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淨公上人弘法五十週年》—學佛答問03/04/2008

問:第一個,請問提倡尊師重道的活動。有三個小題目。往後每年是否可由各國淨宗道場,有意願、有經驗舉辦大型活動者,抽籤輪流主辦?
問:下面說,明年可先到廬江申辦(寬融法師提議的)。

問:末後一個問題,在第六十年時,再回到學院舉辦。

問:下面悟道法師還有個問題,他說可否請各地淨宗道場,每年紀念佛誕節?中國地區可以農曆四月八日紀念,其他地區可以用衛塞節日舉辦?

問:下面是現場同學提問,第一個問題,他說弟子已經念佛十幾年了,每天堅持做早晚課,另加讀誦《地藏經》,迴向給冤親債主,三時繫念也有寫牌位。但是每天晚上入睡之後,卻會不自覺的大聲講話、驚叫,有時還會大聲念阿彌陀佛,還會起床,嚴重打擾同住的同修們,弟子感到十分慚愧,但是本身又毫無知覺。請問(他底下三個問題)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問:最後他問,是否會造成臨終往生的障礙?

問:末後一個問題,請問只能維持五分鐘的念佛成片,是否真正的「念佛成片」?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我看到這地方有幾個問題,我們依照順序來解答。問題不太多,有時間我們再談談修學用功的方面。前面是悟道法師的提問,他有兩個問題。

  問:第一個,請問提倡尊師重道的活動。有三個小題目。往後每年是否可由各國淨宗道場,有意願、有經驗舉辦大型活動者,抽籤輪流主辦?

  答:孝親尊師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現代整個世界的動亂不安,包括所謂自然的災害,我們細心觀察根本的原因,確實都是出於把孝親尊師疏忽掉了,所以才有這些天災人禍的感染。要化解災難,根本的方法就是要提倡孝親尊師,孝親尊師是自性性德的流露,人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現在變成不孝父母、不尊重老師、不尊重長輩,這是反常的現象。我們把反常當作正常,以為正常是反常,這個災難就現前,所以這是很重要的一樁事。在哪個地方舉行,實在講是那個地方有福報,提醒當地社會要重視這樁事情。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學佛的弟子,無論在家出家,首先要做到,我們做不到,辦活動也沒有很大的影響力,最重要的是自己做到。怎麼個做法?落實《弟子規》,落實《感應篇》,落實《十善業道》,就做到了。如果是出家同修,再落實《沙彌律儀》,你是真正佛弟子,真正聖賢弟子。如果不能夠落實,那是假的,那就不是真的。

  像今天大家在這裡受的三皈或者是五戒,這都是屬於名字分上的事,為什麼?三皈做不到,五戒決定做不到。你能不殺生,你有沒有傷害眾生的念頭?如果有傷害眾生的念頭,那個念頭是屬於殺業,你的殺業沒斷。你不偷盜,有沒有佔別人便宜的念頭?有絲毫佔別人便宜的念頭,那是盜心,你的盜心沒斷。所以很不容易持。要從基本的戒律去修,基本的就是《弟子規》,不可以不重視,《弟子規》是戒律的基礎。我們今天不學小乘,就要用《弟子規》、用《感應篇》來代替小乘。最重要的還是要求自己,從自己做起,從自己家庭做起,從自己的團體做起,這真的是無量功德。我們的團體雖然這麼多年來常常說,可是我們的團體沒做到,早年我們華藏圖書館沒做到,現在我們淨宗學院也沒做到。團體做不到,我們要求個人做到,不要求別人要求自己,每個人都能反省,每個人都能自己做到,團體就做到了;如果不要求自己,要求別人,是永遠做不到的,這一定要知道。所以辦活動是宣傳、是擴大影響,這是好事情。

  問:下面說,明年可先到廬江申辦(寬融法師提議的)。

  答:這要跟廬江實際禪寺的老和尚去商量,老和尚同意,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說是有上千人來參加,恐怕實際禪寺場地太小,沒有這麼大的場地,可能有困難。如果說三百人以內,沒有問題,它可以容納;三百人以上,沒有這麼大的場地。不過我現在曉得有個場地比較大的,山東慶雲的金山寺,現在主持是齊素萍居士,聽說她那個地方場地很大,一、二千人應該沒有問題。她又喜歡熱鬧,如果去辦,我相信她很歡迎。

