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2008年3月28日—星期五
英法领导人称要致力于共建全球性欧洲
【伦敦消息】英国首相布朗与到访的法国总统萨科齐27日在伦敦举行会谈,双方表示要致力于共建“全球性欧洲”。
两国领导人当天重点讨论了欧洲事务、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双边合作等问题,两人在会谈后举行了联合记者招待会。
布朗说,双方对欧洲未来持相同观点,认为欧洲必须成为“全球性欧洲”,即改革、开放、灵活和视野开阔的欧洲。双方一致认为,英法应站在“全球性欧洲”的中心。
萨科齐说:“我们需要英国,以推动欧洲向前发展。”英国可在欧盟中发挥更全面的作用,尤其是在移民、《里斯本条约》等问题上发挥作用。
布朗说,英法将敦促国际金融界采取协调步骤提高透明度。两位领导人呼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世界经济提供早期预警机制,呼吁银行界全面、快速透露信贷危机损失情况。
布朗说,在国际机构改革问题上,双方将就重要政策协调立场,采取统一行动。在气候变化、苏丹达尔富尔和阿富汗等问题上,英国将加强与法国的合作。
在双边关系方面,布朗说,双方同意加强和深化两国关系,两国将举行定期双边峰会和季度性高官会议,讨论合作问题。
萨科齐26日抵达伦敦对英国进行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布朗与萨科齐之间的对话透露了这么几个要点:
●在科索沃尘埃落定之前,在“伊核最终解决方案”成型之前,“全球性欧洲”会长成什么样儿?只有天知道!
第一,双方一致认为欧洲必须成为“全球性欧洲”,即改革、开放、灵活和视野开阔的欧洲;
显然,对于这个“全球性欧洲”是个什么东东?“双方的一致认为”虽然用了一大堆的形容词,但也只将其描绘了个大概。其实,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至于这个“全球性欧洲”将来会长成个什么样儿?坦率地讲,在科索沃问题尘埃落定之前,或者说、在“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成型之前,恐怕只有天知道!
●布朗与萨科齐点到了几个极其敏感的字眼
值得注意的是:从两人一致声称“英法应站在全球性欧洲中心”的态度来看,英法、或者说这个“全球性欧洲中心”对未来之路的“蜀道之难”还是心知肚明的。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布朗说,英法将敦促国际金融界采取协调步骤提高透明度。两位领导人呼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世界经济提供早期预警机制,呼吁银行界全面、快速透露信贷危机损失情况。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布朗的讲话中赫然点到了两个极其敏感的字眼,那就是:“国际金融”与“信贷危机”;此外,两位领导人还共同提及了一个更加敏感的词汇、那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服务于美国金融霸权的两只锚锭
众所周知,“国际金融”之所以敏感、在于美国金融体系是它的核心;“信贷危机”之所以敏感,在于它是一场源于美国、植根于美国金融体制之下,且还在发酵的金融危机;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所以更加敏感,则在于这个国际金融组织根本就是服务于美国金融霸权的两只锚锭之一。另一个则是所谓的世界银行。
●这种改革要求本质是在“革”美国金融霸权的“命”!
不难看出,在“两位领导人呼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世界经济提供早期预警机制,呼吁银行界全面、快速透露信贷危机损失情况”的背后,实际包含了两层意思:
首先,呼吁的“本身”就是在要求“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美国金融体系需要做好的两件事情:一个是同意“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为世界经济提供早期预警机制”、二个则是“美国金融体系”要“全面、快速透露信贷危机损失情况”;
其次,也是最核心的,既要求国际金融机构进行改革。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要求非常直白,这根本就是要求改革那两只锚锭。由于这两只锚锭根本就是为美国金融霸权量身订制的,根本就是服务于美国金融霸权的,在“本质”上甚至是从属于美国财政部的,因此,所谓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的主张,其核心要义上就是要“分”美国金融霸权的“权”,就是要“革”美国金融霸权的“命”!
●这种主张“内嵌”了继续遏制、甚至控制“非欧美”国家的战略目的
最后,也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英法”主张改革“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本意如何,不论“全球性的欧洲”与“美国的全球性”之间如何冲突,这种主张都“内嵌”了用“新版”“以欧美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去继续遏制“非欧美”国家、或者继续控制“非欧美”国家金融体系的战略目的。
●尽管“全球性欧洲”提法非常新颖,但仍没逃脱“三边撕裂”、“南北撕裂”的宿命
值得强调的是,在这一点上,“欧美”倒是可以将其用作“抱团相互取暖”的理由,然而,由于“非欧美”国家中,首当其冲的是具相当实力的大国,其主要代表就是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巴西,因此,在这一点上,“欧美”又留下了别人用来“发挥”的空间!
