清、北洋、国民党和新中国四个时期,执掌中央海军达 17年。其主张被认为是“对孙中山的海权观念和海军建设思想的具体阐述和发挥”;在实践上,以他为首的闽系海军与蒋介石及其派系的合作与矛盾纠葛,构成现代海军史上相当长时期的主线,对后世影响颇巨(参看《近代中国海军》,898~903页;李世甲《我在旧海军亲历记(续)》,《福州文史资料》第8辑,24~25页;曾国晟《记陈绍宽》,载《福建文史资料》第8辑,170~18页;程法侃《陈绍宽在旧中国海军部长任内的业绩回忆》,《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74~86页)。窃以为,对观史者来说,陈绍宽这个名字是应该记住的。

[ix] 此处所指,实为旧海军内派系,与一般所说的国民党派系有所不同。20世纪20~40年代,中国海军主要派系有4,即马尾系(亦称闽系、中央海军)、青岛系(东北海军)、黄埔系(广东海军)、电雷系。

自 1866年福建船政创办后的50余年间,所有海军学校(马尾、天津、南京、昆明湖、威海、烟台及前期黄埔)多由福建人主持,形成闽系,以马尾系为核心。其间不论政局如何演变,海军大权总掌握在马尾系闽人手中。非上列诸校出身的海军军官,如留英、法、美、日者,回国后在闽系海军服务,亦与之相安,故也可包括在马尾系。因其历来直属中央政府,故自视为海军正统,称“中央海军”。1928年底东北易帜后,“统一”完成,蒋介石不得已委任闽系的陈绍宽为海军部长,同时纵容东北、广东海军自成系统,不听其指挥,以便利用矛盾,互相牵制。1933年蒋以加强陆军“水中攻防”为名筹办电雷学校,以为嫡系。1936年6月,马尾第4届轮机学生晏海波等30人犯校规被陈绍宽下令开除。电雷学校随即将其中12名非闽籍学生收入本校首届轮机班,翌年派往德国留学,这些人后来成为逼陈下台的主要力量。欧阳晋讲的一些人被陈绍宽“赶走”,可能就是此事。抗战前,“中央海军”是指海军部能够指挥的第一、第二舰队等部队、设施,军官以福建人居多,实力约占全国海军2/3。其时,海军部虽以日本为假设敌制定海防计划,举行演习,增添设施,但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却成了旁观者,遭到舆论谴责。(参看陈景芗,《旧中国海军的教育和训练》;高晓星时平《民国海军的兴衰》,《江苏文史资料》第32辑,112页;《近代中国海军》,839~865页,926页)。

【本文刊载于《口述历史(第二辑)》(王俊义丁东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7月)。此次发表,对文字及注释略作修改,并增加照片若干。】

二、赴德国学习

欧阳:那是 1937年上半年,“七七”事变还没有发生。我们坐船,坐了好久好久,路过香港、菲律宾、新加坡,穿过马六甲海峡,到印度,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到意大利上岸,坐火车到德国。林遵已经在那里,他也不是一个人,大概是六个,都是军官。(上级)指定林遵管我们10个,是我们队长。后来知道,当时中国向德国买了潜水艇,我们先学习,然后接潜艇。林遵他们也去学,他是学当舰长。 [i]

去德国前,我们在上海学了几天德文,去的船上有个人懂一点德文,也教我们一点。到了以后,还不行,怎么办法?他就让我们 10个人分开,住老百姓家里。房东懂一点英文,和他吃住在一起。课集中上,教员开始也讲一点英文。上午集中上课,下课各回各家,不准来往。这样过了三个月。

德国接待我们的单位,不是海军学院,好像叫“训练营”,是军方,海军的。除了上课,我们出过海,到船厂、舰艇训练。上课、训练,都是林遵他们,还有(驻德)使馆武官处联系、安排的。

不久,国内抗日战争开始了。我现在想,事情大概是这样:开始,德国和中国做生意,答应卖给我们潜艇。后来,德、意、日搞法西斯同盟,德国不能得罪日本,(中德)生意就做不成了。它没有马上说不成,一直拖,所以我们一直学。不过,学了一段以后,情况变了,海军不让我们登(船)了,不让上它海军的船了,学校也不让去了。开始我们在学校里学,船也登过,后来不让去了。

徐:前一段上过潜艇吗?

