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张洁平/太湖的无锡水域出现大规模的蓝藻爆发,当局强调是天灾,但其实是人祸。市区自来水变臭,持续一周,一百五十万人的生活被打乱。这是多年来太湖工业污染严重、污水治理不力的人祸的总爆发。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一曲无锡方言唱出的婉约小调,今天,却成了现实面前最大的反讽。五月二十八日,太湖的无锡水域出现五十年来最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近两百平方公里油腻的绿潮盖满了湖面。临近湖边,臭气熏天,令人作呕。蓝藻大规模爆发,威胁到无锡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贡湖。当天,无锡贡湖水厂水源恶臭,水质恶化发黑,溶解氧下降到零毫克每升,氨氮指标上升到五毫克每升,出厂自来水臭味严重。这一天开始,无锡市除锡东水厂之外,其余四个占全市供水百分之七十的水厂水质都被污染。无锡市区人口一共两百三十三万,受影响的至少超过一百五十万。
全球媒体都把焦点对准中国无锡,蓝藻泛滥的湖水登上了国际媒体的头版头条,触目惊心。这个自古被誉为“鱼米之乡”的江南城市,遭遇著从未有过的痛苦和尴尬。如今,虽然水已经不臭,但波及百万人的自来水危机远未结束,而这个曾经被冠以“最具投资价值”、“适宜人居”荣誉的江南城市,危机才刚刚开始。
面积两千四百平方公里的太湖,横跨三省一市,但是最好的观景地,却在无锡。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之叹。无锡太湖景区遍布湖湾。湖湾的风景,原本与海湾一样迷人。但今天呈现在面前的,却是丑陋、骇人的绿色波浪,夹著浓浓的蓝藻和臭气,覆盖了全部的美好。
在无锡鼋头渚风景区,无锡市民蓝先生和记者一起在湖边掩鼻叹息:“八七年的时候,我还在太湖里钓鱼呢。”蓝先生是专业钓鱼者,他说但九十年代以后,太湖就开始污染了,先是鱼开始有腥味,后来渐渐地钓不到鱼。“后来我在无锡的水塘里钓,但水塘必须不断换水。九十年代以后,无锡哪还有什么好水可以换,水塘的水渐渐也不行了……现在,到处都是污染,我只能跑到苏北山里的水库钓鱼了。”
在无锡工作了三年的德国商人马耶尔对这个城市爱恨交缠。他说,无锡人好、景好,太湖也美,但是蓝藻实在太臭了。马耶尔花重金在太湖边买下小别墅,谁料蓝藻泛滥,这些欧式风格的房子竟然成了重灾区。他严肃地说,太湖问题不解决,对无锡未来招商引资,可能是很长远的打击,“我们很看重你们说的可持续发展”。
说这话的时候是六月四日,马耶尔刚带著家人从苏州回来。和许多无锡市民一样,周末他们逃离了这座没有清水的城市。
瓶装水一度被抢购
从五月二十八日一直到六月三日,整整七天时间,无锡市至少一百五十万居民的家里,自来水管哗哗流出的是臭水。最严重的几天,又黄又臭,就像下水道里的味道。
二十八日这天,三十二岁的黄小姐开车到无锡湖滨饭店会朋友,车刚停下,黄小姐就闻到阵阵臭味,她以为自己停在了下水道边上,于是往前开了十几米,停下,还是臭味难当。下车转了一圈,她才发现这个坐落在太湖边的五星级酒店,竟然被大面积的蓝藻包围,园林亭台,到处弥漫著腐烂的臭味。“后来我在酒店里喝茶,一壶顶级的明前茶,味道竟然是酸臭的!”
黄小姐当时还没意识到,自来水出了问题。晚上回家,开水洗澡,才发现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气味,已经臭不可闻。
二十九日,越来越多的市民上街买水,超市里的矿泉水货架挂起了“每人限购两瓶”的牌子,还是很快被抢购一空。小店里的净水则价格疯涨,据黄小姐回忆,二十九日中午,家门口的桶装纯净水卖到三十元一桶(原价八至十元),到了晚上,小贩已经叫卖六十元一桶了,还是很多人抢著买,黄小姐也抢购了一桶。
三十日,在政府和商家紧急调配下,苏州、常州、上海、杭州等地开始往无锡大量运调纯净水。杭州一家净水公司的送货司机王先生说,杭州到无锡这条线,他以前一天跑一趟,这两天是一天跑三趟,光一个车队,一天就要运一两百吨水来无锡。超市的货架上很快又堆满了纯净水,多余的还堆到了服装区、电器区,路边的小店里,纯净水箱子也高高地垒起来,水价很快恢复正常。
可是,自来水发臭的日子仍在继续。
一个星期,无锡街头的酒店、餐馆、理发店门庭冷落,不少餐厅打出了“本店用水均为纯净水”的招牌,但顾客依然少得可怜。
黄小姐这几天“吃了两天肯德基,吃了两天泡面,还有面包、牛奶凑合了几顿”。
超市里,纯净水和速食面各占据了整整两排巨大的货柜,同时畅销的,还有即冲的汤料、八宝粥、榨菜等各种旅行食品。一次抱走十几盒速食面的顾客很常见,他们说:谁知道水什么时候能好?