我们不难看出,尽管这个所谓“全球性欧洲”的提法非常新颖,但从实质上看,它不仅没有能力、也不可能逃脱“三边撕裂(欧美日)”、“南北撕裂(西方国家、非西方国家)”的宿命。
●一大串的“敏感词汇”揭示出法国总统心目中的“头等大事”
在某种意义上说,由于英国北岩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在这轮次贷危机中刚刚受到重创,更加上法国自己一手推进、并已获得欧盟全体成员“共同背书”的“地中海联盟”计划,不论是其战略目标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手段,实际上都与分享、甚至争夺“国际金融霸权”的进程息息相关,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那一大串的“敏感词汇”实际上已经充分揭示出法国总统心目中的“头等大事”到底是什么?
在继续这个讨论之前,我们暂且将英法领导人的这番谁听谁明白的“共同呼吁”、以及他们共同抛出的新概念--“全球性欧洲”、或者法国总统心目中的“头等大事”先扔在一边,再来阅读一则消息。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http://wwwdongfangtimecom
戴秉国国务委员与法国总统外事顾问雷维特通电话
【北京28日消息】据中国外交部网站公布:2008年3月27日夜,国务委员戴秉国与法国总统外事顾问雷维特通电话,就当前中方关心的重大而紧迫问题与其深入交换了看法。戴秉国坦诚、严肃和全面地阐明了中方的立场和主张。雷维特重申,法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方支持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
【时事点评】对于这段新闻,请大家注意这么两点:
第一,是时间。国务委员戴秉国与法国总统外事顾问雷维特通电话的时间是北京时间27日晚;
第二,是内容。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外交部公布的消息来看,这个电话有三个要点:
其一,戴秉国之所以要打这个电话,是因为中方有关心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要与法方交流看法;
其二,双方在电话中“深入地”交换了看法;
其三,戴秉国在电话中“坦诚、严肃和全面地”阐明了中方的立场和主张;而法国总统外事顾问雷维特则重申:法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方支持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
●在这个电话中、中方关心的“重大而紧迫问题”其实就是西藏问题
显然,仅就“时间因素”而言,在这个电话中、中方关心的“重大而紧迫问题”其实就是西藏问题。因为此前有消息称,在本周末欧盟外长会上,法国的外长库什内扬言“可能会在会上提出西藏问题”。
●在这个电话之后,所谓“中方关心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恐怕就不是“中法问题”了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伊朗择机扔出那块石头(正式申请加入上合)之后;在中方以“坦诚、严肃和全面地”的态度,与主推“地中海联盟”、并想与英国一起携手成为“全球性欧盟”之中心的法方、就“中方关心的重大而紧迫问题”“深入地交流看法”之后,法国外长是否还会在欧盟外长会上提出西藏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恐怕就不是“中法问题”、而是“中欧问题”、甚至是伊核问题了。
●伊朗“择机”扔出的那块石头,传来了“咕咚”的一声回响!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双方“坦诚、严肃和全面地”“交流看法”前后,伊朗“择机”扔出的那块石头,也就传来了“咕咚”的一声回响!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http://wwwdongfangtimecom
上合组织秘书长:伊朗申请加入不会影响对外交往
【综合消息】据哈萨克斯坦通讯社27日报道,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努尔加利耶夫在接受该通讯社采访时说,伊朗申请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不会给该组织与其它国际、地区组织的关系带来消极影响。
努尔加利耶夫说,上海合作组织对于吸收新成员的相关程序有明确规定:首先要由外长理事会进行审议,然后提交各成员国元首作出决定。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已收到了伊朗要求正式加入的申请,这一问题正在审议之中。
努尔加利耶夫说,上海合作组织致力于与其它国际、地区组织开展合作。该组织成员国进行的军事演习具有反恐性质。有关上海合作组织与其它军事政治集团进行对抗的说法毫无根据。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段文字,原文是:努尔加利耶夫说,上海合作组织对于吸收新成员的相关程序有明确规定:首先要由外长理事会进行审议,然后提交各成员国元首作出决定。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已收到了伊朗要求正式加入的申请,这一问题正在审议之中。
●伊核问题就被注入“迄今以来最大的变数”
显然,我们所说的“咕咚”一声,指的就是伊朗提交的“正式申请书”已被正式确认“进入了程序”,既:上合组织正式确认“已接收伊朗政府的申请书、并正在审议之中”。
我们认为:从伊朗“择机”扔出那块石头,到上合组织今天传出一声“回响”,伊核问题也就被注入了“迄今以来最大的变数”;
●“各大国的全球战略”被投下了“自伊核问题以来”的“最大变数”
与此同时,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美国的核心利益,所有围绕伊核这个核心进行全球博弈之“各大国的全球战略”,也就被投下了“自伊核问题以来”的“最大变数”。
然而,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我们之所以将其形容为“自伊核问题以来”的“最大变数”,在于三个实质:
第一,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多次强调,伊核问题是当今世界问题的核心,其“最终解决方案”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一份“有关世界主要大国最终角色”的“分配方案”,“这种分配”是包括有政治、军事、特别是经济等各个层面的“全面分配”。当然了,在文字上,它是不会明着写的!