欧阳:没有。为了学潜艇,先学初步的,登别的船。后来不让我们去海军里学了,怎么办法呢?还要学枪炮,鱼雷、水雷。他们就这样安排:枪炮,到克虏伯的工厂,鱼雷,到西门子的工厂。其他,比如驾驶课,在一个什么地方,可能是租来的房子,他喊海军军官给我们讲课。还是军方接待,地点不一样了,具体什么机关不晓得,上课还是海军军官,穿便衣,实际上是海军军官。

在德国学习,非常严格,它的训练很厉害。我举个例,冬天下雪,地上都冻冰了,他让学生赤脚在雪地里跑,跑回来后,还要用凉水冲。体格锻炼很重要,他就这样训练军人。再举个例,步兵训练,爬行、卧倒,爬行、卧倒,每次几十个。我们和德国学生一起训练,开始受不了,后来坚持下来了。课程很严格,它比较结合实际。德国军队训练方法不一样,这么严格。对这些,印象比较深刻。

徐:在德国学习的时候,给你们发津贴费吗?

欧阳:有一点点。我们吃住在房东家,房租统一付。发一些津贴,交通费,生活费。

徐:他们用法西斯那套要求你们吗?

欧阳:有一些。比如见面要说“嗨咿希特勒”——希特勒万岁。我们不习惯,反感。见面敬礼,我们就说“嗨咿蒋介石”,他也听不懂。我们和有些德国学生来往,一般的人感觉还可以。在德国,我们感觉到,战争要爆发。到 1939年,德国已经决定了,拖。潜艇,不给了。 [ii] 怎么办法?同学里有这样说法:德国不成了,没有办法,我们到英国去学。但是多数人感觉,国内抗战开始了,很多地方沦陷了,国家很危险。

中国人,都希望中国好。中国人在外面,被人家看不起。在房东家里还好,德国老百姓还不错,房东他也赚钱嘛。每个月给他多少钱,接触来往还好,很客气。到了外面,整个空气,感觉是我们国家太弱了,人家看不起我们,心里很难过。最大的难过就是这一点。不能做亡国奴,要回去抗战。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 10 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一次阅兵式】

徐:在德国,你们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国内情况?

欧阳:主要是看报纸,德国报纸。当时感觉,国内危险,打得很厉害了。我们想,不能在外面呆,要回去。这时候林遵说,我们不到英国去,回国参加抗战。就这样,在林遵的领导下,我们决定回国。 1939年,不光我们,当时在德国担任监造潜艇的人、其他学习的人,都回来了。我们先坐火车,到意大利上船,走新加坡,到(越南)海防上岸,通过镇南关,现在叫友谊关,到了贵州。林遵带着我们几个,回到国内。这时候是1939年下半年。



[i] 1937年5月15日,英王乔治六世加冕。中国以财政部长孔祥熙为特使、海军部长陈绍宽为副使组成代表团,赴英观礼。林遵是随员之一。陈绍宽征得蒋介石同意,拟于事后赴德国商购潜艇;新潜艇舰队由此行随员为主,先在国外短期训练,再从国内派官兵前往充实。此前,蒋介石派人到意大利购潜艇,遭墨索里尼拒绝。六七月间陈赴柏林,德国防部长表示不能出售现役舰艇,但可签商约,于短时间内代为建造。乃商定中国购进德国大小潜艇6艘,潜水艇母舰1艘,鱼雷多枚。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陈返南京,另派员赴德监造。至中德断交后,合约失效。(李世甲《我在旧海军亲历记(续)》;《江苏文史资料》第32辑,173~174页)