  問:末後一個問題,在第六十年時,再回到學院舉辦。

  答:好事,真是好事。但是六十年,今年是弘法五十週年,六十週年是十年之後,十年之後我們還能不能在這個世間?大有問題。所以今天我很感動、很感謝諸位同修啟請,要我住世,我不能答應,為什麼?我要答應,我就是欺騙你們了!人的壽命自己不能做主,我能夠說我再住十年、再住二十年、再住五十年,行嗎?這一定要了解,諸法實相!所以我常常提醒同學們,記住古聖先賢一句金玉良言,那就是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釋迦牟尼佛也不能夠常住世間;迦葉尊者是奉命常住世間,但是世間人看不到他,只知道他老人家在雞足山入定,誰也沒見過。我們從《虛雲老和尚年譜》記載中,老和尚朝雞足山,他說他聽見敲木魚的聲音,迦葉尊者在誦經,還是在念佛,聽到敲木魚的聲音,沒有見過人。我們到雞足山去朝拜,聽說這是傳說有人曾經見過,這是傳聞,是真是假不能夠確定,但是我們能夠信得過,為什麼?理論上是講得通,時間是可以叫它留住而不遷流的,那是屬於定功,只要你心不動就能常住,心動就不能常住。那我們的心是動的還是靜的?

  不孝,我們對父母有沒有不孝?對祖宗有沒有不孝?對佛菩薩、三寶有沒有不孝?這是大乘戒經裡面常說的,孝敬佛陀三寶,也有說師尊三寶。佛法裡面稱為師,就是老師,老師的定義很廣,廣義的是一切弘宗研教的大德,無論是在家出家,都是老師,狹義是指釋迦牟尼佛。那怎樣才叫孝順?真正做到能承傳佛菩薩的道業,這就是盡孝,這才叫孝順;如果我們不能夠承傳,這就是不孝。對我們的家庭、對祖宗,我們老祖宗傳給我們的是什麼?是五倫、五常、八德。如果我們真正落實了五倫,五倫是講關係,首先說明人與人的關係,它從夫婦開始,夫婦組成一個家庭,然後講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君臣在現代就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關係要懂,這不是什麼人制定的,不是什麼人發明的,這是大自然的運作,大自然的法則。有五倫就有五常,常是永恆不變的大道理,五常是仁、義、禮、智、信,這是人的常道。仁義禮智信跟佛門裡面的五戒相應,不殺是仁,不盜是義,不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五常跟五戒內容是完全相同的。

  古大德為我們講得更詳細、更明白,給我們定了十二個德,不多,這叫八德。八德有兩種說法,裡面有四個字重複,除掉重複,實際上十二個字,要真正做到。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不能跟這十二個字相應?如果能夠相應,這就是孝,孝順父母,孝順祖宗。這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十二個字,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想到這個標準?符合這個標準,我們一定要做;違背這個標準,你就不能做,這才叫孝順父母,才叫做奉事師長。所以這個不是口號,它要叫你去落實。我們如果起心動念,常常都能夠記住這幾個字,它很簡單不複雜,時時刻刻用這個來對照,這叫真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言行。相應就是正確的,不相應就是錯誤的,這就是真正的孝敬。對老師的教誨亦復如是,這就真正的尊敬師僧三寶。

  問:下面悟道法師還有個問題,他說可否請各地淨宗道場,每年紀念佛誕節?中國地區可以農曆四月八日紀念,其他地區可以用衛塞節日舉辦?

  答:這都是好事,都是屬於宣傳,擴大影響。宣傳跟擴大影響都要想到有實際的內容,它才真正產生效果;如果沒有真正內容,那也只是一個形式而已。形式辦得再熱鬧,辦完了、法會完了也就空了,一場空。所以真正產生效果,還是古人說的有道理,「辦班教學」,常年不能中斷。諺語所謂「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效果就沒有了,所以辦班教學不能夠中斷。現在科學技術發達,科技沒有善惡,善惡是人,如果善於利用,這是非常好的教學工具;不善於利用,如果裡面它的內容是暴力、色情、殺盜淫妄,助你毀滅這個世界。所以這個操作在人。