●“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实质上被赋予了“最后定型”“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角色
第二,具体到经济、特别细化至金融层面上,可以这样讲,在可见的将来,“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实质上被赋予了“最后定型”“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角色。
●“伊朗核计划”伊战之后才“突飞猛进”,是“中欧俄”的客观需要
第三,仅从游戏规则的层面上看,“伊朗核计划”之所以会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后才“突飞猛进”,是“中欧俄”决心共同参与、阻止美国独自制定“未来国际游戏规则”的客观需要;
●“伊核计划”之所以直到今天都没能修得“正果”、也是一种客观需要
同样,几年来“突飞猛进”的伊核计划之所以直到今天都没能修得“正果”(象朝鲜那样),又是“中欧俄美”、或者“伊核六方会谈”中的一家、或者几家,在“未来国际游戏规则”没有成型之前,或者条件没有成熟之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愿意维护“现有国际游戏规则”中的“一个、或几个侧面”之稳定的客观需要。
下面,我们不妨对“这种客观需要”进行一个量化:
首先,对“中欧俄”而言,“这种客观需要”就是:只要有可能,那么,既不让美国对伊朗动武,也不让“突飞猛进”的伊核计划修得“正果”,还不让华盛顿“将伊朗问题伊拉克化(先封锁削弱、再屈服颠覆)”的企图得逞,但要让伊朗在伊拉克继续扮演“消耗美国综合实力”的角色,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欧盟的算盘
其次,对欧盟而言,只要有可能,就要维持住“伊核问题”这个战略支点,维护好伊核六方会谈这个框架,从而通过“伊核协调者”的身份几方渔利;另外,欧盟还要在反对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基础上,反过手还要利用好“欧美”在价值观上的共性,利用好美国的力量,尽力遏制“中俄”在中东、甚至在全球的影响力。
这一点,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不仅如此,欧盟还要利用好“中俄”、利用“中俄”来对美国施加“全球压力”,从而迫使对“大中东计划”仍不死心的华盛顿“更加看重”来自欧盟的声音、并“更加渴望”得到来自“北约欧盟成员国”的支持。
在这个层面上,在阿富汗问题、巴基斯坦问题就表现得非常集中。
●欧盟似乎已经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已经面对“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并开始着手推进“地中海联盟”的欧盟,似乎已经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在“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在如何防止被美国算计、被“中俄”利用的问题上,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显然,根据我们的观察,欧盟所谓的“进攻”就是尽快建立“一整套”、分别制衡中、俄、美的全球机制。
非常清楚,就“制衡俄罗斯”而言,冷战留下来的那笔遗产--“北约”,就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平台,从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莫斯科、一句“不支持乌克兰、格鲁吉亚现在加入北约”、就换来普京的“将来可能会承认科索沃独立”的过程来看,尽管俄罗斯拿到了“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这张牌,但在“制衡俄罗斯”的层面上,“北约”这个平台依然高效;
●在“制衡中国”的环节上,欧盟感到力有所缺失!
而在“制衡美国”的问题上,伊战后一度“突飞猛进”的“伊核问题”所产生的“制衡效率”更是有目共睹!独独在“制衡中国”的环节上,欧盟感到有所缺失!