[ii]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的六七年里,中德关系错综复杂。时值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期,纳粹德国欲东山再起,颇看重中国市场。自1933年起,德在华投资增速及“军援”渐升至各国首位。同期,中国面临日本威胁,极重视引进德国投资和军火,并尝试借助其外交斡旋以阻止或延缓战争。此外,蒋介石推崇希特勒“新国家主义”,视为建立独裁统治的样板。史家称:当时“中国面向西方,更多地是面向德国,而不是英国或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获取德国大部分在华权益,30年代更企图用武力征服独霸中国,以摆脱经济困境,因此和德国有利益冲突。其间,德国决策层有两派:军方、财界从经济战略考虑,主援华(“工商界和军界于1937年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德国‘中国院外集团’,直到1939年仍继续将同中国方面的经济合作保持在一个令人吃惊的水平之上”);希特勒从国际政治考虑,主亲日。其政策演变结果是:1936年11月与日本结成反 共 产 国际同盟(翌年意大利加入);1938年初承认伪满洲国;1939年8月撤退“驻华军事顾问团”;1941年7月承认汪精卫伪政府,中国随即与德断交。1941年12月9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蒋介石政府与纳粹德国》,124~177,226~277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91~116页)以上种种,应有助于了解欧阳晋赴德学习的大背景。

三、布雷游击队

徐: 1939年下半年,南京、上海已经失陷两年多,广州、武汉也失陷一年多了,日本人正在攻打长沙,是“第一次长沙会战”前后。

欧阳:是的。所以,我们回来干什么?海军的船被日本人打沉了,有些自沉了。 [i]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 11 抗战初自沉的中国“平海”号巡洋舰】

回来之前,林遵召集我们开会研究:回去抗日,怎么抗法?我们是学海军技术的,船没有了,怎么办?那时候从报纸上看到,国内搞游击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效果非常好。大家就讲,船没有了,可能还有水雷。对,搞水雷,到敌后去,打游击。没有办法,没有舰,搞水雷。我们拟了一个计划,就回来了。

林遵把我们的案(建议方案)带到重庆,重庆当时是陪都。后来知道,国内也有和我们类似意见,到敌后布雷。大概是水雷制造所所长曾国晟提的,他是造水雷的,也是海军,是前辈。 [ii]

我先到长沙,然后去洞庭湖,到沅江布雷队当队员,在洞庭湖布水雷,封锁(日军)。大概在 1939年底,我们转到皖南敌后——估计是我们的案成功了,重新组建了布雷队 [iii] 。在沅江也布雷,但那是正面防御,我们的方案是到敌后布雷。在国内,我们可能是第一个到敌后去的布雷游击队。林遵是第五布雷大队大队长。他晓得我,还有我们班同学好几个,从德国回来的,调到一起。我们是第二(布雷游击)总队下边的大队,配属第三战区,下面有两个中队。我是布雷官。我们在皖南一带活动。(其他布雷队)有的在赣北,武汉方向也有。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 12 海军布雷队】

布雷游击队是秘密的,不能让日本人知道。我们全换上陆军衣服,挂的符号没有讲布雷,是“执法队”。雷是湖南造的,后方兵站运来——以前你没有听到这个事?

徐:没听到过。以前总讲国民党不抵抗,或者说它只打正规战,不打游击战。

欧阳:我们是受报纸启发。游击队,以少胜多嘛。我们驻在贵池县附近山沟,一个十几户人家的村。我们一到那里,就说,第一次一定要布成功。第一次就是林遵领导的,我也参加了。我们通过陆军 148师特工队,摸清敌人部署,然后自己到敌区实地调查。最后决定在贵池两河口布雷。那里有条小河,秋浦河,用船把雷运去。搞船很不容易,是岸边一个老百姓出面,说要在夜间运货到江北,预约三条船。1940年1月19号——是这个日子,林遵带着我和另一个布雷官王国贵,布雷队员30多个,换老百姓衣服,去布雷。出发前特地做“光饼”。你知道光饼吗?戚继光打倭寇,部队带干粮就是这种饼。在福建把它叫做“光饼”。不单解决伙食问题,也是鼓舞士气。

那天,我们先到藏雷地点,把雷准备好,地方上组织 80多老百姓,抬15具漂雷。漂雷就是漂流水雷,用浮筒吊,在水里悬浮,顺水漂,碰到船引爆。我们用“海庚式漂雷”,全重大概150公斤,装150磅炸药。