  我第一次跟鳳凰劉長樂見面,我就告訴他:今天世界上兩種人可以救世界,也可以毀滅世界。他問我哪兩種人,我說第一個是國家領導人,第二個就是幹你這一行的人,全操在你手上。你可以毀滅世界,你也可以救世界,看你走哪條路。所以我們的教學可以利用媒體,利用這些高技術。傳媒的發展,我現在所看到的,我想不會超過三年,將來你們手機都可以收看衛星電視,都可以收看網路的頻道,沒有障礙。無論在什麼地方,你都可以聽經,你都可以學習,你都能夠收到資訊,多方便。這個技術已經開發出來,還沒有普遍,我的想法頂多三年就會很普遍。

  那我們就要警惕到,我們利用這個來講經教學,這多麼方便,不必要擠到道場來,隨便在哪裡都能夠修學。古今中外這些大聖大賢,他們的成就你一定要曉得,接受老師、善友的指導,指導是指導你的方向目標,成就那個路是自己走出來的,絕對沒有說是哪個老師督促你、父母督促你,那都是教不出來的,都是自動自發,循規蹈矩。所以我們常常讚歎老實人,老實人肯定有成就,因為他不胡思亂想,他能夠遵循父母師長的教誨,一條路走到底,沒有一個不成功。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菩薩最大的障礙是什麼?疑慮,你對於你所修學的法門、經教,如果有疑惑、有顧慮,你就不能成就。什麼人能成就?沒有疑惑、沒有顧慮、勇猛精進,個個成就。我們細心觀察古今中外成就的人,用這句話做標準,幾乎全都符合,沒有一個例外的。那這一句話就變成真理了,只要我們肯相信,不懷疑,沒有一個不成就的。

  同學們在一起交換心得、交換學習的感受,不能發表意見,意見是什麼?意見是你的妄想,妄想愈多障礙就愈多。提問題也是如此,我講過很多次,老實人沒有問題,提出問題就是不老實,他才有問題,他要老實的話他哪有問題!這個要知道。我們是凡夫,中下根性的人,換句話說,都是不老實的人,不老實不可以裝老實,裝老實就吃虧,不老實的人要提要問,要搞清楚、搞明白,斷疑生信。真老實人他沒有問題,他不懂他也不會想出問題來,他照做就行。最老實的人,成就最殊勝的人,就是一句彌陀念到底;除一句彌陀之外,他什麼問題都沒有。什麼他也不要懂,也不過問,一句彌陀念到底,念到最後他預知時至,自在往生,品位還挺高的,那真叫上上根人,那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

  所以千萬要記住,無論在家出家修學,希望能夠在一年,頂多兩年,要把四個根紮穩,然後你的前途一帆風順。如果我們疏忽這四個根,四個根是有次第的,要從《弟子規》開頭,第一門功課。《弟子規》學好了學《感應篇》,《感應篇》學好了學《十善業》,《十善業》學好了學《沙彌律儀》,在家也可以學,《沙彌律儀》在家同學可以學。只有比丘戒、比丘尼戒,佛是制止,在家沒有受過大戒的不可以看。不可以看的原因你要曉得,這裡頭不是有祕密,而是佛陀的慈悲,因為你看了這個戒律,你就有個標準,你常常會批評出家人,批評出家人你就造口業,你不看不曉得,你就不會批評。這是佛陀的慈悲,這個要懂,避免造口業。所以菩薩戒跟沙彌戒沒有關係,在家出家都可以學。四個根紮穩好,像一張桌子四個腿,四平八穩,那這個成就是肯定的,只要自己精進不懈,沒有不成就。把我們自己學習的成果,用網路、衛星向全世界傳播,這個影響就很大。

  大型的活動一年能夠辦一次是好事,可是你們想的這個方法,影響力還是不大。我替你們出主意,會產生很大影響力,到哪裡去辦?到聯合國總部去辦,一年辦一次,借聯合國的那個大會議堂。我們在二零零六年,在巴黎教科文組織總部辦的這個活動,它的影響大!駐聯合國的大使,一百九十二個國家大使都參加,他們都聽到,這才有影響力,一般場合沒那麼大的影響力。大家有這個心願,眾生有願就會有感應。我們過去曾經走進聯合國,給聯合國留下很好的印象,以後再申請會比較容易多了。凡事起頭難,這個頭已經起好了,已經帶起來了,所以我相信可以做得到。