在此之前,在“局部地区”(比如阿富汗、巴基斯坦)沿用“北约”的框架制衡中国的“建议”,在欧盟内部不是没有。
但是,就如我们之前所强调的,由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与伊核问题关联度太高,而欧盟在伊核问题上的利益与“中俄”又无法切割,因此,从德国总理开始打达赖牌,北京就“迅速同意”与俄罗斯联手“暂停”伊核六方会谈机制的历史来看,该“建议”的最大受益人当然是该建议的“建议者”。
众所周知,在阿富汗问题上,在欧盟内部,在催促北约盟国增兵阿富汗的问题上最卖力、向欧盟兜售“该建议”最积极的就是英国;但要知道,将“该建议”塞给英国人的,就是华盛顿。
●在伊核问题上,我们必须学会从两个层面看问题
值得强调的是:“伊核六方会谈”对“伊朗核计划进程”具有约束作用,但是,我们必须学会从两个层面看问题:
一方面,暂停“伊核六方会谈”对约束伊核进程是不利的,也就是对美国不利,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种不利”也是有局限的;
另一方面,如果“中俄”对“伊核六方会谈”的“暂停”最终演化为“伊核问题”之“中欧俄”战略协调的弱化、甚至解除,那绝对是华盛顿所乐见的。
显然,也正是因为有上述的这种“两面性”,在默克尔率先打出达赖牌,布什也紧接着附合之后,北京宣布退出德国、美国主持的“伊核六方会谈”,也具有“报复与警告”的“双面意图”:报复是冲着美国去的,报复的手段就是暂停“伊核六方会谈”;但警告却是指着德国(欧盟)去的、报复的手段就是不排除彻底折掉“伊核六方会谈”框架、也就是彻底拆掉“伊核问题”这个平台。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欧盟而言,由于“硬实力”以及地理上的弱点,再加上经济(特别是金融)与美国已处于“赤身相搏”的紧迫性,“伊核问题”作为欧盟目前唯一可以用来既能维持、强化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又能有效制衡华盛顿、还能“掩护”其“地中海计划”进行战略展开的战略平台,其重要性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在搞清楚上面这些之后,也就不难明白,在我们的讨论中,为什么要将“伊核六方会谈”与“伊核问题”、“伊核进程”等名词做严格区分了。
●欧盟在美国身后敲打中国经济的过程中,似乎总结出了一点经验
事实上,在利用“伊核问题”有效制衡华盛顿的同时,在制衡中国的问题上,欧盟用得最多就是经济敲打,且这种敲打还总得“躲在美国身后”才能发挥最大效力。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在美国身后敲打中国经济的过程中,似乎总结出了一点经验,那就是:“躲在美国身后”既可收到最大的实效、还可付出最小的成本,因为即便北京进行愤怒的反击,主要反击目标也将是冲着美国去的。
其实,从德国总理默克尔率先打“达赖牌”、后遭北京强烈报复,不得不有所收敛,后被法国总统主导的“地中海联盟”抢去风头,最后被迫交出欧盟外交政策“旗手”之职位的整个过程来看,欧盟在“躲美国身后”敲打中国经济的过程中总结出的那点儿经验、尤其实用。
●站在欧盟的立场设想,切入台湾问题当然是欧盟制衡北京的“最好选择”
说到这里,大家也就不难明白,如果欧盟想在“经济层面”之外建立一套制衡北京的机制,且“既可收到最大的实效、还要付出最小的成本”,那么,站在欧盟的立场设想,切入台湾问题当然是欧盟制衡北京的“最好选择”。台湾问题不仅有美国在前面挡着,“台独牌”也确能刺痛北京的神经,且北京目前还没有好的办法还应对!
然而,就如我们之前所强调的,由于华盛顿对台湾政局控制极为严密(不论是将陈水扁作为一枚“弃子”、运用邱毅“爆料大王”之类的手段,迫使陈水扁完成掩护马英九改造国民党之任务的整个过程;还是美国让陈水扁、马英九分别用“入联公投”、“返联公投”进行联动,让马英九的“返联公投”掩护陈水扁的“入联公投”公然冲撞《反分裂国家法》的整个过程,美国人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而台湾问题又是制衡中国的一张王牌,因此,除非万不得已,华盛顿是不可能让欧盟“共享”台湾牌、台独牌的。
●利用北京在“第一时间”内无法做出强烈反应的“事实”、华盛顿再次将欧盟往中亚、南亚方向“引”
事实上,从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来看,把持台湾问题的华盛顿,不仅不打算向欧盟提供打“台湾牌”的空间,反而在利用台湾问题、确切地讲,是利用“台独”公然举行“入联公投”、而北京也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强烈反应的“事实”、再次将“欧盟的制衡中国”往华盛顿最为需要的中亚、南亚方向“引”。
显然,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在“入联公投”之后,也就发生了一连串的重大新闻。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http://wwwdongfangtimecom