在敌区运雷,要伪装好,人抬,一个雷四个人,雨雪天或者路远,八个人。我们的队伍,除了布雷队员、抬雷的群众,还有 148师两个排掩护、支援,一共200多人。绕过敌人据点,穿过公路以后,陆军停下隐蔽,布雷队渡过秋浦河。后来下雨了,雨加雪,地上泥泞,不小心就滑倒,非常困难。三四十里路,到目的地,比计划晚了一小时。以后还顺利,林遵一发信号,三条船就过来了。老百姓先撤走,我们把雷装上引爆装置,抬上船,划到长江航道,布到水里。做这些事十几分钟,原路返回。回来路上,我们两个队员跌倒了,受伤了,走不快,影响速度。林遵决定大队先撤,派我留下照顾伤员。以后也还顺利,我们三个走走停停,没有出问题,比大队晚一些到(驻地)。第二天来了消息:炸沉一只汽艇,炸死十几个敌人。后来又有消息,又炸沉一艘日本的运输舰。这是第一次(布雷),非常成功。参加行动的30多人,每人得一个奖章,每个人都有,都立了功。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 13 海庚式漂雷式样略图(布放后状态)(欧阳晋手绘)】

徐:是什么奖章?奖章现在还在么?

欧阳:好像叫“陆海空军奖章”。解放后,“三反五反”还是什么运动,我把那些奖章,还有证书——后来我还得过几次,都上交了。好像是交给华东海军政治部了。

我们第五大队第一次成功以后,十几天之内,第一大队、第二大队也有布雷成功,炸掉敌人好几条船。

徐:老百姓抬水雷,你们给钱吗?

欧阳:好像没有。那些老百姓都很好,村里保甲派来的。那时候农村搞保甲制度,给我们安排民工。 [iv] 有时候工兵也抬雷、抬船。尤其是船,重得不得了,要好多人抬。

徐:那时候,你们的生活和在德国时候反差很大吧?

欧阳:布雷人员不都从德国回来的,有后来学的,大部分是我们(马尾)海军学校培养的。当时我们说,一定要干好,第一次是做试验。成功了,现在想起来还特别兴奋。当时非常困难。我们是以守为攻,到敌后开辟战场。布雷主要是炸船,破坏交通。我们回国抗战,就是这样想法,尽自己力量嘛。要把日本人赶走,宁可自己苦一些。这是在林遵的影响下。

我们从德国回来,忽然间到敌后打游击去了,你感觉这里变化很突然,是吧?我就想你这个问题。当时,我到敌区,有种感觉:那地方老百姓苦得不得了,他们苦的程度感动了我,我们已经算不错了。所以,那时候不感觉苦不苦,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我们接触老百姓,他比我们苦得不得了。住老百姓家,看他们很苦很苦的,每天种田,我们也帮助他们割稻子。我们比他们好多了。

徐:能不能这样说,你们到皖南农村前,对中国社会,对农村,实际上没有什么接触?

欧阳:是这样,没有接触。对后来的苦,我们思想有准备。举个例说,从德国一回来,在贵阳,我们分开上前线,什么东西都丢在贵阳,就带个包走。从外国带回的东西,都丢掉了,手表也不肯戴。下去,就准备牺牲。当时就这样想法,就这样到前线去了。

徐:东西交给谁保管?后来还给您吗?

欧阳:托运到重庆。我有个箱,后来一个同学,我们那 10个当中的一个,把箱交还给我,打开一看,里边只剩一点点东西了。

在安徽那几年,困难很多,战果也不小。纪念抗战 50周年,我写文章,讲我亲身参加抗战的体会,我的战友也提供情况,主要写第五大队,也写一般情况,我们的战果。我们炸了不少敌伪舰船,统计有资料,列表。日本人的船,在长江不敢随便跑。布雷队有好多队员牺牲了,那篇文章主要纪念他们。写成功,也有写失败。 [v]

徐:你们布雷,任务是上边下达,还是自己决定?你们和新四军有接触吗?

