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中国真要认真反思一下自2004年以来的宏观调控了。
至少至目前为止,还很难断言目前中国的宏观调控已使趋“热”的经济“软着陆”,至少刚刚公布的几项经济数据并没有看出来:
6.5%,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的10月份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增幅,再次平了8月份创下的10年历史新高,而且,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也比上月上涨0.3%。
而根据中国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10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361亿元,同比多增1192亿元,创下了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比2000年10月的841亿元的新增贷款记录还多520亿元,而且,前10月,人民币贷款共增加3.5万亿元,高出去年全年水平。
而来自中国海关总署的消息,同样也让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乐观不起来,10月份,中国的贸易顺差攀至2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再次刷新历史最高水平。
而且,一个不祥的信号是,自2005年以来较为稳定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又开始显山露水,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0月份 PPI同比上涨3.2%,增幅达10个月新高。
很显然,在目前高速行驶的中国经济列车面前,任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措施都将是螳臂挡车,也许中国在接下来的时间内还会出台更多的宏观调控措施,包括再次提高存贷款利率,但是,如果这些措施不能根治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和具体对待一些结构性问题,那么更多的调控措施最后都将是“空调”。至今为止,这一点已经被充分证明。
没错,目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来源于投资和出口这两部“引擎”拉动,当然,一直拖后腿的消费也在资产价格财富效应的关照下快步跟上,但是,如果仅仅通过一些措施来拉住这几驾马车的后腿,而不是使其协调平稳地运行,最后都将是无功而返。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核心矛盾却是:国民收入在居民、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不均,国家和企业拿走了国民收入的大部分,而居民却只能吃剩下的残羹冷汁,加上近年来的房价暴涨,以致于大部分中低收入者都在消费面前缩手缩脚,从而使贸差顺差加大,接下来的逻辑关系众周所知:外汇占款加大、银行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暴涨、固定资产投资冲动、通胀压力蠢蠢欲动。
当然,中国的经济问题非常复杂,全球化、工业化、市场化中的各种矛盾都交织在一起,如果将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的“趋热”完全归咎于中国政府调控不力,或许有失妥当,事实上,中国政府在近年来的宏观调控一直不遗余力,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行政手段,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但是,由于中国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上一直“雷声大、雨点小”,或许说没有真正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来扭转居民、企业、国家之间的收入分配,以及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以致于上面那些调控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最后都得在“越调控、经济越过热”的恶性循环中“低头”。
说到底,目前中国的经济问题已经触及了改革和开放的矛盾,开放的成果已经深入到改革的深水区,如果中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能正视和主动调整已经落后 作者:陈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