  問:下面是現場同學提問,第一個問題,他說弟子已經念佛十幾年了,每天堅持做早晚課,另加讀誦《地藏經》,迴向給冤親債主,三時繫念也有寫牌位。但是每天晚上入睡之後,卻會不自覺的大聲講話、驚叫,有時還會大聲念阿彌陀佛,還會起床,嚴重打擾同住的同修們,弟子感到十分慚愧,但是本身又毫無知覺。請問(他底下三個問題)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答:這個原因可能是宿世的因緣,過去生中阿賴耶識裡頭的這些煩惱習氣種子,也可能是在這一生當中造作的不善業,所謂是夢由心生,這兩個叫因。緣就是現在一般人所說的有冤親債主附體,冤親債主附體有兩種現象,一種現象是你自己知道;一種現象是自己不知道,但是你的言行、思惟反常,都會受到所謂是靈界的感染,這是緣。你問如何對治和化解這種情況?這也有兩種,如果屬於冤親債主,你要調解,跟他談條件,要跟他開導。過去結的怨要化解,不可以冤冤相報,冤冤相報不能解決問題,它的結果是生生世世彼此雙方都痛苦,那又何必!要把這個道理講清楚,幫助他學佛,或者我們讀經給他迴向,或者是用念佛修學一切功德迴向給他,幫助他往生極樂世界,或者幫助他超生到天道,絕大多數能接受。我們遇到這個事情很多,它就化解了,就離開了。

  問:最後他問,是否會造成臨終往生的障礙?

  答:是的,如果不能化解,確實是臨終往生的障礙,所以這個化解一定要做。怎樣才能化解?給諸位說,化解的祕訣就是真誠心,不能有絲毫僥倖。真誠心跟他往來,對鬼神如此,對世間一切人也是如此。跟人結了怨,如何化解?真誠心能化解。那我用真誠心還是化解不了,對方還是不願意接受。沒有關係,持之以恆,三年、五年他原諒你,可以化解;三年、五年還不行,十年、八年;再不行,到他臨終的時候就會化解。他到臨終的時候,所謂是在這個時候他會回想這一生所交往的人,哪個人不錯,大概這個人是我一生都不原諒他,但是他一生都沒說過我一句壞話,這個人還是不錯的,還是會化解。所以持之以恆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不能化解,真的會造成障礙,這個障礙非常明顯。

  問:末後一個問題,請問只能維持五分鐘的念佛成片,是否真正的「念佛成片」?

  答:不是,功夫成片是永遠成片,那才叫成片。五分鐘是個短暫的,好像閃電一樣,光亮了一下後面就沒有了;如果說是你這一亮之後,永遠都亮下去了,這就是成片。成片就是一心不亂,是一心不亂最低的程度。佛給我們講念佛功夫,上品是理一心不亂,什麼叫理一心?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所以理一心跟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同等的境界。中品的是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是把執著放下,就是見思煩惱斷了,他的境界等於阿羅漢,這是事一心。功夫成片裡面有淺深不同,你照小乘來做比喻,那就是從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這可以說上中下三品。功夫成片都是屬於帶業往生,因為三果阿那含見思煩惱沒有斷,要到阿羅漢才斷。所以阿羅漢往生,生方便有餘土,不是凡聖同居土,這個要曉得。

  我們凡夫能念到功夫成片最低的標準,那就是你心裡頭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成片。也就是說,見思煩惱一品也沒斷,只是信願功夫得力,能夠用這句阿彌陀佛,把妄想、把雜念全部打掉,取而代之。念頭起來,善念也好,惡念也好,不問它,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所以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佛的人,佛號提起來就是覺,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三皈具足了,這是我們能做得到的。永遠保持心地的覺正淨,用什麼方法?一句佛號,千萬不要這個念頭起來,還有第二個念頭繼續,第三個念頭又接著,這個麻煩就大了。善念相續造三善道的業因,惡念相續造三惡道的業因,都不好;最好的就是念頭起來,一發現的時候阿彌陀佛取而代之,就換成阿彌陀佛,這叫會念佛。

  這樣念佛,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所看到的,大概三年,你用這個方法,三年就能夠預知時至,自在往生。不需要很多時間,可是天天要用一句佛號來壓、來換你的妄念。這個方法真好,所以諸佛讚歎,菩薩讚歎,祖師大德沒有一個不讚歎的,時間不要很長,三年到五年決定成功。你說我要學什麼法門,在這個地方學多累、多辛苦!我花三年時間,就這句阿彌陀佛,就念到極樂世界了。我想學什麼法門,到極樂世界去學多好,阿彌陀佛是老師,十方諸佛如來輔導你,你不要受這麼多辛苦,這是最聰明的人,上上根人,準能成就。