欧阳:我们上面是第三战区,新四军也属于第三战区,我们有配合。我们第五大队主要配合 148师,和新四军接触少些。可能第三大队和新四军配合多些。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 14 被我水雷炸坏的日军舰艇】

布雷任务主要自己定。要看情况,比如天气、敌人动向,情况比较复杂。执行任务,队伍人很多,浩浩荡荡,抬雷、抬船,穿过警戒线必须隐蔽,陆军护送,有时候工兵配合。日本人非常害怕,非常恼火。

他扫雷扫不过来,就“扫荡”,想消灭我们。飞机来炸,我们到处躲,躲到山沟,住老百姓家,穿老百姓衣服,他没有办法。有时候,他知道我们布雷,派兵包围,把人抓去,查出布雷队员就杀。我们穿老百姓衣服,抓去也不一定发现。这些情况我文章里都讲了。 [vi] 在布雷队搞了几年, 39年到43年,我调出去了,去重庆。



[i] 1937年8月江阴要塞保卫战前,据蒋介石命令,陈绍宽分两次调集舰船(包括主力舰、超龄巡洋舰等军舰和商船)43艘,计6.4万余吨,自沉于江阴江面。另沉民船、盐船85艘及大量石料填补空隙,在预定位置“形成一条坚固的江阴阻塞线”。(《近代中国海军》,954~956页)。至翌年1月,海军所辖121艘舰艇,被日军击沉88艘,自沉25艘,只剩小型舰艇15艘。(《江苏文史资料》第32辑,175~188页)。据称,以舰船自沉阻塞日军,是海军电雷学校负责人欧阳格的主意,其用心是借机削弱闽系海军实力。(李世甲《我在旧海军亲历记》;曾国晟《记陈绍宽》)

[ii] 曾国晟,约生于1900年,卒年待查。字拱北。福建福州人。1917年毕业于烟台海军学校。曾赴日本学造船,赴英国学海军。20年代任“楚有”舰副长。抗战中任海军水雷制造所所长,创办《海军整建月刊》。抗战后任海军总司令部第六署署长。1948年9月授海军少将。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旋应张爱萍邀,任上海市军管会舰艇调查修装委员会主任。(参看《中国国民党九千将领》;蔡鸿干《抗日战争期间闽系海军一次复兴运动的史料》,《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87~111页;黄港洲《张爱萍与海军——共和国海军初创纪实》,95~96页;曾国晟《记陈绍宽》)。

[iii] 抗战初,海军即确定“以舰队实力,配以水雷袭击,协同陆军坚守淞沪,保卫江阴要塞,消耗敌军,拱卫首都,掩护沿江物资西移”的战术指导原则和作战任务。后因大量舰艇损失(包括自沉),水雷战遂成为海军作战主要手段。1938年春,“海军以水雷封锁和炮队组成一道又一道防线阻击日军,获得很大战绩,再次迟滞了日军前进速度,深得当时中国政府和人民之赞扬。”是年秋在洞庭湖组建布雷队,由薛家声统一指挥。9月初组建第一个漂雷队,向敌舰展开水上游击战,队长郑天杰。10月底决定在敌后开展布雷游击战,组建“长江中游布雷游击队”,辖布雷队5,刘德浦任上校总队长,林遵等任队长。1940年4月,在郇鄂区增设布雷游击队,由曾国晟督率,林祥光等任队长。1941年3月4日,蒋介石下手令,“要求以游击布雷截断敌水上交通,消耗其物资力量,较任何武器均有过之而无不及;并饬各战区长官对布雷队以特别保护”。其后至1942年底,陆续成立第一至第五布雷游击总队,各辖大队、中队若干。(《江苏文史资料》第32辑,199~202页;参看《近代中国海军》,974~982页及书末“近代中国海军大事记”)

[iv] 关于民工报酬,此说不确。当时第三战区设有军民合作指导室,省设指导处、县设分处,乡镇设合作站。后者主要业务是“在所辖各保甲内,按户籍人口分别指定壮丁编为苦干队,轮流供役,协助军队运输。”有明文规定:“输送夫役……工资按当地一般工资情况,由征雇部队先交合作站,由站当场转交给本人”。(张丕生《第三战区军民合作指导机构工作概述》,《上饶文史资料》第8辑,80~81页)至于工资能否即时、如数发到合作站乃至民工手里,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v] 欧阳晋《回忆抗战时期海军皖南、赣北长江布雷游击战况》,《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113~144页。

