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名中国女士,金晶, 王千源,的命运有什么共同点吗? (图)



 

1:金晶:谁也抢不走我的火炬

2:Grace Wang tried to talk to Chinesedemonstrators at a pro-Tibetan rally at Duke last week. ZacharyTracer/The Duke Chronicle

在中国受过小学以上教育的人都会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时期,因为一句话或一件事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辛亥革命以前,一句话(甚至一个字,如清朝的文字狱)可以导致满门抄斩,祸及九族。辛亥革命至1949 年,无论是那个党 (共产党或国民党)也都有因一句话,一件事,而累及家人的。自1949 年后,至少是到文化大革命时,这种情况仍无改变。我们对这种在中国有效的“公式”都不陌生,人民=国家=政府/执政党=政府/执政党领导人,爱国就是爱人民/国家/政府/执政党/政府/执政党领导人,爱国就是对政府/执政党倡导的言行坚信不疑,身体力行,不容任何人质疑,否则,就是不爱人民/国家/政府/执政党/政府/执政党领导人,就应受惩罚,全党,全国,全军共诛之。反右时的情景只在文学作品中见到,而文革中,因为言论被斗争,游街,夫妻反目,子女与父母脱离关系,上至国家主席,下至一般人,则亲眼所见,世人所见。

恐怕如今的中国父母,第一件事还是教育孩子,知道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判断爱国不爱国相对容易,那时中国没有外国资本家开的商店,银行,学校,工厂。所有企事业都是公有制。现在不一样了,所以对爱国的观念也不一样了。今天听美国公共广播电台报导,几天前金晶还是勇敢保护奥运火炬的爱国英雄,如今突然成了“traitor”,甚至有更加“colorful ”的名字,因为她不赞成抵制法国连锁店家乐福,原因是,“在那里工做的都是中国人”。好像新华社与外交部发言人从上个周末起,也都是这种不赞成的观点。如果这是政府的立场的话,那么这回是谁不爱国呢?

实际上,政府从默许/鼓励公众向外国政府示威游行,继而转为禁止这种示威游行的做法,在近年来是有先例的,如,1999 年在美国误炸了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后对美国政府的示威,2005年因日本教科书对侵华战争中罪行的美化事件对日本政府的示威。公众需要密切注意掌握时机,否则,爱国就转化成了,不必再说了吧。

如果这些都还不足为怪的话,在21 世纪的今天,肯定不会有人想到,一个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女学生,在美国大学里做的一件为美国的学生和校方认可(如果不是鼓励的话)的事情,不但会导致她本人在美国的校园里受到中国同学的辱骂,在网上受到人身攻击,侮辱,恫吓,甚至致使她在中国青岛的父母因受到恐吓而躲藏起来,这绝对是世界的首创。起因只是因为她的“不爱国”的举动,希望在杜克大学校园内“示威/反示威”的十几名美国人和400 多中国人能对话,而不是对抗。

一直以为,文革是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恶梦,文革以后出生的人很幸运,没有受到这种“教育”和折磨。看来,这种想法错了,被至少是一部分“杜克中国人” (杜克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网上的称呼)的行为证明错了, 被称金晶是 traitor 的人的行为证明错了。

在美国的学校里,不说美国学生如何,只说中国人,见过来自台湾的学生为“保钓运动”,为台湾的政治地位,为89 年天安门民主运动,为总统选举,举行的各种活动,从未见到过有类似的冲突。来自大陆的中国人,为89 年天安门民主运动举行的示威游行,是在美国历史上,中国人组织与参与的规模最大的示威游行,也不记得有任何类似的冲突的报导。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在有“南方哈佛”之称的杜克大学校园里会发生这种令人震惊,叹息,悲伤,甚至愤怒的反民主,反言论自由的事情呢。

是人生多变,还是世事多变,使这两个无辜的女士,在短短的时间里,经历如此不堪忍受的,来自自己同胞的待遇? 借用一句古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登录后才可评论.