  我在早年講經的時候,有人問過我這麼一個問題,他說他讀《往生傳》、讀《淨土聖賢錄》,看到那些人念佛,很多都是三年往生的。他問我是不是他們三年壽命都到了?我的回答說不可能,哪有那麼巧!個個都是三年壽命就到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個講不通的。應該如何去解讀?那就是他三年功夫成片,功夫達到了,到這種功夫的時候,他可以不要壽命,他可以捨棄他的壽命,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這才能講得通。你看前年我住在香港,在香港講經,深圳有個黃忠昌居士,三十多歲,他就聽到我這種說法,所以他就發心來做實驗看看,就用這個方法來念阿彌陀佛,看念三年能不能去?他找到向小麗,向小麗幫他忙,給他做護法,他閉關,她給他護持。他三年就用這句佛號,把一切念頭壓下去,念到兩年十個月,還差兩個月滿三年,他跟向小麗說,他可以往生了。預知時至,也沒有生病,他真走了。這就說明佛祖傳的這個方法有效!世界災難這麼多,你們要不想受這個災難,你用這個方法,黃忠昌現身說法,他做這個實驗來給我們看,真有效。不過緣要殊勝,你要找一個地方去閉關,要找一個好人來護持你、來幫助你。好在三年的時間不長,只要如理如法,理就是一句彌陀念到底;方法就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上給我們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說得更明白一點,《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說,意思是一樣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早年諦閑法師教他那個鍋漏匠的徒弟,也是這個方法,那個更好。他教鍋漏匠一句阿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不分晝夜,什麼時候累了什麼時候休息,一休息好趕緊接著就念。他也是三年成功了,預知時至站著往生的。往生之後還站了三天,等諦閑法師替他辦後事,因為那個時候交通不方便,從寧波的鄉下到觀宗寺,一個往來三天,他站三天。諦老看到之後,讚歎、佩服:「你沒有白出家。」他不認識字,中年四十多歲才出家,人又很笨,什麼都不會,所以出家不能住道場,住道場人家瞧不起,連早晚功課他都不會,那怎麼能住?所以諦老在鄉下找一個破廟,沒人住的叫他去住,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附近找一個護法照顧他生活。三年成就了,諦老說:你的成就,弘宗研教的大法師比不上你,叢林裡面方丈住持比不上你,真成就了。這都不是普通人,信心成就,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就是近代為我們現身說法的這些人,給我們做了好榜樣。

  所以一心不亂,亂不亂不要去問它,如果有這個念頭「我什麼時候到一心不亂?」就永遠得不到一心不亂。為什麼?這個疑慮把你的一心不亂破壞掉,他夾雜這句,夾雜這個念頭,這就是破壞功夫。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什麼都不要問、什麼都不要顧慮才能成就。看到這個世界動亂,慈悲心現前,真的是捨己為人,捨己是什麼?捨自己往生的品位,留在這世間研究經教,弘法利生。可是這裡頭有個標準,自己決定能往生才行,像蕅益大師說的,我只要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就可以,這是他的底限,他肯定能往生,這個行;如果這個沒有的話,那就不行,那你捨己,你自己將來還要搞六道輪迴,還要墮三惡道,這就錯了。所以捨己是決定往生,往生品位很低,這個可以。凡是這種人,實際上他往生品位一定不會很低,我們看蕅益大師就知道,蕅益大師真的是下下品往生?決定不可能,為什麼?教學相長,自他兩利,不是利益一方的,你自己沒有成就,你怎麼能利益別人?所以利益別人是利益自己,成就自己是成就別人。