[vi] 1939年底以后,海军各布雷队“在所控制的长江各段,大量布放水雷,封锁航道,且主动出击,展开敌后布雷游击战。战术行动机动灵活,常使日军防不胜防,狼狈不堪,损失惨重,终不能在水上顺利航行。这对日本海军官兵的心理打击极大,许多日本海军官兵谈雷色变,闻雷丧胆”。其中,欧阳晋所在第二总队的作战,“给了日本海军以沉重汀击。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该游击区共布雷1370具,触沉日大型军舰3搜、中型军舰8艘、炮舰6艘、运输舰32搜、大汽艇4艘、汽艇48艘、炮艇1艘、大火轮1艘、小火轮4艘、大铁壳2艘、汽油船1艘、木壳船1艘、商船2艘、大驳船1艘,总计大小舰船114艘,另有汽车20余辆,伤亡其官兵5000余人,破坏其武器弹药等军用物资不可胜计,战果至为辉煌。”(《近代中国海军》,974,980页;参看欧阳晋文章及《江苏文史资料》第32辑,199~202页)

欧阳晋回忆和海军布雷游击队战绩,令笔者感慨良多。许多年里,一提抗日“敌后战场”,必指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与之相对的则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直到最近,史界仍“普遍”坚持把抗日战场分成这样两部分的观点(《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617页;《八十年来中共党史研究》,217页)。然而,硬把欧阳晋们当年所为说成“正面战场”,岂非圆凿方枘?值得一提的是,由上引《近代中国海军》就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军当年“老冤家”——“国民党军海军”之抗战业绩所作介绍和评价,或可让人揣摩出:在重事实的“专家”和讲原则的“学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异?(据《近代中国海军》前言:该书由前海军司令员刘华清“亲自布置”、“海军组织编写”,撰稿以军界专家为主。1~5页)

四、参加赴英“参战学习”和接收“重庆”号巡洋舰

 

徐:调您到重庆,是执行新任务?

 

欧阳:对。那时候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了。我从安徽调去,是去英国参战,先参加“参战学习”考试。

 

徐:是“参战”,还是接舰?

 

欧阳:参战。当时叫“参战学习”。接舰是后来的事情,这是两回事。我下面再讲。

 

去英国参战学习,为什么调我呢?我估计,我在布雷游击队,经常到敌区活动,打给重庆的电报里常有我名字,上面有印象。估计是这个原因,领导就说,你来吧。到重庆以后,可能因为事情出了什么矛盾,要拖一拖,就把我调到陈绍宽那里当副官,做些事务性工作,听副官主任安排,做些小事情。过不久,就参加考试了。

 

昨天你讲,有人说,马尾毕业时候我考第一名,可是我从来没有这样讲过。我现在想,可能是这个事:1943年在重庆考(赴英国参战学习),一共取26个,我考第一名。本来第一名应该领队,我没有。后来领队那个人,比我年龄大一点,青岛(海军)学校毕业,可能是校级军官,我是上尉。他姓刘,也是考上的,第几名不记得了。可能是这个事,传来传去传错了。

 

徐:“参战学习”考试难吗?您以前去德国留过学,有基础,对您来说不难吧?

 

欧阳:不一定。有的不晓得,有的不确定,特别是实际应用方面,我在德国没有学完。参加考试300多人,有青岛的,有马尾、电雷的,都是海军。考完后,我们26个人到英国去,里面5个学造船,其他21个参战学习。

徐:那5个学造船的人里,有王绶琯[i]吗?

 

欧阳:你知道王绶琯?有他。去英国我们一起。他学造船,后来搞天文了,在南京天文台工作,后来调到北京,有时候来南京。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他。前几天他寄贺年卡给我,说他搬家了,把新地址告诉我。我回信说,我在电视里看到你了。

 

1943年年底,我们从重庆坐飞机到昆明,再飞到加尔各答,有个英国海军联络员在那里接,然后到孟买坐船。到英国后,我们去学校上课,到舰上实习。21个人分散到英国军舰上,有时候两个人一只船,多数情况一个人。我上过两条舰,开始在Diadem号巡洋舰。后来到Birmingham号巡洋舰,这条舰一万多吨。我们到他舰上,准备参战。太平洋战争[ii]以后,英美对日本宣战,和中国是同盟国。我们参加英国远东舰队,经过学习,实习,准备到远东打日本。在英国舰上就归他指挥,进他的编制。不过军服还是中国的。

 

徐:这很奇怪:英国军舰上有一群中国海军军官,要参加英国海军的作战?