黄小姐算算:“这六天花了不少钱呢,光买水每天都要几十块,洗头洗澡都是用纯净水。衣服就先别洗了,换著穿。要不怎么办啊,还得上班啊。”
对在企业上班的黄小姐来说,每天几十块钱开销并不是很大负担。但很多老人就不同了。家住无锡盛岸老社区的尹阿婆每个月只拿六百元退休工资,哗啦啦的纯净水用来淘米洗菜,她都不舍得,别提洗澡了。
尹阿婆居住的老社区有几口老井,为了应急重新?用。“但根本排不上队,半夜都有人等著,井很快见底了,刚有点水冒出来就给人捞了。”两个中年女士正在打捞最后一点混浊的井水,身旁放著堆满衣服的洗衣盆:“井水再混也比臭水好啊!”
尹阿婆后来找到一楼的邻居家,去他们自家打的井抬水。儿女不在家,快七十岁的尹阿婆每天一个人上下五层楼抬水,“每天要四桶”,尹阿婆指著一个铁皮做的大水桶,“什么事儿都别做了,尽忙活水了”。
孙女每天放学回家,尹阿婆尽量挑容易洗的茄子、黄瓜、土豆,变著样儿做给孙女吃。“孙女每天洗澡,我就擦擦身,省点水。”
六月三日,尹阿婆听新闻说自来水已经达标,立刻拧开水龙头,接上一碗水,端起来又闻又看。“你闻闻,阿是(是不是)还有点味道?”她不放心地端给记者,随后又自言自语:“好像还是有一点……不过比前两天好多啦!”
她身旁并不大的厨房里,桌上、地上放满了各种容器,盛满水的大铁桶、五颜六色的塑胶盆子、空锅、空净水桶、花生油的空瓶。尹阿婆掰著手指头算算,“六天,对,六天没洗澡了。水比人臭”。
六月三日,无锡电视新闻说,经过连续几天奋战,自来水出厂的水臭味基本去除,水质已经稳定合格,并且符合国家标准。政府说,居民家中的水还有一点味道,是与管道存有陈水有关。
于是,六月二日晚上开始,城里不少消防龙头都打开了,哗哗流水以尽快放掉管道残留的臭水。
无锡政府还宣布,为了鼓励市民多开水龙头放掉陈水,市民六月份应缴的水费一律减半。
计程车司机陈伟在听见这条广播时骂了一句娘。“阿搞错啦?我们用了一个星期的臭水,不赔偿我们就算了。水费减半,搞得像施舍一样!”
家住升平巷的朱太太很无奈:“我们很省水,这一个星期也用了六十多块钱买纯净水。平常一个月水费我们家才不到二十元,减一半水费实在太少了,买水的钱都比那个多。”
应急方案不透明
市民家中的自来水,臭味总算越来越小。
“刚开始是下水道的恶臭,后来变成了脚臭味,现在基本上是没有了。”计程车司机陈伟开玩笑说:“不过我还是不敢喝。”
尹阿婆和黄小姐也不敢喝。尹阿婆说:“我女儿特意打电话来,让我不要喝现在的水,她说即使没有味道了,也肯定是用了很多化学品的,担心对身体不好。”
黄小姐则说,她现在不敢相信政府讲的话:“五月三十号那天,市领导还说,臭水没毒,只要煮沸了就能喝呢。你说谁相信啊?臭水怎么能喝呢?”
无锡当地媒体是这样报道臭水变清的故事的:“在当时扑朔迷离的形势下,五个小时理出头绪、确定试验方向,四个小时拿出小试资料,三个多小时得出最后达标资料,二十小时后新工艺全部到位,无色无味的清水汩汩而出,一切好像是神话!”
这样的“神话”却引起了不少无锡市民的怀疑,政府称专家采用了“大胆改进方案”,到底大胆到了什么程度没有异味的水是不是真的能喝?许多市民充满怀疑。
专家没有给出肯定的解答,政府也只模糊地说“达标”。据此次无锡水危机应急小组的专家透露,为了让百万市民尽快解决喝水问题,他们的确在水源地采取了一些极端措施,“要不是为了应急,这个方案拿出去别人会骂我们的,但现在没办法”。
无论如何,水龙头里哗哗流出的无色无味的水,对于被臭水困扰了六天的无锡人来说,实在是莫大的诱惑。记者采访的大多数市民坚持煮饭喝水用纯净水,但是洗脸、洗澡、洗衣、洗菜都已经用上了自来水。
一次百万人遭殃的大规模自来水危机,似乎总算告一段落。但是,所有专家都谨慎地使用“缓解”这个词,没有人敢说“解决”,也没有人敢说,即将到来的夏天,一定会再度爆发的蓝藻,是不是还会让自来水变臭。
太湖,一直是这个城市引以为豪的名片。但如今,却让所有客人谈湖色变。
无锡中国国际旅行社介绍,这几天二十多家香港自助团取消了来无锡旅游的计划,太湖水质问题还导致欧美旅行团对环太湖环境产生负面印象,海外旅行社也将不再可能组团来无锡及周边地区,未来的损失无法估算。
太湖,已经让很多人失去信心了。
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站长胡维平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太湖藻类水华可能持续近五个月。”
北京专家组组长张晓健也表示,无锡市的主取水口梅梁湖水质目前波动很大,蓝藻污染团在湖面上飘忽不定,较前几日的严峻形势并没有大的改观。
尹阿婆说:“太湖蓝藻么年年有的呀,而且越来越严重,今年肯定逃不掉的。”
四十六岁的无锡市民蓝先生说:“太湖蓝藻不是一年两年了,治理污染也治了十几年,就治成这个样子,政府不给我们一个说法吗?”
蓝藻是什么?
蓝藻,又叫蓝绿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藻类生物。大约出现在距今三十五至三十三亿年前,已知蓝藻约两千种,中国已有记录的约九百种。蓝藻的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大多数在淡水区域,少数海产。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容易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时就会被称之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会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