  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做弘法、護法的工作,這個功德大,為什麼?正法久住在世間要靠弘護的人,沒有弘法的人,佛法不能住世;沒有護法的人,佛法也不能住世,所以佛法住世要靠弘護。弘法、護法一定得三寶加持,得龍天擁護,這是肯定的,他不為自己。這個工作一定要接觸群眾,不過現在社會不一樣,現在弘法可以不接觸群眾,在攝影棚裡面講經說法,可以不接觸大眾。接觸大眾那個障緣就非常多,是一條很危險的道路。接觸的環境順境、人事善緣,很容易生起驕慢心、貪婪的心,容易引起貪瞋痴。如何在這個環境裡面不起貪的念頭,不起愚痴的念頭,那這就是成就自己。處順境沒有貪痴,處逆境,環境很不好,障礙很多,惡緣,遇到的人都是冤家對頭,都是來障礙你的,在這種環境裡面,成就自己不生瞋恚,沒有瞋恚心、沒有報復心,那就不愚痴。所以在順境逆境、善緣惡緣裡面,把自己的貪瞋痴慢疑斷掉。你沒有這個境界,你怎麼能斷得了?所以歷事鍊心,然後你才曉得,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成就菩薩道的善緣,你要通過你才能成就。於是你對於一切人事物會產生感恩的心,順境我感恩,逆境也感恩,幫助我成就的人我感謝他,處處找麻煩我也感激他,你就入不二法門,你平等心就現前了。

  會修行的人,沒有一處不是道場;不會修行的人,看到順境就起貪心,看到逆境就瞋恚,那你就必定墮三途,那叫大起大落。所以會的人大起,往上提升,不會的人就往下墮落。我們曉得,世間所有善惡是非不是一定的,沒有一定的。所以佛說,外面境界沒有善惡、沒有是非。善惡是非從哪裡來?是自己念頭上生的,你一念善,外面惡的境界都變成善的境界;你一念不善,外面善、佛菩薩境界也變成不善的境界。所以才說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問題根本不在外面,外面沒有問題,所有問題都是在起心動念,都在自己。明白這個道理,你的菩薩道就走得很穩當,不會出毛病。

  這是大乘教裡面佛如是說,我們不能不知道,應當要學習,這樣才不但幫助自己,把冤親債主全化解了。而且幫助這個社會,現前社會如何化解衝突、如何化解紛爭?自己做出好樣子給人看。特別是惡緣、逆境,實在不能相處,我們就避開;避開,佛說的「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守住這個原則。他討厭我,看到我就不高興,我躲得遠遠的,他就高興,這令他生歡喜心。他毀謗我,他侮辱我,我讚歎他,我感恩他,時間久了,有人把我們對他這個態度傳給他,他會反省,他會覺悟,永遠的感恩,沒有絲毫怨恨。為什麼?我們知道法法是平等的,法法皆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心裡頭沒有煩惱、沒有障礙。對方?對方他迷惑,沒有接觸到聖賢教誨,他有煩惱,他有分別,他有執著。有煩惱、有分別、有執著的人,他所表現的是正常的,合他的意思他就歡喜,不合他的意思他就發脾氣,正常的,他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就是這個樣子。我們跟六道凡夫,看到這個現象正常,點頭,很歡喜,慢慢的修己化人,修自己感化別人,這樣子才真正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回歸自性。

  真回歸自性了,不成佛也成菩薩,最低的標準你也成阿羅漢。所以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最殊勝的方法就是跟人相處,什麼時候對一切人都能夠做到平等、做到和睦,你才能入境界。不能跟人相處的人,看這個喜歡,看那個討厭,這是我們修行證果最大的障礙,連到最後往生都產生障礙,這不能不知道。自己一生當中想成就,你首先把待人接物這一關突破,真正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是你性德流露。記住順境善緣不起貪戀、逆境惡緣不生瞋恚,在境界裡頭不要逃避,要面對境界磨鍊自己。離開這個境界是不得已,人家趕你走的沒辦法,你不能不走,宿世今生所造的業障,所結的惡緣,菩提道上哪有一帆風順的!不可能。

  我跟諸位在講席裡也報告多次,我在台中求學,跟李老師,我們是從外地到台中,也受到歧視、排斥,那我們要忍耐。我在那裡學只守住一個原則,我來是跟李老師學經教的,李老師沒有趕我走,你們用什麼方法都趕我不走。所以我在那裡能長住下去,什麼都能忍,而且歡喜。老師曾經在同學面前,也是對每個同學提出批評,李老師對我的批評說,在六波羅蜜裡頭我有兩個,一個布施,一個忍辱。你不能忍,人家給你一點氣受,你就跑掉,誰損失?自己損失,虧就吃大!古今中外凡是成就的人,忍辱是關鍵,特別是人事,對人不能夠忍,這個人肯定不能成就。