朝鲜发射导弹 日本反应冷静
【综合消息】针对朝鲜向黄海发射几枚短程导弹后,日本政府反应较为冷静。防卫省官员称,朝试射导弹,对日本的安全保障上,没有重大的影响。官员又抛出了一句,“好像不是弹道导弹”。
韩国方面证实朝鲜今天试射导弹,但形容这仅为平常军事训练的一部分。而日本方面的态度也同样低调,防卫省官员称,日本政府知道这些报道,日方会监视朝鲜的任何行动,并收集各种资讯。
【时事点评】在具体解读这则“意料之中”的“重大新闻”之前,我们想对之前的点评做个简单的回顾。
我们知道,由于“台独”势力在320举行了“入联公投”,因此,对于北京而言,依《反分裂国家法》严惩“台独”势力其实已经不再需要理由。
尽管北京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大的动作,尽管被许多善良的人们寄予了许多希望的马英九当选为所谓的台湾“总统”,但就在322“入联公投”之后不久,就在远离台海的中东、中亚方向,却接连发生几件彼此不相关联,却足以给人以无限遐想的事情。
因此,在我们看来,虽然许多新闻已经配发了相应的点评,但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下面的讨论,有必要在此做一简单、系统的梳理:
●我们认为:如果此消息属实,它将是法国取代德国成为欧盟对外政策“新旗手”的又一例证
第一件事:3月23日(北京时间),也就是距离“入联公投”仅几个小时,英国《泰晤士报》就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英国高官的话说,法国总统萨科齐将在访英期间告知英国首相布朗,法国计划向阿富汗东部增兵1000多人。
针对这则消息,在第一时间里(周一《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我们曾强调这么几点:
其一,如果此消息属实,那么,它将是法国取代德国成为欧盟对外政策“新旗手”的又一例证。
众所周知,在此之前,或者说在“德法”在“地中海联盟”上结束争吵、达成共识之前,实际担任“欧盟外交部”的“外交部长兼发言人”、在国际社会面前展现“欧盟阿富汗政策”、或者“欧盟南亚政策”的,不是别人,就是那个用达赖大打“价值外交牌”的德国总理默克尔。
显然,在法国倡议的“地中海联盟”已经成为欧盟27个成员国的“既定政策”之后,由法国总统萨科齐取代德国总理默克尔出任“欧盟外交部”的“外交部长兼发言人”也就理所当然。
●针对北京,法国(欧盟)在中东方向(围绕伊核问题)“再次组织战略测试”是符合逻辑的
其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此消息属于“放风”性质,那么,它“本质”上是法国(欧盟)对“中俄”伊核政策、或者上合安全政策的最新试探。
显然,在华盛顿启用一批暴徒、选择靠近中东、中亚的南亚方向的西藏进行战略试探,接着又不顾北京的强烈反对、在台海方向强推“入联公投”、直接挑衅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之后,针对在“第一时间”里没有明显动作的北京,我们认为法国(欧盟)、或者北约在中国更加重视的中东方向(围绕伊核问题)“再次组织战略测试”是符合逻辑的。
然而,最新的消息是:针对增兵阿富汗的问题,法国总统萨科齐在访问伦敦期间表示:“他将向阿富汗派遣更多法国部队,以支持北约在当地的使命”,但他并没有具体说明他究竟建议向阿富汗增派多少法国士兵;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这位因欧盟外交政策取向与德国女总理产生分岐、令法德轴心出现裂痕,从而意欲在英国去找寻“法英兄弟关系”的法国总统,还特意卖了个关子,说什么“法国已经向它在北约的盟友提出一个能使阿富汗人民和他们的合法政府缔造和平的战略”,并声称“如果这些建议能够在布加勒斯特峰会上获得通过,法国将建议加强它在当地的军事存在”。明眼人是一看就知:这就是说,法国“向阿富汗增兵、特别是增兵多少”是附带有某种条件的。
●替美国向欧盟兜售“北约平台”的英国人、在北京奥运问题上,却与法国保持着距离
与此同时,替美国向欧盟兜售“北约平台”的英国人,在奥运问题上,其首相布朗却一点儿也不给法国面子,竟然当着那位揣着“全球性欧洲”、意欲构建“兄弟般英法关系”的法国总统的面,用一句“英国不会抵制北京奥运会”与法国(欧盟)的中亚、南亚政策保持着距离。
●一手把持台湾政局的美国,无意让台湾成为“欧盟制衡中国”的基础,起码目前是这样的
值得强调的是,在西方国家中,眼下“坚决反对抵制、并明确表示要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竟然是美国政府、美国总统,从“法美”在奥运会上的“立场差异”去看,从“美英”在奥运会上的“立场一致”去看;从欧盟其它成员国、特别是核心成员国目前公开支持法国主张并不多见的事实去看;特别是,从华盛顿是“西藏事件”的幕后主使的层面去看;从被华盛顿一手“保”上台的马英九、当选后立刻按照“既定剧本”主要要求访问美国、从而主动为美国叫牌,既为美国、也为欧盟、日本公开试探北京在“入联公投后续发展”中的第一步反应去看,我们也就不难看出两个问题:
第一,恐怕法国(欧盟)也应该看出来了,那就是:美国仍然无意让美国制衡中国的台湾问题、成为“欧盟制衡中国”的基础,起码目前是这样的。
●“新、老旗手”在北京奥运问题上保持距离的背后,是欧盟作为一个“整体”非常狡猾的一面
第二,在法国取代德国、成为欧盟外交政策“新旗手”的背后,这个“新旗手”除了在不顾“大中东计划”的感受、力推“地中海联盟”的层面上与德国这个“老旗手”有所区别之外,在“达赖牌”问题上也出现了“出入”。
我们注意到,最新消息显示,27日,尽管达赖要求再见默克尔,但遭到了后者的坚决拒绝。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新旗手”狂打奥运牌、并拿西藏问题说事儿;而“老旗手”却与原有立场保持距离的背后,是已经在“地中海联盟”问题上达成共识、且又面对“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之困难的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所表现的非常狡猾的一面:
●欧盟在继续观望华盛顿为北京制造的“入联公投后续发展”
显然,留有余地的欧盟,既可以尽一切可能防止自己落入美国为欧盟刨下的“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的泥坑,也在继续观望华盛顿为北京制造的“入联公投后续发展”之麻烦。同时,还在“防止”与“观望”之余,与“中俄”一起在美国的后院“制造问题”、一边借“中俄”之手对美施加压力,一面也在这个过程中为自己搜集筹码。
●在华盛顿利用“入联公投”给北京制造“战略尴尬”的同时,自己也必然陷入“战略尴尬”之中
事实上,就在华盛顿利用“入联公投”给北京制造尴尬的同时,自己也必然陷入尴尬之中。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尴尬首先就表现在俄罗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轻易接受美国在反导问题上的让步,结果,赖斯与盖茨刚刚离开莫斯科,一连串的“尴尬”就两点般地飞向华盛顿。
●朝鲜再次试射导弹,日本人对事态的后续发展“有所期待”
我们知道,就在“入联公投”后,必须绕开“美国时间表”,因此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台独”强烈反应的北京,出于报复也好、必要的应手也罢,与俄罗斯、欧盟一道,在其它方向立刻做出的反应有三个,且都与“核”字相关,一个是朝核方向,朝鲜再次试射导弹,显然,从日本人那句“这不是弹道导弹”来看,日本人知道,现在不是表态的时候,因为不是“弹道导弹”,非常清楚,刚刚在北京声称“要与中国、印度携手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日本人,对事态的后续发展是“有所警惕”,也是“有所期待”的;
●在美国人并不敢行使“军事保护”之职责的尴尬中,伊朗人又狠狠踹了布什一脚
另一个则是“入联公投”前后连续炮击“美国保护下的伊拉克”之伊朗,在美国人并不敢行使“军事保护”之职责的尴尬中,又狠狠踹了布什一脚:正式提出加入上合组织的申请。
●俄罗斯也好、欧盟也好,出于常理,也都会利用“中美”在“入联公投后续发展”中必将面临、彼此制造的“尴尬”
最后一个,就是与俄罗斯关系良好,受到美国制裁,也愿意充当中国金融欧洲桥头堡的白俄罗斯也突然“放风”说,有意“依美国的葫芦画只瓢”:可能在南美国家、比如委内瑞拉布置“反导系统”。
显然,俄罗斯也好、欧盟也好,出于常理,也都会利用“中美”在“入联公投后续发展”中必将面临、彼此制造的“尴尬”。
非常清楚,能帮助白俄罗斯在南美实现“反导梦”的非俄罗斯莫属。
●伊朗刚提申请、弹道导弹引信就“错运到了台湾”
用心险恶的是,就在伊朗正式提出加入上合组织申请之后,美国人则立刻主动爆料,声称“由于程序漏洞,错将弹道导弹引信运到了台湾、且时间长达一年之久才发现”。
●华盛顿主动曝光这一事件的意图,在于警告北京:不排除再次利用陈水扁这枚“弃子”的可能性
在我们看来,所谓“弹道导弹引信运到台湾”是存心的,这是毫无疑问。显然,将“弹道导弹引信运到台湾”是华盛顿“尽力阻止”大陆在“入联公投”后动用”非和平手段”的一个“小动作”,然而,在“入联公投”之后,华盛顿主动曝光这一事件的意图,则在于警告北京:如果北京在伊朗加入上合的问题上处理不当,那么,在“520”之前、不排除华盛顿将再次利用陈水扁这枚“弃子”有所动作的可能性。
●与其说伊朗是向“上合”提出“加盟”申请、还不如说是向“中俄”提出“加盟”申请
显然,伊朗正式提出加入上合组织的申请,与其说是向“上合”提出“加盟”申请、还不如说是向“中俄”提出“加盟”申请。
有必要强调的是,尽管华盛顿事先将狠话说尽,且没有留下一丝余地,但悍然核爆的朝鲜依然安全,并不在于一个“组织”的保护,而在于一个、或者二个国家保护。
●伊朗申请的“实质”是发出“寻求某种军事保护”的信号
