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文字气息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为文为字,志趣不同,性情有殊,取舍不一。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文以载道,大多以正人君子者居多;传道授业,训诫启蒙而乐此不疲。即至儿自长成便鞭长莫及,兀自由他偏离了正道,但到底没有一头扎进荆棘地里,扯下那份廉耻;只是代圣贤立言的如橼大笔惯写了风花雪月的绯绯情怀。

  这类文字自然亲切可人,从墨香中透出温馨,所以《诗经》开篇便君子好逑了。虽说不是挑情逗性,但也足使少男少女血脉贲张。

  情爱需要抒发,悲情也得张扬。李后主若非高居庙堂又沦落阶下,自不会生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幽叹。由此一斑可知文如其人并非全虚,但要据此论证作者的德行操守与文一辙也嫌牵强,更有者心中不屑,却硬要奉承声色;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当为一例。一曲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不止孙何归去凤池夸,连金主完颜亮亦生投鞭问鼎之心。历代多有评家,将宋二主受虏罪为此词。

  看落花流泪,听雁鸣心惊本是人之常情,但只有冰心慧质方能捕捉其一瞬即逝的情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故此便有了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的凄惨孤丁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豪情万丈。

  也并非所有的文字都唾手可得,灵感和慧质不会常常结伴而行,于是那文字便颇费推敲,如烦恼处岂止是捻断数根须

  但过分的推敲有时也是相当可怕的,七步之外便是身首异处。时间就是生命在此可谓至极。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而致使晚生后辈羞吟《豆萁诗》。

  撇开焚书坑儒的蔽日浓烟,曹丕能更辕易辙放过曹植,是豆与萁唤醒了他尚存的人性。文字救了曹植却又使无数文人淹埋于文字狱中的烈烈清风

  好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不仅仅只是文字狱,道德的传承即使是在高压下也会透出隆隆声响,击碎层层密密的帷幔,如甘露彩虹洒遍那块干涸的心灵、照耀那片阴霾的角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果说杜甫是由己及人,爱己以爱人的话,那么江洲司马青衫湿则无疑是对下层社会的怜悯和呼唤,是一种人性的关爱。

  当然,自有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动不动就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拍案而起,挺胸而出。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夜雨……”的豪情,千骑卷平岗的豪迈,老骥伏枥的壮志,漫卷诗书喜欲狂的爱国热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凌云气节……

  这些已是远古的天籁。一如《广陵散》,已为绝响。

  真是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意?谁解?

  古之为文,除却书画,少有润笔,当得上清寒二字,入住了痴狂世界;《四书.五经》的熏陶,诸子百家的训诫,自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是闲话。

  然即或奇花异葩也非能显龙显风,比不得现时的一夜而贵,声名雀起。

  清贫而痴狂的世界里自是透着浓浓的墨香,却不知现时的文字里都飘荡着何种气息?

                                                                    于长春

                                                                               0411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