 

欧阳:对,是这样。除了中国人,还有印度人、瑞典人、丹麦人……中国有两批,前面一批,我是第二批。学习完后,我们到伦敦来。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8月份日本投降,抗战结束。最后,我们没有和日本作战。[iii]

 

这时候上面来指示:“好,你留下来,到他们有关的学校全面学习一遍”。就这样子,我又去学习,枪炮学校、鱼雷学校、通讯学校、航海学校,以及皇家海军学院等等,全面学习。到这里学几个月,到那个学校学几个月。1947年,英国赠给我们一艘“重庆号”巡洋舰。说“赠”,其实是还债。抗战开始,英国在香港,借我们海关的船用,战争结束后,我们要,他找不到了,就说,送给你一个“重庆号”吧,实在是还债性质。

 

【图15 重庆号巡洋舰】

 

另外,它还借给一艘“灵甫号”驱逐舰。这是“租借”,随时要可以要回去。[iv]

 

徐:您在重庆舰是什么职务?什么军衔?

 

欧阳:通讯官,少校。1943年底出国时候我是上尉,职务是“候补员”。

 

我去重庆号报到的时候,船尾已经漆好“重庆”两个字,是一艘中国军舰了。舰长是邓兆祥。[v]

 

【图16:邓兆祥】

 

邓兆祥英国接舰,大概是1947年,从国内带了干部,还有“学兵”,几百人。我们就在英国,已经学好了。全舰加在一起五百多人。我们和灵甫号一起离开英国。经过直布罗陀,马耳他,过苏伊士运河,红海。到亚丁,就分开了。灵甫舰船小,是驱逐舰,不敢直接走了,因为风大。前面是印度洋,那时候季节风,大得不得了,房间里东西摔到地上,我们走路都用手抓着预先绑好的绳子走。季节风,一个礼拜没停过。我们重庆号直接开回来,穿过印度洋,经过新加坡,香港,回到上海,南京。

 

徐:英国派了个军官白能顿在重庆舰上,有书里写他很跋扈,和你们有冲突,是么?                                                                             

 

  欧阳:有这事。他是英国海军派来做保障的,在船上的确很跋扈,和中国舰员处得不好,最后在香港,被邓兆祥赶下船了。我们接舰的军官,多数干海军比较久,在英国军舰上也干过,对航海比较熟。他那么跋扈,指手画脚,没有道理。这个事,重庆舰副长刘荣霖比较清楚,我只是部门长,接触不多,情况不太了解。[vi] 

 

回国不久,在上海,重庆舰又航行了。高速前进。那是辽沈战役期间。到葫芦岛,蒋介石上了船,就住在船上,召开什么会议。那时候很紧张。我看到过蒋介石,没有说过话。他和我们一起照像。开完会,他就离开了。[vii]重庆号也参加打了,向塔山(解放军阵地)开炮,桂永清[viii]在船上指挥。那时候,重庆号算最大的船。中国以前没有巡洋舰。抗战以后,从美国接回来一批船,日本投降又接收一些,都没有重庆号大。

 

从东北回到上海后,我就请假回福州老家。当时陈绍宽在福州赋闲[ix],我去看过他一次。

 

徐:您好几次和陈绍宽接触,对他有什么印象?

 

欧阳:在马尾我是学生,去英国前我给他当过几天副官,时间不长,接触不多。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办事非常认真。我举个例,在重庆有一次招生考试,考生查身体,他是总司令,亲自去,亲自参加检查、挑选,抓得很紧。解放后他是福建省副省长,我在上海、南京工作,一直没有机会看他。1969年他去世,福建打来加急电报,通知我参加追悼会,我工作忙,去不了,打了一个很长的唁电。后来他们告诉我,他们还替我献了一个花圈。

 



[i] 王绶琯,天文学家。1923年1月生。福建福州人。1943年毕业于马尾海军学校造舰班。

 

[ii] 1941年12月7日(美国当地时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8日,美、英对日宣战。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并宣布对德、意处于战争状态。翌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对轴心国共同行动宣言。次日,蒋介石接受同盟国推举,担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太平洋战争结束。