  老師真正選擇傳人,標準實在講就是六波羅蜜,布施是看你能不能放下,你對於五欲六塵還有沒有貪戀?要放下。佛教給我們,放下才能回歸自性,到弘法階段接觸大眾,大眾對你的恭敬,這也是福報,你生不生歡喜心?如果恭敬生歡喜,不恭敬就生煩惱,你不能成就,你是凡夫,這是你的業障。恭敬不恭敬都一樣,恭敬歡喜,不恭敬也歡喜,若無其事!供養,供養多就歡喜,供養少就不歡喜,那就錯了,供養怎麼樣?最好歸常住,現在有不少同學學會這一點。我跟人只結法緣,結法緣怎麼結?到人家道場,當然先到大殿拜佛,禮佛三拜,第一拜我跟這個道場結緣,希望將來以後有機會能到這個道場來講經弘法;第二拜跟道場常住結緣,他對住持當家裡面的執事,跟他們有緣;第三拜跟這道場所有的信徒有緣,這個緣成熟,所以法緣殊勝。那我們拜這三拜跟別人拜不一樣,我們有這個願心在裡頭,對道場每個人尊敬,自己謙卑,所有一切供養歸常住。我多少年來在各個地方講經說法,只接受他給我往返路費,坐飛機他給我買票,坐汽車他給我買票,我只接受這個,其他的一律歸常住,歡喜,常住歡喜,你不會把他的錢帶跑掉了。還有他更擔心的,你把他的信徒拉走了,那個他痛苦,怎麼?一皈依,都皈依你了,都變成你的徒弟,那是最擔心的,所以不敢請你去講經,請你去講經他損失太大。所以皈依怎麼樣?統統皈依常住的老和尚。早年我傳授皈依,皈依證是寺院老和尚發的,是發他的皈依證,我代他舉行儀式,是他的皈依弟子不是我的。這個緣才能結得好,大家生歡喜心,我們自己也很高興。身心沒有一絲毫牽掛,你能專心在經教上,沒有這些東西干擾。這個事不大,可是影響挺大的。

  為正法久住著想,最重要的就是要提拔弘護的傳人,弘法、護法的傳人,這個很重要。從前並沒有學校,也沒有學院,也沒有什麼培訓班,從什麼地方培養人才?從聽眾。過去沒有這些科技設備,所以弘法的條件至少有兩個不能缺少的。第一個就是記憶力好,你聽老師講這一個小時,你都能把它記住,至少你要能記住百分之八十。老師講一個小時,讓你上台複講,不准加自己的意思,把老師東西重複講出來,至少你能夠講五十分鐘,有這種能力,你可以學講經。第二個理解力要能圓融。一個是記憶力,一個是理解力,沒有這兩個條件,你就不能夠學講經。那不能學講經,學護持,護法,道場裡面許多的工作執事都需要人去做,弘護是一體,弘護沒有高下的,所以得選擇。

  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習的時候,不但沒有錄相的設備,連錄音都沒有,靠什麼?靠記憶。李老師教講經,我們同學二十多個人,他只講一遍,你如果記不得的話,他不會再給你講第二遍,他很嚴厲,他會訶斥你,他會打你。打了怎麼樣?打了也不講,老師給我們說了,打了你叫打記性,不跟你說。如果打了給你講,你就不怕了,頂多挨一頓打,老師還是會跟我講,打了不講就沒辦法,所以就逼著你聽經全副精神貫注,這才能教得出來。所以很不容易。現在方便了,現在有錄相、錄音錄下來,一遍沒有聽懂,你可以聽第二遍,二遍不行聽第三遍,聽一百遍、一千遍,你總一定會。所以現在真是下下根人都可以學講經,他重複聽,在從前不行,就一遍沒有第二遍的,那真正是困難。我在台中能夠住下來也是有原因的,古人這兩個條件我都具足。我聽老師講一個鐘點經,大概在一個星期之內,我要複講的話都能講到百分之九十五,我有這個能力,理解力有。所以在這個班上,同學們聽漏掉的、不敢問的都來問我,我幫助他們就太大了,等於給李老師當助教。