因此,伊朗正式提出加入上合组织申请的实质,本质上是正式提出“寻求某种军事保护”的信号,如果说得再直白一点儿,是“中俄”正式向“欧美”、特别是美国发出“不排除军事保护伊朗之可能性”的信号。
显然,就在“马英九要求访美、弹道导弹引信错运台湾”的“科目”做完之后,接收到“上述信号”、并再次对北京发出“上述警告”的布什,就将电话立刻打到了北京、以打听北京的口气。
●在“布什联手马英九”“公开索要北京最新对台态度”的情况下,北京倒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东方评论员注意到,从中国外交部、以及美国国务院公布的信息“综合来看”,在已向美国发出“上述信号”之后,尽管布什主动提及“错送”的问题,但胡锦涛主席在电话中并没有过多关注所谓“弹道导弹引信错运到台湾”的狡辩,除了重申“在九二共识,一中原则基础上、两岸可以重启谈和谈”的立场之外,重点交流的是西藏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元首之间“向来爱交流看法”的“两核问题”、两家外交部竟然谁都不愿意去证实“两国领导人是否交流了看法”。
显然,在我们看来,针对台独,在“第一时间”内无法强烈反应的北京,在“受到台湾主流民意拥护”的马英九顺利当选之后,在马英九“高调重申”承认“九二共识”的情况下,在“布什联手马英九”“公开索要北京最新对台态度”的情况下,除了重申上述“既有立场”之外,北京倒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华盛顿在将“入联公投”做实之后,再逼迫北京重申上述“既有立场”的意图
然而,对华盛顿而言,在将“入联公投”做实之后,再逼迫北京重申上述“既有立场”的意图则在于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向欧盟、美洲、非洲、东亚国家(特别是韩国、日本)、特别是南亚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强调:美国才是台湾问题的主导者,也是制衡中国的主要力量。
至于中美元首之间“向来爱交流看法”的“两核问题”、何以两家外交部谁都不愿意证实“是否交流了看法”?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胡布”扔下电话之后,上合组织秘书处传来的“咕咚”一声(非常强烈),再加上朝鲜突然试射的短程导弹(非常克制),事实上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
而根据我们的观察,并参考“2004年朝鲜升起那朵巨大蘑菇云”经验,结合美国次贷危机可能在7-8月份之前再次爆发、并扩散至其它领域,甚至形成新金融危机,这个答案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第一,考虑到国际资金是在“亚洲、欧洲、美洲”大三角间流动、且“伊核问题”是这一大三角的重心,而这个“重心”的任何偏移、都将直接关乎大三角的平稳,而“有人”又有“意欲穷尽一切手段,想将资金导入美洲方向”的企图心,因此,在日本公开声称要与中国、印度共同应付美国次贷危机的情况下,在次贷危机中受到重大冲击的“法英”、在刚刚抛出的“全球性欧洲”公开要求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呼声下,也就是说,在“欧洲、亚洲资金”都不想为美国次贷危机“无成本”填窟窿的情况下,如果“这两个端点”愿意配合的话,在北京在“第一时间”内既没有、也不可能对“入联公投”强烈反应的事实下,在西欧国家打算用“拒绝乌克兰、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换取俄罗斯“不排除承认科索沃独立”的情况下,那么,可以想像的是,“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入联公投后续发展”都将是可控的,尽管美国开始向科索沃提供军火,尽管美国将洲际导弹引信“错运”到了台湾、尽管陈水扁还可能会有更加危险的“小动作”。
显然,出于对“科索沃问题”的担心,也出于进一步扩展欧盟战略空间的需要,欧盟在继续用达赖问题向北京施加压力,并用增兵阿富汗的口风继续试探“中俄”的中亚、南亚政策,也就是伊核问题、科索沃问题之底线的同时,它也在瞄着美国、在美洲继续“找事情”。
在华盛顿看来,欧盟不仅要搞“地中海联盟”、还要搞“全球性欧洲”,这既是在借机挖美国霸权的根基,也是在小心应对“科索沃后续发展”,而欧盟在台湾、西藏问题上说事,就目前而言,本质上都是在继续观望“入联公投后续发展”。
因此,拒绝欧盟插手台湾、出于继续为“科索沃后续发展”、“入联公投后续发展”准备变数的需要,华盛顿在点燃西藏问题这把火之后,又站在一边,保持一种既与欧盟在北京奥运问题上保持某种距离、又期待欧盟最终接受“将西藏问题、新疆问题”做为“欧美制衡中国机制基础”的态度,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北约内部所表现出来问题是:合力不够、张力太大!