 

[iii] 此事闻所未闻。查多种有关抗战后期中国海军人员赴英学习的史料,或未提“参战”,或将其与战后中国接收英国赠舰混为一谈,或语焉不详。另查同期中、英在缅甸、印度联合对日作战的论著和回忆,虽也未涉及中国海军,似可视为欧阳晋赴英“参战学习”之背景:1942年初日军入侵缅甸(时为英殖民地),中国应邀派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军,至5月首战失利。其后,双方反复磋商反攻事宜,谈判焦点之一,是中国要求英国出动舰队保障南缅制海权,但不被接受。后因美国施压,中国远征军1944年春自北缅、滇西发动反攻,翌年初获胜,而英海军未参加此役。(参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296~310页;《太平洋战争时期的中英关系》,23~26页;以及杜聿明《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宋希濂《远征军在滇西的整训和反攻》,后二文载《文史资料选辑》(全国政协)第8辑,1~42,43~77页。)据此推测,欧阳晋等以中国海军军官身份参加英国(远东)舰队,主要是出于中方一厢情愿,英方则颇为勉强(甚至从未当真),且终未成行,故为一般史书所忽略。有关详情待考。

 

[iv] “重庆”号原名AURORA,是当时相当现代化的轻巡洋舰,5270吨。“二战”中击沉敌巡洋舰1艘、驱逐舰10艘。中国接收后改名“重庆”,是中国海军有史以来装备最新、火力最强的军舰。“灵甫”号原名MENDIP,新型护航驱逐舰,940吨。“二战”中亦有诸多战绩,参加过诺曼第登陆。中国接收后改名“灵甫”,以纪念阵亡的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自1947年12月起,中国接舰人员从英国各地集中到两舰停泊处,对两舰洗刷清理全面整修。翌年5月19日,中英在朴资茅斯军港举行交接典礼,26日两舰启航,8月23日抵沪。(《江苏文史资料》32辑,238~239页;参看《近代中国海军》,1024~1025页)

 

[v] 邓兆祥(1903-1998)  广东肇庆人。1914年起先后入黄埔、吴淞、烟台等海军学校。1930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抗战中任海军水鱼雷营营长。后任长治舰、重庆舰舰长。1949年2月25日,重庆舰士兵发动起义,邓兆祥被说服参加,并亲自驾舰北上烟台,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后历任多所海军院校校长,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等。1955年授海军少将。1965年加入中共。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8年8月6日在北京逝世。

 

[vi] 重庆舰驱逐白能顿的经过,见《海军生涯话新生——邓兆祥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海军》,405页。参看陈景文《渡江战役前夕重庆号军舰起义经过》,《安徽文史资料》第3辑,89~90页)

 

[vii] 此处记忆似有误。据另说,蒋介石于1948年10月5日在塘沽登重庆舰,次日驶抵葫芦岛。(《江苏文史资料》第32辑,249页)

 

[viii] 桂永清(1901-1954),字率真。江西贵溪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1930年赴德国学习。曾任国民党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总队长、首都警备副总司令、27军军长,驻德、驻英使馆武官,驻英军事代表团团长、盟国驻德联军管会中国代表团团长。1946年以后任中央海军军官学校教育长(校长蒋介石),海军代总司令、总司令。1949年后任总统府参军长,参谋总长。1954年8月在台北逝世。

 

[ix] 其时陈绍宽已被罢官,在胪雷家乡赋闲两年有余。1945年12月,蒋介石命陈绍宽率舰赴渤海堵截解放军,陈借口舰需修理,自行去台湾。不久,蒋即下令撤销海军总司令部,由军政部海军处“武力接管”,同时免去陈的职务。曾国晟《记陈绍宽》回顾此事后,讲了陈与蒋及其亲信欧阳格、何应钦、陈诚等的矛盾冲突种种故事。谈到:福州临解放,福建省主席朱绍良两度奉蒋令前往,要陈赴台,均遭拒绝。第二次,陈说:“蒋委员长如一定要我飞往台湾,我决在飞机上跳下。”解放后,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张鼎丞赴胪雷请陈,陈“欣然参加革命工作”。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