  所以古時候學教比現在難多了,中下根性那真的是沒分。現在錄音、錄相,中下根性都成就,而且不要親近老師,在網路、在衛星只要懂得方法,守住這個規矩,沒有一個不成就。規矩很簡單,就是老實,不准你發揮,你有見解、有很好的說法,老師都不答應,這是什麼原因?老師教你修忍辱波羅蜜。不准你發揮,就是教你學忍,忍久了之後三昧現前,就是他得定了,定到一段時期他開悟,方法妙絕了。如果你覺得有新的意思常常要發表,你那個定慧就沒有了,那你一生搞的還是個凡夫身,你不是聖賢身,你開不了悟。你才曉得,古時候設計的那一套教學方法高明到極處。我們一般現在人不懂這個道理:「這不合情不合理,老師怎麼這麼專制跋扈,都不准學生發表意見。」他不曉得這些,你現在不是發表意見的時候,什麼時候發表?開悟時候,沒有開悟的時候不要發表,沒有開悟都是你意識在起作用,意識是妄想,是分別執著,所以不許可,它有很深的道理。

  我們學的時候,老師並沒有把這個道理說出來,可是我們老實,這個老實是從小父母教的,尊師重道,老師怎麼教就要怎麼做,不准反抗、不准有意見,這是從小教的。可是現在學校裡頭絕對沒有這個教法,所以把戒定慧這個原理原則破壞掉了,非常可惜。那我們對這個道理,真的通過自己的學習,三、四十年之後才恍然大悟,才明白古人的用心,真正發現了,自己得利益,絕對不是偶然。所以怎麼想沒有辦法超過古人,古聖先賢讓我們尊敬,讓我們佩服。現在這些人受了科學這些訓練,提倡的是要創造、是要發明,創造發明太多,把世界搞亂掉,現在搞到天災人禍到處都是,這都是創造發明創造出來的。如果守古人這個老規矩,災難全沒有。我們必須要理解的,這個道理確實甚深甚深。理解之後,我們就甘心情願做老實人,老實人有福!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看到好像時間到了是不是?還有五分鐘,現在我看清楚了,還有七分鐘,剛才是八,我看到上面有字。所以夫子說「信而好古,述而不作」,這兩句話是成聖成賢的祕訣。古人的東西在中國通過五千年的歷史考驗,孔子集大成是二千五百年之前,他所集的大成就是從孔子往上再數二千五百年,那到什麼時候?伏羲、神農、黃帝。古聖先賢的教誨,他把它整理留下來。孔子距離我們也是二千五百年,他給我們這兩句話的教誨懂得的人不多,「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我們學經教遇到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講記裡面,他的講記是《疏鈔》,清涼告訴我們,佛陀亦復如是,也是一個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人。於是我們就能理解,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他們成就的祕訣就在這兩個字。

  那我們這個老實,從前是受父母教訓,學老實不懂道理,現在道理搞通了,更要老實。而且現在我們知道,老實人就是持戒、修定、開慧,戒定慧三學都是自性的性德,一點都不會錯。到智慧開的時候,那就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說絕了。諸佛如來的智慧深廣無際,人人都有,沒有例外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這是佛在《華嚴經》上說的。所以智慧不是從外頭來的,從外面來的是常識、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是自性本來具有的流露出來;德是道德、技能、才藝,都屬於德;相好包括我們說的依正莊嚴,福報,沒有不具足的,樣樣都圓滿,而且人人都平等,沒有哪個是例外的。佛給我們說,這對我們凡夫來說,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佛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就把我們的毛病說出來了。因為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所以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智慧德相不能現前。於是我們就明白了,只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現前了。

  要不要學?學跟不學沒有關係,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學,學了十二年還是放下,他要不放下,他所學的就變成所知障,這是告訴我們,學了之後放下。不學,惠能大師給我們示現的不學,沒有學,不認識字,一天經都沒學過。那他開悟之後什麼都通了,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三藏十二部,你念給他聽,他給你講,講得一點不錯,講得頭頭是道。這就是說,學跟無學沒有關係,可以學,可以不學,關係最重要的是放下,什麼都要放下。首先放下的是放下批評別人,這個造業造得最重。學會什麼?讚歎別人,不要批評別人,接受別人批評,我感激,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我不批評別人,從這裡下手。口業最容易造的,最容易犯的,從這裡下手。學謙虛,學恭敬,《弟子規》一開頭就教給我們。現在時間到了,謝謝大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