第二,前面说了,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上,“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实际上被赋予了“最后定型”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负,因此,不论是在“中欧俄”的协调下“伊核问题朝核化”、还是在“中欧俄”之外,伊朗被接纳加入上合,或者,“中俄”与伊朗直接签定“某种安全条约”,伊朗在“中俄”的保护下、继续让伊核计划突飞猛进,甚至悍然一次,本质上都是对“现有国际金融游戏规则”的彻底颠覆,也是对现有国际格局的“提前打破”,显然,这种“提前打破”既可能造成北约与上合的对立(这是美国人需要的)、也可能造成“北约与上合”的彻底瓦解。如果是北约瓦解,那对华盛顿而言,无异于一场恶梦。正因为事关重大,方方面面都在走一步看一步。
然而,不论是从欧盟达成共识的“地中海计划”来看,还是从“法英”刚刚抛出的“全球性欧洲”来看,被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及美国次贷问题这几把火,烧得在地球上不得不四处点火的华盛顿,应该看到这一点:与西太平洋框架、美日军事同盟一样,美国赖以支撑其全球战略的另一只框架--北约,其内部所表现出来问题是:合力不够、张力太大!在地球人都知道“打跨了美元、就等于废掉了美国的综合实力、就等于打跨了美军”的道理之后,在地球人都知道所谓美国次贷危机,本质是现有的、以美国金融体系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一手造成的之后,在地球人都知道美国人印钞票也不可能随心所欲,也得盯着“长期利率”这个恶魔之后,一个四处点火、却又不敢亲自上阵直接攻击伊朗的美国、一旦伊朗像朝鲜那样,在某种保护的情况下跨入核门槛,那么,它不仅将很难扭转这个大势、甚至连一丝机会都不会有了。
●除非情况危急,伊朗加入上合的程序不可能立刻获批
第三,基于第二点,我们认为,就目前而言,除非情况危急,伊朗加入上合的程序不可能立刻获批,但是,伊核进程却有可能在“中俄”“不排除提供某种军事保护”的信号下再次“突飞猛进”,正在利用北约制衡俄罗斯,曾经试探着用北约制衡北京的欧盟,恐怕也要备受刺激。
●为什么会迅速发生这一切,美国决策者当然知道,就因为“入联公投”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这个“审批过程”操作得好的话,它必将会消耗美国大量的政治、军事、经济资源,不难想像,仅从经济层面考虑,为了求得“上合”成员的“反对”,美国又得准备多少美元,尽管美国人自己就非常缺它。在防止巴基斯坦这类“特殊观察员”“也要加入”的层面上,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在鼓励以色列继续充当大中东计划的中东钢钉、而不要被“地中海联盟”所诱惑的问题上,也将面临新问题。
至于为什么会迅速发生这一切,美国决策者当然知道因为:就因为“入联公投”。
显然,对欧盟而言,由于其硬实力不够、又受地理限制,其中东战略、中亚政策过于依赖伊核问题,又想在伊朗问题的掩护下对“地中海联盟”进行战略展开、并搞什么“全球性欧洲”,还忘不了与美国一道、继续从各个层面、特别是金融层面遏制“非欧美国家”,因此,它为这种“审批程序”担点儿惊、受点儿怕,那也是应该的!
●再谈伊朗正式提出加入上合组织申请的“实质”
这还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前面说了,与其说伊朗是向“上合”提出“加盟”申请、还不如说是向“中俄”提出“加盟”申请!而尽管华盛顿事先将狠话说尽,且没有留下一丝余地,但悍然核爆的朝鲜依然安全,并不在于一个“组织”的保护,而在于一个、或者二个国家保护。
伊朗正式提出加入上合组织申请的实质,是“中俄”正式向“欧美”、特别是美国发出“不排除军事保护伊朗之可能性”的信号。
因此,就算是华盛顿消耗大量的资源、最终“求得”上合成员中的一个“不同意”,但是,如果“中俄”认为有必要、美国能排除“中俄”联手、或者“中俄”中的一个、在上合框架之外、向伊朗提供某种保护的可能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